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Wonder的读后感10篇

时间: 2021-08-28 01:56:21  热度: 910℃ 

点击全文阅读

《Wonder》是一本由R. J. Palacio著作,Knopf Books for Young Readers出版的Library Binding图书,本书定价:USD 18.99,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Wonder》读后感(一):Be Kind

1. Kids can be really mean. What does it even mean by ’popular’?

2. Being selfless for once is easy, but for years? Via, you not a awful person at all.

3. One day when I have a child, the first thing I would like him / her to learn is to be kind.

《Wonder》读后感(二):Wonder

生词不多,就像在看一个小男孩的日记,总是期待着接下来他会经历些什么,看完很感动,也很温暖。When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being right or being kind, choose kind.愿我们都能善良的对待这个世界,并被善待。

Everyone in the world should get a standing ovation at least once in their life because we all overcometh the world.—Auggie 别放弃,加油努力去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次掌声。

《Wonder》读后感(三):Wonder makes me wondering...

非常好看的儿童文学,可能说儿童还不够严谨,因为kids are mean, so do adult。成年人可能更应该阅读,因为文章都是10岁左右孩子的视角,所以英文用词简单,可读性很强,有时候还会让你会心一笑,说到August跟他的好朋友闹情绪的时候两个人互发邮件那一段真是太可爱了,真的让我想起了我上小学那会和同桌闹来闹去然后课后塞小纸条互相道歉的场景。

August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坦的,因为每一个陌生的人都要首先接受你的样貌才能走进你的内心,就连姐姐的自白里都说有一阵子不见弟弟,突然再见竟发现是要吓一跳。而这种接受里如何是真正的接受,不是可怜也不是施舍同情呢?我们如何才能放下心中的偏见呢。。。万圣节事件后,August问妈妈一句,妈妈我长大以后这种情况会不会更多,妈妈也无言以对。

August还是幸福的吧,家人对他的爱真是的太多包容,还有可爱的老师,学期结束后的一对一对话,都将会铭刻在这个孩子心中一辈子。

Hey,如果你是TA你会怎么样?如果我们碰巧身边有这么一个TA会怎么样,文末老师说的一些语录里有提到kind words do not cost much. Yet they accomplish much...BE KIND, BE KINDDER...

《Wonder》读后感(四):勇者天佑

这是我的第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英文原版小说。我花了两天时间读完。封面上写着"you can’t blend in when you were born to stand out"让我相信它是一本值得去翻阅的书。虽说它是儿童小说,可并不代表它是幼稚肤浅的。相反,用简单的语言却无不透着感人至深的真理,这才是这本小说的经典所在。也许有人会说,一本儿童小说,说说孩子的故事,还能有什么。那么,我相信您一定是没有真正的阅读,而是在学着看懂每个单词而已。

学校亦为半个社会。孩子们带着不同家庭背景创造和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社会上走哪都会有Charlotte, Tristan, Savanna, Henry, Maya, Amos, Ximena, Julian, Summer, Jack和August。于是这个学校的人和事便可以看成是一个简易版本的社会缩影。“人不可貌相”是各个文明社会里常听到的一句话,可每个时代的人们又有多少能真的做到呢?也许相貌和衣着确实能打造一个第一印象,可一言一行是隐藏不了一个人的本性。他的善良和勇敢始终都在帮助他克服了一切(包括自己)。

不像魔幻小说,这本书里地学校生活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新闻,也没有编造骇人听闻的挑战,那么,为什么他,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奇迹。这本书并不是生硬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而是让读者去品读,消化和理解这个孩子以及这样的孩子给周围人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这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个体,挑战自我,破茧成蝶,勇敢的站在人群中,也不枉为“奇迹”一族。

《Wonder》读后感(五):选择善良并不容易

善良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质,可能善良是大多数人与生俱来的本质,但你岁数越大,遇到的人越多,经历的事越多,你的善良往往是递减的。所以,如果善良的机会成本太大,那么选择善良并不容易。

我经历过几件事。

我小学同学里有一个很漂亮的姑娘,可以说那时候班级,年级,学校里,甚至村子里都有名。漂亮本事一个好事,可大多数人总是要给她坏的定义。

小学生能干嘛?尤其在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和现在不同。女生在她面前有自卑感,所以她朋友并不多。我们住在一天街上,所以几个小哥们和她是发小,其他男生就说她贱。我们下学一起踢球,和别的班级打架,所以渐渐的我们也不在和她玩儿。于是五年级她转学了。然后我也搬家,之后在见到她的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了。很尴尬的说声嗨,还会本性的聊,可是什么都回不去了。

我高中时候有个哥们,一米八五,一百七十斤的壮汉,却皮肤焦黑并且皮肤粗糙像树干一样。高一时候我们是三剑客,下学他会陪我走到地铁口然后和另外一个哥们骑车一个向西一个向东。我们三个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替他打气,帮他应付那些歧视他的人。高二的时候,我俩还在一个班,另外一个学理去了其他班。我们关系还是很好,但是有新的朋友,他们不愿与他为伍,而我一边继续和他一伙,一边还要和新朋友一伙儿,我感觉我们渐渐疏远了。我还是会在一些事情上站在他的一方,可我并没有在新朋友歧视他的时候阻拦,只是两边当老好人,但这并没有什么用。

回首这些事情,我如果可以做的更好,可能一切不一样。我虽然没有欺负他们,可我默认了别人的行为。我并非不想善良,只是很难选择善良。

《Wonder》读后感(六):麦子书单⑱

2018/4/11 记得这本书的同名影片是和妈妈一起看的,看完后她非常开心,觉得这的确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虽然猜的到剧情,但其中仍然有很多小细节让我们感动,看电影时和妈妈一起大笑、抹泪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我非常喜欢电影中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如《怦然心动》、《告白》,这种多重视角表现方式很有张力也很迷人,将多个人物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角色和故事两者都更加饱满立体,也更加真实合理。因为“全景式”的讲述让每个人物都有让人喜爱的理由,也更加清晰的展现了主人公身处的环境。观看这样的故事感觉非常棒。 时隔两个月,我终于读了原著,边读边回想电影画面,再次感叹电影将某些细节改编的太好了。当然,原著也有让人惊艳的地方,有很多“金句”我非常喜爱,下面几张图中的故事我就觉得很有趣很暖心。 p1-3是Jack给Auggie的道歉邮件,全文缩写太可爱了,他们那些懊恼、惊讶和开心各种小情绪跃然纸上,就好像我站在他们俩面前看着他们互动。啊,真羡慕他们能有这样的挚友。 p4是Auggie家的狗狗Daisy去世当晚,小男孩依偎在妈妈身边问“在天堂人们怎样辨认亲人呢”,妈妈回答“You don’t need your eyes to love, right? You just feel it inside you.”好喜欢这句话,爱是一种感知,由心和灵魂掌控,所以即使失去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辅助,一个人也同样拥有感受爱和幸福的能力。 p5是Beecher Prep学校去Broarwood Nature Reserve春游,傍晚孩子们生起篝火,我和Auggie一起,看着火焰和星空,感受着原始的美,心也随之变得平和、变得宽广。 (另外真的好羡慕国外学校能去真正的郊外森林游玩啊,三天两夜有露营⛺️有篝火

《Wonder》读后感(七):奇迹

非常暖心的一本儿童小说。由于基因问题而天生面貌迥异于常人的August, 在10岁的时候第一次去普通的学校读书。带着忐忑不安和按捺不住的兴奋和期许,August 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而这些“新朋友”就像是一个个缩小的社会人,影射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和支持。在面临朋友的“背叛”时,August 首先想到的是讨厌学校,是逃避。他的姐姐Via说,“ unless you want to be treated like a baby the rest of your life, or like a kid with special needs, you just have to suck it up and go." 勇气和成长是一生的话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成为想要变成的人。另外,我还觉得这本书在另外一方面要我们学会理解和接受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当遇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时,不是惊恐和嘲笑,而是友善的接纳和相处。就像书中说的”Kinder than is necessary. Because it’s not enough to be kind. One should be kinder than needed."

.S. 语言非常简单朴实,还带着些小幽默~~

喜欢的Quotes:

quot;Courage. Kindness. Friendship . Character. These are the qualities that define us a s human beings, and propel us, on occasion, to greatness."

quot; I think there should be a rule that everyone in the world should get a standing ovation at least once in their lives."

quot;Funny how sometimes you worry a lot about something and it turns out to be nothing."

《Wonder》读后感(八):Kinder than is necessary

Wonder,是一个医学奇迹。一个严重畸形不可能生存的孩子生存了下来。

Wonder,更是一个社会的奇迹。这样的孩子如何在学校生存,如何结交朋友。社会又如何看待他。

故事的主角是August Pullman。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不觉得有啥,不过听起来有点奇怪的感受。August的小名Auggie,听起来像Ogre的昵称,而Pullman有时候听起来像Poor man。

Auggie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父母把全部精力都投在他身上,10岁的时候还陪伴他入睡。他有一个姐姐Via,虽然有时候会被父母忽视,但姐姐依然爱他。所以这是一个体验了充分的爱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依然自卑,为他的外貌。不过,Auggie其实知道怎样应对。他知道别人对他外貌的善意避讳,因此把它说出来,用幽默来破冰。

Auggie的朋友,最初是由于指派或同情接近他,但后来被他的聪明和人格征服,成为他真正的朋友。他的朋友们说,和Auggie在一起很舒服,什么都可以和他说。

Auggie有一个死对头Julian,Julian的妈妈是校董。Julian本来也是校长指派的“朋友”,但因为初次见面时Auggie指出了他说的一个错词,就暗暗和Auggie结下了梁子,从暗地到明面欺负他、孤立他。一开始Julian是成功的,但由于他可能做得太过分,反而引起同学的心理疲劳和同情Auggie;在一次全校野营期间,他仅剩的两个伙伴也在危急时刻帮助了Auggie,并因为这种行为改变了他们原本的立场。Julian变成孤家寡人,不得不转校。

Julian的妈妈也是个恶毒狭隘的女性。看她和校长的邮件往来挺有意思的。

Auggie在野营期间被高年级的人欺负。从Auggie之后和他妈妈的对话中,可以看到为何Auggie能在相对艰难的环境中立足。

quot;So, do you want to hear about the bad part or the good part first?" I asked after a few minutes, leaning my head on my hand.

quot;Whatever you want to talk about," she answered.

quot;Well, except for last night, I had an awesome time," I said. "I mean, it was just awesome. That’s why I’m so bummed. I feel like they ruined the whole trip for me."

quot;No, sweetie, don’t let them do that to you. You were there for more than forty-eight hours, and that awful part lasted one hour. Don’t let them take that away from you, okay?"

quot;I know." I nodded.

仔细看妈妈的话,是很有技巧的。即不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受害”的情绪中,又不道德教导或“谴责受害人”。也就是说,她一方面引导了孩子看好的方面,一方面又不是“你应该如何如何”的长者语气。这种技巧,也是深爱孩子的父母的本能式的反应。

我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观察到很多家长都在这两极间摇摆。让共情,就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委屈中;让引导,就负性关注孩子,想要通过说教“改变”孩子。他们通常不知道,是他们的负性关注首先改变了孩子。

当然,Auggie也是幸运的有一个大环境。他的老师和校长都在不断引导孩子们向善。如果没有他们的引导,以Auggie一个人的力量,绝对不能让大多数人与他为友。

故事里的Jack Will是一个有趣的孩子。他也有一个很正义的妈妈,会因为孩子对畸形人大惊小怪而震怒。Jack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接触Auggie的心理障碍相对较小。但他也怕被孤立,因此在他以为Auggie不在的场合下,说了一些恶毒的话。他其实并不讨厌Auggie,所以当Auggie原谅他后,两人又迅速成为密友。人就是这样,一边要坚持本心,一边要迎合大众。大人尚且难作抉择,小孩就更不容易。当我们站在Auggie的立场上,震惊于Jack的恶意后,再站在Jack的立场上看,那种半真半假言辞就变得可以理解。说实话,善恶本来就在一念间。回想某国的CR,不过就是把人的恶意统统钓出来统统放大罢了。

一句话,这个wonder,是每个充满爱的小家庭小个人的wonder,也是社会舆论引导的wonder。正如校长Tushman说的那句话:Kinder than is necessary. Because it’s not enough to be kind.

《Wonder》读后感(九):#叨读书#【WONDER】Kinder than is necessary

又看完一本英文书,撒花!

去年看完【THE PRESTIGE】后极大地鼓励了我,打算每年至少啃完一本英文书,今年本打算开春才实行,原本想看的也不是这本,但因为电影【奇迹男孩】的上映,本着看就看全套的原则,就提前找了这书来看(主要原因是我实在没找到中文版的)。原计划一个月完成,但翻了翻发现单词和句子都很简单,需要查字典的不太多,就想在电影上映前搞定,最后还是没赶上,水平还是差点啊,紧赶慢赶还是了整整八天的时间,也不错了,很满意!

比起电影来,书真是要好看的多的多的多,电影还是局限于时间吧,毕竟一本书的内容挑点出来就俩小时了,但关键问题在于,书更像是大人以小孩的口吻来讲故事,而电影,完全是大人拍给大人看的,当然,核心本质和需要传达的东西是一样的,那就是,善良,是与生俱来的本质,但如何运用善良,则是一门的功课。我们终其一生要学会去善待别人。简单来说,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一个长的比较怪的孩子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成为优秀中学生这件事,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它只是作为一个如何传达善意的载体,而且,年龄越小,这种善意的传达更好实施,随着年龄增长,或多或少变得功利了,你的善也许是有所图,也许是伪善,但要记住,只要行善,哪怕是装的,都是好的。

这有点让人想起最近看的一篇知乎里讨论的某个明星的真实性格是怎样的,是真的好还是装的好,具体不说是谁了哈,其中有句话说的很好,“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也。”还有一句:“君子在迹不在心,在心无君子。”古人说的真好,精辟又简练,看着都是大实话就不翻译了,我想,放在这本书里说也是可以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和你的长相、身高、体重、学历和财富这些表面的东西都没有太大关系,而更多来自你的内心。【无问西东】里不也说,世上不缺完美的人,少的是从内心发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些是让我们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所在。

这些本质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的行为准则里都是一样的。

书里提到“We carry with us, as human beings, not just the capacity to be kind, but the very choice of kindness.”

作为人类,我们有的不仅仅是善良的能力,而是仁慈的选择。

“Courage. Kindness. Friendship. Character. These are the qualities that define us as human beings, and propel us, on occasion, to greatness.”

勇气,善良,友谊,这些就是把我们定义为人类的品质,有时甚至推动我们成为伟大的人。

重要的是:“Kinder than is necessary.”

书里的小主人公August生来就和普通人不太一样,他长的比较怪,具体描述是眼睛长的非常靠下且不对称,严重腭裂还么有下巴,耳朵还跟花椰菜一样挂在脑袋上,这副模样让他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童年,无数次整形手术,不手术的时候就在家由妈妈授课,除了几个从小长到大的朋友外,其他人看到他都会下意识做出惊吓和厌恶的表情。所以他最只能远离人群,惧怕陌生人的眼光,最喜欢的东西是姐姐朋友送他的一个宇航员头盔,戴上就没人看到他的脸了,最多戴了两年。直到十岁,家长认为他应该和其他小盆友一样出去上学了,并选了一家私立中学的预科班。在学校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同学,经历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件和心路历程,可以说,非常坎坷艰辛,又丰富多彩受用无度。如果电影里那些情节会打动你的话,那么书里则更详细更有逻辑性,所有美好的收获,都因为之前有多么不容易。从被冷漠被隔离被唾弃,到最后赢得所有人的心,不管多大岁数都是件很难的事,小Auggie做到了。不是因为他变好看了,他的脸一如既往的怪,而是他真的很有趣,很努力,很认真,真诚对待每个人,并把内心的善良感染到了每个人。

最后,August拿到了学校最佳荣誉奖,校长说:“Greatness, lies not in being strong, but in the right using of strength.… He is the greatest whose strength carries up the most hearts …”

伟大,不在于强壮,而在于正确使用力量的情况下,他就是最伟大的人,他的力量承载着伟大的心灵。

类似的话美国队长里也曾提到:强者的力量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失去了对力量的敬畏,但弱者更明白力量的价值,因此他们懂得爱与怜悯。

每个正能量的故事所拥有的核心都是这样的。爱能战胜一切,而善良是爱的来源,这是无与伦比的能量,支持我们面对任何危险和困难。

美好的本性也来自于家庭和学习环境,特别对小孩子来说尤为重要。August的家庭非常和睦,父母是孩子最坚固的保护和基础,基因来自于父母,他不幸中奖长了一张怪怪的脸,但也何其有幸获得了父母善良、开朗、乐观和勇敢的优秀基因。好的原生家庭能塑造稳定的好的灵魂,而好的学校则是给好的灵魂更加肥沃的土壤和生长空间。这个名字总记不住的学校,堪比【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巴学园,真是每个学生最理想的学校场所。除了教授学业,更重要的是教孩子们如何做一个棒棒的人。这也是西方学校和咱们这边比较大的差别吧!也不说咱们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只是太多流于表面的东西了,更多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总是泛泛而谈。最关键的还是把小孩子就当成小孩子,多大都是孩子,而不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总之,书里这家学校所做的一切,都给我这个快四张的成年人很多启示和感悟,非常大的收获。

所以,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特别是有孩子的,不管你孩子多大了,都可以拿来读一读。

如果你希望你身边的人变得更好,那么从自己开始变的更好。

如果你喜欢这个社会变得更好,那么也从自己开始。

不要对他人提出太多要求,先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再说。

还有,试着多鼓励自己和别人,传播正能量。“everyone in the world should get a standing ovation at least once in their lives.”

《Wonder》读后感(十):多重视角叙述中视角转换时间点的选择——读Wonder小感

一、两种多重视角叙述

多重视角叙述是小说中(可能尤其是流行小说中)常见的叙述手法,这种既结合了单一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优势,又回避了二者缺点的叙述手法讨巧地实现了在拉近读者与故事和人物距离的同时更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故事的背景与发展。多重视角叙述常见第一人称,以不同角色的口吻从其自身视角讲故事,但这种叙述方式所讲述的故事不宜宏大繁杂,否则单个角色认知的有限性不但会限制情节的发展,还会增加叙事的复杂性和不可靠性。这种能够纤毫毕现地展现不同角色心理变化的叙述手法更适合以简单情节发掘人物内心情感的故事。

相反,多重视角叙述下的第三人称则适合进行宏大叙事。这种第三人称属于第三人称主观叙述(third-person subjective)——相对于常见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third-person omniscient)——其中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third-person limited),即外在叙述者深入到某一角色的内心,从这一角色的角度来进行观察。这种有些类似第一人称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运用在多重视角叙述下,就非常适合讲述背景宏大角色繁杂的故事,一方面诸多人物与情节线索需要全面的第三人称来兼顾,另一方面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性质本身又允许对某一个角色内心深入到足够表达推动情节的程度即可。是的,这种方法运用的最佳范例就是马丁的《冰与火之歌》,以不同人物为视角的第三人称有限叙述,铺展开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

二、叙述视角转换的时间点

在读Wonder之前,我对叙述视角转换点的选择并没有什么体会。毕竟马丁在《冰与火之歌》中完全是按章节转换,马丁几乎不会让不同人物在同一时间讲述同一件事(避免了第一人称的不可靠,同时也表现其毕竟是第三人称,作为叙述者的外在观察者不能同一时间深入观察两个以上的人),而是通过在不同时间对不同人物的观察,来自由切换操控情节时间线。而第一人称的故事中,除非是要像罗生门那样突出表现某一事件的扑朔迷离,否则也应避免对同一事件的反复陈述,偶尔带过,一方面有些见仁见智,另一方面也提供些不同角色掌握的不同信息即可。我以为视角转换的时间点仅此而已,直到在阅读Wonder的过程中,才深深体会到原来时间点的选择能如此有力地把握叙事节奏,如此巧妙地推动故事情节。

三、关于Wonder

畅销小说Wonder 是一个关于少年成长的温情故事。面部有先天缺陷内心却乐观纯真的小男孩August第一次走出家人的保护,踏入普通学校,开始了他五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入学一年的点点滴滴有悲伤也有欢笑,August勇敢地面对同学们对他开始的疏离、恐惧,凭着自己的真诚努力,获得了认可,收获了友谊,他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也都在这一年中更深地领会了爱与善良,每个人都获得了成长。

这本小书阅读体验非常愉悦,字句简短轻盈,孩子气的语言活灵活现,既有让人心酸的时刻,也有令人莞尔的情节。节奏上虽不至于紧凑到令人屏息,也绝不会拖沓到乏味,尤其是叙述视角的转换,在我看来是将常见的多重视角第一人称叙述用得恰到好处的范例,每一处转换都有其衔接,尤其几处高潮的转换,有着鲜明地调整节奏推动情节的作用。

第一部分虽然标题是August,但我并未意识到这是多视角叙述,因为这种故事由第一人称的孩子讲述是如此自然。读者很容易带入,跟着小男孩艰难地适应学校的新生活,直到万圣节,躲在面具后,听到自己最好最信任的朋友说出刺伤自己的话,小男孩对学校生活刚燃起的希望破灭了,读者也跟着August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再也不想去学校了。事实上,好朋友在背后所说的坏话对August的伤害是如此之大,大到作为读者的我都能感受到此刻Auggie内心的绝望,最爱的万圣节也失去兴趣,而且这份痛苦因为尊严和倔强无法对别人讲述,没有人知道他听到了什么,也就没有人能体会到他的心情。读到此刻,无论再继续叙写什么,都会显得无力而多余,都会冲淡这种痛楚,都会让情节失去其真实性。于是,或者说竟然,作者笔锋一转,开始了第二部分,以Via为视角的叙述。已经被带入August的世界难以自拔的读者,在August的世界停滞不前的时候,突然变成了一个小女孩,一个从小到大家庭所有中心都是弟弟的小女孩开始讲述自己的成长,这个唯有外祖母告诉自己的秘密温暖着自己的小女孩开始进入高中。这一部分后面,关心弟弟的Via终于从August的口中问出了悲伤的原因,并成功地带Auggie去了万圣节游行。事实上读到这里我也会笑自己,为什么在第一部分最后,我会觉得简直是无解的难题,到了这里,却随着Via耐心而温柔地,让Auggie 说出了心里话呢?我想是因为作者功力高超,读者的带入太强了,第一部分我真的把自己当做了Auggie,因此觉得痛苦地无以复加。而第二部分我成了Via,而最爱的弟弟Auggie毕竟是个十岁的小朋友,帮他解开心结回到学校是一个姐姐愿意做也是能够做到的事情。所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转换在我看来有如神笔,轻盈又有力地将第一个小高潮带过。

于是随着情节,第二部分最后,Via说服Auggie回到了学校,此时回到学校的Auggie心结并未打开,再让其自己叙述仍然会落入第一部分的低落窠臼,由于只剩Summer一个朋友了,很自然地开始以Summer为视角叙述回到学校的故事,这一视角不过是过渡,只有短短几页,只为引出Jack的叙述,Jack的叙述才真正解决了第一部分万圣节的矛盾,并进一步推动了和Auggie的友谊,但两人的重归于好带来了下一个问题,在学校当Jack选择和Auggie站在一边的时候,所谓的“阵营”就出现了,围绕两个阵营的战争成为了后半部分男孩们的主题之一。Jack在Auggie家里,遇到了Via的男友Justin,于是引出了下一部分Justin视角的叙述,这里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讲Via的故事,引出下一部分在我看来是另一个小高潮的Via不愿让Auggie去看自己学校戏剧表演的点,以及进一步衬托Via与Miranda友谊小船遇到的困境。接着Justin这一部分的承上启下,又开始了Auggie的叙述,这里我看来可以看做全书的第二部分,此时Auggie在学校与同学的相处渐入佳境,也克服了自己的抵触而戴上了助听器,更好的适应了周围的世界,此时出现了第二个冲突,即Via不愿让Auggie去自己的学校看戏剧,Auggie在妈妈和Via面前爆发,之后跑回自己房间的冲突。

作者在此处的处理更为真实,Auggie早就觉察了Via的秘密,此时在妈妈和姐姐面前爆发说出这一点,只是一种发泄,发泄完跑回自己房间的Auggie就开始等着妈妈或者姐姐来房间安慰自己——是的,依旧是小孩子做法,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里无法像第一部分之后一样靠转换视角来推进和解决问题,因为万圣节的事件Auggie是完全受伤的一个,因此周围的人在努力,帮他解决。而此时此刻,看戏剧一事在当下无法完美解决,Via有心结,Auggie也是需要成长的那一个,无论是妈妈还是姐姐,面对Auggie的质问内心都是内疚的,但内疚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作者的情节设置巧妙之处再一次显露,Daisy的生病去世像一个意外,转移了全家的注意力,同时也使得全家人的联系更为紧密,这种亲密关系的升华无疑改变了Via的决定,也让Auggie得到了成长,这个高潮也完美地度过。同时接下来几页Miranda视角的插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如果不是Via改变主意让全家来,Miranda也不会将角色让给Via,而这一决定也让她们两个重归于好,彼此都找到了对自己更重要的东西。

最后一部分再次回到August,是整个五年级生活的尾声,也是故事的结束,皆大欢喜的结局让每个人都笑中带泪,单纯美好地完结了整个故事。

可以说Wonder的主题是成长,因为视角选择没有成年人,全都是孩子们的视角,于是整体上轻盈明快,主角基本上是August,最多加上Via和 Jack,其他人的叙述都是穿插承转,在情节发展需要叙述角度的变化时,在故事进行陷入僵局时,或者信息需要小小补充、铺垫需要某些回应时,合适人物的视角选择会给整个故事添加许多灵动和闪光点。

四、再赘述几句

在现有的情节设计下,我无法想象出比作者更好的视角选择以及转换时间点的确定。比如,万圣节的矛盾,只有Auggie和Jack的叙述,或者只有Auggie的叙述,似乎根本无法解决;而如果让Justin和Miranda的部分都变成Via的自述,一方面很难让Via从自己内心第一人称来解释自己不愿弟弟来自己学校的想法,有的内心活动必须第一人称表达,有的想法则不宜太过深入,外人来观察反而更得体;另一方面也无法解释Miranda放弃角色让给Via的理由和动机。当然可能是先入为主的感觉,但我想作者必须实现这种让读者觉得“不能更好”的结果。

第一人称的多重视角叙述很好写,但是像所有东西一样,写好不易。功力浅的作者往往写得像同一个人站在不同视角试图讲明白一个故事,笨拙啰嗦。而不同视角不同时间点的选择,则必须体现情节设计的巧思妙想。看似轻而易举的切换,实则背后必然有设计、对比与衡量,才可能实现一个流畅和谐的转换。这让我想起摄影时往往一个所谓的“韩式随意风格”要花上几个小时来造型。果然一切看似漫不经心的美丽,都是不辞辛苦的努力。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