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天外魔花》的观后感10篇

时间: 2020-03-13 07:07:27  热度: 248℃ 

点击全文阅读

《天外魔花》是一部由唐·希格尔执导,凯文·麦卡锡 / 达娜·温特 / 拉里·盖茨主演的一部恐怖 / 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外魔花》观后感(一):巨型豆荚

真的是聪明的外星生物,在人沉睡时占据人体,通过占据的人来传播自己的种子,剧情很紧凑充满波折,幸运的是最终外界的人相信了逃出来的医生的话,一场大战要就此展开了。如果拍成续集应该也会很精彩的。

《天外魔花》观后感(二):竟然是黑白电影!

竟然是黑白电影!!醉了 不过我喜欢看科幻片 可以接受 结束得猝不及防… 可以说是男主角拯救了世界了 天外植物取代人类 在当时来说这个概念应该还是很震撼的 比起科幻的元素 更多的我觉得是隐喻人性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对很多东西都感到麻木了 以及人在面对困难痛苦悲伤时所想要采取回避和让这种情绪消失的愿望 应该还是比较经典的片子

《天外魔花》观后感(三):无题

男主女主假装异形逃出诊所,《僵尸肖恩》原来学此片啊。女主变异形又想到了《最后一个人》黑女主变僵尸。此片是鼻祖啊。男主在小镇电话无法接通,怎么到了州首府后电话就能接通了,难道异形只占据小镇电话局?异形已经全部占领小镇,也已经向周边小镇扩散,怎么州首府还毫发无损?男主老念叨“上了高速就好了”异形不敢上高速?貌似卡车是第一次向州首府扩散,司机还快挂了,果然高速有阻断异形扩散步伐的功能。我一度怀疑州立精神病院的俩医生也已变异形了,原来不是。

《天外魔花》观后感(四):嗯

故事完整性很高的老电影,在科幻电影中属于还不错的佳片。 电影《天外魔花》讲述了医生本拜访朋友时发现天外魔花取代人类的事实。 人物就是类型化的符合故事的角色,谈不上有什么出色之处。故事本身也不长,还很简单,其优点主要在于创新及时代性。 在科幻片范畴中,它不熟悉很硬的题材,把视角聚焦在细微的与人相处的感触上。平时朝夕相处的人突然在某段时间里让你觉得很陌生,这就构成了很强的共性。而结合影片的背景,电影中对于魔花的设计其实也和冷战相呼应。

《天外魔花》观后感(五):十大科幻第九

米国电影学院(AFI不晓得是个啥机构,金球奖是这选出来的吗?)评出的十大科幻片第九。

虽说是科幻片,但不是以特效取胜,悬疑惊悚片的路子。就本片,有点难以自圆其说。本身是B级片,有点瑕疵也无妨。片子本身其实营造的是那种怀疑一切的恐惧。

这部电影的资料很少,只知道暗示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政治环境。但这种人人自危是原作小说传递的还是导演表达的呢?不得而知。导演的资料和小说的资料都很少看见。

不过对于今天的观众,到男女主角开始逃跑以后的段落就显得冗长了。这一段的影像失去了紧张的快感。结尾已经被片头告诉了。

很值得借鉴的小成本科幻片,不过话说那时代的科幻片成本好像都不大。

《天外魔花》观后感(六):评价

脑洞大开,细思极恐的一部电影。只要人睡着了就会被替换,而且巨型豆荚复制的人体还不止一个,本片中一共出现了2个女主和男主的豆荚,恐怖至极。最后女主被替换到男主离开圣米莱的分镜十分震撼,有极大地带入性和绝望感。而且开头使用倒叙,而且是由主角口述来的故事,就像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的表示手法一样,在当时可是很少有电影用的。

但是也有缺点和漏洞,为什么人睡着了就直接替换了?没有过程搞得最后女主睡着以后瞬间被替换显得突兀,还好78版本的补充了替换过程,不然看的替换有点浑浑噩噩的。。。

故事情节非常有意思,替换人类的点子在当时很少见,而且结局细思极恐,只要睡觉就会在无形中替换。男主总要睡着的,看来是个全灭结局

《天外魔花》观后感(七):独家中文字幕下载

片名:天外魔花

英文名: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年代:1956

时长:80 min

字幕:恐怖王朝独家中字

翻译/压制:由由、数到七就死

导演:Don Siegel

imdb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49366/

下载地址 http://www.hmicol.com/download/thread-917-1-1.aspx

《天外魔花》观后感(八):政治、恐懼與科幻片

天外奪命花 (Invasion of Body Snatchers)有四個版本*,分別是1956年、1978年、1993年(Body Snatchers)和2007年,2007年的就是「無恐不入(The Invasion)」。

不同版本有著不同的政治背景:

1956年版 - 政治背景是麥卡錫主義的白色恐怖。

1956年版是麥卡鍚主義年代,美國人對於共產黨滲透的恐懼,造就了麥卡錫委員會迫害懷疑共諜的白色恐怖。那些冒充人類的外星豆莢人,引發觀眾對共產黨的恐懼;可是,那些迫害正常人的假人類,又影射了麥卡錫主義的白色恐怖。

1978年版 - 水門事件引發不信任

1978 年版的背景不再是麥卡錫主義,而是越戰和水門事件後的美國。那時候美國整個國家因為水門事件陷入分裂和不信任。那些豆莢人製造不信任,受騙的人類遭殃,沒受騙的人則發現自己身處一個誰也不能信任的世界。(順道一提,1978年版的結局,是電影史上其中一個著名的意想不到結局)

1993年版 - 票房不理想,時為太平盛世的美國

1993年版上畫的時候,可說是美國最太平,最無風無浪的年代。那時候,蘇聯已經解體,美國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打敗了伊拉克。電影沒有什麼政治訊息可言,頂多是指出軍隊強調服從,跟豆莢人世界其實很相似。這個版本完全不賣座,被視為接近B級片的作品。

2007年版 (The Invasion) - 沒有恐懼,不再引起共嗚

2007年版上映的時候,也是沒有重大政治和軍事危機。

當豆莢人入侵地球的故事沒有政治背景支持的時候,便難以得到觀眾共嗚,也註定不會賣座。這個年代美國人心目中的恐懼,是伊斯蘭教的恐怖份子,可是他們的阿拉伯人樣子很易辨認,不符合外星人滲透的故事。

今次的版本不是沒有政治訊息的--人類會自相殘殺(片中例子是美國入侵伊拉克、印巴衝突等),如果被外星生物同化了,便會得到和平。不過,這種和平,犧牲了人類的自由意志。

不過,這個政治訊息跟外星人滲透風馬牛不相及,無力得很,令這個經典故事淪為一齣平凡的科幻片。

猜你喜欢

推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