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印象
前一阵子,辗转去了“石隙多泉,径流不息”的陕西安康石泉县。那里有我的大学同学芬,还有我曾梦想的地方。两天游览下来,我对石泉的感觉不止是喜欢,甚至有些爱上这个地方了。
美食之精,淳朴厚重
到了芬的家里,她爱人准备了一桌好饭。七碟子八碗,还真不少,让我举箸却无处落下,不知该从那盘菜肴下手,只因美味乱了我的双眼。心想,芬真够热情的,一下子做这么多菜,的确有些让我受宠若惊了。后来,她告诉我在当地有个习俗,无肉不成席。我再次定睛看桌上,红烧排骨、凉拌牛肉、清蒸香肠、五香凤爪……盘子装得很饱,好似一座座小山。一张很大的圆桌,好多圆形的洋瓷盘子,还有圆圆的杯子,围着桌子我们坐了圆圆的一个圈。这分明就是国人眼里的团团圆圆的象征,在这样的氛围中,这美味的精美程度就深了一个层次。
到了晚上,同学芬带我去了古街的石泉美食店铺吃了当地的特色——串串香。提起这个,我的口水就像决堤的河水,一涌而来。早在十年前,曾经吃过这个,那味道的确是舒服,远比吃了人参果还要过瘾。辣而有香、浓而不烈、软而不烂,加上白芝麻的醇香,那种美味所特有的香气至今似乎还留在唇齿间。
回忆自当属于往昔,今天再品此美味,即使把肚皮撑破,也不能放过这绝好的机会。芬按照我的要求点了些素菜,我坐在雅间等候服务员尽快将我渴盼的美味端上来。我一分一分地数着时间,就这样,还有些等不及了,起身去了操作间。大概也就十五分钟,我面前便呈现出了一盆美味——我心仪的串串香。在拿起筷子之前,我伸长脖颈做了一个深呼吸,准备先将这香气吸纳到鼻孔里,然后再传遍浑身的每一个细胞,做一个香气染就的女子,因了这美味香的奇特、缠绵,而了却十年的念想。
注目于串串香,没有那种红艳艳的辣油汤,却有着最香的菜籽油、白绿相间的菜品,密密匝匝的白芝麻盖在了最上面的一层。与往日在餐馆里吃的火锅或者串串香大相径庭。这是一种纯粹的香、纯净的美。我欣赏了许久,这才将贪婪的欲望转化成伸手夹菜的动作,慢吞吞地咽下后,感觉软滑得如同抚摸着婴儿的手臂。这纯正的菜籽油、芝麻油,秦巴山区里的良品端上餐桌,汉江之水浇灌的菜蔬,经过鱼米之乡厨师的精心加工,怎能不好吃?
同学害怕我吃不好,还特意加了几道菜:豆豉膜片、香菜豆皮、油炸糍粑……看着盘中米白色的糍粑沾满了淡香的白芝麻,我的思绪飞到了十八年前。芬每次从石泉返校后,总要带给我们糍粑吃,让我这秦岭腹地的人品尝了温和的米香。带着那份回忆、那份念想,今天再次亲临糍粑,那感觉单凭几个词语、句子是难以描摹的。只因那糍粑里灌入了石泉同学芬的真情厚谊。
在这里,找不到添加剂的影子。我觉着豆皮很好吃,比新鲜的千张明显硬些,又比坚硬的厚豆腐干柔软。吃起来很有韧劲,越嚼越香。芬大概看出了我的喜爱,当我离开石泉时,竟然给我装了几袋子豆腐干、豆皮。这种淳朴的香味,延续了很久很久……
最让我稀罕的是那鼓气馍。我生活在以面食为主的小县城,对稻米了解甚少,但是要说起做馍,那也会个十几种的。然而,这次在石泉见了鼓气馍,才觉得自己“夜郎自大”,甚至有些狂妄了。芬带我去了县城最有名气的福记腊汁鼓气馍夹肉店,品尝这与众不同的特色小吃。我一边吃着,一边询问身为创始人马清人的第三代弟子的老板,得知这种馍的做法的确很独特。首先,鼓气馍得用生面,不能是发酵面。每天和面,现打现卖;其次,和面时要加入一定比例的食用碱,点冷水揉面,且要有力气,这样面团才有“筋丝”;再次,把和好的面切下一块,分成八小块,用小擀面杖擀开,然后放入香油、五香粉、精盐、花椒等调料,尔后再擀成圆饼;最后,将去掉皮的白芝麻撒在圆饼上,用牛筋骨在上面等量划几道线,用于亮膘,即可放进鏊子烤。说起这鏊子,还是挺有讲究的。要有两口鏊子才能完成它的烤制,下面的装馍,其下面烧木炭烤馍;另一口鏊子装满燃红的木炭,盖在装馍的鏊子上面。上下两层木炭火烤馍。由于馍两面受热,面心膨胀,馍便向上鼓起,烤熟后就成了一面平,一面鼓成面包状的“鼓气馍”。它看起来黄酥澄亮,吃起来外壳香脆,面心温软。将馍心里装入腊汁肉或者孜然辣椒、土豆丝,那口感没得说的。当时,我选了青椒土豆丝的,那种面香、菜香,醇厚悠长,清淡爽口。
就因这鼓气馍“引诱”了我的嘴、我的胃,所以临走前,芬和她爱人给我装了不少这鼓起馍。
美景之奇,醉眸醉心
一进入石泉县境,我就看到那几十丈宽的水域,水波兴起,和湛蓝的高空相得益彰,将一种原生态的美用大自然赏赐的画展现了出来。
蓝天白云,碧波荡漾,青山相对,船只漫游……美不胜收,引人注目。石泉给我的第一印象,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水乡,这么深的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车上的当地人给我讲述起这石泉水的来历,得知原来是汉江水。当这浩淼的水面出现的时候,我便想到了千帆航行、百舸争流的雄壮场面,只因这里非常适合帆船航行。
俗话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灵气。”我看着这汉江之水,回想当初上大学时我们宿舍芬的性情:温婉、柔和、安静。那一句句轻细的声腔似乎还萦绕在我的耳畔。我在心里默默地学她说话,可是怎么也学不了那么出神入化的地步,大概是因为我没有在这水乡生长吧。
到了石泉的那日下午,芬带我去了县城看夜景。夜幕下泛着红光的“石泉十美”的字样,被一群人造星星灯所凸显。在县城转悠时,我发现这个县城不怎么新,却有一个十分新潮的圆形天桥,面上铺着塑胶地板,就连我这高跟鞋也不可例外地转换成了静音状态。
我询问起石泉的十美来,芬说立刻带我去“一美”——石泉老城看看。我一听要去老街,甭提有多高兴了,紧随其后。她给我讲老街不长,一公里多,据说历史上曾经是商贾云集、繁荣富裕的商贸一条街。到了那里,我发现这里的老城,竟然还有正在居住的老房子:土木结构,门板、阁楼的影子还是清晰可见的。就连老城门也保留得很完整,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脚下青石板街道、条形青石铺成的台阶,边缘已经有些残损,城门洞子上的一些荒草,更是说明了它从久远的历史中走来,想象得到这个老城如同一位沾满了沧桑的老者,带着一身尘土而来。如今,修复后的老街古朴幽静,沿街是统一建筑风格的青砖灰瓦、飞檐吊角的门面小楼,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筑的特点,与东西城门、禹王宫等古建筑相映交辉、浑然一体。再往西走,可以见到雕花窗户、木板门、马头墙的那种建筑,我感到很是亲切,一方面和我家乡的特色建筑有些相像,另外更有那江南风格的雕花窗。最关键的是,老县衙竟然还存在,这更像是见证历史的最有利的遗迹。门口的鸣冤鼓安静地站在那里,我不由得击了鼓,可是并没惊动衙役,县衙的朱红大门依然紧闭着,将我心中那种在影视中形成的情景尘封了起来……旧城西门城门镌刻着“秀挹西江”四字,据说是嘉庆年间旧题,既然有历史成分,那就在此留影见证。
次日清早,我们吃罢早饭便去了后柳水乡。山间公路蜿蜒曲折,像一条条迂回的灰带子,盘旋在山底。路的下面就是那幽绿幽绿的汉江,宛若一窝窝绿色的玛瑙汇集而成,祖母绿的味道很浓,那种厚重的感觉总在我的心头萦绕。在距离县城十八公里的后柳镇,我见到了不同凡响的水乡,停泊在码头的船只干净清爽,静候游人。蓝白色主调的大船,让我想起了“门泊东吴万里船”来。穿一身旗袍的我,一定要在这水乡的古屋、码头留下身影。
无独有偶,竟然在后柳买了一只葫芦丝。芬见此状,特意给我拍了一张学吹葫芦丝的照片。说实在的,我很自恋:旗袍女子吹葫芦丝,别有一番韵味。在水乡看到了柳树、大船、码头、旧屋、古街……感受到了那种纯然的美,一种散落在民间的美。古韵常留在水乡,游人移步在此,恍若到了曾经的那个朝代……
这还不够过瘾,我提议要去川楚故道上的一座驿站古镇——熨斗古镇,同学自然要满足我的心愿。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先去了那里的燕翔洞,经过绕水的木板幽径,通过一座铁板桥,终于渡江成功,爬上六十六级石阶,来到了名声较大的燕翔洞。据同学介绍:它系寒武系古生石灰岩溶洞群,距今已有5亿年历史,是西北乃至国内保护最完好、景观最丰富、体量最大的溶洞群,被誉为西北第一洞。步入洞内,钟乳石、石笋千姿百态,形成的如“黄土高原”、“春之花”、“秋之实”、“长白雪松”、“五彩流瀑”、“九寨风情”等景点达几十处之多。洞中有水,洞顶倒挂钟乳石,钟乳石千奇百状悬天连地,有石筝、石柱、石钟。地上湿漉漉的,感觉里面的温度要比外面低至两三度,燕子没见到,蝙蝠却在头顶盘旋。洞中有洞,洞上叠洞,洞壁有窟,窟中有景。看起来还有些奇特的味道,遗憾的是目前只开发了1800米。出了洞,直接抄小路走进了熨斗古镇。
听同学介绍,这是距今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我的眼睛瞪得溜圆的。发现这里的古街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尤以“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吊脚楼最为有特色。街道上悬挂着杏黄色的幌子,我信步走过去,发现里面有许多出售当地特产的地方,还真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意味。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富水河紧紧环抱着,保留着古朴、优雅的风貌,颇具“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诗情画意。经询问得知,这里是个多民族集聚地,受移民文化影响深远。在此听汉剧二黄,品巴山特产,使人疑在川中;乘木舟,闻渔歌又似江南别景;在咿咿的方言中穿行古街,仿佛时光倒流,而古戏楼、牌楼、乔泰和酒楼和吊脚民居让我流连忘返……
顺着原路返回后已是下午六时许了,吃罢晚饭去广场看了另外的一种风景——国标舞。次日因为我买了中午十一点的火车票,同学便带着我去了她所说的红石包。说这里简直是人间仙境,一点也不夸张。蓝天白云晴日,碧蓝的汉江水,灰白色的拱桥,红色的大石头,绿色的芦苇……我的双眸被迷住了,这不就是活画吗?此景只应天上有,却在人间……
美之风情,春风拂面
这次石泉之行,在高速班车上第一次接触的便是石泉籍的乘客,他热情地告诉我同学让我下车的位置,并且给我介绍了石泉较为有名气的景点。说实在的,假若是从冷漠的混凝土里来的客人,一定感到热情得有些过火,心中会不安起来。然而,我却觉得很亲切。尤其是他们那种具有汉调般的语言,细软柔和,感觉像是在唱歌,极为动听。
不知道是不是这种热情的主调是石泉人的共性。当我们一行五人要去后柳的时候,却因我和同学打前站,没办法和其他三位老人相约,依维柯司机竟然说是去家门口接,当时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可见这些人是愿意主动服务的,把客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憨厚、质朴的性格,让我倍感亲切、记忆犹新。
正因为如此,我想到了昨天在西门跟前的广场见到的鬼谷子塑像,他是石泉人的骄傲。鬼谷子能有庞涓、孙膑、苏秦、张仪这样的弟子,可见他的智慧的确无愧于“纵横家之鼻祖”的称号。智慧成了石泉人的另一个象征,我来石泉两天半的所见所闻,足以证实这点。就拿寻常老百姓来说,一个豆腐就能做出十几种花样来,一块面团、一把稻米能做成几十个品种来,让人啧啧赞叹。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地方也是个山城,却没见过几辆自行车,几乎是大小摩托车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县城到处都有大约八十厘米宽、一米长的车位,摩托车秩序井然摆放在那里,却没发生过失窃之事。我很好奇,就问了身旁的同学,她说大家都知道摩托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谁也不愿意让别人一会爬坡一会下坡,等到回家就没力气做饭或者干活了,那是会很伤心的。听后,我感到石泉人的确美,美到没有私心,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难能可贵,也是这个世界需要的温暖。能让大家生活在一个相互理解和关爱的环境中,这是一件都么快乐的事情啊!因而,这里的摩托车放多久都是安全的,也就不奇怪了。
后来我发现石泉人的美还是有不同的地方,例如熨斗镇的人说话语速明显就快些,语调也高一点,听进来颇有几分川味,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的美。我们从熨斗古镇出来,已经没有了回县城的班车,索性就去面皮屋里吃上几盘面皮垫个肚子,热情的老板得知我们无法回城,便主动给我们联系车子,价钱由双方交涉。看来,石泉人美的淳朴、美的纯净,不把铜臭前置,而把一种人情美、人性美放大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遇到这么美的人,让我好感动。
石泉人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勤学奋进。我发现这个只有十八万人口的山区小县竟然有着种类繁多的协会,在西门看到了国标舞蹈协会,我愣是吃了一惊,怪不得那晚在广场上见到一个个男士英姿飒爽、女士婀娜多姿,让曾经在大学被称为舞蹈老师的我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门外汉”。
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石泉人,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就连我住的芬的同学家里,也是别有一番韵致的。客厅显要位置挂着一幅古代字画,古香古色的古典美和圆弧状的雪白阳台栏杆糅合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
时间在不经意间就到了分别的时候,同学的爱人非要给我装上家里做的豆腐乳、辣豇豆、干马齿苋,还给我去买了一些特产,唯恐遗漏了什么。夫妇两人亲自将我送到火车上,看着他们的背影,我的心里暖烘烘的,感觉石泉人真美:热情、善良、淳朴、厚道、智慧、温婉。这美到心里的神韵,让我陶醉在其中,只可惜时间太短,要不,我再尽兴地玩上一些时日。
鈡毓灵秀、人杰地灵、水墨丹青的石泉,醉倒了我的眼眸、我的心。短短的两天半时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石泉之美,美得清透、美得纯粹、美得彻底、美得自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石泉的“清流”从我心间汩汩流过,因了这清韵醉心的美。美韵的石泉,成了我再次南行的神往之地,期待着再次与你邂逅……
猜你喜欢
推荐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