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盖天》观后感10篇
《傲气盖天》是一部由尼尔·乔丹执导,连姆·尼森 / 艾伦·瑞克曼 / 朱莉娅·罗伯茨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惊悚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傲气盖天》观后感(一):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
故事的主角一开始跟着带头大哥干革命,因为地位双方实力悬殊,结果全部被俘。因为带头大哥有美国人罩着,所以他们两个都没死。因为特赦出狱后,继续革命。因为主角终非池中物,所以风头慢慢的盖过了带头大哥。带头大哥非常的不爽,不希望风头都被主角抢了。于是处处和主角作对。
迈克尔-柯林斯采取了一些列的暗杀行动,打死了不少英国派来的顶级特工。但是带头大哥却指责他这样的行为是谋杀,应该真刀真枪的和英国佬干。这种不切实际的提法,终于导致主角的弟兄们死伤惨重。于是猪脚决定单干,并且成功签订了和平条约。这个时候带头大哥不干了,宣布和他决裂。并且忽悠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最终迈克尔-柯林斯被一名爱国青年枪杀。
《傲气盖天》观后感(二):英雄
昨晚在央视HBO台上看的,从中间开始看起。作为电影来说,拍得十分出色。但是影片把主角塑造成一个完人,而埃蒙·德瓦莱拉则成为一个萎琐卑劣的政客,不免让我心生疑虑。
刚才查了维基百科,多少了解了一点爱尔兰内战。传记片与史实不符,难免给观众错误的认识。好莱坞的剧本,总要加进一些桃色,剧中有一个三角关系,暗示这也是曾经生死与共的兄弟反目的原因之一。我粗粗一查,没查到片中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
不管具体情节是否真实,本片至少交待了爱尔兰争取独立和内战的历史进程。我看本片,最震撼的是国民军开着英式坦克进攻共和军的镜头。这种英式坦克,曾经被英国人用来屠杀平民。曾经并肩作战一致对外的战友互相残杀,内战造成的创伤远远大于外侮。
《傲气盖天》观后感(三):真的勇士
爱尔兰共和军的创始人,北爱自由运动的领导者 - Michael Collins ,本片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坷林斯、布兰、瓦拉列是3个舐血为盟,立誓为国而战的好兄弟,他们共组了爱尔兰志愿军(爱尔兰共和军的前身),让强大的英帝国芒刺在背。组织多次起义的坷林斯逐渐成为爱尔兰共和国成立的灵魂,瓦拉列在这混乱但也蕴涵着希望的时刻带着布兰远赴美国寻求支持,当他回国时,坷林斯已成功的与英国达成停战,成立爱尔兰自治区,但仍须向英皇效忠,瓦拉列拒绝接受,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从此分道扬镳 ...
他的生命源自对爱尔兰的热爱,却也结束在他所热爱的人民手中 ...... 坷林斯被家乡的一个激进青年枪杀。
片中的历史基本准确,爱尔兰共和军的分裂有多种原因,但对战争的厌倦对正常生活的渴望是每个人的需要,即便是一个革命者也不例外。
《傲气盖天》观后感(四):抱着米花和可乐看别国的独立战争
我不太愿意用标准的评论写作方式来写评论,多半因为我相信评论本身就是主观的,如果你把他用客观的语气包装起来,就会给人误导。就好像这部Michael Collins,我至今无法确定这段历史真的就如电影一般呢,还是另外有出入。
但是作为电影来说,Michael collins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开头的时候你会惊讶于演员的爱尔兰口音竟然没那么讨厌,不想某Pitt在Devil’s Own里面那蹩脚的美国式爱尔兰乡村口音,让人浑身不舒服。更让人感到惊艳的是Collins到了都柏林以后寄宿在朋友家,而他朋友则是都柏林口音——注意,这个和爱尔兰其他地区的口音很不一样。当我发现这点的时候忍不住将拉条拉回去又听了听,佩服导演的细心和演员的功底到位。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独立战争电影都不会像中国那样拍的精彩,因为中国内战都可以拉20万大军上阵地,死个1/3,可是整个爱尔兰独立战争死亡人数只有 1500左右(wikipedia.com),虽然导演将这个作品拍得风起云涌,惊心动魄,以至于最后我发现死亡人数只有这么点的时候失望了很久。
作为别国的历史学习,这个电影是个不错的辅助教材,尤其对于懒得看书的同学来说,抱着米花和可乐看别国的独立战争电影,学习的同时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建议观看次数:>3
第一次好多地方看的糊里糊涂的,毕竟历史太生疏。想Michael Collins当年用来争取国家独立的恐怖主义影响如此之深,以致于北爱的问题一直都是烫手山芋,有时候真的让人只能苦笑。
《傲气盖天》观后感(五):关于迈克尔·克林斯
一些历史
http://yunkese.spaces.live.com/blog/cns!9A2C8E26CD38792F!194.entry?&_c02_owner=1
迈克尔·克林斯,爱尔兰人,1890年生人,前爱尔兰新军总指挥、爱尔兰财政部长。其父是爱尔兰没落贵族,一家都是爱国主义者,希望有一天爱尔兰能摆脱英国统治,走上独立之路。迈克尔·克林斯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据史料记载,他从小性格刚烈、早熟、热爱体育运动,人长得格外高大。早年参加爱尔兰兄弟会,展示了自己过人领导才能。1916年,作为爱尔兰驻军(相当于英国在爱尔兰的伪军)下级军官,迈克尔·克林斯参加了都柏林邮政大楼起义。起义失败后,迈克尔·克林斯被俘,几乎被判绞刑,后因大赦被释放。在狱中他再次显示了自己的领导才能,被发展成为一名新芬党党员。
出狱后的迈克尔·克林斯总结了前面6次爱尔兰人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放弃大规模起义,转而开展城市游击战,组织培养爱尔兰青年,抢夺英国宪兵武器武装自己;袭击英国官员、警察、士兵,把城市变成敌后战场。正是这一决定改变了爱尔兰人民抗英斗争屡败屡战的局面,但也正是这一决定使迈克尔·克林斯本人备受争议。他培养的青年游击队员暗杀英国特工、行刺警察局长,这个组织在斗争中逐渐成长为后来的著名的爱尔兰共和军。迈克尔·克林斯着力培养青年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用出发、一切从实战出发。一次,一个青年游击队员兴冲冲的拿着报纸来找他:“看!我们上了头版!《警察局长被打成了筛子》!”迈克尔·克林斯接过报纸愤怒的说:“什么?!!为什么用一颗子弹可以办到的事却用了12颗子弹!你以为子弹是树上长出来的么?”这期间,英国的媒体气急败坏的把迈克尔·克林斯称作是杀人犯!我个人觉得这些媒体真的是嘴下留情了,要是在今天他们会把迈克尔·克林斯写在恐怖分子名单上提交联大。
长期的对敌斗争终于让爱尔兰人民、让新芬党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一次海关大楼起义之后,英国政府坐到了谈判桌旁。英国人给出的爱尔兰独立条件非常苛刻,北方六郡的地位将得到重新审视。当时的爱尔兰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创伤,这个呼之欲出的国家是多么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啊,至少需要一个喘息的机会,一个重振的时代。迈克尔·克林斯冒着各种批评、辱骂,劝说爱尔兰人民接受这一条约,希望爱尔兰能把这一条约作为一个跳板,以此作为他们实现整个爱尔兰独立的第一步,再从长计议北方六郡。有的爱尔兰爱国者批评迈克尔·克林斯是叛国者,出卖了北方六郡,迈克尔·克林斯回应:“如果国家独立的代价就是在我的名字上抹黑的话,我很愿意承担!”
矛盾没能得到调和,爱尔兰得到了独立,但是她没能得到安宁,就在她独立的同时,内战爆发了。爱尔兰共和军大部分成员和迈克尔·克林斯划清了界限,投入到收复北方六郡和对抗爱尔兰中央政府的战斗中去。迈克尔·克林斯在前往共和军总部企图说服其领导人和谈的路上遭遇游击队袭击身亡。这一年是1922年,迈克尔·克林斯31岁。
迈克尔·克林斯一生都在全心全意为祖国而战,为自己的理想而战,直至他临死前还在思考如何说服自己过去的好友、当时的共和军领导人Éamon de Valera停火。在迈克尔·克林斯的领导下,爱尔兰摆脱的英国600年来的殖民枷锁,他培养的青年战士后来成为了爱尔兰新军中的骨干力量,爱尔兰在独立后经济高速发展,被誉为“凯尔特之虎”。唯一遗憾的是,北方六郡问题直至现在还没有得到完满解决,爱尔兰共和军内部分裂,激进派依然在考虑武力解决北爱问题。
《傲气盖天》观后感(六):历史和演绎: 写在风吹麦浪之前
看到很多评论里提到风吹麦浪和傲气盖天这两部电影的两种观点和视角,于是我默默地把风吹麦浪也加入了想看的列表里,但是在看之前想先说说傲气盖天,尽管傲气盖天的这个中文译名总让我觉得点开了90年代的港片。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我这学期上了一堂讲战争史的课叫做War in Film and Literature,教授是一个爱尔兰裔的美国老头。在讲到一战时,老爷子给我们放了这部电影的绝大多数片段,边看边讲,说这部电影难得的是十分贴近历史,不仅选角外形相似,影片中许多对话甚至都是直接用的史料记录,他唯一不能确认的一幕就是de Valera是否默许了IRA对Collins的暗杀。
我觉得很有趣,于是回家滚到腾讯花了五块钱看完了这部电影。
大写的好看。
所以我又滚到豆瓣分享整理一下上课时老师的补充和自己的想法。首先,老头对爱尔兰的认知应该是不偏颇的,因为虽然他是爱尔兰裔,但他父母的家族分别支持Michael Collins和Eaman de Valera。刚好在内战爆发前一小时,他的父母举行了婚礼,双方家族几乎无人出席。从这里已经可以窥视内战前景。顺口一提,de Valera的父亲是个美国人,他出生在纽约,当然这不是说他对爱尔兰的爱有任何不如人的地方,反而可能让他更加热血和激进。
电影以1916年的Easter Rising开始, 炮火声中平和音乐响起,仿佛神明的礼赞。爱尔兰人是天主教的信徒,这也是为什么全篇贯穿始终都有人在各种悲剧的前后做祷告。画外音老头问:为什么选择复活节作为起义的开始?复活节与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联系紧密,而crucification则是以人命向上帝献祭洗刷原罪。这个牺牲和血祭是基督教一直以来的一种暗示,比如说上帝让亚伯拉罕杀死儿子以撒,在亚伯拉罕准备动手的那一刻,上帝认可了他的忠诚让他杀死羔羊代替自己的儿子。这个概念延续至今,所以才会有教徒都是lamb of God,而耶稣则是the shephard。借用了这个特殊的时机起义,Easter Rising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场血祭了,就像爱尔兰诗人叶芝写的The Rose Tree中说的,只有血液才能浇灌出鲜艳的玫瑰。诗是以Connolly和Pearse的对话形式展开的,而这两个人在影片中都因Easter Rising的失败而被处决。老头高度赞扬了电影的精确度,因为伤重无法站立的Connolly的确是被绑在椅子上射死。
复活节的失败并没有让爱尔兰人停止抗争。随着一战的展开,英国无暇内顾且资源消耗累增,加上世界被革命的浪潮席卷,爱尔兰人瞄准时机展开了独立战争。Michael Collins面对英爱力量上的严重不等引入了新的技巧,而这种技巧你可以说是mordern guerrilla的奠基石,也可以指责它实质上等同terrorism,但不得不承认它的有效。当de Valera先身陷囹圄后远渡美国时,Collins的名字已经在爱尔兰家喻户晓。值得一提的是,在签合约之前英国情报部门真的没有关于他的资料。接下来电影展现的就是一个经典的一二名之争了,在这一点上老头子是站Michael Colllins的。
理念与利益冲突,兄弟反目。1921年内战开始。这一段看的我内心复杂,大概是我重叠了中国与爱尔兰的命运。其中Harry Boland,Collins一生的挚友,也追随者de Valera的脚步走向了对立面。 从此再无the little fellah and the big fellah。内战有一幕与复活节起义几乎一摸一样,同样的炮火声中国响起同样的圣歌,只是这次是爱尔兰人和爱尔兰人的战争。这刻意重复的一幕真的令人心酸至极反无语凝噎。在前一刻英国人愿意和谈独立战争结束那一刻大家相拥而泣充满希冀的画面,多少戏中人知道下一秒便是执戈相对。谁也不知道谁的生活是一出怎样的戏剧,在这个故事里,就连Michael Collins死在和Kitty的婚礼前这种大写的悲剧flag都是真实的,当然许多影评中诟病的Harry和Michael都爱上Kitty的略显狗血的爱情线也是真实的。
可革命与爱情如此灼热,历史与现实如此冰冷。
最后附上叶芝的玫瑰树
The Rose Tree
y William B. Yeats
’O words are lightly spoken,’
aid Pearse to Connolly,
’Maybe a breath of politic words
Has withered our Rose Tree;
Or maybe but a wind that blows
Across the bitter sea.’
’It needs to be but watered,’
James Connolly replied,
’To make the green come out again
And spread on every side,
And shake the blossom from the bud
To be the garden’s pride.’
’But where can we draw water,’
aid Pearse to Connolly,
’When all the wells are parched away?
O plain as plain can be
There’s nothing but our own red blood
Can make a right Rose Tree.’
我不是薛之谦。
但我的心愿也是,世界和平。
-------------------------------------------------用来补充的分割线-----------------------------------------------------------
看看Eamon de Valera在MC葬礼时说的这段话:
《傲气盖天》观后感(七):我看不懂政治,我不骗你!
我是一个中国人,很地道的中国人,我的父母,我父母的父母,甚至他们所有的父母们,都是地道的中国人,所以我是一个中国人。
所以我看不懂政治,我不骗你们,但是Neil Jordan,你也不可以骗我,是不是?
故事的开始,是一场发生在复活节的叛乱,英国人对爱尔兰自由斗士的迫害残酷的进行着,我们的主角——迈克尔.柯林斯就站在人群中,尽管有那么点灰头土脸,但是仍旧无法掩盖其锋芒,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其实,我骗你们的,我眼里只有那个埃蒙•德•瓦勒拉,什么热情,什么爱国,什么自由,什么斗争,我不明白这段历史,我怎么可能看得明白呢?你当我是历史学家吗?更何况,我在中国,我是一个中国人,要知道,所谓的民族独立,国家分裂,是大忌!只是在我眼里,只有我的美人。
而且,我相信导演,会让我明白什么是爱尔兰共和军,什么是新芬党,是吧?
但是,接下来,我不知道是为什么,迈克尔.柯林斯被放出来了,埃蒙•德•瓦勒拉也被放出来了,因为埃蒙•德•瓦勒拉出生在美国,所以才被放出来的,那么迈克尔.柯林斯呢?也是吗?他也出生在美国?也就是说在那场叛乱中分为两批人,一批人被枪杀了,一批人被放出来了,后者是因为他们出生在美国,而英国人不敢杀美国人,是这样吗?
算了,我不是很介意的,反正我也看不明白政治,我只是想看美人而已,这不怎么过分,对吧?可是,故事到这里就有点郁闷了,迈克尔.柯林斯和哈利.布兰回到了一个地方,大概是都伯林,大概是另外地方,我不清楚,遇到了一个女人,他们住在女人的家里,一边对着当地警察局进行枪支的抢夺工作,一边传布自己的政治信仰,这些都很正确,也没什么不对的,政治斗争反正都这样,不是吗?只是,导演,那女人是谁?就算她只是女配你也解释解释不是?我说了我不懂政治,也不明白历史!
好吧,看到这里,我只看懂了两点信息,第一,爱尔兰一直在闹独立,埃蒙•德•瓦勒拉,迈克尔.柯林斯这些人都是闹独立的积极分子或者中坚力量,第二,这个运动一直被英国人鄙视,镇压着,其他的,我实在看不明白,但是,我只想看美人,于是,我继续。
接下来,迈克尔.柯林斯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收复了线人布罗伊,这个人很重要,在警察局做探长,能得到很多的信息,他告诉迈克尔:今天晚上,你们所有的重要干部都会被逮捕,快点逃。迈克尔抱着半信半疑的想法,在会议上提出了这点,埃蒙•德•瓦勒拉却说:没事,我们还是回家睡觉,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舆论关注。
这里,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迈克尔和埃蒙之间的冲突,我不清楚导演是不是为了给以后他们之间的政治分裂埋下伏笔,但是无论任何一个有点头脑的人都清楚,政治斗争不是光靠武力和信仰就可以完成的,它还需要更多的政治手段和冷静头脑。所以,我站在埃蒙这里。
大多数干部也和我一样,最起码是在电影里,他们站在了埃蒙这边,除了迈克尔和他的左右手——哈利,因为运气太好的缘故没有被捕以外,支持埃蒙的都进了局子,这次我没有发现上次那样的情况,也就是说可能他们死在牢里,也可能他们会放出来,但是和他们是不是美国人大概是无关了。
迈克尔很懊恼,结果很严重,他发现很多爱尔兰人在告密,通过这次事件他信任他的线人布罗伊先生,而告密的问题就是布罗伊先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让迈克尔了解的,于是迈克尔召集了12罗汉,进行暗杀行动。那些被关进去的干部们?迈克尔先生很生气,他太忙了,尽管在干部们被逮捕的那晚,他跟哈利说,自己会去劫狱,但是最后他没有。他觉得即使就靠他和哈利两个人,也能解放爱尔兰,建立共和国。而这边,左右手哈利先生也开始谈恋爱了,和上面我提到的那位导演都不介绍一下的女士。
不过没关系,美人埃蒙依靠自己的头脑把钥匙倒模在蜡烛上,偷偷的寄给了迈克尔,我原本以为,埃蒙是想请迈克尔帮忙去配把钥匙把自己救出来,但是在劫狱的那段里,我发现埃蒙自己已经配好了一把,而且质量还比迈克尔配的要好几万倍,所以我坚持认为,埃蒙寄蜡烛只是为了提醒迈克尔:嗨!伙计,我还在牢里,另外,我决定越狱了,记得来接我,当然不要忘记,我喜欢的是貂皮大衣,女式的,谢谢~
我记得自己不知道看过的哪篇影评里写过,他们三个在这个时间段是最好的兄弟,是拥有共同政治信念的战友,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拍档,也许历史上是的,但是电影里,我真看不出来,也许没有埃蒙的那根蜡烛,迈克尔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会去劫狱。要是你们要说历史上的事实确实他们三个怎么样,怎么样,我不管,我说了我看不懂也不知道这些,我等着导演告诉我。
埃蒙出狱了,他说要去美国,寻求政治支持,而且他要带走哈利,迈克尔一直以来的左右手,迈克尔怒了:我在这儿杀人,没爱情,没安全,没钱,你却要去美国?还带着哈利去?我怎么办?你难道不知道我跟哈利这几年下来一直睡在一张床上吗?没了他,我怎么办?不要质疑我打的这段话,迈克尔就是这么想的,你见过那个男人要出差了,帮他收拾行李的是他兄弟,告诉他机票和钱放在哪儿的是他兄弟,依依不舍陪着他到车站的还是他兄弟。这些都是明晃晃的基情!尽管,迈克尔怒了,但是他还是放手让哈利走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点,首先,迈克尔对哈利一往情深,其次,迈克尔在组织里的地位没有埃蒙高。
没有哈利在身边,迈克尔很低落,于是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他加大加深了暗杀行动,第二,他帮他兄弟照顾了兄弟的女人。这两件都是让我很吐槽的事情,首先,你暗杀就暗杀,你打击就打击,政治是一种不择手段的活动,但是在政治斗争中,线人是最重要的,你可以不保护文件,不保护武器,不保护其他任何一切,但是你不能不保护你的线人,而我们的迈克尔英雄在得到旅馆很危险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去接走了那个女人,也第一时间放弃了自己的线人,我真不明白,他到底是因为政治信仰还是爱情信仰才站在历史舞台上的。更何况,他和那女人在旅馆一夜,尽管没发生什么,但是我想这也直接导致了那女人最后甩了他兄弟投入他怀抱情节的发生。这都什么狗血情节啊!
当第二天,迈克尔冲到集合的地点问:有没有人员伤亡?的时候,我觉得这简直是一场闹剧!
我还是期盼我的美人埃蒙能够快点回来,压制一下迈克尔的愚蠢,所以他回来了,还带着导演希望的一个政治丑角的形象,反对了迈克尔的暗杀行动,主张正面的战争——攻陷海角大楼。
导演,看到这里,我想问你,你是不是真的没骗我?从开场到现在,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时间,主角是迈克尔,配角一是哈利,配角二是美人埃蒙,我一直认为你想把埃蒙打造成一个心胸狭义,争名夺利的政治败类,而迈克尔则是一个目光长远,心胸宽广的民族英雄,但是,为什么我看到现在不是这样的呢?
我想,我可能不能理解导演的意图,我决定继续往下看,可能因为海角大楼的缘故,英国政府同意与爱尔兰进行和谈,很好的消息,于是埃蒙派出了迈克尔作为首席谈判员,迈克尔推辞,他认为他是个战士,不是个政治家,而埃蒙是为了陷害自己所以才让自己去的,万般无奈他去了。
如导演所料,迈克尔带回来了一个非常遗憾的消息,英国政府只承认让爱尔兰成为一个独立自治区,而不是国家,尽管爱尔兰可以成立属于自己的政府,但是必须向英国表示效忠,并且,自治区的范围只在南爱尔兰,不包括北爱尔兰。
而一直希望坚持只有共和国才是爱尔兰出路的迈克尔居然签订下了这份协议,并且宁愿放弃北爱尔兰,看到这里,我觉得这绝对是个笑话,如果历史真的是这样的,那么迈克尔就是最大的笑话,这个一直被人认为是北爱尔兰独立的民族英雄。
看到这里,无论后面的国会会议对协议的投票,还是爱尔兰内战的开始,甚至是迈克尔和那个兄弟的老婆订婚,到最后被一枪爆头打死在西库克郡的山上,都已经不是重点了。
重点,就是这份在政治上拥有极大地位,历史上拥有极大影响的协议。
于是,我决定利用我十分浅薄的逻辑,分析分析这里面的东西。
首先,导演一直让我们看到的是迈克尔的信仰——建立爱尔兰共和国,包含着南北爱尔兰,不让自己的国家分裂。并且,从迈克尔的那些暗杀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有点激进的左派,流血和牺牲在政治斗争中无可避免。那么他签署这份协议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让埃蒙陷害自己,还是为了让自己与自己的兄弟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合而分道扬镳?就算,后面迈克尔一再申明,解放爱尔兰是和英国人的斗争,不应该拿起枪来对付自己人,这确实是可以解释迈克尔不忍心看到爱尔兰人自相残杀而坚持和平的理念,但是却如何都不能解释他为什么从一个激进的想要建立一个爱尔兰共和国的斗士转变到一个平和的想要通过其他手段去一步一步接近目标的政治家。
这里,我们回到当初埃蒙决定要去美国的时候,迈克尔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懂得斡旋具有手腕的政治家,他一直只认为斗争才是解放的根本。
其次,我们上面提到过,在组织里的地位埃蒙一直要高于迈克尔,那么,为什么他要让一个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去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谈呢?诚如迈克尔所说,埃蒙希望让自己成为分裂国家的牺牲品,而他(埃蒙)自己又刚好没有谈胜的把握,所以就把这个任务给了自己。我想除非埃蒙是个白痴,否则没有人愿意拿那么多次努力下来的结果去开玩笑,而只是为了打击迈克尔。
影片中有三个地方,导演暗示了埃蒙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第一次,影片开头,埃蒙告诉迈克尔:忍耐。因为埃蒙知道美国出生的人,是不会被杀的,那么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第二次,线人布罗伊提供的第一次线报,埃蒙说:我们还是各自回家睡觉。因为埃蒙明白,社会舆论的导向往往是成功的先兆。第三次,埃蒙打算让迈克尔去谈判,埃蒙说:没有人认识你,不是吗?因为埃蒙明白,这次的谈判如果要有回旋的余地,那么组织中越不为人知的人出马,谈判的撕毁就越容易,如果是自己出马,那么一旦确定了什么就很难再挽回,万一什么都不能确定,那么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地位而激怒英国人。
第三,政治到底是什么?在我眼里,政治是国家和国家,民族和民族为了理想动用武器,智力进行搏斗的一种活动,从古到今,从来没有停息过,而政治中最重要的,不是武力,那是必不可少的辅助,但是决定性的永远是智力。
埃蒙具有智慧而迈克尔具有武力,这点在影片的前一个半小时里导演描述的无比清楚,一个代表组织表面态度的政治家,一个代表组织内部行动的战士,一个半时候后,这种身份突兀的发生了转变,中间没有任何的过渡,就好比姑娘的初潮,来得那么触不及防。
而导演在前半段里埋下的伏笔更加深了人物转变的突然性和不合理性,这让我觉得政治什么的都是玩笑,只是一场最深沉的搞基运动和一场最幼稚的诬陷行为。
所以,导演,你骗我了。
我一直认为你无比的想要歌颂迈克尔.柯林斯这个爱尔兰独立运动中的民族英雄,所以才不择手段的去诋毁其他人在故事里的形象,但是最后我发现,隐藏在故事最底层的暗线却是——导演深爱着埃蒙.德.瓦勒拉,这才是这个故事的“基”调。
对已经逝去的梦中情人最好的祭奠,所有人都认为我会正大光明的说爱你,不!我绝对不会这么做,我要狠狠的批判你,我要让所有的人都认为你是个败类,我要惩罚你,因为你已经不在了,而只有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导演,能把政治片拍的这么“深沉”,实在是一种功力!
即使我被你骗了,但是我还是尊敬你的!
另:片子最后,迈克尔被杀这一段是最好表达导演心思的,那个开枪的男孩,到底是自己想去杀迈克尔,还是埃蒙的命令?留给我们来慢慢品味吧~
猜你喜欢
推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