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尘世之间》观后感精选10篇

时间: 2020-03-13 07:17:28  热度: 253℃ 

点击全文阅读

《尘世之间》是一部由迈克尔·温特伯顿执导,Jamal Udin Torabi / Enayatullah / Imran Paracha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尘世之间》观后感(一):金熊奖

2003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该片以纪实方式反映了战争和恐怖主义给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描写了巴基斯坦巴沙地区难民营中一个16岁的少年偷渡去伦敦的全过程。

影片禁止福建籍影迷观看。

五星级推荐。

《尘世之间》观后感(二):《阿富汗少年的冷酷异境》

其实叫美丽新世界或者尘世之间更来的贴切。尘世之间我只有心存感激,当战争使他们生活危机四伏时,他们只能不断的越过边境,挤在无法呼吸的集装箱中横渡重洋,我却能躲在冷气机下呼呼的吹着冷气,能生活在此和平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DV拍摄,非专业演员,简单的情节,带给我们真实的感受与震撼,为啥我们国内的大导演们,却要用重重的盔甲拍摄那些狗屎的史诗巨片!

《尘世之间》观后感(三):尘世之间,距离再长也割不断血脉

看完有种莫名的悲伤。每个人生下来都像是一片雪花的一样,纯洁,晶莹剔透,平等。可是生活却总是有三六九等,把我们划分成不同的人。于是我们努力寻求更好的机会,寻求更好的生活,背井离乡。虽说全球化好像弄得我们已经不在意自己住在哪里了,可是我相信在我们心里的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有一块地方,叫做我们的家乡。我越来越明白信仰和宗教,和传统仪式的力量了。我越来越明白为什么远在他乡的人们,依然还坚持要保留那些在外人看来没什么好纪念的节日或者是仪式。

《尘世之间》观后感(四):尘世之间

世界并不是公平的,对某些人是美好的,对某些人是残忍的,但每个人都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电影本身没什么,只是阿富汗少年寻求去伦敦的漫漫偷渡之路而已,从巴基斯坦到伊朗德黑兰,再从水路到欧洲海边城市,然后到巴黎,最后终于抵达到伦敦。从这个路程上也可想而知路程之艰辛!!

不由的想起,记得小时侯受的教育是一切朝前看,不要总和比自己差的人比。现在工作之后,却总是和比自己差的比,只希望能有个比自己差的就满足了~~~~~~咳~~~现在混的越来越没追求了~~~~

《尘世之间》观后感(五):尘世间

2003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手法类似记录片的一部故事片。讲述一个小男孩从阿富汗难民营偷渡到英国的历程,从巴基斯坦到伊朗到土耳其到意大利到法国,和他同行的表哥在路上死去,最后他一个人抵达伦敦。全片采用非专业演员和手持DV拍摄,突出了现场感和写实风格。一路上小男孩的恐惧、期待和无助真切的传达出来,让我对他充满同情。

在柏林的颁奖礼,导演可以高举奖杯,声色犬马。英国的观众可以在电影院吃着爆米花,看着这部电影。我对着电脑,敲出这些文字。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难民们,在美国的民主大旗和枪口下,继续他们离乡背井的逃难之路。

《尘世之间》观后感(六):少年冷酷

900W的热量能让人心如止水,空气流通,我们便会心存希望,擦肩而过的旁人,每一个飞驶而过的现代工具。他们里面的热量有多少。

《阿富汗少年的冷酷异境》是一部好片。它让我能体味温暖,我们的处境已那么平和。一个少年,漂泊世界1/4的土地,只为生存,实实在在的困绕比任何题材都深入人心。顺着他们不到十厘米宽的摄影机中捕捉下来的画面,去了我一生都不能达到的国度,那个地方跳动的心脏因为那些实在的困绕而使心怀希望的少年,必须找寻出路,和死亡共处一室。最后剩下必须依靠信仰才能继续不堪的岁月。

不管你是什么人,身在哪里,面对基本问题,都是一样。

《尘世之间》观后感(七):英雄少年

拍摄技术真的很好,我一直到看完都不确定这是不是实时记录的,后来看花絮才知道故事是表演的,情节是真实的。

Jamal应该是作为一个雷锋型的人物形象让广大青少年同胞学习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份坚强在当今社会实在是太为少见。

移民这个梦想,我想很难去断定它的价值性。我总是怀疑那些在船舱底禁锢数月偷渡来美国的同胞们,抛弃在国内相当不菲的收入/积蓄,到美国来不见天日的打工,是不是真的值得。不过我同样认为,最重要的是为梦想奋斗的这个过程,梦想本身的实现,不论是什么性质,不论是对谁,到最后,其实也只是一瞬间的句号而已。

《尘世之间》观后感(八):对欧洲政治事务的介入

一部诚心制作的艺术作品总能打动人,这部电影也不例外。但是,这部电影又不只是虚构的艺术作品,更像是真实的纪录片,谈论的是欧洲社会备受困扰的难民问题。

制作者坦言,他们以纪录片的形式来拍摄影片,是对欧洲政治的一种介入。演员是真实的难民身份,甚至小男孩最终在伦敦申请避难也是现实的一部分。

拍摄期间,美国轰炸阿富汗的战争仍然继续,记者们都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的白沙瓦撤离了,他们本来以为常有反美示威的当地穆斯林会对空降本地的西方人满怀恶意,但事实上他们在个人交往中感受到友善;相反,在巴黎乃至土耳其,他们拍摄难民的行为不断遭到各种阻挠……

他们一路走来一边听取偷渡难民的故事,随时把这些真实的情节场景以及细节融入到影片中,而拍摄中也尽量以写实方式——甚至以家用摄录机的隐蔽方式进行拍摄。

这都是DVD花絮中透露的信息。

《尘世之间》观后感(九):让我们用我们所有的力气活下去

这世间最无奈的莫过于无法择选出生至何处。开始时以轻快的背景乐过渡到后来悲鸣的巴基斯坦的歌曲。那听不懂的乐曲里,跟随着这逐渐浮现沉重的生的序幕。

最后到了千山万水,历经了奔波操劳也失去了至亲的惨痛代价,还是要回到原处。是多么让人不甘却无奈无力的事实。每一个国家都需要为自己的国家过人而考虑,有时候并非不善良,而是无力去维系这善良,太懂,才更觉得无力无奈,毕竟生活在战乱的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但愿,但愿,这世间不再有战乱。

以下是因片而触动联系个人:

在绝处里不断的挣扎求生是人的本能,在奔波中反而让我觉得我的不甘不愿都得以宣泄,在繁复又琐碎重复的生活里,反而毫无理由宣泄才更让那些无所去处的痛楚不断隐忍直至爆发。

在看时,想到了母亲,想到她坚韧不妥协的一生,与我如今的软弱无能成了最强烈极端的对比,我承认我不能也做不到,自从抑郁症以来,放弃生存的欲望在随时随地里跳出来试图吞噬干净我那早日渐薄弱的理智。

看到堪趴在卡车上,偷渡到伦敦的时候,才想起村上在挪威森林里说的,宫崎骏在起风里也同样说的,活下去。

是的,无论如何,活下去。如果这就是生,那么赐我拥有接受并释怀的能力。在我逐渐丧失了这能力时。

《尘世之间》观后感(十):战乱中的自由与人性

看以前以为是巴基斯坦的纪录片,于是开场就只注意到了pakistan这一幕,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站的序,而不是片名。看完全片,再回头看影片开头,才发现片名 In This World,冷静淡漠但客观,揭开一段充满悲观的存在主义色彩的故事,仿佛被置身于一片浩瀚的沙漠,不知为何来到,不知为何被抛弃,但是只能选择成为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去追逐,自己对本质一无所知的幸福。

纪录片氛围营造的很好,直到大巴被军队检查那段,才感觉不是。

被遣返后鞋子中拿出的美金,在伊朗城市灯火中虔诚叩拜,伊斯坦布尔街头的轻松嬉闹,货船中的窒息而亡,情节张弛有度,到最后老人悲伤的掉了电话。全片追求叙事不带入主观情感,以一种旁观的角度安静的观察,除了音乐在货船遇难一段的有所渲染,到最后也很难激起心中大悲大喜的波澜,却留下长时间难以言传的哀默。身在战乱之中,却让自由和人性得以延续,而不是被表面和谐的洗脑给麻痹,对今天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不无震撼。

人生很无奈,这些饱受阿富汗战乱摧残的人们,在白沙瓦的砖厂艰苦的活着,坚持宗教的教派之别选择不加入塔利班,但也无法融入巴基斯坦定义自己的人生,冒着生命危险远赴他乡,背负着一个家族的期望也花去了这个家族的心血,漫长的旅途中伴随自己的只有强烈的求生愿望和追求幸福的本能。

不可否认,他们是善良的,简单的,怀揣理想,勇敢坚持,可是他们却是无奈的,普什图人,生长在白沙瓦的阿富汗难民集中营的普什图人。

猜你喜欢

推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