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奥古斯都》读后感1000字

时间: 2021-04-20 16:43:46  热度: 339℃ 

点击全文阅读

《奥古斯都》是一本由[美]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6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古斯都》读后感(一):从恺撒到屋大维之变:读戈兹沃西《奥古斯都》

2019.12 别鹤

屋大维与恺撒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三阶段:利用与整合规则→得益与强过规则→打破与建立优化规则。

不同在于恺撒坚守平民立场,虽摧毁寡头制度但致力于全民和解受惠;

而屋大维立场多变,联合寡头打安东尼→联合安东尼反杀寡头→联合残余寡头解决安东尼,这样他就无法和解全民,只能在善政形式下维持寡头与民众的对立格局,并以皇帝(元首)身份掩盖这一对立。最终恺撒成果在几百年后耗尽,日耳曼与犹太教的中世纪来临。

所以屋大维与恺撒的差距,在于对规则的“利用”和“打破”区别,最高明的利用也只能掩盖矛盾,打破才能良性循环。

《奥古斯都》读后感(二):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

《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阿德里安·戈兹沃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章里夹杂很多趣事,比如,屋大维写淫诗攻击诽谤政敌,再比如,当他已经是皇帝的时候,遇到某人和自己很像,就问对方母亲是不是常来罗马,而对方说,不,我父亲常来罗马,他也并不生气。但就这样,我好像就明白什么叫“扁平人物”了,也就是说,并不立体。大约是动心忍性,克己复礼,原本制度草创者的个性就比较乏味,比如杨坚,比如源赖朝,还有屋大维。如果我是个导演,拍摄屋大维的传记片,第一幕会是这样:黑暗,无尽的暗暗,渐渐传来窸窸窣窣的,以及轻微到难以察觉啜啼的声音,慢慢的一个裹着托加袍的苍白老人踉踉跄跄地出现,没有剃胡子,邋遢,憔悴,痛苦,张皇,他以头撞墙,由喃喃自语到癫狂地呼喊着:“瓦如斯,还我军团来!”声音在空旷的黑暗里回响。紧接就是十八岁的屋大维听到恺撒遇刺时的那一幕了。

《奥古斯都》读后感(三):罗马汉高祖,美利坚帝国

1, 先说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了解奥古斯都的传记。然而这本书可能不是那么“好看”。这和奥古斯都的经历有关。他的一生并不是很精彩,哪怕他是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所以,我建议不要把这本书看作是奥古斯都的个人传记,而应看作罗马帝国的开国史。 奥古斯都的人生没有凯撒那么波澜壮阔,而他之所以成为皇帝的理由更是平白无奇。奥古斯都少年得志,因为有一个好干爹。奥古斯都本人的才能更是完全不能和凯撒相提并论。论军事,早期的他黑历史不少。论政治,知道他身居高位后才算锻炼出来。要说这个人值得学习的地方,不太容易找到。想来也只有敢于放权给友人阿格里帕,并且全心全意支持他这一点吧。

2, 奥古斯都本人的经历很像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当然奥古斯都的出身要远好于汉高祖。两人自身军事才能并不出众,政治能力也是掌权后才不断锻炼出来的。两个人都是属于时势造英雄。两人都是跟在巨人的身后才创建帝国,即凯撒和项羽。刘邦善用三杰:萧何,韩信,张良。而奥古斯都善用一个通军事,晓治国,懂政治的三位一体的忠实好友:阿格里帕。

3,从国家层面而言,美国建国的时候就是处处模仿罗马共和国,而本书所描写的罗马帝国更像是今天的美国吗。书中说:被罗马征服的蛮族人有这么一个黑色笑话,“罗马人制造了一片废墟,然后说这就是和平。”这不能不让我联想到当今世界,即:“美国人制造了比罗马人更多的废墟,然后说这就是民主自由。”想想,实在是太有趣了。霸权主义,帝国主义,几千年来没什么改变。

《奥古斯都》读后感(四):活得久才是硬道理

作者态度中立,对奥古斯都不吹不黑,是了解奥古斯都和那个时代的很好的书籍。

奥古斯都不是神,但他也有过人之处,一是运气好,二是能够在每次的失败当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并且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到正确的人来弥补,最终不断壮大,三是活得久,因为活得久,才最终消灭所有敌人,成为皇帝,成为神。

在凯撒的时代,凯撒已经看到共和国只剩一个空架子,元老院运作机制已经不能维持国家正常运转了,他以极度务实的手段,一步一步到达权利顶峰,并着手改造共和国,但是他张扬的个性和元老院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如加图等人的强烈反抗,最终导致凯撒被杀,从而引发新一轮内战。

凯撒的死,给奥古斯都最大的教,那就是不要表现得太张扬,尽量隐藏和修饰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对自己有用的人。所以,奥古斯都从继承凯撒遗产到成为共和国唯一的大军阀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结盟和打破盟约的过程,并没有太多大义凛然和光明正大,但不管怎样,他成了共和国唯一的实权者。然后,他又尽量掩饰自己的权力,尽量避免让大家联想到独裁,然后通过漫长的、一系列的、细微的改变,把共和国最终变成了帝国。

奥古斯都最终能成为皇帝,除了他自己高超的政治技巧外,最根本的决定因素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从大趋势来看,罗马的共和制迟早都会垮台,在凯撒时代,虽然共和国机制已经支撑不了整个国家的运行,但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元老们,顽固地反抗一切改革,最终刺杀了凯撒。但在接下来的内战中,元老阶层大量死亡,抱持共和理念的人越来越少,再也不能出现凯撒时代那样的反对力量了。奥古斯都的出现也许只是恰逢其会,但他的长寿和长达40年的统治生涯,无疑为帝制的到来消除了障碍,大部分的人一生下来就是处在奥古斯都的统治下,共和已经是过去时代的传说了,对他们来讲,共和还是独裁并没有多大意义,和平,以及和平带来的安定生活,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奥古斯都是公民还是皇帝都没关系,只要他能继续带来和平。而等到他死去过后,已经没人会再想起共和了。

《奥古斯都》读后感(五):神之子、祖国之父:奥古斯都

这本书600多页,厚重的没法捧着看,只能正襟危坐看。作者写的前一本书《恺撒:巨人的一生》和这本相映成辉,不过我是恺撒粉,所以无可避免的偏向恺撒。

奥古斯都,原名盖乌斯.屋大维,生于前63年罗马历9月23日,母亲阿提娅,父亲盖乌斯.屋大维,舅公尤里乌斯.恺撒。恺撒被刺身亡,身后遗嘱立屋大维为继承人,将家产的四分之三传给了他,至此,盖乌斯.屋大维改名为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这一年,他18岁,仅有的实实在在的资本是金钱和他的姓氏。屋大维19岁当选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借助恺撒之名拉拢军队,经历内战,在亚克兴角战役中战胜安东尼,奠定胜局,他是凯旋将军,是神之子,他结束了罗马共和国500多年的历史,又使罗马帝国稳定发展了250年。他被称为奥古斯都,August源于他。

作者在书中将他直称为恺撒,这是我接受不了的,他可以是屋大维,可以是奥古斯都,唯独不可以是恺撒,因为我心目中的恺撒大名只属于一个人,他打赢并写下高卢战记,是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王,他才是凯撒大帝,屋大维只是奥古斯都,仅此而已。

看此书时总忍不住回想上一本书的阅读体验,为什么是屋大维而不是恺撒成为终结共和国、拉开帝国大幕的那个人呢?恺撒一生征战,实际上享有了君主的权利,他获得的荣誉远超历史上的先例,相比而言,苏拉要残暴得多,但苏拉掌权几年后就辞去独裁官的职务,退隐回家了;恺撒谈及自己的胜利时极谦逊,他文笔优美,写下的高卢战记在文学史上都鼎鼎大名,而屋大维并不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胜利是由他的属下赢得的,所以不得不描绘自己个人的英勇行为来给自己贴金。恺撒是天才的军事家,而屋大维是杰出的政治家。同样的句型,可以适用于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关羽和曹操。英雄源于天赋,他们的出场自带光芒,比如恺撒,比如信长,但天赋过高的人往往走得太快,不屑也无暇与凡夫俗子解释,偏偏这个世界离不开凡夫俗子,所以更亲民,更隐忍,更会包装的政客才走到了最后。美是用来打破的,而英雄是用来填坑的(此处哀悼我的偶像恺撒与信长君五分钟。。。)

在恺撒之前,罗马公民习惯了热闹的政坛,在他们有限的天真的世界中任何人都不应当拥有巨大到永久的权力,所以当恺撒率领他的军队跨过卢比孔河时,罗马人心理层面的信念崩塌注定了恺撒的命运—-如果不能窃国,只能被盗命。人们对于第一次的冲击往往没有准备,但恺撒死后漫长的争权、内战渐渐磨去人们对完美的苛求,就算没有理想的体制又怎样,与上层建筑是元老院一群人的决定还是独裁官一言堂相比,普天之下所有人的最本初的愿望其实只是和平与稳定,而这个恰恰是屋大维可以带给他们的礼物。这大概就是命运。恺撒在蒙达战役结束返回罗马不到一年后就被刺身亡了,他于前44年初解散了自己的卫队,没时间间真正做些什么,而屋大维从不放下武装力量,有大把的时间刷经验,所以,是命,也是运。

与恺撒波澜起伏的一生相比,屋大维的一生平淡很多,但能在恺撒的盛名之下依然创下不世伟业,屋大维当得起奥古斯都之名。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在他之前,罗马是泥土砖块建成的,而他把罗马变成了一座大理石城市。

《奥古斯都》读后感(六):天选之子

在阅读本书之前,印象里只记得恺撒 奥古斯都早年的名字“屋大维”,记得他与安东尼、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纠缠了两千多年的故事。阅读完毕本书之后,开始觉得他完全当得起“恺撒 奥古斯都”这个气魄宏伟的名字。

如果采用知音体来描述这个故事应该是这样的,“四岁丧父,母亲改嫁,坚强少年如何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被最|高|领|袖|收养”、“骤然离世的养父啊,我强忍悲痛接收您的一切负重前行”、“姐夫背叛国家,姐姐和我忍痛大义灭亲,之后又该何去何从”......恺撒奥古斯都能够有机会在二十岁不到的时候就走上罗马政治的最前沿,毫无疑问基础来源于被尤利乌斯恺撒收养,接收了他的大部分财产、恺撒家族的声望以及尤利乌斯恺撒对军队的部分影响力。但绝不是说,任何一个人只要处在他的位置上,都能取得这样的成功。马克安东尼酸溜溜的攻击恺撒 奥古斯都“除了那个名字以外一无是处”,但恺撒 奥古斯都毫无疑问用实际行动狠狠地打了他的脸。

恺撒 奥古斯都在尤利乌斯恺撒遇刺后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及时赶回罗马、笼络养父的军队和人脉、讨好当时的元老院高层、暂时不追究行刺者等,对于保障自身和家族安全、积蓄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几乎无可指摘,而且为后续的进一步行动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知道,他当时只有十八岁,而且身边只有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伙伴。最重要的,运气毫无疑问也站在了他的那一边,元老院和安东尼的潜在冲突使得元老院希望利用手中掌握了军队的年轻恺撒对抗安东尼,恺撒 奥古斯都抓住了这个机会,一跃成为了后三巨头之一,又转过头与安东尼合作,清洗了元老院。元老阶层消停之后,他最终在亚克兴角战役中大败安东尼与埃及联军,成为了事实上的国家领袖,此时他也只有三十出头而已。在这十余年中,这个年轻人运用政治手段的娴熟与狠辣,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而且很多时候简直觉得恺撒 奥古斯都是“天选之子”,否则难以解释他危机时刻仿佛用不完的好运气。

内战平定后直到恺撒 奥古斯都去世前,他采取了较为隐蔽的手段,逐步蚕食了所有的政治和军事权力,罗马共和国只剩下了空壳。塔西佗的说法是,恺撒 奥古斯都用赏金引诱军队,用免费口粮拉拢人民,用和平的舒适吸引整个世界,然后逐渐占有了元老院,行政长官和立法者的权力。狄奥也承认,君主制虽然听起来令人不快,对人民来说却是最务实的政府形式,因为找到一个优秀的人,比找到很多优秀的人要容易。的确,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人民来说,口粮+和平就已经足够了,而且罗马共和国所谓的“自由”也不过是建立在元老院贵族阶层集体统治的基础上、让更多的贵族有机会参与政治而已。罗马共和国的最后几十年,贵族阶层在元老院为了选举而发生的凶残斗争引发了惰政和内战,对于国家和人民无疑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看回近现代,西方的民主制度其实现在也已经进入了类似的框架,历史总是重复又重复的。读才者抓住民主制衰弱的机会崛起,人民并不在意到底是民主还是读才,在二战时已经有了活生生的很多例子,只不过这些读才者实施的都是暴|政,导致最终以遗臭万年收场。一个结束了民主制的读才

者居然后世评价还不坏,恺撒 奥古斯都给出了一个模板,虽然不可复制。

另外,本书并不是简单只围绕恺撒 奥古斯都的生平展开,而是穿插了当时罗马的政治制度、各社会阶层介绍、社会风俗、文化、立法、建筑、军事征服等多方面内容,让我们能在较为丰满的时代背景之下了解恺撒 奥古斯都。无论他是否故意营造了自己的人设,一个爱权、爱名、好面子、平易近人、又有点小幽默的老头,显然比一个苍白的平面政客形象给人留的印象更深。

“我接手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我留下的罗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恺撒 奥古斯都,尽管前半生有过黑暗血腥,但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仍然可以当得起一位贤君。

《奥古斯都》读后感(七):将伟大拆解成平凡的原子

作者富有创见的将奥古斯都的故事按照其称谓的变化做五个历史时段划分。写奥古斯都,难点是将这五个阶段之间的转承处理好。奥古斯都的光辉并不是生来如此,他经历了多少挫折,有多少运气的成分,又有多少真智慧,透过这些起承转合阶段进行剖析。戈兹沃西试图将一位伟大的人拆解成每一个平凡的原子。

第一阶段:盖乌斯·屋大维 奥古斯都的身份并没有多显赫,虽然其父亲政治生涯上升很快,但是在裁判官任上便意外死亡。此时的恺撒,奠定了帝国的疆域,肃清了庞培派的军事力量,却在政治上宽恕了他们,前44年,独裁官恺撒遇刺。而恺撒没有直系继承人……少年奥古斯都在历史舞台上是缺席的,顶多扮演者无害者的形象。

第二阶段: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 奥古斯都获得了恺撒的继承权,正式开启了开挂人生。奥古斯都在这一军阀混战的年代,并没有比任何一位其他军阀显得更高明或者高尚。意外的获得两个军团的投诚,短暂的与共和派联合作战战胜了安东尼,两位现任执政官鬼使神差般阵亡了,奥古斯都渡过卢比孔河,用军事力量强迫共和国承认了他的合法性。随后,很快反水与安东尼和李必达结成三头同盟,对阴谋者进行了全方位的复仇。讽刺的是,与共和派在腓立比的耻辱战绩,却因为安东尼的英勇和对手的无能,再一次被历史所遗忘。

对罗马贵族来讲,承认其他人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就是莫大的耻辱。

奥古斯都可谓险象环生,可以说是最艰难的过渡时期。运气成分占了很大的因素,除了新三头同盟是一个政治闪光点之外,余下的奥古斯都更像一个幸运的窝囊废。

第三阶段:凯旋将军恺撒,神之子 与塞克斯图斯·庞培的海战大败、奇迹般的靠阿格里帕力挽狂澜以及几乎兵不血刃的收复埃及,获得三次凯旋式和凯旋将军的称号。连年战乱,人民祈求和平。唯一动乱因素只剩下安东尼了,恰巧,安东尼与克里奥帕特拉的堕落结合,又一次给了奥古斯都以“荣誉”之名。 奥古斯都依然在遭遇失败。神一般的队友和愚蠢的敌人继续拯救着他。让奥古斯都再一次赢得了至高荣誉。

第四阶段:凯旋将军恺撒·奥古斯都,神之子 恺撒终于发挥了一些政治天赋,吸取了养父的教训,对权力采取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的策略。很明显,它起效果了,既让共和派放松了警惕,又保障了自己的安全,继而图谋更加稳固的统治基础。帝制的转变,取决于奥古斯都的存活长度。 他几乎垄断了武装力量,所以辞去执政官职务并没有削弱他的最高地位。 他的勤于民政,奔波在各个行省处理请愿。终于,罗马无需动武便收回了自己在帕提亚损失的军旗。

尤利乌斯·恺撒当年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自己。恺撒·奥古斯都则维持着禁卫军和其他卫队,以及一个虽不引人注目但十分高效的间谍和告密者网络。他绝不打算重蹈自己舅公的覆辙。

奥古斯都韬光养晦,终于竖立起绝对的权威。他越来越多的拒绝元老院的慷慨彰显自信,而这种自信更加巩固了自己的权威,一种良性的统治逻辑正在形成。

第五阶段:凯旋将军恺撒·奥古斯都,神之子,祖国之父 的打少点阿萨德啊 萨德

《奥古斯都》读后感(八):走进奥古斯都精彩的一生

作者以此书客观的向我们展示了奥古斯都的一生,以详实的资料为支撑,解剖奥古斯都迥异的前后两个半生。早期成名的不断征战与残暴,晚期的宽容与未来的抉择,中间时期为建立君主制的筹谋。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政治家的角度,客观的描述奥古斯都的一生,是了解他的绝佳作品。在众多的传闻诋毁阴谋论之中,作者带领我们尽可能的去接近那个真实的奥古斯都。

早年:征战

尤利乌斯·凯撒在共和国末期,与动荡飘摇中积极参与政治,获得权力,直到内战结束获得君主般的权力,屋大维还未成年,涉入政治不深,凯撒有意识培养他,可谓有前途。

在凯撒被刺杀之后,虽然凯撒有遗嘱收养屋大维,将财产给他。但是凯撒的个人财产和国家财产是混淆的,安东尼凭借自己的身份优势,成为新的执政官,接手了凯撒的财产。屋大维改名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之后,借由养父的名号以金钱召集旧部,安东尼也同样在用金钱和过去的身份召集老兵。在最后两者势力相当,元老院以支持凯撒来反对安东尼。在穆蒂纳,安东尼溃败,凯撒凭借军队的支持,成为执政官。因为安东尼、李必达和凯撒手中的军队主力是尤利乌斯凯撒留下的,老兵之间的情感使得三者无法交战,因此结成同盟。之后经历过公敌宣告,解决“解放者”,战胜庞培的儿子,收回西西里岛等事件。安东尼在帕提亚失败,而凯撒在伊利里库姆征战胜利。之后凯撒利用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在埃及的事情做文章,相互攻讦,最终双方对阵亚克兴角。安东尼在战斗中处于劣势,放弃军队,与克利奥帕特拉逃走。最终安东尼自杀身亡,凯撒占领埃及,使得埃及成为自己的行省。

到此为止,那个毛头小子战胜了所有的对手,国家一统于他一人之手,未来的走向取决于他的选择。

中期:转变

吸取养父的教训,凯撒没有很明显的要当君主的表现,虽然权力都在他手中,元老们还是不太接受立即转变未君主制的。凯撒连续多次当选执政官,为罗马增添修复了很多建筑。他给与下属阿格里帕很大的权力,两者交替着离开罗马,去各个行省巡视,解决问题。元老院名义上独立,为了维护凯撒的统治,给与他很多权力与荣誉。于前227年被授予了奥古斯都的头衔。奥古斯都擅长政治手段,手握实际权力,表面上支持共和,在连当几任执政官之后便拒绝连任。他亲自或者让阿格里帕在罗马城修建各种神庙,广场,解决火灾问题,进行竞技会等等。在他的努力下,国家主体上是和平的。外高卢、西班牙和希腊埃及地区,也逐渐平定下来。罗马 人民很满足与奥古斯都带来的和平与繁荣,无形中增加了他建立君主制的基础。

后期:传递权力

奥古斯都对罗马的统治的基础是自己的军队权力,以及经过内战后,人们感激他带来的和平,这些是无法在他离去后传递给继任者的。在开始的时候,他给阿格里帕很大的权力,让他去替自己办事,这种协作是很成功的。但是阿格里帕于前12年去世,奥古斯都需要考虑之后的统治格局,他一直倾向于几个后代人联合行使权力。因此继子提比略和养子盖乌斯和卢基乌斯,被他逐一带上政治舞台,替他排忧解难。但是奥古斯都的直系亲属不断去世,给与他沉重打击,女儿外孙女的生活不检点,令他逐渐疏远。继承人逐渐减少,利维娅的家系会继承奥古斯都的权力。一系列事情也使得奥古斯都晚年被传闻深受阴谋的围绕,被利维娅利用。提比略最终继承奥古斯都的地位与权力,撕开伪装,进入君主制。

现在的记录已经无法还原那个时代,但是作者在书里尽可能的抽丝破茧,揭开迷雾,让我们见到一个真实的奥古斯都。

少年征战,中年纵横政治舞台,晚年构建权力传承的架构,每个时期他都有主要的侧重点。在罗马环境大变动的时期,奥古斯都抓住机会,逐步将罗马变为君主制国家。尤利乌斯·凯撒失败,而奥古斯都成功建立君主制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环境的变化,惨痛的两次大内战,让罗马人民更加渴望和平,而不在乎到底是共和制还是君主制。尤利乌斯·凯撒那个时候缺乏这样深入的基础,元老们对于共和制还是有深刻的怀念的。二是,奥古斯都隐秘的掌握权力,慢慢的增强对整个国家的掌控。

风雨激荡,时势造英雄,读此书,一览奥古斯都精彩的一生。

《奥古斯都》读后感(九):以“恺撒”之名,登上权力顶峰

“一切都要感谢他的名字的兔崽子。”马克•安东尼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尤利乌斯•恺撒遇刺身亡。罗马风云变幻,群雄角逐。有一个年轻人异军突起,他就是被安东尼斥为“兔崽子”的盖乌斯•屋大维。屋大维当时年纪最小、地位最弱,既比不上西塞罗的名望,也比不上李必达的谋算,更没有庞培、安东尼等人的军事号召力。最大的资本就是他的身份——尤利乌斯•恺撒的养子。这个年轻人今后会如何翻云覆雨,将这唯一的筹码不断变现,最终在这场攸关历史命运的大赌局中笑到最后?

有一部好看的传记,《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作者是英国通俗史学作家阿德里安•戈兹沃西。这部传记的巧妙之处,翻开目录便可窥得一二,全书以时间为线,分成五个部分:盖乌斯•屋大维;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凯旋将军恺撒,神之子;凯旋将军恺撒•奥古斯都,神之子;凯旋将军恺撒•奥古斯都,神之子,祖国之父。名字演变的过程呈现清晰的上升途径,其中内涵什么样的玄机?当这个男孩降生之后,围绕他的命名,罗马“三名制”的传统关乎他后来人生成就的起点,也是这部传记极好的切入点。

安东尼的话虽然粗糙,不过的确说出了部分的真相。安东尼的失败,与此大有干系。戈兹沃西强调,“虔敬是一种非常深刻的、非常符合罗马人风尚的义务”,屋大维为了被谋杀的养父实施复仇的行动有着充分的理由,相当于我们中国人十分强调的“师出有名”,屋大维以此宣扬了虔敬,而将自己的继承权转为罗马公众的义务。为了寻求政治同盟,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搅合在一起,又因为私情和私生活的混乱影响到公务,这是非常不符合罗马传统的做法,授人以柄且大失民心,被视作为“忘记了爱国的罗马人”,其落败不止于军事,首先起因于政治宣传中形象的溃败。难怪安东尼大感不平却徒呼奈何了!

尤利乌斯•恺撒死了。盖乌斯•屋大维这时候只有十八岁,他可能有过犹豫,但他几乎立刻变成了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从此之后,“恺撒”这个名字将伴随他的一生。它在最初为他赢得了军团旧部属的服从以及一些政治势力的支持,后来他则致力于将“恺撒”这个称呼不断神圣化,使之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公元前2年,也就是我们这部传记的第五部分的开篇,他被正式授予“祖国之父”的荣衔。官方的神话活动还要等到元首死后,但其实他早就创造出了“奥古斯都”(罗马语意为“神之子”)这个独特的称号。非官方的很多场合里流传着对他的歌颂。维吉尔说:“他将永远为神,我会时常从自己羊群中挑选一只细嫩的羔羊奉献给他的祭坛”。贺拉斯说:“由于把不列颠与波斯并入帝国,奥古斯都必将成为我们尘世的神祗。”但奥古斯都很聪明的一点,他保持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尽管非正式场合以及各附庸国有他的很多神话,但在罗马帝国内部,他从未允许自己被正式地明确地神话。

取而代之的是对尤利乌斯•恺撒的持续的造神运动,而他作为“神之子”则处于一个崇高威严而又相对安全的位置。奥古斯都把握住了很好的度,并且极力传达出他对恢复昔日认真与克制等美德的意图。这些品德存在于罗马人的虔诚记忆与传统思想,曾经铸就了罗马共和国的辉煌,但在共和国晚期的纷乱中几乎丢失殆尽。在阿德里安•戈兹沃西撰写的另一部传记《恺撒:巨人的一生》之中,可以充分见识当时道德败坏、群氓撕咬的乱象,尤利乌斯•恺撒之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道德因果律的效应,正是因为他对共和传统的蔑视,以及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独裁野心,终至于死在布鲁图斯等人挥舞的“正义”的大棒之下。而奥古斯都从一开始就尽可能避免二者的矛盾,有策略地消除传统的桎梏,逐步登上了更高的权力顶峰。

当然,安东尼的话很偏颇,将“一切”仅归因于此是不公平的。屋大维只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为自己的胜利铺平了道路。当他成为奥古斯都之后,他依然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特别是恢复罗马文化对诸神祗的景仰。修建衰败倾颓的神庙,复兴宗教仪式和庆典,通过恢复公众对神谕的信心,重构对国家的信心以及对新秩序的信任。围绕“恺撒”崇拜开展造神活动,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行政、司法、税收等政务,宗教修辞和宗教意象成为罗马政治语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从这个角度来看,屋大维蜕变为奥古斯都,他以“恺撒”之名造就的一切,与其说是罗马政体的改变,不如说是他在更深层意义上的对罗马政治意识的悄然革新。有一项考古发掘说,公元2世纪埃及的一片纸草上写着罗马帝国的训诫:“什么是神明?权力的行使。什么是统治者?宛如神明。”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奥古斯都》读后感(十):七月(July)之后是八月(August

读完恺撒,就不得不读一读奥古斯都,但凡对罗马历史有一些常识的人都大概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何在恺撒时代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竟然能顺利的结果恺撒的衣钵,并且在这样一个云波诡谲的时代傲视群雄,仅凭一己之力将罗马从共和国时代推向了帝国时代?本书详细的讲述了这个小伙子从屋大维到奥古斯都再到罗马第一公民的历程,在这样一个崛起的过程中,大致有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借力—军事—长寿

1 借力

作为恺撒指定的继承人,在可以被称作屋大维的小伙子,充分利用了恺撒遗留下的政治资源和军事资源,通过巧妙的示弱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迅速与安东尼和李必达组成了罗马史上的后三头同盟。打着为恺撒报仇的旗号迅速扫平了国内的反抗势力,同时也完成了对政治意见不合的闲杂人员的大清洗,当清洗完成后,三人顺利的瓜分了国家的地盘,李必达在西,安东尼在东,而屋大维则选择了罗马的中心部分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虽然经过多年内战,中心地区已经是满目疮痍,但是这里毕竟是罗马的根基,在那个以获取罗马人身份为傲的年代,占领了这块地盘,就相当于控制了政治中心,尽管存在腹背受敌的危险,但是从后视视角来看,正是这一次地盘分割,未屋大维后来的一系列成立建立了良好的民意基础,而这些良好的基础,有很大一部分也得益于之前恺撒推行的改革措施。

2 军事

按照一句流传甚广的说法,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何况在后三头同盟中还要马克安东尼这样的二愣子选手,所以在分地盘不久,屋大维就和安东尼开始了新一轮的内战,而这一轮内战也是罗马历史上无论是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可演绎的程度都是在罗马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过程不必赘述,最后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屋大维在顶住了安东尼的进攻之后,一波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扫平对手,胜利凯旋,而李必达此时也已经无力进行反抗,自此屋大维一人独霸罗马。在此之后,屋大维又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扩大了罗马的疆域,至此,罗马帝国的版图基本稳定,而地中海也变成了屋大维家的内湖。几番用兵之后,疆域之内再无人敢挑战权威,同时在数十年的内战之后,国内的人民,也更加盼望能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也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契机,屋大维巧妙的变身奥古斯都,却吸取了恺撒之前的教训,一直没有称帝,而是利用自己的民意基础和军事力量有条不紊地推行着一系列的制度和改革措施。

3 长寿

在消灭了全部的对手之后,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奥古斯都都已经隐隐地成为了罗马的第一人,但是他却没有像恺撒那样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采用了静水流深的策略,缓慢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从安抚军队到建设首都再到一步步将决策权收归己有,渐渐地,这位罗马帝国第一公民已经很少需要抛头露面,却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举措。如果说有些遗憾的话,那就是在接班人的问题上,随着一个有一个候选人的不幸夭折,一直到晚年才确定人选。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因为奥古斯都在位近四十年才确保了他推出的各项方案都得以顺利实施,而也正是这样,才开创了所谓”罗马治下的和平”盛世。也正是这个年代,开启了罗马帝国400多年的统治。

作为恺撒唯一指定的继承人,奥古斯都不仅成功继承了未尽的改革事业,而且最终站上了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时代群星璀璨的巅峰。尽管封神的荣耀随着基督教的统一早已淡出了人们视线,但是七月(July)之后是八月(August)却成为了上千年来影响西方世界不变的规律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