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关于理想婚姻的幻想、真相与追求

时间: 2021-03-01 22:26:54  热度: 632℃ 

点击全文阅读

婚姻升级的代价

198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的陈一筠启程前往加州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这次出国,陈一筠是奔着全新的领域去的。老师费孝通建议她进入婚姻家庭的研究领域。“他讲道,家庭是一个全人类共同的组织,全球化也好,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也好,任何一种浪潮之下,社会的基础都是家庭。”

陈一筠把1980年视作中国婚姻现代化的分界点。

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头30年,婚姻呈现出超稳定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个年代人们的婚姻格外美满幸福,那只是因为婚姻被诸多外在纽带牢固地维系着。传统婚姻的要义不是亲密关系,而是“经济合作社”和“生育共同体”。

1980年以后,一切束缚都在放开。人们兜里有了钱,社会福利制度得以完善,一个人也能养家、养老。国家的行政力量也在婚姻生活中撤退。1950年出台的第一部《婚姻法》虽然规定离婚自由,但遵循无过错离婚原则。在离婚官司的审判中,如果当事人不能提出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离婚理由,就很难被法院批准离婚。1980年,第二部《婚姻法》发生了重大转变。这部《婚姻法》在第25条首次将“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判决离婚的法定标准。离婚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自由选择行为。

当经济互助、生育等婚姻的传统功能逐渐弱化和消逝,当外部制度为婚姻松绑,让它回归到私人情感的领域,我们今天的婚姻才开始以亲密关系的面目呈现。陈一筠说:“当人们在婚姻中追求心灵沟通、文化匹配、生活和谐的时候,婚姻变得更高级、更文明、更进步,但同时,婚姻存续的门槛和要求其实也比从前高得多了。”

因为相爱而结婚的副产品是现代婚姻最常见的幻觉之一,即将婚姻的质量寄托在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理想对象”之上。一旦相处不如预期,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是不是找错了人”。于是也总有人在追问:“以后遇到更好的人该怎么办?”

陈一筠说,她40岁被派去加拿大留学,在同去的二十几个风流倜傥的中年人中,很多人比丈夫优秀。“当时出现什么心态呢?相见恨晚啊。”她从国外回来,也跟丈夫非常坦诚地交流过。“我说,我30岁嫁给你还是有一点儿早,也许我40岁、50岁再嫁人就不会找你了。我丈夫说,你说的话也正是我想说的,如果我50岁结婚,我就不会找你了。”

这些话听似无情,却是现代婚姻自由择偶的现实。“当你决定结婚的时候,事实上还有很多的候选人没有出现在你眼前。”陈一筠说,“很多人因为遇到相见恨晚的人而考虑离婚,我劝他们:你别着急,再过5年你还会有‘相见再晚,再过10年还有‘相见更晚。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相见恨晚”的一面,是长期的共同生活总会磨去结婚对象在最初结合时的光环,彼此的不合拍会逐渐凸现。

“相见恨晚”的另一面,是我们对婚姻关系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认为一个“理想对象”应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满足另一个人的全部需求。婚姻的基准是它能够满足你最基本的需求和利益。一个人在婚姻里获得这种基本需求,然后可以从其他关系里获得另外的补充。一个人可以有‘蓝颜‘红颜,只要不跨越对婚姻的忠诚,都是正常的。”

在婚姻里,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把感情的地位抬得如此之高。现代婚姻中常见的另一种幻觉是:我们以为只要彼此相爱,婚姻就不应当出现问题。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刘丹做家庭咨询多年,她发现,很多夫妇掉入了一个陷阱:遇到事情容易个体归因,觉得出问题是因为眼前这个人没有做好。而TA之所以没有做好,是因为TA变了,因为TA不够爱我,TA和我不合适。

“人们在婚姻中度过自己生命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问题,于是家庭也有生命周期,就像竹子的生长,从一个竹节到下一个竹节,过渡的部分就会不顺畅,就会有新挑战。”刘丹说,“我们得知道,在这个时候,一些摩擦并不是对方的主观意愿带来的。”

“婚姻中一个典型的生命周期现象就是生育。这个阶段,女性在怀孕和哺乳期,她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改变,她一定会把注意力聚焦在孩子身上,相当一部分人还会产生阶段性的抑郁。而丈夫在这个时期,会非常失落,原本正常的夫妻关系变得不亲密了,他也有可能抑郁、焦虑。如果认识不到这是生理节奏之下的正常现象,双方都会抱怨彼此:你为什么不再关心我了?”

“如今,人均寿命大大延长,离退休的夫妻,还可望有二三十年的婚姻生活。新问题又会随之而来:老人失去社会劳动者和父母的双重角色,这其中产生的失落感、孤立感等特殊心态,往往也会以夫妻争吵的形式反映出来。”

影响婚姻关系的还有更复杂的因素。在急速变化的中国,另一辆列车是时代。“我们在婚姻关系的经营里会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刘丹说,“比如,婚前谁出钱买房子,产权归谁,将来怎么归属?两个人怎么商量这件事就成了关系里的考验。这本是整个中国社会向前迈进速度太快造成的问题,不是个人能决定的,而是否看到和接受这一点,会让双方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

如果在今天,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婚姻保障经济、生育孩子,如果在追求“理想婚姻”的过程中,势必要承受失望,接受人生的不完满,学会让步和妥协——或者简而言之,现代婚姻本身就是个终身难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婚姻,它对于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心理学认为,亲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当然也可以从友谊等关系中获得亲密,可正如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朱迪思·维奥斯特在《必要的丧失》一书中所言:我们在与朋友相处时,通常不会像我们幼年时那样,以一种原始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性格和大多数的基本需求。然而,回想一下自己和配偶在一起的情景:我们会懒散地穿着睡袍与TA共进早餐;我们会在自己得了重感冒的时候,在家里到处找碴儿;我们会在与TA一起进餐时,毫不客气地把食物从TA盘子里叉走;在吵架时,我们会疾言厉色地跟TA针锋相对。我们和配偶在一起时,除了有喜悅,还有其他原始的回归行为。

作为一种长久的许下承诺的关系,婚姻的难,可能就在于你们会逐渐认清彼此的全部真相:真正的你们并不怎么迷人。你们都会在某些时刻软弱、自私、愚蠢……人性的全部真相都展现在你们面前,让人喘不过气来。但很可能,婚姻的意义和魅力就在于此:当一个人在看清你的全部之后,依然愿意和你在一起。

今天,是否走进婚姻,许诺一段以一生为目标的亲密关系已经不再是每个人必须做出的选择。“婚姻的选择,讲到底,还是你持有什么样的生命哲学。一个人是追求短暂的快乐,还是追求长远的幸福?快乐是容易的,可是没有经历过艰难、坎坷、痛苦,哪里来的幸福?”

陈一筠始终记得,多年前在洛杉矶的街头,她躲雨时偶遇一个牵着狗的男子。“您的家离这儿不远吧?”她没话找话地搭讪。“我住在房子里。房子,明白吗?那不是家。我有4套房子,可是没有家。”没料到这个话头,让男子讲述了他的一生。他刚过完50岁生日,25岁进影剧团,30岁出镜,还主演过一部不是很出名的电影。后来他改做生意,发了大财。他在贝弗利山庄买下一处豪宅,开始邀约女伴周游世界。他有过十几个女伴,其中没有谁真正爱过他,他也不曾向谁许诺过什么。“追求了,成功了,厌倦了。这就是人生的三部曲。”他俯下身去亲吻他的胖狗,“瞧,这就是我的爱侣。”

“当时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不可以陷入那种悲剧。”为了自己的事业,陈一筠曾经最长有两年时间不在家,前前后后大概有8年在国外奔走,先生在国内照顾一大家子人。她很庆幸,也很骄傲,她和先生都信守了婚姻的承诺。岁月沉淀的情感已经很难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达。“人们说情侣花前月下时才叫爱情。错误!友情、亲情、恩情、悲悯之情……婚姻中凝结的种种何尝不是爱情?”

猜你喜欢

推荐情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