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他乡,何时成为父母的故乡

时间: 2021-03-20 16:40:53  热度: 652℃ 

点击全文阅读

汪姨是我从湖南回山东的列车上遇见的一位阿姨,她是从长沙去济南看望女儿和外孙的。汪姨已经年近古稀,腿有些毛病,不能长时间走路,眼睛视力也不太好,已经查出老年白内障。

汪姨说,她退休后的日子与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女儿先是在深圳工作,后又随当兵的丈夫来到山东,在山东安顿了没几年,丈夫去了北京工作,下一步,一家人可能还要迁去北京。女儿女婿都忙工作,家里的两个小孩,一个读小学,一个读幼儿园,都需要人接送。汪姨此行就是为了照顾外孙!

汪姨带了四个包,纸箱和旅行箱里装的都是家乡特产。她说:女儿从读大学就离开家乡,最为怀念的就是家乡的美食。她细数随身带的特产:辣椒、豆干、柑橘等,末了想起,忘了给女儿带家乡米粉。她身体不好,舟车劳顿,还带了这么多行李,进站、出站都很麻烦。车到终点站,女儿给她打来电话说:接站人员不让进站,我找了“小红帽”进去。汪姨说:小红帽很贵,我自己能行的。她还是算计着,能省点就省点!

都说退休后,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汪姨却闲不下来,去年老伴去世了,两个人的旅途变成了一个人的旅途,她本想趁着腿脚还灵便,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老姐妹跳跳广场舞,可是女儿需要,她就停不下来。这两年,她的身体状况百出,不服老都不行,她随身带一瓶中成药,一日三餐按剂量服用。她说退休前自己几乎没出过湖南。退休后却随着女儿天南地北地转。深圳的生活,汪姨还能适应,济南的生活,汪姨就适应不了,气候的干燥、交通的不便……让她苦不堪言。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汪姨就回老家待上一周。

李叔是我在短途列车上遇见的一位东北大叔,我上车时,他一个人占着三个人的座位,正在睡觉。已经是上午十点,中途上车的乘客络绎不绝,车厢里嘈杂熙攘,他还是睡得那么香,让人不忍心叫醒他。

火车开动,李叔从列车的颠簸中醒来,抱歉地给我让座。闲谈中,他操着一口东北口音告诉我,他和老伴在上海帮女儿带孩子,太累了,要回老家歇一歇。周围的年轻人一听这话都被逗笑了,笑后又觉得心酸。李叔夫妇继续唠叨,除了身体的累,还有心里的累,背井离乡的累,水土不服的累……

谈到现在年轻人的收入,李叔说:他们年轻人赚多少钱都不够花的,请客吃飯需要花钱,朋友聚会需要花钱,赚得多就花得多。正是因为体谅年轻人打拼的不易,李叔夫妇才拒绝了女儿女婿给他们订卧铺票的好意,承诺说: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会找列车员补卧铺票。可上了车,他们就舍不得花那份冤枉钱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对于两个年过花甲的人来说,这样的长途硬座不管坐着还是躺着,都不舒服。

忽然想起小区里有位刘姨,空巢多年,刚退休那会儿,日子过得很逍遥,上老年大学,唱歌跳舞。随着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生个病都得自个儿去医院。刘姨的两个儿子都在美国工作,愿意接她过去养老,可是她每次去美国,都不会超过半年。刘姨说:小住还可以,久了就想家,在美国,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日子过得太憋闷。

老姐妹们都羡慕她养的两个儿子有出息,羡慕她能够出国旅行……每每这时,刘姨的嘴角都掠过一丝常人不易察觉的苦笑。再时尚再前卫的人,一旦上了年纪,谁不渴望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但刘姨都数不清自己一个人过了多少个春节。

身在异乡为异客,哪怕异乡有自己的儿女,终归不是自己的家乡。年轻人适应能力强,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上了年纪的人都恋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饭菜虽然在自己家里做,总是少一道家乡的佐料;想找个老伙计唠唠嗑,抬头低头都是陌生人;除了私下里和孩子们说两句家乡话,说几句方言,连孙辈们都听不懂……

父母如果不想成为空巢老人,就得随儿女四处奔波,以前是父母在哪儿,家在哪儿,如今是儿女在哪儿,家在哪儿。只是什么时候,他乡亦能如故乡?

(常朔摘自《三亚日报》)

猜你喜欢

推荐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