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爱情故事 哲理故事 心情故事 鬼故事 睡前故事 励志故事

李兰舟李锦书(长公主)全文免费阅读-小说李兰舟李锦书大结

时间: 2024-06-04 13:11:24  热度: 29℃ 

点击全文阅读

锦书急死之前,才慢吞吞说:“骠骑将军......给殿下送去了一封信。”

  李锦书脸上的焦急慢慢消退,如上涨的春潮,终是顺着沙滩消退了,只留下毫无痕迹的一面平地。他垂下头遮掩住面上的神情,一言不发坐下了,又恢复了一副备受打击的沉郁神态,漠然又冷冽。

  文元硬着头皮,将手中的东西呈上去:“这是抄录的文本。”

  文元恭敬地弯着腰,恨不得将头给垂进肚子里,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忽略头顶上的威压。

  自从那骠骑将军求娶长公主之后,皇上大病了一场,此后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般,神情总是忧愁沉郁,没什么精气神,许多时候都只见他对着掌心锦帕中的那一缕青丝发呆。

  沉默的同时,却也越发稳重起来,就算没有昭华长公主在身边,处理政务也得心应手,无需长公主费心。

  文元飘乎乎地想着,如果陛下封嫔纳妃弱冠,怕是要亲政了。

  手中呈上的本子似有千斤重,文元一边胡乱想着,一边又心惊胆战。

  虽然长公主离京之后,表面上看陛下确实较从前稳重了不少,但其实只有他和文宝以及一众亲近侍候的宫女太监们才知晓,陛下身上戾气又重了许多。

  总是忽然间就会发怒,摔砸物件,撕毁书卷,即使他总是去长公主所居的昭华宫学着长公主日日求神拜佛,但也依然掩盖不了他眉眼中日益加重的暴躁。

  他们这些作奴才的不知缘由,每每只能小心伺候,生怕圣上又突然发火,重则随便拖了几个手脚不麻利地丢出紫宸殿去,重则杖棍伺候。

  终于,手上的烫手山芋终于被李锦书拿起,文元如释重负躬身退下。

  李锦书垂眸看手上的本子,却没有立刻打开来看,只静静看了几息,不知在想些什么。

  *

  罢黜李祥桂事小,真正要处理的是他身后的蜀地之事——军事行政长官的任命、绝境起义被抓的踏北军农民、无家可归家破人亡的流民,桩桩件件都是棘手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能处理好的。

  前些天里,李兰舟亲自提拔了成都府不是李祥桂亲信空有一身才学报国无门的李氏族人,暂且提拔暂代剑南西川节度使一职,并且考教了在蜀地科考出彩的寒门学子,担任刺史。

  短时间内,这是最好的方法了。

  即便李祥桂手下的人要闹,总要顾及着陇西李家母族的威望。

  至于蜀地的百姓,地方远离京城tຊ,并且遭受官府奴役不是一日二日了,对官府朝廷没了信任之心,要恢复威信,可不是一件短时间能够做成的事。

  古时有商鞅立木为信,今时今日要如何才能赢得蜀地百姓的民心,并且安顿好这些在成都府安营扎寨的流民呢?

  种种事宜,都需要从长计议。

  李兰舟正想着事情入了神,屋门忽被敲响,原来是孙娘子来了。

  “孙娘子快进来。”李兰舟让若冰招待她坐下。

  孙娘子面有难色,语音歉疚说道:“民妇不知殿下尊容,口出狂言多有冒犯,今日特来像长公主请罪,请长公主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民妇之前的粗鄙。”

  李兰舟急忙让若冰扶她起身。

  “孙娘子不必如此,本宫并未责怪娘子,还要多谢娘子将实情告知。”说着,让若冰给她上了茶水,一边问道:“娘子母女三人,不知在这府中可还住的习惯?”

  “习惯的习惯的!”孙娘子面有惊惶之色:“只是民妇一届草根,住在此地怕污了贵人的地方,心里.....实在是不踏实......”

  李兰舟安慰道:“娘子且安心住着,世道对女子艰难,娘子不如就在此节度府宅住下当差,如果本宫以后回了京,娘子母女三人也好有个容身之所。”

  孙娘子喜色溢于言表,急忙起身就要给李兰舟磕头,只不过被李兰舟给制止了。

  “殿下可还为踏北军和城外住扎的人们烦扰?”孙娘子小心试探着问。

  这成都府现在无人不知昭华长公主大驾光临之事,长公主一来,李祥桂就下了大狱。

  此前各地百姓都有听闻过昭华长公主大名,原本只当长公主的雷厉风行是天高皇帝远的饭后闲谈,如今才真真切切有所感受。

  不过如今流民生计住所都还未有解决,也顾不上关心不关心这位传奇女子了,只是固执地认为长公主凤体千尊万贵,定然也是和之前的大人是一种货色,是搜刮民脂民膏不入流的女流之辈。

  先前长公主派成都府官员去亲自布粥施膳,百姓们的脸上全是敢怒不敢言的怨恨和不信任,还有审讯踏北军的头头们时,那几个头头在大牢里将朝廷骂了个狗血淋头,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这些事都传开了遍,连孙娘子都知晓了。

  李兰舟抿唇,淡淡点了点头。

  孙娘子念及长公主的多次救命之恩,犹豫再三,还是一吐为快:“殿下,可知道蜀川南山有一隐士,名叫善健?”

  见李兰舟摇了摇头,并且面容温和,十分有耐心的模样,孙娘子才壮着胆子继续说:“此人乃是前朝时蜀地的一方父母官,后来前朝......”孙娘子瞟了她一眼,“牧鸡司晨,他便怒发冲冠卸了官位,上了南山,发誓此生再不入仕一步。”

  “善健在任时爱民如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在蜀地的威望极高,便是民妇这粗鄙妇人,大字不识一个却也是知晓善健的,容民妇说句僭越的话,蜀地百姓说起圣人和长公主殿下您可能只有相隔山海的敬畏之情,说到善健却是亲近的鱼水之情谊。”

  李兰舟淡淡垂眸思索,在这片刻时间那孙娘子赶紧打住,一连几下拍了拍自己的嘴:“是民妇多嘴了。”

  李兰舟看向她,神情如水,嗓音温润:“多谢孙娘子告知。”

  孙娘子点头:“若是能帮到殿下,便是民妇之幸。”

  待孙娘子远去,李兰舟思索着她刚才的话,前朝时陇西李氏还未独霸蜀地,即便是实行藩镇制度,却也有本地人士。

  前朝有一段时间确实有“牧鸡司晨”时,那时圣后临朝把持朝政,登上了皇位,励精图治确实创造了一番盛世景象。可当圣后驾崩之后,她生后的所有朝臣都拒不承认圣后所有的功绩,纷纷闭口不谈,好似被女人压在头上是多么耻辱,甚至还有人将前朝的覆灭怪在了女人的头上,纷纷叫嚷着都是女人惹得祸,信誓旦旦说着是圣后临朝折损了国家的气运。

  圣后临朝时,不少儒士口诛笔伐,圣后只当笑谈,还有的儒官辞官隐世,免不得就是孙娘子口中的善健一类人。

  李兰舟深深叹了一口气。

  不管那善健是何许人也,只要能助蜀地重建光明,便是三顾茅庐,也是请得的。

  这边正想着,若冰走进屋中打断了她的沉思,将西北来的信件交予呈上。

  是魏瑾的来信,西北一切都好,两边有来有往,战况却不及年前寒冬时激烈,只怕突厥那边就要支撑不住了。

  战事交代完毕,了解到李兰舟此刻在蜀地的消息,除了安危问好之后并未多问其他,但他似千里之外与李兰舟心有灵犀一般,就像早早预料知晓到她正为政事烦忧,末了只说一句:

  ——一切尽意,百事从欢。

  李兰舟手中捧着这封书信,看到最后都能够想象到魏瑾在落笔时的语气,一定是面带着微笑,心里毫无理由信任她,但又想劝她开心颜的抿唇叹息。

  李兰舟细细看完,会心一笑,心头上的

猜你喜欢

推荐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