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的不好,就是因为想太多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犹太人流传下来的这句经典谚语充满智慧。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其着作《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引用这句话用于形容人类自身的渺小,以及自作聪明的愚蠢行为。
想得越多,离真理和幸福越远,离谬误和悲伤越近。
总想些有的没的
最先拖垮你自己
一个人活的怎么样,开心不开心,不是取决于别人,而是取决于自己,大部分的时候,都是自己的心性所致。
我们通常说想太多的时候,不是指基于客观的思考,而是主观上瞎想一些消极负面、有的没的。
总在瞎想=浪费时间+拖垮情绪+思虑伤身+患得患失+关系失衡+黑化别人+钻牛角尖……
满腹才华、浪漫多情的林黛玉,因其多愁善感、思虑过度的性格,终日以泪洗面,因败给现实,未能和心爱之人共白头,最终郁郁而亡。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你的多愁善感而风情万种。林黛玉尚因思虑过度而不得善终,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我们何苦跟自己过不去?
其实这些瞎想,绝大多数都不会发生,但我们捕风捉影地想太多,仿佛让自己把这些不好的事情统统经历一遍。
而一切的想象并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有的事情该发生的自然会发生,不该发生的最后的结果与自己的想象仍然无关,这就是典型的自作聪明。
很多人说“万事如意”,怎么可能如意,最合适的办法,是让自己的想法顺应自然,而不是让万事跟随自己的意识。
做人如果瞎想太多,会从方方面面消耗自己。
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以为聪明”,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之道才是智慧。
心简单了
人就快乐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突然觉得心情低落,觉得事情都在朝着越来越糟糕的境况发展,觉得所有一切都在和自己过不去,莫名地想哭,莫名地脆弱。
我们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变成什么模样,不知道自己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自己钟意的那种日子。
这个时代走得很快,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很多很多讯息。看得太多,可并非所有想要的都能得到,于是我们越来越容易变得焦躁。
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所追求的,从来都是幸福和快乐,而不是烦闷和苦恼。
当你把心静一静,让一切回归原点,就会发现,生活的累一小半来源于生存,一大半来源于自己。
很多人看见泰戈尔活得从容淡定,很是羡慕,向他求教快乐秘方,泰戈尔说: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冯唐在《万物生长》中说,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换言之,幸福就是不多想。
心若是小了,小事也成了大事,塞得满满当当;而把心放宽了,大事也成了小事,可以轻巧地解决掉。
凡事想太多,是阻碍人们通向幸福之路的极大障碍。
想太多,手脚被束缚,心被上了一把无形的枷锁,过不好自己,也让别人不得安宁,可人生那么短暂,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
学着定期给心灵减减负,别在深夜任思念作祟,别打扰不该联系的人,别总拿旁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少一些多愁善感,就会多一些坚定坦然。
越瞎想生活越难熬
去做有建设性的事
很多人之所以想太多,是想务必周全,不要路上出岔子。
但是诸葛亮尚且算有遗策,何况是我们呢?
曾有个拿走廊打比方的说法,我觉得很妙:
如果你真想做一件事,就去做吧。不必第一天就万事俱备,先踏上走廊,很多机会之门就会打开,在走廊上看着不同人进进出出,你会发现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想太多不会让我们接近真相,只会让我们裹足不前,耽误我们去经历去感受的进度。
其实当你去面对,去经历,去感受,你会发现事情比你瞎想的轻松多了。
王阳明先生说:在事上磨炼。
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能明白,做了才能有结果。
王阳明很小的时候立志当圣人,很多人都嘲笑他自不量力。但是王阳明二话不说,马上去“格物致知”,去格竹子,去边关闯荡,发奋读书。
虽然一直受挫,但是他却在行动中不断发现理学的问题,这才有了后来心学的建立。
不要想太多,没有头绪也不要紧,先行动起来,拿出一股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劲头,事情终会一点点露出眉目。
做,就有成功的机会;不做,就只能等待失败。
华丽的跌倒,也胜过无谓的徘徊。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曾国藩这句话诚不我欺。
生命,不囿于身有所长,更在于是否拥有一颗轻装上阵的心。
人活着,是“享受”生命的过程。
不想太多,即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猜你喜欢
推荐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