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的读后感10篇

时间: 2020-03-13 09:40:16  热度: 247℃ 

点击全文阅读

《中国人的精神》是一本由辜鸿铭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元,页数: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一):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2018.4.10 第一次读辜鸿铭的作品,感觉像在群山之中换了一座山来看这群山,角度完全不一样,对错我是评论不了的,水平差太远,有些说法我倒是比较倾向的。想写写读后感,可无从梳理,无力梳理。 全书四成的篇幅是《中国人的精神》,也作《春秋大义》,是主要内容,至于后面的《中国的妇女》、《中国领域的约翰·史密斯》以及《中国学》,后两篇比较学术向,看看就过了,女人篇的观念还可以理解,求同存异吧。 《中国人的精神》写得还是不错的,青年人总是会想到“做人”的话题,那么要做什么样的人呢?我感觉辜鸿铭的说法我可以较大程度接受,“君子”,这种儒雅的、温顺的、精神充盈的状态,令人神往。另,辜鸿铭对孔子的解读也是我以前没接触过的类型版本,当然我才疏学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勾起我对四书五经的好奇和欲望,看看别人是怎么解读的吧,前提最好是读过原著有一定理解。 读书治学,不因声名而先入为主,不因立场而偏颇评价,吾心往之,时刻自省。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二):“缺少精确”的中国人

距离本书出版的时间,应该差不多一百年过去了。一百年后,中国人仍然“缺少精确”(P7)。这点感受,主要来自对本人从事的汽车行业的体会。

这本书买了三年多,因为标题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一直没有掀开读一页。偶然翻着看了看,瞬间被吸引了。作者的许多观点有失偏颇,甚至在今天看来有点迂腐、守旧,不过作者的博学和严谨,还是让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的翻译确实有些糟糕,因为本书是辜鸿铭先生用英文写作,再由后人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所以很多词不达意的地方,比如P17中“老子对中国人说:“离开一切很随我,随我到群山,到群山中隐士的小屋,在那儿过真正的生活——一种心灵生活,一种不朽的生活。””很想知道这段话的原文是什么。

摘录精彩:

17 比如老子,他当时在中国的地位类似于今日托尔斯泰在欧洲的地位。

18 ......“五经”。我认为,这就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作的伟大贡献——他为他们挽救了文明的图纸和设计。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三):不是完全认同,但是却是思考问题的一个方向

辜鸿铭先生生活的时代,正是我们国人所最不愿意去回首的时期。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愚昧,朽木不可雕。拿起这本《中国人的精神》,便是想了解下,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果真如我们现在所言,自大到不知天高地厚吗?看完辜老写的这本书,才明白,当时的人们,思考的深度一点都不见得比我们现在低,虽然受限于时代,但是仍然能在这样的文字中读到完整的逻辑,对中国人精神的解释,辜老的写作手法也相当的老练,可能是沿袭了八股文的文风,非常的有逻辑和说服力。

在辜老看来,中国人的精神,便是因为具备良民的信仰。也就是我们都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仁慈的力量。虽然良民这个词不太好听。在资本横行的现在,又有多少人还能继续秉承这种精神,真诚,守信和忠诚。《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吴家,秉承的也是诚信的法则,想来的确是那个年代大家都认同和付诸实践去遵守的法则。

我们现在争论的几个点,这本书里都已经有讨论了,比如说中国和日本的礼仪,在辜老看来,中国人的利益,是一种心灵的礼仪,是发自内心的彼此尊重,而日本的呢,虽然精致周全,却更像是排练过的,没有办法让人心生愉悦。再比如说,书中大量的篇幅来描写了中国人的宗教,因为我们拥有了儒家学说这样兼顾哲学和道德规范的体系,这是一个可以取代宗教位置的人类社会和文明的综合体。宗教的意义便是给予众生安全感和永恒感,而儒家不仅仅满足了这两个需求,还给了我们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在现代民主看来,君权神授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但是却没有办法忽视他存在的合理性,不然,统治阶层的存在,就是一个可笑的错误。现在都说民族感是正确的,可是环顾世界上仍然存在战乱的地方,大多是因为种族的冲突,能说这种民族自豪感是正确的吗?未必就比君权神授好到哪里去吧。

当然辜老的文章中也存在很多逻辑上的问题,底层的价值观有些也不敢苟同,但是至少,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也更好的理解了存在即合理这句话的意义。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四):直视历史,呼唤自由

首先,我看了两遍这本书。“温故而知新”是很对的,第二遍读下来,觉得能够分享的实在很多。虽然本书作者和我们相差近百年。

1.讲到政府的欺诈行为,他写到“如今在现代社会所看到的‘普遍的苦难·反抗·错乱·激进的起义的狂热,暴政复辟的寒流·无数人的兽性退化和个体的过度轻率。’“我觉得讲的很对,倘若一个政府无下限的欺诈着自己的百姓,冥冥中就导致了各种的社会问题,自己的行为打垮了自己。难道不是一种悲哀么?

2.此书写的时候正是世界一战时刻。欧洲整个乱的不行,于是辜老先生就觉得欧洲这样,就怪你们自由过度!看看我们中国,孔子教授《春秋》就是教中国人要绝对的效忠君主。所以,两千五百年来,我们中国都没有像你们欧洲一样乱成了一个毛线!

这里,我就想说,其实不能说儒家思想不好,其实他还是有好的地方,比如孝。到今天社会,孝还是中国道德品质中重要的一点。这是我们整个名族需要流传下去的点。但是,教我们完全服从君主,到现在就不能再这样了。完全服从,甚至盲目崇拜领导人的那是朝鲜。那是,世界人民当笑话看的朝鲜。的确,朝鲜是很稳定,也许它永远不会内战,不会游行,也不会公开批评政府。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所以只能一个原地踏步。辜先生说,如果一个人忘记了他忠于皇帝或君主的神圣的责任,那他不是真正的中国人。这让我又喜又忧。忧的是现在的我们都不是真正的中国人了,喜的是还好我们现在很自由。而不像朝鲜人那样。

3.辜先生讲到了中国的妇女。他说道三从四德。其实四德还能接受,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现代妇女也能做到的。但是三从就不是好的了。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能要求你必须为谁而活。当然,如果你不是一个内心独立,追求自己生活的人,你也可以做到一辈子没有为自己活过。其实,这也是不是鄙视为他人而活的那些人,只是我们的思想不同,见解不同而已。百花齐放自然是好的。

接着,他讲到了中国的纳妾,说这是中国女人的一种”忘我教“下所容许的。男人也有”忠诚教“,但我不同意。不是生理条件下不允许的纳妾,凭什么还说这个男的忠诚呢?现代社会,纳妾简直是荒诞至极。因为,男人已经不再忠诚了,凭什么要求女的忘我。不要忘了,无论男女,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4.辜先生把欧洲战局形成归因为无知但有极具力量的乌合之众。他觉得是他们的无知导致他们不停的向政府施压,政府hold不住他们了,所以就听他们的无知的言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我们要承认,普遍的群众水平真的不是很高,高到可以来掌控国家方向那个地步。大部分的群众都是一边惊恐着一边大叫着。并且还不能完全知道自己是在叫个啥。这是目光的短浅。但是,辜先生给的建议真的不行!叫人家欧洲收回民众的自由,像我们中国一样,一起崇拜统治者,哎哟喂!这不是让人家的思想倒退一百年么?取消,否定人民自己的权利,是一种思想上,文化上的倒退,是让一个名族停滞不前的罪魁祸首!!不要忘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倘若我们都不敢发出自己声音,只知道崇拜统治者。儒家思想怎么出来的?伟大的其他思想怎么出来的?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发展着,有些快,有些慢。中国人的精神也是一样,实话说,有些美德在现在已经快消亡殆尽了。我们该反思一下,究竟什么是我们该保留,什么我们该丢弃。当然了,前提是我们都还有正常的判断力,没有左也没有右。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五):“落后的”辜鸿铭的“先进理论”

“落后的”辜鸿铭的“先进理论”

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魏红

一提起辜鸿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拖在身后的小辫子、以及一个茶壶配N个茶碗的一夫多妻理论,而他对中国人性的研究和这些研究对中国当下有哪些借鉴意义恐怕就很少有人理会了。德国莱比锡大学已经把他的著作定为必读书,我们却依然习惯把他归到落后一方,来与同时代那些先进人物做对比,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还要从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那场革命说起。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几乎是不可逆转地走上革命之路,革命是激情的,人处在激情中,头脑是热的,选择也是单向的求新求变,于是温和的怀旧派、认真研究传统文化的学术派,只要沾上“旧”和“传统”的,统统成了非主流,一代大师辜鸿铭就是因逆 “革命潮流”而被无情地拍在历史的沙滩上了。

可是,随着革命浪潮的退去,经历一两百年的洗刷之后,国人再回望那片历史的沙滩时,会意外的发现一粒儿金沙,那就是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

如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般总结中国人人性的书籍很多,但在这些书里作者们只是大量呈现现象;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呈现的却是现象背后的本质,以及这些本质会给中国甚至世界带来什么。

中国人最大的特质是什么?辜鸿铭说:真正的中国人从不野蛮、不残忍、也不凶恶,借用一个应用于动物的术语,真正的中国人是被驯化了的动物。一个真正的旧式中国人很少令人厌恶,甚至最低等的阶层也是如此。中国式的人性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他的温顺,温顺到无以言表的程度。这种温顺是两种品质结合的产物,即同情心和智慧。而智慧不是来源于本能、也不是来自推理,而是来自同情心,来自一种爱和依恋的感觉。

因此,外国人在中国居住时间越长,对中国人的喜爱就会与日俱增,在中国人身上有种无法形容的东西,不管他们多么缺乏清洁的习惯和文雅的举止,不管他们心灵和性格上有多少缺点,他们依然比其他任何民族更能赢得外国人的喜爱。这种无法形容的东西,就是他的温顺。

辜鸿铭特意举一个他外国朋友的例子来说明:我在海关的一个苏格兰朋友告诉我,他曾经有一个中国仆人,是个彻头彻尾的流氓,他撒谎、敲诈,总是赌博,但是当我的朋友在一个偏远的港口患了伤寒病倒了,身边没有一个外国朋友照顾他时,正是这个糟糕的流氓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连他亲密的朋友和亲属都做不到。

也正是这种温顺品质,使得国人即使在面对强权、压迫到无法生存的时候,也不轻易攻击他人和社会。

辜鸿铭在总结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后说:中国人过着一种精神生活,孩童般的生活,对抽象科学没有兴趣,因为精神和情感并不作用于这些领域。这让我产生了一个联想:如同一个智慧老人(如孔子等)设计了一个游戏,儿童们(传统中国人)在其中“乐此不疲”,可局外人(西方人)只看到了表面的“喧嚣、吵闹和不公平”,却很难能够体会到身在其中人的简单和快乐。这个游戏一旦被打破、游戏中的人一旦被提醒,游戏就再也无法继续下去,要想再有这样一个如此稳定的游戏,可能需要下一个智慧老人的出现。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就正处在游戏有点玩不下去了的状态。

辜鸿铭认为真正的中国人,是无价的文明财富,因为他是一个不需要社会付出多少代价就能遵守秩序的人。因此,他只需要一个小成本的政府即可安居乐业。对于世界人民来说,他不会轻易发动战争、不会拥兵自重。

但是,辜鸿铭预言:如果欧洲人和美国人成功地毁灭了真正的“中国人”,毁灭了中国式的人性,成功的把中国人变成需要军人保持秩序的欧洲人或者美国人,那么确定无疑的是,他们会使世界的军国主义负担增加,而这种负担的增加,会成为文明和人性的一个威胁。这个预言似乎逐渐地在被历史所验证。

《中国人的精神》是先用“显微镜”解剖当时的人性成因及本质,又用“望远镜”对未来做了远景分析。只有认清国民性的本质,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在建立一个全新的、仿西方的社会秩序时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问题和阻力,而不能一味地归咎于管理者和体制。这本书对于认清我们自己和社会,对于怎样建立起一个符合中国国民性的社会新秩序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