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懂得沉默的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有不少年轻人慕名来向他求教。
一天有一位青年前来,请苏格拉底教授他演说的技巧。紧接着,青年为了表现自己,在苏格拉底面前大谈演说如何重要。
苏格拉底等他说完以后,向他索取了两倍的学费。青年不解,询问原因,苏格拉底答道:“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闭嘴。”
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看破不点破
为人处世,看破不说破,这是一种大智慧。很多事情自己心知肚明就好,看透不点透,看穿不揭穿。
三国时期,杨修在魏军中担任行军主簿。
曹操进军汉中与刘备决一死战,两军对峙,刘备据险不出,曹操率领大军进退两难。一天夜里部下向曹操请示军中守夜的口令,曹操脱口而出:“鸡肋”。杨修听闻,立即命令部队收拾行装。大家围上来忙问何故,杨修自鸣得意地说:“鸡肋这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明主公是打算回家了。”
曹操知道后立刻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凡事给人留一点余地,给自己一点空间,不仅是一种善意,也是对自己格局的彰显。
适时的沉默,不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能不着痕迹地化解矛盾和尴尬。
ldquo;定谋贵决,机巧贵速,机事贵密。”《摩诘经》有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真正的智者,知而不言。
沉默,是一种修行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沉默是成熟的最好证明。真正成熟的人,不会过于张扬,做事不会毛毛躁躁,也不会过分情绪化。
光武帝刘秀有一次吃了败仗,夜里巡视营房,想看看这些士兵们战后的状态。帐篷内,几个人哭哭啼啼,几人更是喝得烂醉如泥,嚎啕大哭。
这一路愁云惨雾,刘秀看在眼底,急在心里,最后走到一个帐房前,里面坐着一个年轻的将军,用一块破布一直擦着自己的武器和盔甲。
再看其脸上表情,既不忧伤,亦不沮丧;既不愤怒,也不亢奋,只是沉默不语,不停擦拭手中兵器,像是马上就要开始下一次的战斗。刘秀心里一惊,暗言此人日后必能成大事。
他就是东汉大将军吴汉。他的沉默不语只是为了下一次的爆发。
不争不辩不动声色,或喜或悲,都藏于心间,内敛处世,宠辱不惊。
白岩松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写到,“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一个人的战争。这种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 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沉默,是一种沉淀
有人说,水干净,不是因为它没有杂质,而是它懂得沉淀。因为再浑浊的水,只要有长久的沉淀,都能变得清澈。而人只有在一段静谧的时光中,才能走向真正的沉淀。
沉默,给予你灵魂的依靠,让你学会沉淀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充盈自己的灵魂。一个恬静寡言的人,往往性格内向,而外表的寡言却与内心的活跃恰成正比。
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一生大都寡言少语。
他从偏远的湘西来到北京,最初几年,饥寒交迫,无望无助,他只有“高小”学历,在大学圈子里,他是寡言的。他教书,讲得少,写得多,往往以笔代言,写了大量习作。
他离开文坛以后,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又在寡言中度过了近四十年。他不爱喧哗,而偏爱寂静,他甘于寡言,甘于寂寞。
寡言不是死寂,因为思维没有停止过,反而跃跃欲试,恰如利器在匣中。
鲁迅先生曾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贾平凹认为,“世上有流言和留言——流言凭嘴,留言靠笔——我不会去流言,而滚滚流言对我而来时,我只能沉默。”
ldquo;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言不在多,希言则贵。
沉默的思考才可能催生出一句有价值、有分量、有思想的话。守口如瓶,让头脑在沉默中孕育思想,让思想在沉默中沉淀价值。
宁静致远,这是沉默的力量,也是自我的升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为在淡定和恬静背后,是更辽阔的远方,和更美丽的风景。
人生最高级的核心就是丰富的沉默。
猜你喜欢
推荐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