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旅行家》
父亲青年时订阅了一份《旅行家》杂志,一连定了足足有二十年。酷爱读书的父亲舍不得丢下一本杂志,他把《旅行家》按年度精心地装订好,存放在书柜里。这些“宝贝”后来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第一个热心读者就是大表哥。那时候我们姊妹几个还是幼儿,只记得大表哥常常到我家做客,他一来就往炕上盘腿一坐,就着小炕桌专心致志地拜读《旅行家》,两三个小时也不嫌累。后来大表哥工作成家,没有空闲时间来我家找书读了;偶尔来我家还念念不忘《旅行家》。
我们长大后,父亲的《旅行家》也成了我们的课外读物;那时候我的文化不高,能读懂、后者说是感兴趣的没几篇;但是从《旅行家》上,我认识了毛利人、丛林人、爱斯基摩人等等。从上面花花绿绿的照片上我认识了企鹅、海象、鲸鱼;我看到了欧洲的洋楼、非洲的草原、南美的森林河流;还有世界各地的那诱人的大海。至今还有印象的旅行记有探险家的日志、拓荒者的随笔、还有老革命家在战争年代惊心动魄的历险记。
父亲订阅《旅行家》只是为了读读看看而已,收藏《旅行家》也是出于对书的酷爱;父亲旅行过的地方并不多,而且他到哪个地方都对游山玩水不感兴趣,只是逛书店,逛图书馆没个完,难怪人人都叫他书呆子。而父亲万没想到:他的《旅行家》启蒙了我,幼小的我就开始做旅行梦;成年后我去的地方远远超过了父亲,我成了家里唯一爱好旅行的人。
退休后我趁着身体还好更加积极旅行;把年轻时没去过的、喜欢去的、还有多年不去想再重游的,都计划好行程。三个月内去了五个地方。为了细细品读他乡风情,我摆脱旅行社的约束,当了不折不扣的“独行侠”。这个月初,我独自乘了一整天火车来到了大连,过去饱受侵略者蹂躏的大连已是一座摩登、秀美、清洁的模范旅游城市。山丘、路边、生活小区都是郁郁葱葱,居民住宅楼井然有条。加之温和的海洋气候,我如同到了世外桃源!本人还特地到“平民区”转转,那里就是废品也摆放得整整齐齐。小小的空地绝不浪费,都种上各种蔬菜瓜豆,竹竿扎的篱笆美观整齐,一切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处处都显示出大连人的勤劳质朴。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我最最钟爱的大海! (好文章 www.hanchuanzi.cn)
一眼望去天水相连,远处的小岛在茫茫水雾中时隐时现,酷似海市蜃楼。漫步在沙滩上踏浪,静坐在礁石上观潮,这都是我喜欢的,最有意思的是学着赶海的人拾贝、捡海菜海带。当然,我是个游客,最终要把少的可怜的收获送人的。我足足玩了四天才回家,这个地方让我流连忘返。
当我去安徽淮河边旅行时,感受却和大连决然不同。下火车我步行往淮河岸边一路走去,看到的情景只能用脏乱两个字来形容。淮河水面上停着不少破旧的渔船,这样的情形我在洞庭湖和长江都见过,但那是当地人捕鱼用的,有些是废弃的。而淮河水上的渔船,个个都装有风力发电机,船头还有晾晒的衣物,虽说我没能前去问个明白,这也是有人居住的标志啊。不知出于什么心态,我尽力靠近这些渔船隔水观看,在那条最破的船舱里,我竟看到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我难以想象在这样腌?的地方带孩子过日子,生活在都市里几十年的我认为就是带孩子去那种地方都是不可以的。这不是《洪湖赤卫队》里演的旧社会吗?
第二天我不再去淮河岸边了,乘车到了城南的风景区,这里的风景依然秀美,开阔的湖水上架着结实漂亮的木制栈道,湖边高楼林立;可是淮河上的破渔船和船里的母子却在我脑海里没有消失。这似乎是在告诉我:有富就有穷,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我还要继续旅行下去,在有生之年细细地看看这个世界。
[来源:汉语言文学网 Http://www.hanchuanzi.cn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猜你喜欢
推荐情感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