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经典读后感10篇
《垮掉》是一本由[美] 比尔·摩根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垮掉》读后感(一):值得一看的好书
“垮掉的一代”的作家们创作的作品通常广受争议,原因是这些作品通常不遵守传统创作的常规,结构和形式上也往往杂乱无章,语言粗糙甚至粗鄙。“垮掉的一代”对后世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文化研究学者们看作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
《垮掉》读后感(二):是垮掉还是自由
垮掉的一代是那个时代赋予了一种自由的灵魂而产生的,但超越了人们所能接受的限度。他们不羁的行为、叛逆的态度就是在现在的人们身上依然有体现。我们每个人身上也许都有垮掉一代的影子,只是有些被暗藏在身后,而有些可能一不小心暴露出来,而暴露过猛的就走上另一条不归路。看看《垮掉》,如果可以找到这些放荡与自由灵魂背后的东西。
《垮掉》读后感(三):垮掉
看到《垮掉》,不禁让想到克鲁亚克的《在路上》,金斯堡的《嚎叫》。他们是玩世不恭的浪荡公子,他们笃信自由主义理念。他们文学创作理念是自发的,有时甚至非常混乱。《垮掉》真实地展现了他们自然又颓废却不失激情的生活,矛盾的心理在矛盾的现实中反复抗争着,所有的生活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所有激情与放荡、朦胧与天真并存的纪念。
《垮掉》读后感(四):重回猜火车
假如你是普通青年,我觉得你应该看《垮掉》,让你了解如何把个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如果你是二逼青年,我觉得你应该看《垮掉》,让你了解到如何把狂热变得摇滚疯狂;如果你是文艺青年,我觉得你应该看《垮掉》,让你了解到文艺也可以歇斯底里!《垮掉》向你讲述那个神奇的社会团体历史,带我们走进那个激情燃烧选择自己不去被选择的猜火车时代!
《垮掉》读后感(五):垮掉的一代,是追求自由,还是为堕落辩护???
看到这本书,我想起了诗人金斯堡,他对垮掉的一代有最透彻的认识,这一期最美好的印象被我们毁于疯狂,拖着身躯走在黎明前的黑暗角巷,歇斯底里,浑身赤裸地嚎叫……垮掉即是一个人的遭遇,又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或者是无奈,就像迷惘的一代。到底是人造成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还是时代赋予了人悲哀的气质,谁能评判?有时候,我们也对自己的罪恶自责,但大多数人都在自责的同时还继续着罪恶的行径,就像一边犯罪,还一边向上帝祈祷……
《垮掉》读后感(六):纯粹
垮掉一代那些人用极端的手法演绎了自由,展现了灵魂的孤傲与生命的激情。也许他们生活的态度是绝望的颓废,也许他们生活的方式是偏激的纯粹,但你不能否认在看完他们几近疯狂的一生后,会在心底萌发出对灵魂对自由的向往的共鸣,就像金斯伯格在《嚎叫》中所写道的那样: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挨着饿歇斯底里浑身赤裸...神圣!神圣!神圣!这世界神圣!灵魂神圣!皮肤神圣!鼻子神圣!舌头,鸡巴,手和屁股神圣! 一切皆神圣!各处神圣!
《垮掉》读后感(七):叛逆·自由
“嚎叫”的方式有千千种,浪迹“在路上”的人代代有,但是垮掉一族的影响是时空交错的。“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杰克·克鲁亚的《在路上》、艾伦·金斯堡的《嚎叫》和威廉·博罗斯的《裸体午餐》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作品。《垮掉》是叛逆与自由的灵魂赞歌,历史没有肮脏与纯净的结界,每一个点滴都有深刻的意义,庆幸文字所带给我们的惊喜,庆幸《垮掉》所带来的心灵救赎!
《垮掉》读后感(八):我看见这一代最伟大的头脑毁于疯狂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这是凯鲁亚克留给我们的在路上,让我想起许巍的那首《蓝莲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毒品、性、诗歌、不羁、闯荡,这群人身上的这些标签,永远是镁光灯下最耀眼的绯闻。半个世纪过去了,这群给文坛带来无数荣耀与耻辱的作家,都已经慢慢沉积在了昨日的言语中。然而,谁敢否认,自己身上没有垮掉一代的标签,谁敢抹去,这群人的疯狂为时代烙下的印迹……
谁的青春不血流成河,青春当如是……
《垮掉》读后感(九):垮掉的一代
关于“垮掉的一代”的荒凉描述,我们已经见到了很多。我们再也无法摆脱它们那些关于自省,严肃,又奔跑着嚎叫的荒凉情节。没有人能逃脱“在路上”的命运,我们都是在荒原中行走的人——尽管这其中包含着戏谑、荒诞、颓废,但我们从未丧失过在每一场迷乱后的清醒与在某一瞬间对生命的感悟。我们的精神是靠近荒原的——对人生的无力感,精神的苍凉与永不磨灭的跋涉与探索。
“我们可以永远地年轻,我们可以永远地纯洁,没有人可以消灭我们。” (来自豆友 锤妞妞 )
《垮掉》读后感(十):有激情的火焰,才能溶解现实的冰冷。
垮掉的一代,是一群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影响着大众文化的进程。垮掉的一代,是斗士和旗手,他们用行动表达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执着。他们个性鲜明,但绝不是放荡不羁,也非波西米亚艺术家那样的生活古怪,偏执。这类人,一旦下定决心,找到所好,便全力以赴,振臂高呼,对所好之事甚是关注,像下赌注一样把命运孤注一掷。 他们曾被评价为“一群滥用毒品的性狂热者和优质的自我中心者”,但真正了解他们的人会说,这就是一个男人想要把他周围他爱的和爱他的朋友们组成个圈子而已。他们只是一个群体,在分享彼此之间的友谊,也包括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