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女巫之死经典读后感10篇
《西女巫之死》是一本由梨木香步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1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女巫之死》读后感(一):珍惜big chance
女巫的修行,就是灵魂的修行。自然,亲情,生活,只有知道珍惜每一个灵魂来之不易的big chance,才算是真正的活着。小时候曾经也幻想过这样一位在乡间生活的姥姥,干净整洁的老房子,种满花草蔬菜的小院子,当我发现这本书与曾经幻想过的记忆重合时,读起来就如同置身其中一般,仿佛我就是阿米,一个修行中的女巫。
《西女巫之死》读后感(二):最喜欢姥姥了
温馨淡香入菊的童话,读后仿佛做了一个暖暖的梦,女巫姥姥的训诫也让人心神安定 早睡早起 按时吃饭 多锻炼 保持心静 宽容对人 相信奇迹,这样的人生观也很像我的姥姥,我最爱的人,让我想起每个寒暑假在姥姥家度过的快乐时光。小时候也很害怕姥姥会离开自己,现在我知道,无论未来怎样,我都将作为姥姥的一部分,传承生命,因为姥姥是我最爱的人。
《西女巫之死》读后感(三):童年的梦,现在的梦
生活中总有些不如人意的事,不开心的时候真的很希望有个人能在身边说一句:I know!
书中影响最深刻的话是姥姥死后,留给阿米的话:西女巫致东女巫,姥姥的灵魂成功逃出。姥姥的话拯救了孤独的阿米,阿米在乡下和姥姥在一起的时光总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小时候的破房子,小时候的田野,小时候的蜻蜓,小时候的小龙虾,小时候的种种。。。
还有一些不太开心的事,现在想起居然一点都不会不开心了。。。
《西女巫之死》读后感(四):当我老去,我也要成为这样的老人
每个人都会老去
但每个人都会考虑自己将要成为什么样的老人嘛
其实我没有仔细考虑过
就好像我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样
但在看到自己喜欢的形象时
总会心动一下
然后说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
但是过去之后
就会忘记了
这本书里的祖母是一个英国人
她对自己的孙女不能去上学这件事
并没有大惊小怪
似乎这并不是一件值得惊恐的事情
也的确,为什么一定要上学呢?
但中国的父母一定无法接受吧
这位祖母有自己的田地
有自己的邻居
有自己的生活态度
说到生活态度
实在太重要了
很少人会有生活态度
没有生活态度的人
就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或者千人一面的生活
就像我现在一样
但是有了生活态度的人
就知道自己要什么
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于是,这位孙女迷上了这位祖母的生活
实际上,不去干涉别人
都是非常的迷人
因为没有人会不喜欢自由
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现在成为不了
就慢慢地成为这样的老人
只是我没有孩子可以去吸引
更没有孙子或者孙女了
我该怎么办
自己创造一个吗
哈哈哈哈哈
《西女巫之死》读后感(五):你想起了谁吗?
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突然就哭了。就像是被万千的光芒笼罩一般,柔和而宁静。
这是一本轻柔得像羽毛触碰一般,温和得像平静的湖面一般,又暖的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的阳光一般的书。用治愈这样的词,也无法形容。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女巫,在你的生活里,在最脆弱的时候,陪着你走过去。
她必然爱着自然界的一切。春夏秋冬,在她眼里是四季美丽变换的植物。
她必然爱着周围的一切。善与恶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她宽容而温和,虽然有些老好人式的令人无奈。
她必然爱着你。你的所有都在她的记忆里,哪怕是一点点小事,哪怕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约定。
她必然,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她自己构筑的世界,她为你而营建的世界,你所要生活的世界。即使在很久很久以后,你仍记得这个水晶一般透明,又柔美的世界。
她必然教会你如何走进世俗的种种,如何保护自己的内心和羽翼,如何慢慢长大慢慢强大,强大到没有人可以伤害你。
然后她笑了。即使你已经远远离开她的世界,你还是离不开她的视线,她的笑容。
然后有一天,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可是。
可是她还是会告诉你,不要哭。
她去了女巫的世界。
留下你一个人,将她不在你身边的时候的泪水,全部,全部倾泻出来。
你想起了谁吗?
《西女巫之死》读后感(六):生活是成就女巫的修行
日本的治愈系小说很有意思,一般都会有个庞大的命题。即使是写爱情、亲情,也会放在人生这个庞大的范畴里来描述。但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很细小的事情去灌注自己的生命理念——老人中意的一杯茶、女孩打理的一块地、家里养着的一个宠物或者是永远放在餐桌上的一碗热汤。
这些生活细节的存在使得原本就平淡的故事又被无限的拉长,好像电影导演给出的长镜头,巨细靡遗的展露着生活的原味,你必须随着作者的脚步细细地品味,不能太迟或太快,如若不然,那就干脆放下书去干别的——没有那个心境,就没有意义。
《西女巫之死》是我意外读到的作品,我本来以为是推理小说才下手的。小说很平淡,讲述了女孩阿米与外婆共同生活的回忆片段。这是一本很有乡村气息的书,没有半点焦躁,试图逃离都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读者一定会在其中嗅到淡淡的青草香,获得令自己内心瞬间平静的能力。
逃避是本书的一个线索。书中的阿米拒绝上课,被妈妈送去和姥姥一起生活。她因为和爸爸对于死亡的谈话产生的恐慌、因为融不进学校的小团体而逃避的心情,都是小女孩在成长中必须要面对的部分。这些部分在书中出现,最终又被号称女巫的姥姥一一治愈。在书中爸爸说人死后就会消失的答案造成了阿米的不安,外婆则换个说法讲起了灵魂的修行,使阿米的心结最终慢慢放下。现实中普通人也许很难平稳的度过这些问题带给我们的影响,所以将愤怒和不安凝结,即使长大后依旧战战兢兢,生怕一不留神就堕入曾经痛苦的深渊。
阿米的不同在于她有个“女巫”姥姥,自己就世袭成为了“见习女巫”。她向姥姥习得了灵魂修行之术,要努力坚持的去磨练自己,要拥有让自己的精神力量慢慢汇集的能力。这个能力,也奇迹般地让她在转学后的新环境中获得了新朋友的赞许。
平庸如我,身边没有这样的前辈教会自己这样的事,和西女巫学习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觉得这耐性是一种极好的品质,不是忍耐这种牵强内心的想法,而是自我愿意发自内心的坚持。这样的坚持让我们的人生和大多数人有些许的不同。这种感觉让我有一丝共鸣,因为有朋友问我为什么现在还在读书,我说这是我几年来坚持下的唯一爱好,如果我放弃了,真不知道自己和别人到底有什么不同。人就是具备坚持才有可能变得和别人不一样。《樱兰高校》动画里有句话深得我心:这世界有很多东西是努力也打不到的,所以如果能努力的时候,就不要轻易放弃。
所以这大概也算是一本充满了正能量的书吧,同样叫人有耐心,高喊出的干瘪口号或者是微博豆瓣一次次的宣言都不如西女巫口中的具有奇幻色彩的修行来的更吸引人。这也是我喜欢日本文学的原因,每一个命题都可以演绎的很唯美,如同披了层亦真亦幻的薄纱,这唯美原本就存在的,我们走的太急所以忘记了。但即使青春不再,即使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落,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这薄纱下美好的存在。我会惋惜在自己童年时没有拥有这样睿智的亲人,却依旧庆幸在《西女巫之死》中与她相遇。
《西女巫之死》读后感(七):温暖如水,和煦宁馨
本来以为这个故事只是中学生的读物,充满了学校生活的小感慨。因此当书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想要看。
但是当看到图片中那些飞舞的萤火虫和题记中关于自然的描述时,觉得或许这并不仅仅是小孩子的情绪书。
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来看。
书不厚,文字像流水一样。不时有温暖袭来。
西女巫是一个因为仰慕日本文化而不远万里从英国来到日本的英文教师。
她的家族中有着女巫的血统,对未来有预知能力。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女孩厌弃了学校生活之后和外婆西女巫一起生活的一个月之中。
每一个小孩都渴望自己拥有超能力,可以战胜生活中一切的烦恼,变得无所不能。所以当小女孩得之外婆具有女巫的能力之后自然雀跃不已,以为从此就可以所向无敌。
修行不过是在修心。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同自己做斗争。战胜那些恐惧的事,做好眼前的事,对于恶的那一面警觉并主动弃掷。对人怜悯有慈悲之心,这不仅仅是修心,也是在教我们做人。
这本书的美一方面在于,它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些道理,而是在外婆和小女孩每日的生活中不时地要去面对这些问题,只有走出自己心中的恐惧,人才能真正成长或是成熟。
对于直觉所感知的憎恶,要有冷静的心去判断,否则会被憎恶所淹没,被其引导。对于善意,则要爱惜体味。
另一方面,它展示了一种自然的美好和劳动带给人心的真正快乐。从山野采摘回来的野草莓,用草药熬制好的杀虫剂。晾在薰衣草上有着淡香的被罩床单,在阳光下散发出清洁味道的毛巾……
下雨的时候去看雨,看花,遭遇生命中不曾遇见的惊喜。
如今的我们,一切都便捷,终日不与阳光照面,从屋子里的小盒子转战到公交车、地铁的小盒子,再到公司的小盒子。
有洗衣机、空调的辅助,不知冷暖,不需洗衣。劳动渐渐变得陌生和讨厌。劳动所带来的心里的快乐也越来越远。
去年秋天的时候曾经回家一趟,随母亲下地劳动,成熟的谷物所散发的芬芳和土地蒸腾出的丰沛感,让劳动变得穿山越水直抵内心。
关于死亡我们都猜测良多而所知甚少。恐惧大于不解。西女巫用自己预知未来的能力告诉小女孩其实对于死亡不需恐惧。死亡之后我们的灵魂会去往自由之地。然而在有生之年,当灵魂选择了身体,当身体和灵魂相结合一起来感知喜悦、悲伤、幸福、痛苦。生命的各种丰饶的体验是灵魂的BIG chance。身体是灵魂感知外界的媒介,而灵魂则引领我们去往不同的方向。这当然只是关于生命说的其中一种,但是如果能够得到慰藉,不是已经足够了吗?
西女巫的生活是丰沛的,也是孤独的。即使是邻居对她也无理解,小女孩的到来让她的生命快乐起来。但是小女孩终究会离开。西女巫一直在找能够懂得的人,就像我们自己一样,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相似的人和能够互相理解的人。孤独总是难以避免,但是只要有安慰就足已。
日本文学总是会给我孤寂和悲伤之感。大和民族特有的审美决定了文学的总体基调。但是这本书还好,在淡淡的孤独背后始终有温暖的光在笼罩。
《西女巫之死》读后感(八):为西女巫而感动
很久看小说的时候不会感动了,只是感叹一下“啊,这个故事写得好”“这个段子十分巧妙”。内心震动甚至泪流满面,好像已经不再是我的能力。
但是在看《西女巫之死》封面的第一瞬间,我就被感动到了,不谈流泪与否,至少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我的童年,想到了我的姥姥。
“西女巫致东女巫,姥姥的灵魂,成功逃脱。”
对上学厌烦的日本少女阿米,被妈妈送到了乡下的外婆家。外婆是纯正的英国人,却十分熟悉日式的生活。而在阿米眼中,这个年轻时从英国漂洋过海的外婆,更是一个精通花草并能预见未来的女巫。阿米和西女巫外婆一起生活,锻炼了自己的自理能力,更收获了精神上的平静和对女巫的向往。
就像寻常孩子一样,阿米也向大人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人死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爸爸的回答残忍冷酷,并且在多年后认为自己的回答不合潮流了。这让阿米非常困惑而委屈。而外婆告诉她“人们的灵魂通过肉身来感悟世间,获得经验和快乐,死亡只不过是灵魂离开了身体开始新的旅程罢了”。童言无忌的阿米甚至和外婆约定好当外婆死的时候要告诉她死是怎么一回事。
在外婆的帮助下重新回到学校的阿米忙于学业,直到两年后才有机会去看望姥姥。她和妈妈去奔丧。
在一块脏玻璃上,悲伤懊悔的阿米发现了开篇提到的那句话-------姥姥一直没有忘记两个人的承诺,一直坚持着把对死亡的温柔理解传给自己的外孙女。而阿米也无法遏制地大声说出自己最常说的那句话“最喜欢姥姥了”。她似乎也听到了姥姥一贯的回答“I know”。
这是一本典型的“森系”的书,故事并不复杂,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长篇的布局,仅仅是记录了生活,用水一样的节奏叙述着一个故事,不急不缓,仿佛流淌过午后三四点的时光。
日本文化独特的“物哀”的审美,造就了文学作品中馥郁哀伤的气氛,但是这样一本书却如同朝阳,和煦而致远。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一段时光,来修炼成外婆这样的女巫,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温柔而体贴,坚强而芬芳。
《西女巫之死》读后感(九):散发着森林味的童话
起初买这本书是被标题吸引,“女巫”一词会让人联想到魔法。我最喜欢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了。
可是看着看着发现我上当了。原来,这不是讲一个叱咤风云奸诈调皮的女巫的故事啊!
这本书的主角之一,姥姥,她就是西女巫。一个让阿米崇拜憧憬并且小心翼翼与之生活生怕招来讨厌的老妇人。
说实话,买来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那么平静的心去读完它,读到一半便把它晾了半年之久。盼望已久的假期终于到来,想把以前没心思看完的书赶紧看完,好为买新书找借口。于是,终于把它看完了。
我并没有因为阿米的姥姥而想到我的姥姥,她们是完全不同的人。
我的姥姥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而阿米的姥姥是西方人。我的姥姥没有读过书,不识字,不懂大道理。阿米的姥姥漂洋过海嫁给了阿米的姥爷,也懂得外孙女的小心思。
但是我的姥姥也很爱我,只是她不会想阿米的姥姥那样,对我说:“I know。”
我想,孤立无援时,青春叛逆时,抑郁矛盾时,我们都会需要一个温暖的声音对我们说这句话。
阿米一直矛盾的事情其实是每个人在青春期甚至是工作以后都会遇到的境地。小团体是很安全,可是自己的心却不自由了。两者不可兼得。所幸下定决心之后的阿米因为真实的自己而收获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不过,稍微长大了的阿米在收获了自由的心时,却失去了姥姥。两者还是不可兼得啊。
故事是以倒叙开头的,讲了一个好长好温暖的故事,再回到开头,揭开姥姥留下的谜底。这个谜底就和故事本身一样,温暖得让人会心一笑,但也灼得人有点不知所措。
阿米其实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女孩子,她会有女孩子的各种烦恼,各种小心思及小聪明。她也有孩子般的爱憎分明。但同时,她也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女孩子。她会帮姥姥做事,会听姥姥的话,夜里会和姥姥谈心,对着父母说不出来的话,全都说给了姥姥听。姥姥并没有像阿米的父母那样给与回应,正因如此,阿米才会与姥姥交心,才会想要一直与姥姥住在一起,才会总是说那句:“最喜欢姥姥啦!”这是发自内心的表白。
姥姥一直都知道自己将会在什么时候去世,可她没有告诉阿米,在阿米被父母接走的时候,她也一定知道,那是她与阿米最后一次见面了。这个有着少女心的姥姥,坦然这面对命运的所有安排,也把这份坦然教给了她的外孙女。
在与姥姥住的那段日子应该是阿米最幸福的日子了。让我想起了与奶奶一起住的日子,那时候我还小,不会识字,爷爷每天都教我读诗,奶奶偶尔会带我到附近的河堤去散步,父母在外打工,一个月回来看我一次,现在的我已不记得那时的心情,唯一记得的是,和妈妈一起睡午觉,被妈妈哄睡着后,醒来却发现妈妈已经离开了,那时的自己坐在床上哭。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后来被爸妈接了回去。我并不能体会阿米和姥姥在一起的幸福有多深,但是看着这样的故事,不自觉地开始向往起来。
向往有这样一个长辈,她能不论何时都会笑着对我说没关系,在我说出我的心声时她总会说她知道的。向往有这样一个长辈,告诉我我可以不用长大,就算一辈子保持童心也没有关系。向往有这样一个长辈,在我保持自我而受到指责时,她会站出来维护我。这样的长辈,童话里才有吧。
所以,这本书,我觉得它很像写给大人看的童话。
看完这本书,我想,即使我没有这样一个姥姥,没有像阿米的姥姥一样的长辈,那么,我也希望我老了以后,还能像阿米的姥姥一样,保持一颗童心。
《西女巫之死》读后感(十):此情可待成追忆
优秀的儿童文学,即便给成年人阅读也能从中受益,《西女巫之死》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日本文学的风格向来爱走极端,要么极浓烈,要么极恬淡,因此简单清澈的儿童文学便很容易与日本文学的传统套路相融合。因此这本《西女巫之死》虽然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却蕴含不少经典文学(纯文学)的影子。
全书篇幅不长,却有几个方面独具匠心,阅读的时候可能并不觉得,细想却颇有韵味,算得上是小说值得称道的亮点了。
《西女巫之死》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产生,作家也许会写一本具有玄幻、魔幻色彩的故事,其实不然。小说中既没有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巫,亦没有出现任何与魔法有关的情节,而是老老实实地描绘现实生活。“西女巫”小说女主人公阿米和妈妈对姥姥的昵称,姥姥是远嫁到日本的英国人,家族有与女巫相关的历史,仅此而已。这种形式的人物设定看似是噱头,其实却在为小说的情节服务。
故事虽然叫《西女巫之死》,实际上写的却并不是死亡而是生活。小说讲述了处在叛逆期拒绝上学的小女孩阿米被寄养在乡下的姥姥家,共同生活的一段时光。故事由姥姥病危的消息开始,引出了阿米对于“西女巫”姥姥的回忆,点点滴滴的回忆汇聚在一起,其实是姥姥与阿米的相处时,用简单的生活向阿米讲述生活的道理。姥姥并不是女巫,阿米所进行的“女巫修行”也只是姥姥用一种善意地方式对阿米性格的锻炼。
书中的故事几乎没有情节上的起伏,唯一有些波动的地方就是涉及到源治的几段情节。出于叛逆期的阿米很主观的把源治当做是一个反派角色,无论是在源治的出场、鸡窝的劫难中都能清晰的感觉到阿米对于源治的第一。阿米不理解姥姥对于源治的态度为什么与自己截然不同,但是姥姥在与阿米的生活中逐渐向阿米传达忍耐、宽容的精神,而在故事的最后,阿米也终于理解了姥姥对自己的爱。
小说最优秀的地方就是对于乡土风情的描绘,作家笔下的田园山野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有些细节的刻画甚至让我想到了《瓦尔登湖》。同时书中的这些风物与日本的传统写法有不小的差异,这不得不说到作家梨木步香的经历:作家有英国留学的背景,期间师从著名儿童文学家贝特-摩甘,因此在这本处女作《西女巫之死》中就很自然地带入了自己的经历。英日混血的主人公,有别于日本传统笔调的景物描写,甚至是小说中那种将道理的方式,都能清晰地反映出作家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思路,因此也为小说增色不少。
记得青山七惠有一本小说《魔法师俱乐部》也是一篇讲述小女孩成长的故事,仅看书名就能够看出两者有不少相似之处,更凑巧的是两本书都是一个披着魔法外衣讲述叛逆女孩蜕变的故事。有所不同的是,《魔法师俱乐部》是写给成人看的小说,而《西女巫之死》的受众则倾向于儿童。两本小说都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希望通过魔法、巫术而追求内心的强大只能让自己与环境逐渐疏远,人真正的强大必须要通过“宽容”二字来实现。这也是为什么阿米在看见姥姥临死前并没有忘记与自己的约定时,那么的感慨。
很多人在讨论这部小说的时候都涉及到风格上的清淡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爱,但更能引起我思考的还是小说中对于爱的表现形式,以及虽然简单却让人觉得隽永的情节设计,儿童文学能写到如此地步可以称得上经典了,我甚至觉得小说中的很多道理即使是成年人也需要好好地思量一番。这部小说的改编电影《勿忘我》曾经在上海电影节上放映过,电影在情节上忠实原著,在场景上也将小说中唯美的风光具象化,很值得一看。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