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乡情的酵母

时间: 2020-04-28 09:30:05  热度: 277℃ 

点击全文阅读

村落是乡情的酵母,生发出绵绵无绝期的眷恋,历久弥香。

村落很古,建于清朝中期;有西河绕村而流,村遂以河而名。毫无规则的碎石块,铺成凸凹不平的主街;灰砖青瓦的民居,镶嵌着黑木格窗;掉了漆的斑驳朱门,坐在厚石高台上;条石门楼,挑檐插向深邃的蓝天。石磨盘,石水缸,圆石凳,方石桌,是村里年龄最大的一批先民。

村落很小,背山面河,狭狭长长地散在两岸。不足百户人家,在依山而建的三层院四进房屋里耕读传家,繁衍着世俗的悲欢离合。房前屋后,绿荫蔽日。四合小院里,斜倚着半启的木窗,细细品味产自山野的毛尖,观杯中绿茗沉浮自如,任凭思绪飞过头顶四方的屋檐,在明清的时空里穿越。

蜿蜒而过的西河,是这个小村落的命脉。高山之巅的溪水,循着山势跌宕起伏,冲刷出狭窄的河床,冲刷出或像青蛙或似鳄鱼的大小奇石。覆满青草的水中小岛,让人想起《诗经》里的“在河之洲”,抑或黄河小浪底下游的西滩。

西南季风尚未来临,河水清而浅,踩着水中小石,即可悠闲渡河。古树下,斜阳里,有村姑坐在水中石上浣洗衣物。棒槌起落间,皂荚水沫在河面飞溅出五彩涟漪。一蹙一颦,一幅美图。

小村落,大社会。西河古村的便民机构一应俱全。更有手工编织、牛角饰品、玉器古玩等特色工艺品和当地风味,壮大了古村落的人文主题。瓶装的山茶油、野蜂蜜、干野菜、葛根粉、銀杏果,屋梁上悬挂的玻璃马灯和长长的玉米辣椒辫,灰檐下叮叮当当的竹编葫芦小风铃,带人走进古色增彩的“西河记忆”里。悠久的古村落,必定有宗法意味的祠堂。张氏宗祠、张氏焕公祠和四季祖祠堂,夹杂在土墙挂绿的小巷里。歇山式砖木结构,青砖砌墙,灰瓦覆顶,雕花砖封檐,颇具豫南地域风格。祠堂是姓氏的档案馆,每一扇高门背后,都封存着一个家族的传奇故事。

石槛大门高悬着红灯笼的民居,是一家药膳馆。狭小的庭院里,一位老先生正在摆弄根雕——年过半百的张孝继,是药膳馆的馆主。平日里在屋后的山间采药,顺便带回有艺术根基的朽木,它们经匠心雕琢,便活灵活现起来。十二生肖、水怪河兽等大大小小的木雕作品,造型逼真,排在小院墙角,挤上桌台药柜。本是山间天然物,何惧人间疑痼疾。张老先生的中草药,既可日常食饮,又能治病养生,连湖北人都穿山越岭来求医。临街的会客室兼诊室里,“自尊自省”的书法匾额下,木雕花架托着奇石和吊兰。太师椅上的老先生热心推介日常杂症的中药偏方。只是,那浓重的豫南口音里,我唯独记住了“医病先医心”。简居乡野,在自食其力中谋自尊,在悬壶济世中求自省——深山育高洁。

薄暮,炊烟在古树老屋间穿梭。一股木柴燃烧的熏味,混合着炖菜的醇香,瞬间就唤醒了儿时的味蕾。

西河古村,暖了乡愁。

(潘光贤摘自《郑州日报》)

猜你喜欢

推荐情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