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失败者之歌》经典读后感10篇

时间: 2022-12-27 19:00:55  热度: 278℃ 

点击全文阅读

《失败者之歌》是一本由李霄峰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败者之歌》读后感(一):失败者之歌

「失败者之歌」,@李霄峰 。老婆是作者多年的读者兼粉丝,这次出书,还作为铁杆粉丝获赠签名珍藏版,令我十分羡慕。言归正传,我理解这本书上半部分是随笔,下半分是微缩剧本。在我看来,前一部分写的非常好,文字流畅,发人深省,后一半则略微有些刻意。总的来说是值得读的好书。打分7.5/10。#读书#

《失败者之歌》读后感(二):不和青春说再见

最近大学一个室友(丫大学毕业后从政,党员,公务员)在动手写回忆录,写我们宿舍室友,一人一篇,共八篇。(那时候宿舍住八人。)我跟他开玩笑说,不腐败,改写小说啦。他说,细想起来,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最值得说道。

这七年,恰是青春最好年华,也最难告别。看李霄峰老师的短篇,正如贾樟柯在序里说的,一群不愿意和青春作别的人。虽然,青春的话题被郭敬明和赵薇们诠释得有些泛滥,但还是我们内心深藏的,不关功与名,只因为真实。失败者之歌,也是因为真实,才分外亲切、好听。

《失败者之歌》读后感(三):精准地转个弯

昨天起决定每天读一小时书

很久不读书,当记者的时候又攒了太多书。

在书架旁徘徊许久。

抽出一本薄薄的《失败者之歌》

作者李霄锋。

很适合重新阅读的晚上。

文字平常洗练

把形容,修辞,这些浮华的东西都去掉了。

写的也是日常的生活,

没有什么刻骨或离奇的故事。

就在那些随笔日记般的平淡叙述里。

在几近结尾处

精准得转了个弯。

揭露了生活的残酷真相

一边

诚恳而不矫情地思考着。

《失败者之歌》读后感(四):情感上的失败。

我听说,最初是没有人甘愿做一个失败者的。

但后来,有人说了:坚持爱,别因为失败而摇摆。

摘录:

总被不该找到的人找到,又在不合时宜的夜晚寻找别人,往往是在需要释放和宽慰的时候,暴露了人与人的尴尬。

他在文章里写到马雁,写到简媜,写到《多情剑客无情剑》,便缩小了距离,有了亲切。

他讲的故事,小人物的小故事,却在合上书的不经意间感到心尖被微微刺痛。

Liar的豆瓣小站:

http://site.douban.com/135490/

《失败者之歌》读后感(五):这个世界开始变得柔软了一点点

有时候我会梦见高三时的班主任,这个中年男人板着脸,告诉我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就是考进大学,听起来有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悲凉感,仿佛所有参加高考的人都跟我有着莫大的冤仇,只有干掉他们,我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存。

不知道别人从小接受的是什么教育,总之我周围的人都差不多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大家最后被打造成同一张面孔——写满勃勃欲望和丑陋杀气的面孔。

我太讨厌“成功”这个词了,它让人变得不择手段甚至人性灭绝,但却受到如今无数人的热捧。每次在机场书店看到那些所谓的成功管理学书籍或成功励志类碟片,一个个精神导师在里面侃侃而谈,我就对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倍感绝望——丫们还敢再无耻点吗?

在人人追求成功的年代,作者李霄峰出了这本《失败者之歌》。一篇篇短小的故事,真实亲切,展示了青春岁月的残酷——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里面出现的每个人物,就是你我他的缩影。

文字之诚恳好看,让我想起余华鼎盛时期的那些短篇小说。

可能作者从没指望过《失败者之歌》能在市场上大卖,但哪怕只有一个读者走进书店,当他翻开这本书时,在里面撞见自己失落多年的青春,那至少这个世界开始变得柔软了一点点。

《失败者之歌》读后感(六):这不是书评

坐在下午四点停电的办公室,悠着性子读了几个故事,在没有亮灯的厂房,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被笔者一字一句说中了些情绪。也许你身边一些人像liar故事里的一些人,也许故事里的一些人像你,这些都没关系,合上书,和自己说,刚才不过看了个了不好笑的段子而已。

Liar的故事们莫名想让我说说一个妹纸。

高中的时候每个班里都会有那种性格孤傲的女生,没有什么可以使她们低头,甚至一段值得珍惜的感情也不会令她们有所妥协。Y就是这样的姑娘,没有多少抗争,就来了北京。想来多少是因为熟识的人也都了解她固执的性格。

我和Y姑娘认识是大学时候的事情,四年的大学时光,Y姑娘有过3个男朋友,还都是异地。作为一个脚踏实地的人,着实不能理解异地恋有何意义。需要自己提着大桶矿泉水爬3楼,餐桌的另一头从来不是屏保上的那个人,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都要计算着对方下课的点再通电话。

再不能理解也知道,Y姑娘是看不上身边这群心比天高,肚里却没货的文科汉纸。电话里吵架和复合,快递来鲜花和礼物,计算着节前节后能翘的课只为能和平时相隔的他多待一会。3段异地恋都这么甜蜜又折磨的过去了,Y姑娘的大学生活也这么快结束了。

4月,Y姑娘说要回趟武汉,她想念那里的樱花了。5月,Y姑娘还没有回来。

电话里的Y姑娘犹豫着说:“我想留在武汉,这里的人会在公交车上吃热干面,太朋克了!”

没有接她的话茬,一个在描述那个城市的人,其实是在逃避诉说自己的感情。和Y姑娘不一样,我很直白的向她提了两个要求。第一,回帝都。第二,不要在武汉谈男朋友。我固执的想留在帝都,固执的觉得自己需要Y姑娘的陪伴。

一个星期后,Y姑娘提溜着行李箱出了北京站。Y姑娘说:“我还是要回武汉的。”她在那座很多人自杀过的长江大桥和eex复合了。她说从高中开始,就觉得X先生(即eex)是那个人。她要为他回去。

多少还吹着点凉风的六月,傍晚逛去电视塔散步,站在没什么人的高台上,分享茫然忧愁。我用所有的理智,分析这个匆匆的决定是多么孤注一掷;用所有的感情,厌恶夺走Y姑娘的X先生。Y姑娘只说,我爱他,喜欢和他接吻的感觉,我要去武汉。

也许爱情就是这样,走的再远,如果遇到,你也能清晰的分辨出那是爱情。他站在你面前而已,自己却被触动了灵魂。

于是,Y姑娘现在在朋克之都。

《失败者之歌》读后感(七):失败的书评

我想我根本写不好这篇书评."真正的失败来自情感",而我的失败则是在正确的时间没有做正确的事,要么早了,显得那么不合时宜;要么晚了,但已经追悔莫及.而且,将继续下去.

京东欠了我一个月,这本书才姗姗来迟,可是当时我已经开始读<浪潮之巅>和<圈子圈套>了,无奈,<失败者之歌>又在我的书架上躺了三四天,在结束了<圈子圈套>以后,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拆开了包装,小心翼翼地翻阅起来.花了两个下午,终于全部看完.自传体散文的前半部分<南方迷思>比较能够引起共鸣,叙事手法很像<这些人,那些事>,从里面可以看出作者的成长轨迹,每一个故事看似平淡,却多多少少对作者的三观产生一定影响,作者很想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算是对自己到目前为止这段人生的一段总结.开篇第一句话:真正的失败来自情感.应该戳中了大多数人的痛点,而每一篇故事中的情感也确实没有美满的结局,连续的分离与惋惜,连续的平淡与温馨,已经让人把失败的定义变得越来越模糊.后半部<失败者之歌>是虚构的小说,很奇怪,共鸣少了,感情隐藏得深了,却直指人心.仿佛李霄峰不打算再讲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想再让读者通过那些故事还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却把自己心里压抑的感情借由虚构的故事低调地放大,他不指望所有人对所有故事都有好感,他不指望每一篇故事都能被别人解读出来,他好像让读者自己去看,各取所需.在别人的世界里,李霄峰依然和读者讲述自由,讲述对自我价值的寻找以及肯定,那种无声的抗争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激烈无比.

引述<放逐>中的一段话."你可能觉得:怎么能空虚无聊到这种程度?""不,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另一个灵魂所面临的境遇,它此刻是荒芜的,下一刻则进入满则溢一般的丰富.""你或许又说,哎呀,家境太好了,不知道奋斗,不知道苦中方才有乐.别说这些陈词滥调好吗?真实的生活和这些毫无关系,一个灵魂要经历的苦难和愉悦是一个定值,它们无法被拿出来做任何低级的比较."<放逐>是一篇自传散文,相信真的有这么个人,这么个故事,而<漂移>是小说,但就像是为了前后呼应一样,两篇文章中都描述着一个家境优越的人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而不得的无奈.看到这里,失败的定义更加模糊了.

《失败者之歌》读后感(八):砸烂现世找青春

文/郭 玥 《失败者之歌》选自李霄峰2005年到2011年的碎篇短章,是从liar到李霄峰,安徽到比利时,影评人到编剧、演员这三线合一而成,在人人都在歌颂“成功”的戏台上,唱了一出失败。李霄峰自称这是短小说合集,可我怎么就觉得字里行间无不透着一股子随笔式的自拍劲儿,拍完了还一边挠你痒痒一边贱贱地问:我美不?

早在13岁,他就好写些小花小草写白云写美女,然后把这些私密寂寞拿出来传阅,一边大张旗鼓地泡女生,一边美其名曰这是文学的审美。直到那五六本日记被亲娘“藏起来”。他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这个世界上除了娶了他儿时钟情的女孩们的臭男人外,他的青春就是被亲娘终结的。如果你像托尔斯泰一样喜欢避着任何人记日记,那你就out了,李霄峰告诉我们:写完的日记大声朗读给老婆听——这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共振。

几乎每篇小短文都或多或少地提到某一个或多个女娃们,分别体现了他或情窦初开、或扭扭捏捏、或乱喷鼻血的情绪。他自己说了想找那些不打算搞明白任何事也装累了的哥们,跟现实拜拜,重回青春。我想接下来就是顺便来个坦然的春梦,梦好了那就是个未删节版的《色·戒》吧。

作为一位准成年人,李霄峰的这几百页失败的叫唤还算悦耳,他有资格也有权利用嘲笑的口吻去谈论过去那个青涩、紧张、文艺得不知所措的自己。虽然有时,成长不分年龄,但你必须承认,17岁那个调皮捣蛋的自己终究是一生最辉煌的顶点。

你是否就是和现实中的李霄峰一样貌似坚强的人?在谈论生活的时候仿佛从来没有失落与软弱,背地里常偷偷掖起自己人生中的所有伤害,舔血而行。翻开书,像一个许久未见的老友与你对谈,在黑夜里生火取暖,剥去你成熟自足的外衣,触碰你内心深处还在荡漾的年轻。李霄峰自己也在自嘲,17岁的日记里还有将心灵的坚硬比喻成金属的光泽,现在失败得只剩下交易、嘲笑、伪装、故弄玄虚。

而那些不为人道的心灵的失败,爱情的失败,对完美的追求的失败,小到不值一提,可以视而不见。正如贾樟柯导演在此书序言中所写:“这共鸣让我不安,像久旱的土地掠过风。”贾樟柯记忆深处,李霄峰还是那个想砸烂旧世界的革命家,但现在李霄峰心里,是那么想砸烂新世界找旧青春,哪怕它是失败的。

《那些年》看完,观众忙着比赛谁的青春更热血更无忌惮,这时候来一本《失败者之歌》,你会偷笑“原来还有比我更狼藉的人啊”,然后装模作样地忽略掉你当年也很尴尬、瘪三的部分,瞬间强大起来。

本文已发表于北京晚报。

《失败者之歌》读后感(九):裸女与和平鸽

先说个与内容无关的——

两个晚上看完了这本书,看完最后一篇,开始细细打量书的各种信息,出版时间,发行人……合上书,仔细看着皮——!!!真行啊我,一直以为封面的蓝色线条勾勒的一定是一只和平鸽,才发现是裸女啊= =为我的眼神汗一个……

我没写过影评也没写过书评,最多的是看完电影或者书和朋友一起讨论,也是瞎讨论。不知为何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开始动手做笔记,翻完之后,我就想写点儿什么,如果说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我喜欢前半部分。如果非说为什么,那大概就是真实吧,而且很真诚。

先说最喜欢的一段,是《在无拘无束的夜晚》里的故事:说是他喝醉了,在楼道过夜,终于找了个开锁的来开锁,都醉成这样了,还没丢弃那一丝自豪,跟锁匠说,我才换了一个600块钱的以色列锁芯。 然后一个小时以后被警察吵醒,说你倒是快点啊,都一个多小时了。 我心理不由自主共鸣一句:这锁真没白买!!~好锁!

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别人的人生,已经觉得挺有意思了。后半截的有点创作感,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不过《荒野之滨》里头那个野狗那个够有趣,只是结局太跳脱,我把握不住自己的感受如果定论。我的情感,本来准备随着文字投入一下,结果最后唏嘘唏嘘……感觉,说不上来……

l

我还喜欢那个他在国外强迫自己写日记的那些段落。印象最深的,是有一篇,住酒店,收到两张电影票。我前半截都被吸引着呢,突然结局女朋友怒气充充拎着一个黑色头绳质问他,我心里好笑,唉,我猜得中开头,猜不中结局啊……

看完最空白的是那篇《沉默》。我专门翻回去看了看短文的标题,真是,看完,我的脑子里……也沉默了。我通常看书快,迅速转下一篇。这一篇画面感都很轻松,讲的却是一个残酷的事,心里真难受。

我就是看到《沉默》里头的钟叔叔,想起了老公曾跟我说他小时候的邻居二辉,那个穿棉大衣光着屁股站在太阳下吃冰棍的小孩儿。不过我要说的是他的爸爸,原本是个意气风发的男人,却阴错阳差娶了个疯老婆。那个年代,这样的不对称的事情,身边总是有发生。但没想到的是,疯老婆被二辉的同学捅死在自己家里。再之后,他不过是一个老头子罢了,死不死活不活,没什么人在意。

看了这本书,我才会去猜想:他的心气被折杀了多少……另外,我也常和老公讲,如果小时候的故事记录下来,文字把握的好,不用搞创作,真实的描述出那个情景那些事那时的心情,就已经很好看了,真实的,无论如何,都是触动人心的。

《失败者之歌》读后感(十):写一封短信

小赖,这本小书令我感慨许多。

十年了,我们这群朋友认识有这么久。这十年里我们秉着相同的志向,走上不同的道路,各有各的挫败和成功。

这其中我最晚熟。

我记得F的婚礼我们好像差不多来齐了。现场梦幻而洁白,黑色摇臂在我头顶划来划去,VCR里道贺的明星不断晃我的眼,我想我们这帮干电影的终于把片场搬来了。

有个环节是F牵着他美丽的妻子,在两边朋友的夹道欢呼中,一边唱《传奇》一边走上舞台:

“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缘,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F依旧是个胖子(好吧瘦一些了,但还在用他的愤世嫉俗掩饰羞涩),我在过道这边用手机录视频,透过小小的显示窗口看到对面洋溢着由衷喜悦的朋友们远远站成一排,小白抱着他出生不久的女儿不断地挥手。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时间的某一维度正不可遏制的退远。我的朋友们,曾经并肩的你们,如今像隔着一条冥河和我一劳永逸地说再见。

前天我们一起吃饭,你,亮亮,小白,闹闹,他们天使般的女儿天天,还有老张,L,老蔡。席间我不止一次看到老张用他温柔眷恋(同时也微醉)的目光看着L,那正像他说的“我爱你是第一次”,他真是个天真的孩子;我也不止一次想问小白你当了父亲最大的改变是什么,站在“另一边”的感受是什么。

可否向我传达,在你们纷纷结婚生子向人生某一阶段过渡的时间里,我依然贪玩留在夏令营积累一连串荒唐冒险而不可能体会的,更深刻的经验。

现在我可以形容《失败者之歌》给我的感受了,那像《奇幻人生》那部电影里威尔•法瑞尔突然有一天恍然大悟——妈的我竟然是别人笔下的一个角色!

一个角色(假设他真的活着)该如何面对他所读到的故事,又该如何评价他的作者。

在这以前我从不相信专栏这种形式,因为它固有的势力和它总是被环境(周围那些文字)所迫的卖辱求荣,但当我重新翻开《失败者之歌》,我惊奇地发现你把“千字文”这种东西变成了一只又一只构造精巧的鸟。它们有着轻盈的灵魂,曾经脏污但被你洗净的翅羽,你珍惜它们掉在地上的一刻,最终用手托着将它们放飞,目送它们去远空翱翔。

《远行》这篇小说令我嫉妒,那是你一气呵成的“酒神之祭”,洒脱不羁又生气勃勃,像一阵山风把我卷进一场绚烂浪漫的梦,我真想背起螺旋桨飞翔!还有《荒野之滨》、《是什么让我度过了黑夜》,它们显露出一个真正小说家的才华。阅读它们就像一场酣畅淋漓的奔跑,我仰面躺在地上,心满意足于我们唱着异曲同工的歌——

对失败者,对受伤害者,对被遗忘者,唯一的抚慰就是把他们的故事再讲一遍。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