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权力与特权》读后感精选

时间: 2021-03-28 10:11:00  热度: 310℃ 

点击全文阅读

《权力与特权》是一本由[美] 格尔哈特·伦斯基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2,页数:6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权力与特权》精选点评:

●不到48万字,读完不容易

●12.11.19 解锁社会学dlc?

●老外学的社会学始终都不能言简意赅

●对冲突论和功能论两派的梳理可谓提纲挈领。

●系统性了解社会不平等的奥秘,读这一本书就够了。

●关于社会分层研究的一本集大成式的著作。作者试图综合社会分层的两派代表性理论——即代表保守传统的功能主义理论和代表激进传统的社会冲突理论,通过对于人类社会变迁进程中不同阶段的详细分析,来阐述不同阶层在权力和财富的来源、继承与传播当中的深层次机制与原因。在论述过程中,综合运用计量分析和历史分析在内的多种方法,给出了逻辑严密,而又让人信服的论证。尽管距离本书的出版,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本书仍然堪称是社会分层研究的必读之作。

●相当全面的一本社会学著作,作者基本上接受了马克思的论断,但是在研究思路与批判性上更进一步,观点上也努力不过于保守与激进。本书基本上是通过对不同的社会中不同阶级(定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不同)的分析来说明不同阶级之间权力的来源、继承、流动等等一系列问题,在对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分析中也采取了大量的定量分析方式,说服力很强。伦斯基可以说是展示了这个社会赤裸裸的一面,我们身处社会的统治阶层如何通过宣传来维持优势,不同阶级的教育差异乃至相貌对个人阶层的影响,不得不让人直面这个惨淡的世界啊。

●【预设】人和社会都是自利为主的,但人争夺物品和报酬的斗争不一定总是采取暴力的形式。社会则旨在维护群体内部政治秩序,并通过技术进步或战争政府尽可能扩大生产与资源。 【分配规律的推论】需要和权力。首先要保证社会结构内人生存和延续生产力的必需品,而权力将决定几乎所有剩余产品的分配。权力的分配决定社会中大多数特权的分配。 【假说】技术最原始的社会中,主要在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分配(社会稳态,物品不可储存,以物换声望);随着技术进步,以权力为基础的分配日趋增加。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比考察了五种社会类型。结合基于原理的演绎逻辑和基于经验的归纳逻辑,建立起一套社会分配与分层理论。 整体很精彩的,读起来也比较轻松。起码阅读后能知道早期中华帝国和世界上其他社会系统的相似与共通之处。

●社会学经典之一。叙事宏大而逻辑缜密,文风冷静客观又有小的巧思。对阶级、权力、垂直流动等问题的分析让人印象深刻,社会分层理论奠基之作。即使出版于半个世纪前,依然可以照亮当下。其中的人类学与政治学知识也很受益。像是一部几乎没有废镜头的电影,虽然是社会科学却通篇闪耀着严谨规整的理性之光。不过由于时代所限,彼时苏联还未解体,我国连文革都未开始,平权运动还未成势,一些小的点不再适用于当下(销售者阶级,女性等)。但即使加入最近五十年的情况,其理论框架也几乎不受影响。很想看更新的理论。翻译的不错。

●花了一个周末啃下来了,史料翔实,逻辑严密,truly solid. 最精彩的部分居然是农业社会那两章,越写到工业社会可能作者就越放不开手脚吧~(这两年比起个体性的人性研究,我还是对群体性和制度化的社会学更感兴趣嗷嗷嗷

《权力与特权》读后感(一):年度好书

这本书是我今年读的第三本书,可以提前预定年度最佳书籍了,社会应当公平还是不公,本书把保守和激进两派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演绎,最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从最基本的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开始讲起,到分配制度的动力,需要和权力的矛盾,到强力的扭曲,所产生的政治周期,最后到政权的垮台。然后作者开始重点着墨于分配制度,从分配制度的一般性规律,把人类早起到现在分为多个阶段,对每个阶段各个阶层进行了认真分析。总体看完,前面特别好,后面相对弱,个别部分已经不合实际,工业社会的分配更加不公平没有看到,毕竟是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书了。如果你想客观理性看待、分析社会的不公,你想在阶级的阶梯无尽的攀爬,我想这本书你一定要认真读一读,对你选择行业、职业还能带来一些思考。

看完这本书,我想起了《权利的游戏》里狡诈小拇指,来自风暴地五指半岛一个只有几件破房子的小贵族,通过无尽的奋斗,完成了他的人生格言,人生就是台阶攀爬,最终成为了红堡里财政大臣,搬弄是非、无情狠毒,最后被三傻和妹妹联合杀死。可是我们也要看到,这大概就是我们眼中逆袭的屌丝,年轻低微时的爱上了猫姨,猫姨却嫁给了掉脑袋的大贵族史塔克,小拇指终其一生,都无法抹灭来自底层被贵族们和统治阶级所蔑视的背景,我只能说,西方小说的三观有时候真的太歪了。

当然,我们的初中教科书也把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删去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响彻了两千多年,影响了多少代中国人的精神只要他们不需要,他们觉得影响稳定,就能随随便便抹掉了,或许我们的后代,也许会认为所有不公与不平等,也是正常不过了吧。

80后,多年受马列毛思想的熏陶,造反无罪,革命有理已经深深烙在思想里,对于不公,还是否定的更多吧。

《权力与特权》读后感(二):分配制度重要特质是垂直流动率

108

分配制度重要特质是垂直流动率

资本主义是按资本(财产)分配

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

共产主义是按需要分配

这三种原则在今天的美国社会中都发生作用

按资本分配:投资收益,分红,房租,

按劳分配:工资,年薪,佣金

按需要分配:食品券,福利设施,免费公共设施,公共医疗,公共教育

根据政府资料美人国 20%收入为财产分配,70%是工作报酬,10%按需要分配 P151

简单园耕社会

一万年前开始了栽培

园耕与农业差别是前者只使用棍或锄,后者使用犁

能建立公共房屋

频繁迁徙次数大大减少

不懂轮作或翻耕情况下,土壤无法连续耕作。

开始有有专家负责独木舟,鼓,鱼叉制作。

职业与财产可以继承,但能力依然重要。

首领特权不多,需要通过说服进行统治,不存在权威,专制统治不可能。

1、耕作工具是掘棍还是锄

2、有无梯田或灌溉工程

3、是否有施肥技术

4、是否运用冶金术

社会规模:平均人口100~200人,上限3000人

187

先进园耕社会

学会轮作,土地可以持续使用,产量增长了。

学会了灌溉与梯田还有施肥

社会规模:平均人口1.5万,大的有10万,少数达到百万级。

3~5个层级的管理体系

术士、收税官,士兵,工匠。

征服更远地区的利益有限,运输困难,有收益也难运输回来,

雨林地区发展不了复杂的政治制度

运输困难。

251

农业社会

犁与畜力 耕作范围由小田变成大田,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人口开始膨胀

轮子,车与船的发明可以长途运输

地区特产出现

贸易商人出行,行会出现

多达300个职业分工

运输成本比较

铁路2.7

畜力大车 13

骡子驮 17

手推车 20

人力 48

社会规模:平均人口百万,甚至是亿级

《权力与特权》读后感(三):关于社会、阶级和分配

相比于第一次读哲学简史时的痛苦 这次可以说是较为顺利 和一开始的想像不同 本书关于社会分层理论 但没有相关的前提知识的话 在读过前几章之后也可以构架出其大体的理论框架

从对于分配结果和分配过程“谁得到什么?为什么得到?”的发问 引人开始思考由分配导致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前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考虑了为什么产生社会各个方面的不平等 然而无论是从一开始的保守派和激进派的观点抑或到近现代的功能主义者和冲突派理论家 可以看到如果单纯地从某一个方面去理解社会阶级之间的交互和矛盾以及分配制度是过于片面的 所以作者从一开始就试图用一种更为综合的观点去使得自己的理论解释更加贴合实际数据 这种综合的观点不是脱离两种基本的观点另辟蹊径 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去选择两种观点中更加贴近的一方并使其更为合理

人性和社会性质是构成这些所有现实的理论基础 在人性的方面 引用了萨姆纳”对抗性合作”的观点 人在日常的活动中对抗的潜在意识会被实际好处所压制 因而大部分的合作实际是一种人类的自我获益形式 明白这一点对于人性的理解以及其在社会分配中发挥的影响无疑会更加深刻

几乎所有劳动产品的分配都由权利和需要所决定 强力是所有不平等制度的基础 由于统治阶级的存在 其所实施的强力和制度以及该社会各个阶级分布的不同(除去类似统治者性格这类较为微小的因素)大体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分配方式 这也构成了分配制度的动力学和结构

从狩猎和采集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 社会从几乎没有剩余的劳动产品到某一特定阶层掌握大部分的剩余产品 分配的方式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由此社会的不平等也在变化 有趣的是 从工业社会之前的社会来看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的增加 社会的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 其阶级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剧烈 但是到了现在社会我们可以发现 随着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看似地位群体分层的程度已明显降低 但是民众心中对于这种地位差距的相应印象并不总是相应降低的 相反 为减少这种不平等所做的斗争却加深了人们对其的意识 由此想到最近某浪的更正说明以及人民日报的评论 从某一方面来说是一种进步 但对于那些本来反感的人们来说可能只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由于作者是美国人 并且该书是在半个世纪以前发行的 所以主要例子主要来自于苏联 西欧和美国 对于中国社会的提及相对来说较少 并且有理由相信在这半个世纪的 社会的发展是过去的几个世纪所无法比拟的 但不能否认对于理解当代的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篇书评 写的不好多指教

《权力与特权》读后感(四):收入差异背后的社会分层理论

网上每次出现类似“年度平均工资排行”这类文章,总能引起一片“又拖后腿了”的齐声哀叹;谈及“阶层固化”“富豪榜”的帖子也每每占据热门,刷出爆文。可见,对于关系切身利益的收入问题,总能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关注。比较是必不可少的,收入差异也就成了躲不开的话题。

面对收入差异,我们难免会想这样的问题:谁赚得多?为什么能赚那么多?把这两个具体问题提高到理论的层次,便是社会分层领域中的核心问题: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能够得到?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实际上是变成了社会权力和财富分配问题。

作为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社会学荣休教授的格尔哈特•伦斯基,在《权力与特权》一书中,主要从理论角度回答了以上两个问题。当然,格尔哈特•伦斯基是从辩证的角度来审视这些问题,论述高度概括,在必要时,他同样提供了充足的事实依据进行论证。

这样一本社会学理论的书籍,阅读的时候肯定会觉得枯燥。但从另一方面讲,理解了相关的理论后,再看待一些实际社会现象时,看法可能就少了许多情绪化因素,而多了些理性认识,把问题看的更清晰。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层结构越来越复杂,相应的分配制度也更加多样化。格尔哈特•伦斯基论述的篇幅,也相应改变。讨论初级社会形式,比如狩猎和采集社会、简单园耕社会、先进园耕社会时,仅用一章的篇幅,关于农业社会的讨论占了两章,到了工业社会,则占了三章。工业社会中的社会分层结构,远远比初级社会形式复杂,阶级数量大增,影响因素多元化。

从书中可以找到很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论点,也是非常受关注的问题。

格尔哈特•伦斯基论述在“以性别为基础的阶级系统”小节中,讨论了性别对社会分层和财富分配的影响。时至今日,世界上很多国家依然在努力争取实现男女平等的问题,女权运动也引人关注。但是,很多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即使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依然如此。

一个简单的例子,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美剧《犯罪心理》,剧中女演员多次传出可能离开剧组的相关消息,而她们之所以比同剧目的男演员更难签合同,不是她们耍大牌,她们只是在努力争取与同剧组的男演员达到同工同酬而已。同工同酬,这个喊了很多年的口号,在实际生活中,仍然是一个现实难题。

关于“教育的阶级系统”和“垂直流动”的讨论,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寒门难出贵子”的争论。在教育资源上,的确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孩子,无法享受完全同等级别的资源。这种现状的确限制了许多资源匮乏地区孩子的发展。当然,问题的解决也不会是一夕之功,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也应该欣慰的看到,的确有许多孩子通过读书成长为新时代的得力人才,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

在书籍的末尾,格尔哈特•伦斯基说到,这本书的理论并非对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简单折中,而是从人性和社会性质为出发点,对两种传统中的恰当观点予以吸收与综合,形成了独特的系统架构。当然,有些问题还需要后续继续探讨和扩展。

《权力与特权》虽然整本书都是理论性的论证,但它离我们并不远。它讨论的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现象,社会问题的真实反馈。这一套经典的论述,在很长时间内,都能够指导人们更理性的看待社会问题。

2018.03.26雾凇

《权力与特权》读后感(五):读书笔记(主要是为了分享书的结尾)

作者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狩猎和采集阶段,园耕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试图用激进观点和保守观点相结合的观点来阐述这些不同的社会如何在内部产生了不同的分配制度,进而造成在政治发展和经济不平等方面的差异。

许多世纪以来,将保守主义者与激进主义者区分开的是几个基本争论点:

1,关于人性本身,保守派不信任人的本性,认为人类社会需要制度的制约。激进主义者不信任社会制度,要解放被压迫的人。

2,关于社会的性质,保守主义者认为社会是一个有着各种自身需要相互配合发展的系统。激进主义者认为社会是一个争夺权力的场所。

3,保守派的视角更关注在社会整体的需要,强调一个社会中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他们通常认为社会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激进派的视角更关注个体,将社会不平等认为是压迫与剥削,应该取消。

很显然,用上述两个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作者采用的观点就是将二者适当的综合。这个综合的观点简单概括起来就是:

1,人性是由自我利益驱动的。人是社会动物,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但非一一对应。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冲突不可避免,因为人性的利己驱力和合作的必须性是人类社会中冲突的基本根源。

2,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是权力分配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整个社会系统需求的作用结果。是精英阶层的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决定着社会提供的服务。

3,人类社会的权力经历了从强力(武力)向制度化权力(统治者,执政阶层和被统治阶层形成的权力的制度化结构以及作为最终保证的武力)转变的过程,当代社会权力更多通过权威(法律和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发挥作用。

4,一个政权垮台的途径一般有两条,战争和革命。革命分为宫廷革命和社会革命,前者仅对精英阶层有意义,后者会让社会中的所有人陷入其中。无论哪种革命,其发生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只要军队坚定的作为现政权的后盾,没有任何革命可能发生,在这一点上,历史几乎没有展示出例外。

5,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要考虑其社会结构。通常包括三个单位,个人,阶级,和阶级体系。决定分配制度的是两个元素:需求和权力,早起人类社会按照需求形成分配制度,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剩余产品能力的增加,权力成为决定因素。

书的大部分章节是按照人类社会的四个不同阶段(狩猎和采集阶段,园耕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用上述观点对权力和分配制度的形成和差异进行梳理和总结。条理清晰,论述严谨,读起来很顺畅。是一本值得推荐的社科读物。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结尾,作者非常简短的谈了一下未来的趋势,我觉得很有意思,写这篇笔记其实就是为了分享作者对未来的看法。简单总结如下:

1,控制人口的影响远超任何事物。

2,技术进步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减少。

3,社会控制技术得到长足进步。

4,交通和通信技术使得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国家成为可能。最终取代多元国家系统。

5,军事领域的技术进步使人类完全毁灭成为可能。

这还不算完,作者继续说,没人知道这些可能性会如何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然而人们可以确定以下基本可能性:

1,人类很可能在一场原子屠杀中结束其存在。

2,这样一种战争将可能导致人类社会永久回归农业社会。且没有可能恢复到工业社会。

3,新的社会控制技术可能被一小撮人垄断,他们将利用这些技术满足自己的私利。

4,新的生产技术加上生育控制方案,将可能在一个单一世界国中建立起一个富足的和对所有人都相对平等的时代。

最后这部分对未来的预测只写了有一页纸,却吓得人一身冷汗。。。也许老先生费了半天劲规规矩矩严严谨谨的写了前面那么一大厚本书把自己给写烦了,最后一页极不耐烦的甩出一个与前文的乐观主义风格完全相反而且异常黑暗的结尾来结束写书这个苦差事。。。。可是不带这么吓人玩的。。。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