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德国史稿:1555—1618读后感100字

时间: 2021-05-29 19:33:40  热度: 319℃ 

点击全文阅读

《德国史稿:1555—1618》是一本由[德] 利奥波德·冯·兰克著作,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国史稿:1555—1618》读后感(一):译文生硬晦涩,毁了一本好书

看了译者放出的前几页,感觉颇为晦涩,不知道是不是原著的问题。

我们知道,曾经的统一……然而,我们也知道并且一致同意,这个自主、坚决排除异己、坚定自我价值的统一体正在消退;【“然而”和“也”一个表转折,一个表并列,放在一起似乎有点别扭。一般的搭配是“然而,却”或“并且,也”】

这场承载民族骄傲的改进教会之巨大工程,其必要性清晰且充满光荣;【定语前置不符合中文语序。“这场改进教会的巨大工程承载着民族的骄傲”是不是看着更舒服些;”必要性”能充满“光荣”?好难理解】

即使未能有所成就,民族利益那时也是重要的考量;【把“那时”放到“民族利益”前是不是更顺畅】

家乡人那些黑暗的记忆保存着兵荒马乱年代的种种痕迹【痕迹应该是被保存吧】

《德国史稿:1555—1618》读后感(二):兰克全本著作的首次出版,价值在于干货!

尽管北京吉版图书出版的这本兰克著《德国史稿你1555—1618》,早在数月前,即蒙杨丁宇先生及译者王顺君女士的信任,在邮件中得以先睹为快。但作为兰克学派创始人利奥波德 冯 兰克的全本著作,首次得以在国内正式出版,还是毫不犹豫地购买收录于书架。

尽管本书目前在网上仅为当当网独家销售,但其在学术史学著作中的畅销之势已是大势所趋,随着世界史爱好者们素养、底蕴的不断提高,那些噱头简史、个人史观随笔类的东西已渐渐不能满足读者们对历史细节、背景深入分析的要求,那些在史学史上曾颇受好评、多次再版的史学名著大部头被逐渐翻译到国内,也终于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了。

扯远了,就《德国史稿你1555—1618》一书来说,我以为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它用了大量详细而寓有深意的史料信息,给读者解开了一个“颇为不解”的历史迷雾:在1555年顺利签署奥格斯堡合约后,似乎已经得以解决的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教派争端,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间就重新激化、以致爆发了让帝国、乃至整个欧洲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三十年战争?

兰克在本书中以查理五世皇帝退位前后,出现的帝国内部排斥西班牙势力为开端,对斐迪南一世、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父子统治阶段中,皇帝本人由倾向新教诸侯,到逐渐倒向天主教势力的过程,做了简略、但有针对性的叙述;第二章中对鲁道夫二世皇帝本人性格特点、施政方针、以及其登基以来的历次帝国重大议题的讨论、斗争过程的叙述,是本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只要读者有一定基础再有点耐心的话,会清晰地看到一条帝国内部各政治势力在宗教冲突的推动下,一步步走向对立、走向冲突的历程。。。。此外,对鲁道夫二世与其兄弟马蒂亚斯、斐迪南、马克西米利安、利奥波德的不和与争斗;对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萨克森选候约翰 格奥尔格等位高权重的德意志诸侯的形象,也做了生动且有预测性的描述。(在其后的三十年战争中,他们的表现可以印证)。

这些我所谓的“干货”,都是直到今天,无论国内相关学界的研究论文、还是各出版机构引进、出版的相关著作中,都从来没有述及到的内容,就这一点来说,也算是填补了学界、出版界的一些空白,仅此,已经显示出了本书的研读和收藏价值,希望各位同好积极购买、阅读,勿留遗憾。

《德国史稿:1555—1618》读后感(三):《德国史稿》译者前言和开篇样书欣赏

译者前言

作为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我很荣幸能够翻译19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利奥波特·冯·兰克的著作《德国史稿——从宗教和平协议到三十年战争爆发》。感谢北京吉版图书出版社给予我这个机会——这位堪称西方近代史学奠基人之一的作品首次从德文翻译成中文,将填补国内德国史研究和兰克研究的巨大空白,拥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

兰克拥有“近代史学之父”的美誉,强调以客观的态度搜集研读档案资料并“如实直书”,以这种独树一帜的史学观点,对东西方的史学界均有重大影响。本书《德国史稿》是从莱比锡Duncker & Humblot出版社1869年版本翻译而来,原书以19世纪流行的古典风格的Fraktur字体(俗称“花体字”)排版印刷,对翻译的要求较高;兰克的作品考据细致繁琐,涉及人物和事件纷繁复杂,而且语言习惯与现代德语有很大差别,因此翻译难度较大。由于时间紧迫只是翻译了所有原著的一部分,并且兰克原书中原始文件的附录部分没有翻译,不能不说是小小的遗憾。幸而大多数注解为意大利文原文,以及今日不太常用的历史资料;附录中的原始文件也比较好查询,这一部分的缺失不会对读者理解和研究本书造成影响。为了方便理解作者的思路,我在全篇中加入了译注,主要是人物及背景的介绍,以方便读者们理解。最后还附上了本书的地名和人名的中德文名称对照表,以便查询。

此书是一次努力的结果,但不会是唯一的尝试;尽管仔细校对多遍或许依然有错误存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如果有特别的见解、想法也欢[email protected]/* */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