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做自己
Paul是荷兰人,在都柏林工作,因为住在同一个街区,所以他经常会邀请我去他家看电影。
那天晚上我的思绪一直在游离。我对Paul说:“我觉得自己变得有些不像自己了。”
Paul说自己曾经谈过一场长达八年的恋爱,两个人是大学同学,几乎是在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刻说了再见。
Paul按照对方喜欢的样子去塑造自己,那个自己与原本的他越发隔离,渐行渐远。他也曾经试图为感情去做一些理应的牺牲,但只可惜到最后这些“改变”不再是甜蜜的负担,而是让他越发看不清真实的自己。
因为追逐“做自己”的自由,所以Paul选择了放弃这段爱情长跑。他们在那年的圣诞节吃完最后一次晚餐后,女生搬回了荷兰,两个人再没有联系过彼此。
我认同Paul的观点,可以为了爱一个人而做一些改变,这些改变是让两个人变得更加融洽的蜜糖,但倘若这种“改变”最后变成了一味地迁就,甚至忘记自我,那便是一段感情的巨石与海啸。
小的时候,学校里开运动会,大家都热火朝天地选好了自己要报名参加的项目,我也报了一个袋鼠跳,就是把自己装进麻袋里,模仿袋鼠跳,看谁最先跳到终点。
其实我对这些项目压根不感兴趣,可我还是报名了,硬逼着自己成为积极参加活动的一分子。因为,我害怕那种被别人觉得“奇怪”的感觉。
所以就连当我遇见爱情,喜欢上某个人的时候,也在用力扛着那个外壳,去做一个对方喜欢,而不是自己觉得舒服的人。
早饭的时候,室友对我讲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当你真正去做自己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或者说,你才会真正遇到那个值得的人。”
在他对我说完之后,我脑袋里忽然空白了几秒,因为我好像猛地意识到,我以为自己活得足够明白了,但其实从未想过这个问号后的答案。
“至少当你真正去做自己的时候,你是真正在爱你自己。”
我给自己创造的仪式感是,从那场失败的恋情走出来后,我去染了蓝色的头发。我能感受到自己的鲜艳发色吸引了不少路人的视线,起初的我被这些目光弄得有些不舒服,但当一位和我擦肩而过的老爷爷,对我用带着浓重爱尔兰口音的英语说了一句“Nice hair(好漂亮的头发)”的时候,我内心一下子如释重负。
现在的我虽然不再是那头蓝发,但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时光,我脑海中存留下来的只有美好的回忆,是路人投以我的目光和微笑,是被老师叫起来回答問题时带着的那句“蓝头发的男生”。
于我而言,这些回忆关联的是一个勇敢和真实的自己。
猜你喜欢
推荐情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