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网络日志 实践日志 伤感日志 情感日志 心情日志 非主流日志 爱情日志 心情随笔 热门小说

清明节随感

时间: 2021-04-12 15:00:30  热度: 549℃ 

点击全文阅读

清明节随想

太傻

清明节又要来了。

轰轰烈烈的一年一度的“下乡上山运动”又要开始了。

这是中国人独创的举世奇观。

不管天远地远,也无惧舟车劳顿风尘仆仆,中国人都要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乡,祭拜祖辈和逝者。

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但中国人离农耕社会的历史还不远,鬼神之说在许多人们的心里还深信不疑,因此,就以为先人即使逝世成鬼,依然需要后人关照,需要焚烧纸钱,甚至焚烧纸做的华屋、别墅、轿车等等;而逝去的先人们则可以保佑活在世上的后人平平安安,甚至于升官发财。

这或许也透露出中国人无处不在的人情世故吧?这也算是一种逝者和生者的相互关照吧?

其实中国人个个都是了不起的幽默大师,把一件件虚无漂渺的事做得极其认真,做得让世界上的人们叹为观止,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我们谁也不想问一问:真的有阎王吗?真的有地狱吗?真的人们逝世后都变成了鬼吗?真的他们会收到你在坟墓旁边焚烧的纸钱和别墅吗?

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我确实也不想冒犯各位同胞。但是,千千万万人极其认真地做着这样一件对于活人和逝者都毫无任何益处的事情,确实令人无话可说。

我只能说,习俗的力量是无与伦比强大的;从众效应也愈演愈烈,于是,就造成了如此天下奇观。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我也能理解。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和亲情的种族之一,因此,缅怀自己的祖辈也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

更何况,清明节是在春天,是在万物生发、春和景明的大好时光里。城里的人们或在城里打工的人们,以亲情为号召,集合家中亲属,以缅怀先人的名义,下乡踏青,上山观春,亲近一下久违的大自然,顺便聚餐品尝一顿家乡的土菜,畅述一通难以相聚的亲情。其乐何极呢?

或许,中国人的虚荣心和面子观念,以及从众和攀比,让一些莫明其妙的事情变得格外的隆重,假戏真做得极其盛大,和极其滑稽可笑。

我以为要了解世俗的中国,就要观察中国的“清明节”和“七月半鬼节”。这里面无比丰富地蕴藏着极其错综复杂的中国人的思想、意识、观念、习性等等。

我又斗胆说一句大逆不道的废话。将缅怀先人和鬼神之说混为一谈,正是封建的高明之处。因之,要想在古老的中国移风易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了。

不说别的,就是今天我说出的话,也是很可能犯众怒的。

中国具有长达二千余载的漫长的封建历史,直到一百年前最后的满清封建王朝才寿终正寝。因此,我们的封建包袱是极其沉重的,人们脑海里的封建思想意识也是根深蒂固的,许多人是从小浸淫其中而毫无自觉的。

中国人历史上饱经战乱和灾荒,虽然有过短暂的太平盛世,但终归长期在饥饿线上挣扎,在生与死的痛苦中苟活,见惯了死亡,历尽了苦难,于是,人们往往在对现世生活的绝望中厌世,而对于自己臆想的来生和已逝者却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也正因为此,就出现了异常重视死亡和亡灵的奇特怪象。

解放之后,中国在日新月异地进步,中国人的封建思想意识也大为改观。

但不用讳言,要将数千载积重难返的封建毒素,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消除,是决无可能的。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中,有许多精华,也有糟粕。如何运用科学的思惟,合理地继承和扬弃,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极其重大的现实课题。

因此,清明节和“七月半鬼节”近年来越来越盛大,让人感触良深。

因此,我们的前行任重而道远。

时代毕竟在前进。美丽中国梦在召唤我们。现在的中国确实也在脚踏实地地进步。

我们应当乐观地寄希望于年轻人。

鲁迅先生早在一百年之前就说过:“……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我想说:要合理的做人。首先要合理地缅怀逝者,但更要活着的人幸福地度日。我们应当把眼光更多地关照自己当下的生活,让自己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让逝世者宁静安息,让在世者轻松快乐。

在世者幸福的度日,才是对逝世者最大的尊重和最好的慰藉。

写于2020年4月3日清明节前。

猜你喜欢

推荐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