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个词》经典读后感10篇
《六十七个词》是一本由赵瑜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六十七个词》读后感(一):模糊主义
整部作品以另类的写法阐述了“模糊主义”的观点,笔触冷静从容,作者尤其擅于借助细小或敏感的枝节传达出不同类型的感情世界和故事走向,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探寻故事的答案,独特的文字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六十七个词》读后感(二):爱情的局限
作者抱持“模糊主义”的观点企图说服读者:多数事件的真相,都是模糊的。因为我们只是处于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部,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真相都是局限在特定的年代和特定的语境里。时过境迁,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当时的思想的尴尬。但局限并不是绝望。
《六十七个词》读后感(三):看待角度的不同,就有不同的答案
局限里的美好依旧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向自己的内心深处挖掘,回到最初的出发地点,比如,童年,我们会发现,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正是一个模糊的美好,无法用黑与白区分的美好,而世界上的事情,看待的角度不同,总会有不同的答案。
《六十七个词》读后感(四):思考一个存在的故事
这部作品如果从通俗意义上归类,讲述了一个都市寂寞男人的爱情故事。作者用了六十六个碎片化的词语,终于让一男一女相爱。这是一部向米兰•昆德拉致敬的小说,作者运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点:思考一个存在的故事。接近最本真的生活现场,不是直接转述,也不是间接虚构,而是兼融了二者的思考。
《六十七个词》读后感(五):关于作者
作者赵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媒体工作多年,现为海口《天涯》杂志编辑部副主任。2002年至今共写了六部爱情长篇小说。其中《我们都是坏孩子》写爱情的某种幼稚;《我鄙视你》写爱情的某种虚伪;《暧昧》写爱情的记忆;《棉花》写爱情的柔软;《裸恋》写爱情只是一种皮肤饥饿症状,《六十七个词》是作者2007年的作品,写爱情不过是一种想象。
《六十七个词》读后感(六):想象与现实
在小说中,作者用了大量加法,把不同人的各种人生经历放在同一个人身上,试图还原一个人的记忆真相,试图往真实的生活里加入大量幻觉,甚至试图用幻觉打败真相。然而,作为写作者,作者没有忘记用小说思考一件又一件事件的真相。思考的小说模糊掉了真相的现状,最后作者清醒地意识到,不论多么用力地把一个想象的画面变成现实,但现实中,它依旧是模糊的。
《六十七个词》读后感(七):模糊的美好与沉痛
阅读《六十七个词》,首先被吸引的是其独特别致的形式感。赵瑜开章明义,这是一部“向米兰•昆德拉致敬”之作。对文体的追求贯穿于全书,成为对“意义”的探寻的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一个现代都市里“寂寞的男人”锦一,他的生活、他的爱情、他的所思所虑,以各种碎片的形式,漂浮在他的记忆中,漂浮在全书的字里行间,也漂浮在读者的脑海中。内容的“碎片化”处理和形式上的、颇具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拼贴”手法,最终融为一体,以凌乱、杂芜和随意达成了一种奇特的精致和完美。
锦一的爱情故事并不复杂,然而,他似乎迷失在了自己的记忆中,想象、幻觉与现实生活重叠交织,“玩笑”、“忘记”、“边界”、“无知”、“被遮蔽的”、“比喻”、“模糊”,所有这些“关键词”不仅不能使他接近和破解“真相”,反倒使他离真相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最后一个词,干脆就用了“模糊的……”,省略号里是无尽的远方、无尽的苍茫,一如这个纷繁现世所展现给我们的,那无尽的未知和疑惑。
结果,锦一所能记住的唯一的一个女人的名字是“邵娅”,他所能记住的唯一的一个女人的身体,却是“田小溪”。这样的 “离乱”之痛、这样的分裂和分崩离析之痛是现代人的深刻的精神痛楚,这样的内心图景也惟有在这个时代才会呈现,在这个意义上,《六十七个词》有力地介入并“干预”了当下,打通了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边界”,并且具备了“现实主义”所指涉的所有意义和意趣。
可以说,赵瑜用“六十七个词”精心编织了一张大网,他殚精竭虑地打捞爱情、打捞真情和真相,结果似乎一无所获。这一切,与其说是爱的虚妄,不如说是人生的虚妄、人性的虚妄。六十七个词,就是赵瑜探向人心的六十七个机敏的触须,在丰沛充盈的细节里,世界纤毫毕现却又幻象丛生、险象环生。
赵瑜的“模糊主义”哲学观让人不由地想到物理学中的那个“测不准原理”。我至今不能忘记中学物理老师曾经给出的那个最通俗易懂的解释:老师说,人在测量体温的时候,温度计(主体)和被测的身体(环境)之间一定会存在着交互作用,也就是说,温度计吸收了身体的温度,身体便消耗了这一部分温度,刻度表上的读数从理论上讲已经不是真实的“体温”了。而困扰之处恰是:任何测量工具都无法消除这种交互作用,于是所有的测量都是“测不准”的了。器械如是,以人心的复杂程度,“测不准原理”在精神世界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真令人灰心丧气;这又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接受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赵瑜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了各种小小的、闪光的“贯口”,这部分地“抵消”了“模糊主义哲学”令人沮丧之处,使得这部“思想”不乏“沉重”和“沉痛”的小说,读上去轻松愉悦、明快畅顺。
《六十七个词》读后感(八):“词语•春梦”了无痕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文艺男青年的爱情故事。
我想到我家的猫。立春以来,我家的猫一到入夜时分,就发出“喵呜”、“喵——呜——”的长短调。这也是在呼唤爱情吧。我知道,关于爱情,有很多种:穿越剧里的、民国小说中的,琼瑶阿姨的、海岩uncle的,倾城的、色戒的……而我家猫咪的这种,就过于直白。但是,闷骚的文艺男青年之爱呢,那应该是最奇特的一种吧。
如何描述文艺男青年的爱情世界,尺度一直不好把握,不能太写实,不能太物质,不能太社会也不能太“45度角明媚的忧伤”。那应该是和着《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咿呀咿呀的调子重新填词的新版本。
但至今没听人唱过。
而赵瑜用一种独特的叙述模式,轻巧地,做到了。
这种模式和米兰•昆德拉有关,这是一本致敬意味浓郁的作品,小说标题《六十七个词》就来自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第六章。赵瑜说,“既然米氏试图用67个词来完整地阐释他对世界、对感官、对小说等一切的看法,那么我完全可以用67个词让一对陌生的男人和女人相识、握手、接吻、上床。”
除此之外,如果你稍微仔细地阅读,就能发现,昆德拉小说中的元素,比如大段模糊了梦境与真实边界的描写,复调形式,甚至像“玩笑”这样的关键词,这本小说都有所借鉴。
让我们看看这67个词排列的故事吧。在这个故事里,作家似乎放弃了那种用自己的观念去统摄一个世界的做法,而且并不想把这个爱情故事修剪得过于工整。
小说中因为弟弟“锦二”死了,所以一直叫“锦一”的男主人公是个画家,画风格怪异的画,有一副性感的嗓音,兼职在电视台做配音。喜欢听静夜雪花落下的声音,喜欢菜场女摊贩规范而优美的“杀鱼”动作,讨厌太用力地生活,并且,关键的是,像所有的男艺术家一样,渴望一位指引前进的“永恒”女性。纪伯伦老先生就曾经说过,“每一个男人都爱着两个女人,一个是他想象的作品,一个还没有生出来。”所以,你知道的,文艺男青年的想象尤其厉害,想象到一阵欢愉之后,对着身边的伴侣叫着别的女人的名字,他还不知道自己错了。(但是圣母般的女主并不责怪,因为拯救疯狂的艺术男青年是每一个文艺少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总而言之,男主的爱情故事就是一场模糊了现实与幻境的“庄生之梦”,想在这里寻找到传统叙述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是一场徒劳。因为,你遭遇的是词语。在词语的浮冰之上,在梦与醒之间,真相总是一晃而过,就像这个繁重、琐碎而丧失了确定性的时代。
但这并不妨碍这本书成为一本好玩的书,它没有米兰•昆德拉极具哲理色彩的思辨风格,也不追求韩少功《马桥词典》深层的历史维度。捧着这本书,非常适合在衡山路上某家咖啡馆靠窗的位子上“劈情操”。如果你正好是一名“微博控”,你一定能在里面发现不少有趣的段子。比如“我不告诉你我去过哪里,但现在,我已经回到原地。”或者“喜欢是一个会跑的词语,如果觉得寂寞了,那是因为喜欢的那个人,那件衣服,电影或者一个电影还没有跑过来。”再比如 “爱不过是一场遮掩了彼此心事的表白。明明在一锅开花的粥里面,自己的身体里已经融合了所有其他豆类的心跳和气息,却誓言旦旦地说,我的身体里只有你的味道。”
不过,对于这个爱情故事的真相,你千万不要太执着。因为作者就曾戏谑地表示,追求真相的方法,就像玩“一个情色游戏。一个扔篮球的游戏,如果能准确地扔进篮球框里的话,游戏中的漂亮女孩就会脱下一件衣服……作为一个小说写作者……一定要想办法把那个色情游戏打爆,要脱下那个女孩的衣服。”而怎么玩这个游戏,你明显不会如作者高明。所以,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就让梦幻者更梦幻,让茫然者更文艺吧。
《六十七个词》读后感(九):模糊的刻薄
追求在当下的语境中时常是呈现荒诞的状态的。亚当·斯密曾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但事情往往不是这样发展的。因为身在局中,自然难以明白那事情中的种种状况。也正因此,迷茫总是构成事件中的些许想象。在赵瑜的《六十七个词》中,我读到了岁月的沧桑——这是夸大的词儿,其实是读出了不知所措,以及由此带来的模糊和刻薄,看上去有一种朦胧的美,打破了真相,不是被还原,原来生活是纠缠。
赵瑜的小说表达在当代小说家中,不是以先锋性取胜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思想,也因此,他在小说中所传达的情感看上去淡淡的,不是那么浓烈,却有独特的味道。这跟当下的许多小说写作相异。不仅如此,在每部小说中,都通往一个向度,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在他的笔下,透出的是这个时代的特质。可正因为如此,读者如果不经意的话,可能会错过这些细节,以及表达——在这个阅读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是很容易放过好东西的。在《六十七个词》中,所呈现的即是这样的品质。
《六十七个词》通过六十六个碎片化的词语,讲述了一个城市孤独男人锦一的爱情故事。他在自我幻觉与现实生活里徘徊,在自己的爱情记忆中寻找真相。最后,他意识到,不管自己多么用力地把想象的画面还原为现实,现实却依旧模糊。档他整理好记忆,却错愕地发现,记忆里只有一个女人的名字,就是邵娅,只有一个女人的身体,却是田小溪……作者运用了大量加法,把不同的人的人生经历放在同一个人身上,试图还原一个人的记忆真相。他甚至往真实的生活里加入大量幻觉,尝试以幻觉打败真相。作品以另类的写法阐述了模糊主义的观点,爱情只是一种想象。
不仅如此,赵瑜通过不同的词语对日常生活进行释义,但即便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人心目中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按行为经济学来分析的话,这将出现的是事情的全貌,但在社会学上,刻薄的言词之下,所掩盖的是一种真相,模糊也好,真相也罢。在锦一那里,所具有意义同样是游移不定的,也说明当下都市人在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它所具有的姿态是多棱角的,在这模糊的背后,所包含的或许能称之为生活真理的东西。
在《六十七个词》的后记中,赵瑜说,小说是什么。我喜欢米兰昆德拉的分类:一是讲述一个存在的故事,二是思考一个存在的故事,三是虚构一个可能存在的故事。其实米兰昆德拉的原话不是这样的,他仿佛是这样说的:讲述一个故事、描写一个故事、思考一个故事。我改变了他的原话,并仍然执著地认为,我改变过的话才是昆德拉的原话。因为讲述一个故事和描写一个故事层次并无大的分别。无疑,赵瑜的《六十七个词》是向昆德拉的致敬之作,但这不仅局限于致敬,更重要的通过对词语的梳理和解读,赵瑜找到了小说的另外一条通路:这让人想到昆德拉的《六十七个词》中有“家园”一词,解释为:“有我的根的地方,我所属的地方。”同时,“家园的大小仅仅通过心灵的选择来决定:可以是一间房间、一处风景、一个国家、整个宇宙。”回到锦一的故事本身,我们看到的则是模糊的刻薄,在那里,所有的事件都成为了一种解读的方式,一如这个时代的孤独和秘密。
《六十七个词》读后感(十):爱情回马枪背后的“寻找家园” ——《六十七个词》札记
赵瑜是一个有野心的作家。有野心的作家,不会老老实实写一个“故事会”模式的作品,他们的写作总会带有一些个人叙述风格,给读者制造了一些技术上的阅读障碍。好的艺术实验,拓展了现代文学写作的可能性,更加贴近、更加逼真地刻画和抒写了重商时代的实际生活。或许因为本身就是从事编辑工作的缘故吧,赵瑜聪明的选择了杂志编辑的技艺,整部小说67个词67篇文章,犹如锦一的网络日记篇什。因此,这部小说整体连贯上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时间的严重脱略。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地从16万多字中完整的理出传统小说中清晰的时间链条,进而完整的罗列出锦一在每个时间段中的情感变化——我们无法知道臆想与真实的界限。 整部小说以锦一的生活痕迹记录、真实与臆想不分的性爱追忆以及画画的内容描述等内容,向我们直接呈现、剖析了现代城市男女的真实内心生活。但是,赵瑜在这里,他是不诚实的,但又是最诚实的。
说赵瑜不诚实就在于,他曾说过这是一部城市爱情故事,《但六十七个词》调动了67个词语、16万多字向文学前辈米兰·昆德拉致敬,就不会简单的讲述城市生活中的男女情感。
“我喜欢米兰昆德拉的分类:仪式讲述一个存在的故事,二是思考一个存在的故事,三十虚构一个可能存在的故事。……我喜欢第二种:思考一个存在的故事。”(《六十个词·模糊的》)——说赵瑜诚实,就在于他很清楚自己写的是“思考一个存在的故事”。所以,写爱情不过是一种想象——他的野心,则是企图通过男女情爱来思考这种存在的深层事实是什么:现代中国人在主体价值体系崩溃的境遇中,如何恢复、建立身份关系,也就是如何完成“另一半”的寻找,呈现出中国当下男女面对现代城市繁华生活寂寞及寻找家园的故事。
当社会的主体价体系值崩溃的时候,情感就成为了维系社会中原子人的关键力量或者粘合剂。而在现代繁华的现代城市生活中,“爱情”是最好地把两个不相干的男人和女人连接起来的力量。因此,男人和女人形成了主体价值体系的建构模式。事实上,锦一的“爱情”非常别扭——不管是大学时的初恋,或者进入社会中遇到的邵娅、田小溪等,他与她们的情感都没有爆发出或痴或疯的迹象,反是更多的性爱本能突显占据了大部分文字。也就是说,他们关系也只是一种性爱,一种都市男女深夜相互需要的孤独安慰。再者,锦一的这些几段所谓的爱情中,有很多情境,我们是无法分辨清楚其中是臆想呢还是真实发生。所以,再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失败的“爱情”象征——它无力促成锦一们寻找到“家园”。
如果说,爱情是锦一外向寻找途径——即企图做最后的“现实生活家园建构”地努力;虽然爱情最后变成了一场场肉身和欲望的交缠和抗拒“清晰化”原子人的处境。那么,来自画画的艺术形式上的追寻就非常有意思了——锦一的这个向内的追寻却是一片午夜的沼泽地。他无法真实的完成建构在出生地(土地及家庭带来的那份温情境遇)。 锦一经常会对画画的内容进行细致的观察,或者对即将要创造的画画内容进行描述——这些画画的内容频繁出现的是氤氲的幻色。爱情是一种外在的家园寻找历程,画画(艺术)再是内在的家园建构——对于锦一来说,艺术的内在家园建构是最成功一次思想历程。
但是,我们最终都没有看到锦一的自我蝉逸——他无法完成这个最重要的动作。可以这样说,在这次家园寻找及建构中,锦一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他确实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的保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那也是一次失败的寻找及建构。
诗人海子在1989年山海关卧轨自杀,锦一沉湎于画画以致丢失了感受爱情的能力,是否就像“锦一说,家园死了,像一幅画被雨淋湿模糊不已”?他们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可比意义? 当小说进行到第六十五个词“傻”,文章中带有童话色彩的调情剧情片段里,锦一梦中叫了田小溪的名字——梦中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就无法知道了,小说迅速接上“田小溪想,结婚吧。和这个脑袋有问题的男人。”
在后面的第六十七个词是“模糊的”,整篇文字说的是艺术创作和真实之间的一些关系——赵瑜在此处继续摆出他的诚实。如果我们顺着赵瑜的指指点点,就继续被他耍了,还以为他是在论说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得关系呢——犹如他把《六十次个词》说成现代城市中的男女爱情故事一样。因此,我们不能被他漂亮的回马枪给挑中了。
2012-2-4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