曾国藩:凡事学会从自身找原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每天都要从多方面反省自已,反省他与别人办事怎么样,与朋友交往怎么样,功课复习的怎么样。
人生来都不都是圣人,过错是难以避免的,有了过错能够自我反省,这是莫大的欢喜。
一个人若是在过错面前不逃避,懂得“三省吾身”,那么他内心的修养一定很高。
唯有自省,人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自我得到不断的提升,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自省是内心的修养
俗话说:“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生活中,有的人总会把锅甩给别人去背,自己的错误自己不愿意承担。这样的人,你跟他交往的时间久了,他的本性就会暴露无遗。
虚情假意是引起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根源,有真情实感之人绝不互相推诿,而是承担起责任,这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晚清的曾国藩把自省修炼到了极致,就如同每天的吃饭和穿衣一样,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通过两种方式来反省自己,一是以每天记日记的方式,反省自己的过错,他记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了临终的前一天。
二是练习“静坐”的功夫,每天不管何时,静坐一会 ,把自己的心静下来,内心踏实安稳的去反省事情,他描述此种状态为“如鼎之镇”。
有一次,曾国藩考上进士进入翰林院不久,他的父亲也跟着他住到了北京。曾国藩的父亲病了,他的同乡郑小珊主动登门来给他的父亲看病。
看完病后,他们坐在一起闲聊起来,不知道曾国藩跟郑小珊说了什么,郑小珊很反感,两人当场吵了起来,郑小珊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静下心来,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对,后悔万分,在日记里反省道:“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
曾国藩去郑小珊府上赔礼道歉,郑小珊也是个豁达之人,当即原谅了曾国藩,于是二人和好如初。
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了三次转折点,每一次他都是通过自省来“获救”,最终他的修养使他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自省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修养之法,懂得自省的人,不刻薄待人,不推诿责任。
自省才能进步
赵国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本就看蔺相如不顺眼,这下看他被封上卿,立马就火冒金星,不服气了,并且暴跳如雷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狠狠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
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觉得蔺相如说的很有道理,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了问题,不要得过且过、怨天尤人,因为这些都是无用功,人要反躬自省,这样才会取得进步。
清朝名臣曾国藩,之所以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完人”,不是因为他不会犯错误,而是因为他懂得时刻反省自己,通过反省,不断修身,自然会成为完人。
曾国藩一直秉持着“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的原则,这让曾国藩在官场上稳步青云。
这里的耐烦,指的是不怕麻烦,善于反省的意思。
自省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规律的利用。希望我们都可以行大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自省才能自明
鲁迅说:“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怎么得到这个知识?唯有通过自省认识你自己。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懂得反省,无论如何都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有一个老太太,多年来他一直抱怨,说自己看不惯对面邻居的一个太太。
她经常说:“这个邻居非常懒,懒得不得了。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你看她晒在外面的衣服,脏得都是斑点。我真的不敢相信她怎么连衣服都会洗成这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她有一个朋友非常细心,拿起了抹布,把老太太窗户上的灰迹全部抹掉,让她看到,然后跟老太太说:“你看,现在衣服干净了吗?”
老太太定睛一看,才发觉是自己家里的玻璃窗脏了,而不是邻居的衣服脏了。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每个人都会犯错。
自省就像是面前有一面无形的镜子,可以让人更清晰的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言行做精准的把控。
懂得自省,是真正的智者,敢于自省,是真正的勇者。自省,是通往成功的桥梁。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推荐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