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白描经典读后感10篇

时间: 2020-03-13 09:48:22  热度: 312℃ 

点击全文阅读

《白描》是一本由董桥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描》读后感(一):旧时月色

一代代的老去,一代代的人物远去,留下多少宝贵的精神财产令人仰止。在旧时月色里,陪着作者一同去瞻望那些可亲可敬的学者、长者。

岁月让人遗憾让人伤感,总是在不停的走,不停的成长,不停的感悟,不停的失去,不停的淹没。

最后,只能在旧时月色中,凭吊,感伤,落寞。

《白描》读后感(二):幸亏最后看的这本

以前断断续续看过董桥的文章,很喜欢,广西师大这套书的装帧也很喜欢,就陆续都买了下来。买的时候只是随机挑的,白描是最后一本读的,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幸运。如果先读这一本可能就不见得看完这一套了。

喜欢看董桥写书画文玩,旧事风月,调调书袋。文章短小,信手拈来,会心处还会让你莞尔一笑。读到后几本的时候已经没有开始的惊艳的感觉。像甜品吃多了有一点点腻。

这本书前80%都和其他书没太大区别,那些旧人旧事旧物。有几篇写大陆的电影电视剧的。褒贬一些演员,评价最高的居然是张铁林称其表演练达到妙境。这是那个就会瞪眼,傻笑的皇阿玛?.......

接着看了几篇,看到“六年浩劫”这个词,百思不得其解,印象中只有那十年浩劫啊,难道平反了四年?搜索了一下也毫无头绪,无意中看到文章的时间是2003年,大概明白了是指97之后吧。这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了。

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话题要典雅,自居要简明,切记不要放肆’老师说。我活到这样老了还忘不掉这些训诫”

看来董桥先生没有像书中所写,恐怕是忘记了这些训诫了。即使是看“大纪元”这么搞笑的东西都没有多香港这些年有这么夸张的评价。这和董桥一贯表现的文化人,读书人严谨的态度反差太大了。后面都是跟政治有关的文章,看了几篇就不想看下去了。太无趣了。剩三十多页不看也罢,免得影响了对董桥先生的印象。

真庆幸最后一本读的它,没影响前几本愉快的阅读经历。

《白描》读后感(三):董桥《白描》——民国遗老轶闻录

说起来,董先生这套集子实在是贵了些——十来万字,竟要39块钱。不过布皮细纸,有意思的故事,配上大家淡淡然的笔调,捧在手里实在让人欢喜。哪里还顾得上那几个钱呢?

都是几百字的短文,没写什么大学问,小情趣倒是不少,算是非常标准的轶闻录。董先生作为民国遗老,谈的轶事自然是那些民国大家的轶事。王世襄,顾维钧,杜月笙,一个比一个响亮,使人对这些零零碎碎的往事平添很多兴致,有点儿像看绿妖老师聊民谣圈子的感觉——说到底,我们还是爱轶闻爱八卦,尽管我非常非常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整本书印象最深的有两处:

一是说起胡适,董桥的评价是:聪明里带着世故、谨慎里带着诚挚的大学问家,窃以为实在中肯。

二是那篇《一代人的气韵》,说上了年纪的人总觉得他那一代人才有气韵,下一代人没有,其实那是骗人的,每一代人都有不少带着气韵的人。想起前阵子看的电影《午夜巴黎》,对于那个不合我意不够浪漫主义的结尾,忽然有那么点认同了。无药可救的念旧怀古的我们,只是无法跳脱出自己的时代,总结出它的精髓罢了。每一代人,自有他们的气韵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编辑。董桥先生的这几十篇小文,写自2003年6月到2004年初这段时间。开始还未注意,后来发现文章排列是按时间倒叙的,有点儿好奇。直到读到结尾那几篇政治况味颇浓的时评,才恍然大悟——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文章倒排真是编辑的妙招,既躲去了很多来自上层的不必要的麻烦,又让读者循序渐进易于接受,可谓一箭双雕。

《白描》读后感(四):描不尽的人生琐事

董桥的人名早就听过无数遍,朋友圈的所谓“美文分享”也经常会出现他的文字。然而,只爱翻纸质书的我,因着这一点“高傲”的脾气,竟从未点进去看过,哪怕浏览。这次,一下子买入来他五六本书。从《白描》起步,也正是它,第一次让我读小品文读出了小说的感觉——欲罢不能。

这必然是个带点学究气,又有点小固执的文人!他用白描之笔,记录了那么多琐碎的小事。正如他自己所言,“活着就是故事”,人生苦短,故事已经道不完,若得长生不老,反而添了更多不珍惜的借口吧。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董桥的故事也只能是他们这些文人的故事。生活日常中不小心就出现了季羡林、林语堂、梁实秋这些人的名字,谈论的话题,也多是阳春白雪之事,但是所幸董桥的文字是质朴的,质朴到即使有很多文学气太过浓郁的词汇需要我边读边查字典,依旧不影响我津津于他的情绪。当然,最后那些政治方面的小文,自然是那个年代那个地域的事,读读便罢。

要说喜爱,读完《白描》,似乎反而不那么倾心了。还是更喜欢季羡林那种带点泥土气息的文字。董桥更像是水晶宫里不染纤尘的镜子,照出的也是不染纤尘的光华。

《白描》读后感(五):正是一担烟火踏清霜

头一次既看了大陆版又看了香港版的董桥,发现大陆版千疮百孔,仿佛把董桥倒过来,又割了几刀,搞得半死不活。

其中删了七篇,还有多处省略号,没了插图,看不到董桥收藏的书画文玩,少了好多雅趣。

就这样没有了一担烟火,也没了清霜。

被删的有,

《高行健精心养病》

《汤家骅的寻人启示》

《啼血声中自创活路》

《回家感觉不太好》

《我们的Tragic age》

《总理我们等你来》

..........................................................

剩下的省略号比我还多,就像堵住了董桥的嘴,支支吾吾,语焉不详。之前看的大都是褪了火的董桥,不是在伦敦买书的往事,就是民国遗老的旧事,最近他收了不少古董,多了些文玩雅事。只是前些日看了《这一代的事》,才看见二十多年前一个中年意气的董桥。今天看大陆版的《白描》,却看见二十多年后千疮百孔的董桥。

.S 《抄录聂华苓的不平》中说‘一九五八年,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雷震跟胡适谈筹组新党的事,要求胡适做新党领袖,胡适不答应,只说他可在旁协助,可做党员。

两千年,郁慕明,李庆华的新党请李敖做新党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竞选,李敖答应了,并高调参选,打压其他有权有势的连战,陈水扁等。历史给了胡适机会,他囿于成见,历史给了李敖第二次机会,他开天辟地,其高低自现。

monsean 2012.10.26 于上海

《白描》读后感(六):纽约纽约你别亮灯

人品爆发跟着董桥老师的《纽约纽约你别亮灯》改了一首小民谣。词差不多了,曲也脑内稍微脑补了一下,不过编曲这么复杂的事情还是等改日有空再说吧... 原文很美,《白描》中目前读到的最带感的一篇小品。

纽约纽约你别亮灯

她说停电那个深夜 她在纽约的公寓

点亮 一根蜡烛 敲着 那老打字机

父亲 八年前去了 房子也卖了

妹妹拿走两幅张大千 她提着打字机回来了

她说 她太喜欢这样 笨拙的文明

带点铁锈 带点斑驳 带点机油的味道

键盘上二十六个字母 闪着暗暗的金光

她把打字机供奉 在房间的南窗

纽约 纽约 你别亮灯

她说多么动人的乡愁 你没办法想象

纽约 纽约 你别亮灯

我说 我会永远记住 她说的那句话

她说那高高长案是 十八世纪榉木香案

焕发着岁月光泽 柔亮得绸缎一般

老打字机 坐在案上 就像终于回了家

旁边的玻璃瓶 永远都插着花

她说那天 窗子大开 暖风吹进了家

那几枝百合好香 连烛烟也好香

那十几个小时的黑暗 她敲打着金属的暗光

滴滴答答的声音她 又闻到父亲的烟斗香

纽约 纽约 你别亮灯

她说多么动人的乡愁 你没办法想象

纽约 纽约 你别亮灯

我说 我会永远记住 她说的那句话

她说十九世纪的电站 打垮了二十一世纪的文明

你没办法想象多么动人的乡愁 让她感到高兴

一九五二年的旧金山 妹妹又回到了台湾

她和丈夫去了苏格兰 丈夫却一去不还

纽约 纽约 你别亮灯

她说多么动人的乡愁 你没办法想象

纽约 纽约 你别亮灯

我说 我会永远记住 她说的那句话

停电那个深夜 她在纽约的公寓

点亮 一根蜡烛

纽约 你别亮灯

https://www.douban.com/note/552097714/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