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女之舞》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童女之舞》是一部由曹瑞原执导,苏慧伦 / 陈柏蓁 / 柯淑勤主演的一部台湾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童女之舞》影评(一):不如文字
看过电影,唯一记得大概就是那首歌。
电影不及小说有韵味,从文字里联想的画面远比电影带来的要美好。
青涩,带点不自在,
对白有些水,甚至做作。
《童女之舞》影评(三):只愿与你共舞
天阴下雨,开始看一部电影,我就想台湾电影真是好看呢
台湾腔的旁白真好听,娓娓道来
总是平淡的,不温不火的,可是谁心中没有暗涌呢
我喜欢极了苏慧伦的表演
从十六岁到三十岁,从短发白衣,到长发婚纱
她的感情总是若有似无的样子
淡淡的拒绝,淡淡的回避,淡淡的走在路上哼唱着歌
可流泪的是她,崩溃的也是她,看爱的人换情人的还是她
一直以为她有的只是友情,有的只是忧伤
直到婚礼的前夜,终于在爱的人面前流下了眼泪,终于亲吻了那个人
越沉默的时候其实越是爱你
《童女之舞》影评(四):绝望之舞...
我是先看了书,再去搜寻的电影。
电影里面,唯一令我失望的是那个不够帅的T,她那外貌令得整部片子欠缺了一种根本的说服力:钟沅的对女孩的吸引力。
但苏慧伦绝对是足够漂亮的P,而且她出色的演技令我不得不在看了这部电影其后的日子里,坚定地认为她是个les。
电影比书出色的一点是它的音乐,由苏慧伦哼唱的曲调至今仍在我心中萦绕。
在同性恋的世界里,出现相爱的人无法在一起的事时,那才是最伤心的。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佳偶本难寻,更悲惨的莫过于寻到了,却仍是要拒绝,要排斥,要躲藏。
若是拉拉或准拉拉,想看这片子就跟我说,for free。
《童女之舞》影评(五):爱就不问为什么
多年以前看过的获奖台湾小说,印象非常深刻,那个夏天的光影。期待并害怕电影,破坏还是重建我心目中的童女之舞?最喜欢的成长与友谊,年少的爱恋。
当初看书时曾觉得这一定只是友情,两个女孩子的友谊可以好到天长地久。
现在回头分明地知道,这就是同性恋。
书用文字描述细腻的情感加了生动的比喻,那种欲说还休的压抑的微妙情感令人感同身受。电影的旁白很难达到那个效果。
而且觉得演员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一型,钟沅太土,童素心又太理性。其实我喜欢苏慧伦,只是她的知性和理性不是温柔内向的童素心。仔细想了一下,感觉李宇春确实是帅T的不二人选,高、瘦、白还有潇洒和帅气, 不漂亮但有型,也可以妖娆。童素心,差一点选何洁,但觉得何洁总有一点太妹气,不像敦厚可爱的小童。后来想到章含韵,觉得差不多就是那个味道,可爱,温柔,有点圆的脸,会笑的眼睛。
两个人在一起,总有一个更勇敢和执着,另一个懦弱和被动。而且,我总觉得最深的感情是说不出口的,背过身去对着自己也不敢承认的那一点。
《童女之舞》影评(六):写一写零星的想法
看的时候,脑袋里闪烁的几个想法,理一理:
1.曹瑞原拍的片子似乎都有点雷同的元素.这点在<孽子>里也有体现.
比如到海边去追逐玩耍,在房间里捉迷藏然后亲昵,迫于现实的压力暂时忘掉对方但一直放在心里,直到对方再次出现...这些
也许都是公视的作品吧,有点模式化
2.看到她们都找了男朋友,"谈着不知道能不能叫做恋爱的恋爱",再到后来断断续续联系几次之后重逢时,有人订婚了,于是就联想到了<BROKEBACK MOUNTAIN>.
3.电影里不断唱起的那首歌是什么歌?哪位知道就告知一下.
听起来太像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了.
4.这部电影似乎没什么情节,很闷,也很压抑.
12年的跨度,电影本身是承受不了那么多的,显得有点空洞.
演员也比较一般.
也许LES们的感受会更深一些吧.
苏慧伦的功力也没太大的发挥余地,有点小失败.
《童女之舞》影评(七):当我已不再是最初的模样
“从十六岁那年夏天,一直延续到近三十岁。”看这句简介,还以为她们在一起了14年。却不想她们何曾在一起过?可是,她们又何曾分开过?
当我已不再是最初的模样,如何能再与你在一起?你说,到底是钟阮本性风流即便当年与素心在一起了依然会拈花惹草,还是因她无法与素心在一起才这般辗转、绝望、无所谓?
插曲是很悠的伤。那些再也回不去的错过,那些大概只有当年才能有的勇敢。
“我记得最后在街上的镜头,那只手被狠狠的牵起来.. ”——serendipity
摆不平同是女人的童素心,我亦已不再是能苛责她的年龄。
决绝离开一个又一个女人的钟阮,又怎忍心苛责?她是将深情都置与了素心,所剩的还能救赎得了谁?
"算了,不吓你,"晶姐缓缓道:"也不吓我自己。"
"快两年了,我从来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打从那晚在BAR里看她喝得烂醉把她带回家,我就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你告诉她,三十几岁的女人没有多少时间好去爱一个人……"
钟阮能给她的,不过是伸出手揽一下她细弱的肩。
《童女之舞》影评(十):存档,回忆
很早以前就看过这个小说。拿DVD的时候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冲动,众多演员中我只认识一个苏慧伦,那个有着圆圆脸毛茸茸的眼睛会摇来摇去唱《鸭子》的女生。
看书的时候对同性恋没什么概念。只有一种模模糊糊且很好笑的看法,总觉得同性恋就是两个男人的事情,至于女性么,似乎满难想象的,虽然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两个高中女生之间的暧昧关系相当一段时间里曾经是我们课后的焦点话题,但我仍然很不明白。一直到大一的时候看到《男孩不哭》,才知道原来女人爱女人也可以很惨烈的。
电影和书的感觉很不一样。
书的口吻很是轻描淡写,除了开头和结尾无法完全被抑制的哀伤外,全文的氛围都很平静,包括童素心和钟沅两人一次一次的分手、一次一次的争吵、钟沅的堕胎、晶姐的哭诉,都是那般波澜不惊。那种大悲大喜经过沉淀以后直面人生痛苦而不以哭笑相对的行文。而电影则自始至终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哀伤中,带着一种回忆特有的悲凉的调子,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节奏掌握得很好。
讲述学生同性恋的影片我看过的不多,除了《童女之舞》,就是《蓝色大门》和《同窗的爱》了。兴许是因为学生的关系,导演无一例外的避开了过多身体接触的镜头,三部影片的风格都很淡,《蓝色大门》的颜色最是冷清, 《同窗的爱》由于是瑞典影片,颜色偏红,也比较浓烈,而《童女之舞》则有初夏的感觉。
两人初次相遇是开学的校车上,从此便蔓延着一种肆无忌弹的亲密,无论是校园里在青葱的老榕树下的打闹,还是放学回家路过无边无际一片稻田,还是阳光下那片翻腾的海。看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冷清的感觉,放在电影中这些景物无一例外的深深打上了寂寞和孤独的影子。苏慧伦的声音凉凉的在耳边响起,她说“其实,我一直很想送钟沅一朵花。那种浅紫色的玫瑰,半开,带着水珠。”,她说“因为钟沅根本不爱花。”她问“一个女生可以喜欢另一个女生到什么程度?”,一遍又一遍的问,并不固执,仿佛只是某种无意义的重复,机械的,并不需要答案。她们彼此爱恋,从中学到大学,一直时断时续地在各自的生活里关注着对方。直到出嫁的那一刻,苏慧伦从婚车里看见钟沅呆立在路旁的身影,忍不住再次想起了自己从16岁起就有的那个梦:一个女生可以喜欢另一个女生到什么程度?
16岁到28岁,这段从国中时期在校车上开始的恋情,最浓的时候也只不过是慌乱中的相互亲吻,海滩边慢慢的钟沅为童素心涂抹防晒液,然后是路口分别后再次骑着单车绕回来大声说“童素心,我想你。”
无论是为无望的爱情而想过自杀的小米,还是无懈可击风情万种的晶姐,她们都曾是钟沅的恋人,与她们的要死要活歇斯底里相比,两个主角手拉着手忘情地在海滩上的狂奔显得只象是友情中似有似无的那一丝暧昧,稍不留意就可以完全忽略。
那首曾经在文德斯的电影《直到世界末日》中响起的旋律Summer kisses winter tears,在这儿也出现了。我喜欢这个标题,我们在夏天亲吻,然后冬天落下泪滴。
而青春就是电影里的残酷物语,我们都曾奋不顾身过,最终却只沦为心口一滴火烫的朱砂封印,将往事层层掩埋,假装不见。所谓爱情,原来如此。
3/1/04
猜你喜欢
推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