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刚》经典观后感集
《十二金刚》是一部由罗伯特·奥尔德里奇执导,李·马文 / 欧内斯特·博格宁 / 查尔斯·布朗森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二金刚》观后感(一):这里的某篇评论实在是不知所谓。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90776/
当年第一次看到就点了没用。 第一句里提到的的美国上校是海军陆战队的卡尔森,1942年7月他已经在坐潜艇去马金环礁的路上了。 第二句提到的42年7月成立的部队是后来的魔鬼旅,该部队的成立和卡尔森没有任何关系。 读这种破烂文章真是浪费时间精力。
《十二金刚》观后感(二):看看这个,就当为昆汀的Inglorious Bastards预热吧
Charles Bronson和Lee Marvin主演
两位是当年硬汉明星里最硬的
值得一提的是Charles Bronson,大逃亡里除了Steve McQueen就是他的戏出彩了,昆汀还在两部杀死比尔里给他打了鸣谢。。。
里边还有Donald Sutherland
就是冯小刚大腕里的大腕,也是美剧反恐24小时里主演Kiefer Sutherland他爸爸,那时可真够瘦的。。。
印象里这片小时候很有可能看过,译制片
别的不多说了,这是昆汀新片Inglorious Bastards的灵感来源之一,值得一看
《十二金刚》观后感(三):《十二金刚》--小失望
大牌云集的《十二金刚》却没有一个大气的故事,148分钟的电影花了108分钟来铺垫前戏而最后四十分钟高潮的做法虽然看似合情合理,却丧失了故事应有的张力。
从现代惊悚片的角度来看,《十二金刚》所讲的这个偷袭故事已然经不起推敲,作风严谨的德国人居然没有严密守卫也没有警觉的戒心,随随便便就让这群“无良杂军”混了进来并搅了个天翻地覆。而用来铺垫的前面近两小时的时间里更多的并不是一一展现每个人物的特点而是更多的塑造了李·马尔文扮演的上校以及前两天刚刚离开人世的欧内斯特·博格宁扮演的将军,对其他人物的背景和性格塑造还不够,训练的过程也丝毫没有半点详细的任务解读,相信如果换在今天重新翻拍的话会对每个人入狱的理由以及任务的三维展现这两个环节提高很多。
,DNA的蓝转双碟做的不错,不过鉴于影片的质量不打算看花絮了。
,有木有人也觉得查尔斯·布朗森在本片里超级像乔什·哈奈特?
《十二金刚》观后感(四):经典二战片--电影版的加里森敢死队
一部1967年的电影,150分钟的长度,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配角,最佳剪辑,最佳音效等4项大奖。据DVD片头的演员乔治肯尼迪的介绍,本片因为导演决意不剪掉扔下手榴弹,炸死地堡内的德国军官及家属的片段,而未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有点不信哦)。另外,本片主演,电影公司属意约翰韦恩,可导演说,非李马文莫属。从片中看,李表现确实上佳,不过想象来,约翰来演,也该很妙啊。
故事类似一部当年流行的美国电视连续剧 加里森敢死队,李马文扮演的瑞斯曼少校由于心眼太直,招致上级不喜,被安排训练并带领12名重案部队囚犯去执行一项几无生还希望的任务。
本片并未着眼于更高的娱乐性,除一名囚犯会德语(此人父亲本是俄罗斯人士,曾在德国的矿区打工,为生计学了口半生不熟的德语,更别提这位的德语水平了)之外,其他人更无别种特长,甚至还有一位在和平时期肯定是系列变态强奸杀人犯的神经病。
但本片仍然很紧凑好看,叙事和节奏上,干脆利落。
全片也几乎没有女性出现(除一段招妓女庆祝他们训练结束。汗。。。。)
值的一提的是,年轻的唐纳德萨兰登,子容父贵,其子在24小时中已经被中国影视迷熟知。唐纳德个子高些,但年轻的他一只圆润的大鼻子,圆圆的眼睛大长脸,更象个喜剧演员,到演大腕时的一头白发,看起来才有几分他儿子的冷峻哦。
以现在的眼光看,打斗明显是表演,该煽情处欠发挥,但其凌厉的风格,硬派的节奏,仍然值得欣赏。
《十二金刚》观后感(五):幕后 花絮
本片导演罗伯特·阿尔德里奇早在E。M。Nathanson的同名小说尚未成形之时就希望取得改编权,但最终米高梅公司在1963年成功获得了改编权,小说于1965年出版,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
片中的法式城堡是特别为影片拍摄建造而成,共动用了85名工匠,横跨240英尺,高50英尺,成为最大的影片布景之一。园艺师在其周围栽种了5400平方码的石南花、400株蕨类植物、450株灌木和6棵垂柳。
按照剧情需要,城堡要被炸毁,但这座城堡建造的异常坚固,以至需要70吨炸药,而且城堡的部分区域需要用软木和塑料重建。
约翰·韦恩是扮演约翰·李斯曼少校的最初人选,但他因要出演1968年的《绿色贝雷帽》而放弃。
片中演员Lee Marvin、Telly Savalas、Charles Bronson、Ernest Borgnine、Clint Walker都在二战期间服役。
唐纳·萨瑟兰是最后被确定的演员,因为原定演员认为其要扮演的角色有损于他的形象。
导演罗伯特·阿尔德里奇称如果剪掉罗伯特将手榴弹扔进防空洞的一段镜头会让他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段镜头颇具争议,因为防空洞中的德国妇女无人幸存。
杰克·帕兰斯拒绝扮演阿彻的角色。
由于Trini López的经纪人愚蠢的一味要求提高片酬,于是导演罗伯特·阿尔德里奇让其扮演的角色提早死去。
精彩对白:
inkley:[impersonating a General] Where are you from, son?
平克利:(模仿将军)孩子,你是从哪来的?
oldier:Madison City, Missouri, sir!
士兵:密苏里州的麦迪逊城,长官!
inkley:Never heard of it.
平克利:从来没听说过。
穿帮镜头:
在片头李斯曼接受任务时,同他说话的官员佩戴着陆军嘉奖奖章,当时是1944年,而国会在1945年才开始颁发这种奖章。
在李斯曼等人乘履带车撤退的过程中,武器从M3变为MP40多次。
击中弗兰克的德军士兵手中拿着美制的M3冲锋枪,而枪声却是MP40的。
《十二金刚》观后感(六):《十二金刚》:纯爷们的经典
在电影越来越功利的今天,已经很难找到一部没有女主角的影片了。自从好莱坞的制片商们发现一个可人的女性角色可以给影片带来更为丰厚的票房之后,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往影片中任何可以塞进的角落安排一个可有可无的女性角色,这也使得如今想看到一部纯爷们纯阳刚的影片,谈何容易。
事实上,好莱坞的诸多胶片中,纯爷们的影片本来就是凤毛麟角,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好莱坞的战争影片大抵还是非常纯粹的。这和今天战争影片中总会时不时冒出一个貌美的女兵不同,当时的战争片几乎就是纯爷们的天下,这也造就了一批特适合在这类电影中滚爬的硬汉,李·马文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个奥斯卡影帝那张充满粗线条的脸总是会让人热血沸腾,而他主演的《十二金刚》便是他纯爷们电影的典型代表。
这部拍摄于1967年的影片讲述的是十二个军事监狱重犯被挑选出来训练刺杀纳粹高官的故事。而李·马文所饰演的就是训练这十二个囚犯的“监狱长”。十二个囚犯,加上一个监狱长,十三个性格迥异的人聚集到一起——光这角色的设置以及剧情的安排,就让人觉得血性十足。诸多的主角以及紧凑的剧情,这让这类影片几乎难以偶女性角色参与的空间,在电影有限的桥段内要安排诸多角色的冲突和矛盾,这使得这类影片往往充满了张力。《十二金刚》里为我们塑造了十三个性格鲜明的角色,有暴戾的、有病态的、有狡诈的、有温和的……十三角色十三种性格。影片总能用一些特定的桥段来让观众将他们一个个记住并喜欢上这些杀人犯强盗小偷,并在最后为他们的死去而唏嘘不已。从他们的训练以及到他们最后的死去,剧情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之处,就连演员的表演也是干脆利索——这便是纯爷们的魅力。
可以说,《十二金刚》是一种典型的表现敢死队的标准影片。这类电影的特点就是有诸多性格不同的主角,且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多展现其团队合作的精神,而前期磨合训练的戏往往占了很大的分量,同样是李·马文主演的《七侠荡寇志》(一部改编自《七武士》的西部片)也基本遵循了这样的路线,著名的《野鹅敢死队》也是这类的典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敢死队影片都逃脱不了这样的框架,甚至日后风靡香港的《霸王花》等表现警队的影片也是这种敢死队影片的一个“克隆”。由此可见这类影片的影响力。然而遗憾的是,在浮躁的电影经济之下,这类电影以及很难再出现在荧幕之上了,反倒是著名的“骗子片”《十一罗汉》有种敢死队影片的框架——这简直是个让我无可奈何的“感悟”。
怀念纯粹,怀念纯爷们,怀念《十二金刚》!
《十二金刚》观后感(七):《十二金刚》:战争大片的厚度
《十二金刚》:战争大片的厚度
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14.7月上
上映于1967年的《十二金刚》又译作《决死突击队》或者《冲锋敢死队》,从后两个名字上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这类影片的类型模式和故事脉络,即将一群人集结起来,去执行某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这群人又恰好是一群看上去不可能完成任务的人,故事精彩程度就会加倍上升。
影片根据E.M.Nathanson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背景只是模糊地设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李.马文扮演的少校军官莱斯明因为个性太强而遭到处罚,上级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命令他在一所监狱挑选十二名犯人组建一支敢死队,进入德军高级军官度假的城堡执行刺杀任务。
这是一部标准商业片的故事设定,线索简单直接,充满动作性,而监狱犯人的人物设置也让这个小团体内部充满了张力,加上影片的演员阵容强大,启用了李.马文、查尔斯.布朗森、约翰.卡萨维兹等众多大牌演员参与演出,使这部片子在当年大获成功,并为后来同类型影片确立了一些标杆性的类型元素。且不必说像《敢死队》这样在类型上基本原样复制《十二金刚》的影片,即便是如昆汀.塔伦蒂诺《无耻混蛋》这样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敢死队”这一基本设定的影片,也都是受到《十二金刚》的启发。
但《十二金刚》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它是一部完美无瑕的电影,尤其是电影的前半部,在节奏掌控、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通常在这类影片里,在终极任务来临之前,有两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如何将一群性格迥异而又各有棱角的乌合之众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协作的整体,其二就是安排一些让人血脉喷张的魔鬼训练,提升人物的战斗技能。在这两个过程中既可以起到塑造人物的作用,也可以让被迫接受任务的人物,形成自发的凝聚力,让故事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合理。
而本片在执行突击任务之前的近乎三分之二的篇幅里,很多时间却用来处理外部冲突和制造与剧情并无必然联系的笑料,以至于剧情看上去节奏缓慢冗长且和后面的人物没有形成必要的因果和递进关系。同样作为成功的商业大片,与《十二金刚》前提基本一致的韩国电影《实尾岛》,就因为强化了前面的人物展示和磨合而在故事深度上更胜一筹,尤其是这些被经过魔鬼训练的棋子,最终成为了弃子这个转变,让影片在艺术层面大放异彩,这算是电影新秀和经典之间继承和发展的一个完美案例吧。
猜你喜欢
推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