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苍苍》的读后感大全
《远道苍苍》是一本由刘怀宇 / 刘子毅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远道苍苍》读后感(一):历史题材小说《远道苍苍》:天生的创业者,实现自力建铁路的梦想
从《远道苍苍》的作者刘怀宇大二开始,她的父亲便不停的收集有关新宁铁路的资料,撰写着清末华侨陈宜禧自筹资金回国建铁路的传奇。直到父亲病重住院,依旧笔耕不辍。 那时的刘怀宇,还未能理解父亲对这段历史的执着探寻。在父亲去世后,她捡起他手中的笔,到陈宜禧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接起父亲生前的思绪,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刘怀宇带着父亲的些许疑问,带领我们走进了陈宜禧逆流而上、建设家园的传奇故事中。 疑问一:在异国功成名就的陈宜禧,为何要克服重重困难回国自力建铁路? 陈宜禧从17岁便飘洋过海去金山闯荡,成为了西雅图创世先父们欣赏的企业家,却在60岁时重返故乡,在清朝末期那个动荡的年代,不用洋人的一分钱,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修建了280里铁路。 而这段陈宜禧耗尽心血修建的铁路,还没有来得及给家乡的父老带来商业上的繁荣,就在战争年代被拆毁了。倘若当年陈宜禧知道是这样的结局,还会放下在金山优渥的生活举家回国吗? 陈宜禧第一次坐船去金山时,还未见到传说中满地的金子,就险些和同去的发小命丧大海。原来在那个年代,低等的黄种人只能被锁在船舱之中,只有白种士兵下舱检查货物的时候,才能从挡板吹来的风中透口气。 实在受不了船舱中污浊气味的明叔趁着无人看管之际,爬出了船舱,却被风暴卷进浪中,陈宜禧在找他的时候,也深陷危机险些丢掉性命。 到了金山,还没有往兜里塞满金钱,就被当地的小孩子羞辱,差点被打死。那个时候,去金山打工的中国人被称为“猪仔”,他们头上留的如命般珍贵的辫子被叫做“猪尾巴”。“猪仔”的命不值一文,尽管勤劳任怨,却得不到其他人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 而那些好不容易在当地混的不错的人,正如陈宜禧和明叔,依旧要随时防备着暴力侵袭。就连生在金山养在金山的儿女,也在背后遭人指指点点。 陈宜禧的一生经历了意想不到的不平等待遇,深刻的体验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哀,在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帮助西雅图开辟新天地后,怎会不想着家乡的改造和繁荣? 即使当初他知道结果,也会如飞蛾扑火般,宁死不辞吧! 只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太难了。 疑问二:爱情在陈宜禧的心里,扮演着什么角色? 如果陈宜禧的灵魂是天上的风筝,那他的爱人沐芳对他绵绵爱意,就像牵着风筝的长长丝线,让他的双脚,可以扎实安稳的踏在世间。风筝的比喻,不止一次的在书中出现,只是这条紧锁肋骨的长长丝线,让相爱的人经历了许多落寞后,才落进真实的生活。 第一次的落寞是在陈宜禧出发去金山之前,养父养母怕不知何时才能盼得儿子归家,便强行让他娶了半边脸都是胎记的大房。陈宜禧虽然心中深爱着沐芳,可是自己只有贫苦的身世和遥远又未测的未来,拿什么来娶别人家的掌上明珠呢? 第二次的落寞是在陈宜禧首次拉着满满的“金山箱”回家乡后,沐芳虽未嫁人,却因遭人羞辱立下了终身不嫁的誓言 ,而养母又背着陈宜禧为他娶回了娇嫩美貌的二房。住在隔壁的沐芳,大概满心只有无尽的苦楚吧。 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为了避免沐芳在乱世中被遣送回国,陈宜禧和沐芳当众成婚,并育下一儿一女。从此,心中牵扯的线落地了,两人牵着的手可以抵御世间一切的风雨,互相温暖着最敏感的心房。 其实,作为生长在一夫一妻制中的现代人,我无法理解一夫多妻下的感情模式。尤其是后宫佳丽三千,君只宠爱一人的情节和设定。在我的意识里,肉体与灵魂是不可分离的部分。但或许,理想中的爱情在现实的激流下,只能如此演绎,“无奈”或许是爱情中的常客。 疑问三:异国的友情,在陈宜禧的生命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在处处看不起黄种人的金山,也有为“猪仔”倡导平等和人权的先驱。陈宜禧在北花地被新宁人卖“猪仔”(卖中国奴隶)时,被一对白人夫妇搭救。他们不仅给陈宜禧提供价格公道的工作,还教他学习语言和制图的技能,为之后陈宜禧的商业之路助力不小。 后来成为市长的雅斯勒,也给陈宜禧提供过许多机会。他虽然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和政客,但是内心还算公道,看中了陈宜禧的独特之处后,并没有排斥他的出身和种族,为他在西雅图的建设布局中留下了一席之地。 跨越国界和种族,被陈宜禧当做知心挚友的,非伯克律师莫属了。在西部建设的动荡中,他们堪称生死之交。在陈宜禧的弥留之际,依旧不忘让女儿写信给伯克律师,请他帮忙筹集建设家乡的资金。这份信任,是深植在骨髓中的,超越了种族,在人心最深处的绿洲之中泛着温和柔软的光。 《远道苍苍》有太多的可圈可点之处,人生在弹指间舒展与凋落,总有些力量可以划破时空和抵御,而这些力量都围绕着爱,那些亘古永久的小爱与大爱。
《远道苍苍》读后感(二):心心念念只为你——祖国
1.
一部小说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和打动人,需要两个要素,一是这部小说离不开情爱,父母与子女的爱,恋人之爱,友人之爱,世间唯有爱是人们无法拒绝的,哪怕这种爱带着伤痛;二是爱国情怀,这种情怀是人间大爱,不管远隔千山万水,不管遭遇多少磨难,都无法阻挡其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有了这两个要素,剩下的就是讲述故事了,故事的精彩程度取决于作者的文化素养,毕竟很多小说都是有根源的,故事的素材或者来自于生活,或者来自于记忆。
2.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刘子毅、刘怀宇父女合著的《远道苍苍》。
刘子毅,曾任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学报》主编、《散文诗报》副总编等职。创作的纪实文学《报童的故事》一书曾获重庆市、广东省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后移民美国,著有《八年一觉美国梦》等散文集,如今已经去世。刘子毅的女儿刘怀宇,毕业于北京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系,曾在硅谷任甲骨文公司软件开发经理,现为洛杉矶高科技创投基金合伙人,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罗马·突围》。
央视的《国宝档案》栏目曾播放过《华侨故事》的栏目,其中一期讲述了一位60岁的海外华侨毅然回国,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为原则,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筹经费、自行设计、自行修建和管理的民营铁路——新宁铁路。这位爱国华侨名叫陈宜禧。刘子毅、刘怀宇父女合著的《远道苍苍》,就是以这位老人的事迹为蓝本而创作的小说。
3
《远道苍苍》讲述的是清末民初一位广东打工仔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历尽磨难创业成功,却心系祖国,用尽全力建设家乡为民族复兴奋尽全力的精彩历程。上卷以主人公传奇的人生为主线,把早期中国移民在美国的成长故事融入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洪流中,以宏大的格局展现出中国人坚韧进取的民族基因;下卷通过讲述主人公回家乡克服万难创办第一条全部由中国人投资设计修建的民营铁路的故事,反映了近代中国动荡的社会图景,更体现了中国人根植于血脉之中的家国情怀。
4.
这部著作的完成,是刘子毅、刘怀宇父女两人星火传承的结果。父亲刘子毅是这部小说的总策划,而且为此付诸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调研,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他跋涉千里就是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很可惜,父亲刘子毅最终因为癌症,没能完成这部小说,就离开了人世。女儿刘怀宇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开始再次寻找线索,立誓完成这部小说。一个人只要是有了目标,自然就有了动力,本以为这是一件非常难完成的任务,因为女儿并不了解这段历史,更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所经历的往事,可是,当一个人没有退路时,便有了柳暗花明,通过不懈努力,那些留存的陈宜禧亲笔信,慢慢帮助刘怀宇丰富了故事主人公的形象。
也正是因为一次次回访旧地,刘怀宇的脑中开始浮现“章叔”私塾传来的琅琅读书声;凭空构想的女主人公“阿芳”,似乎也从一团模糊的意象中现出秀美的身姿、清亮的眼眸。更令我动容的是,陈宜禧60岁离开西雅图的富商生活,回台山修铁路,纯纯是为了爱乡爱国。有了这个主题,陈怀宇便有了创作的冲动。
5
有了素材,有了思路,可是想将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记忆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并非易事。刘怀宇并没有立即写作,而是慢慢思考,等着故事的主人公慢慢走进她的创作中,一直到有了清晰的轮廓,有了清晰的行动轨迹。刘怀宇说:“之所以能完成这部小说,最关键的是与陈宜禧的一次对话,因为这次对话,她脑中所有零碎片段都汇聚到了一起。”百年之前,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并不是惬意的,可以说是担惊受怕的,因为会经常被美国人欺辱,所以这些华侨会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想为家乡的富强出一份力。关于小说中所讲述的爱情也是一样,陈宜禧深爱着沐芳阿婶,是因为她美丽善良,是因为她知书达理,是因为她浑身发着光,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挚爱吧。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实,刘怀宇在写百年前那一代居住美国的华人,他们觉得脚下的土地,对华人是虚的,站不稳。即使有了美国籍,美国人看到黄皮肤,也不觉得是本族人,对,不仅仅是异族,是非人的异类。所以,陈宜禧明白了,不管这里有多少钱能赚,都不是自己的家,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祖国。
6
这是一部非虚构的虚构小说。
作者在美国疫情严重之时,闭关在家,用了一年的时间写完全稿。刘怀宇觉得百年之前,美国对黄人、黑人是排斥的,而如今美国再次出现了抗议警察执法不公造成黑人死亡的示威游行,一度演变成打砸烧抢。
这部小说起于刘怀宇对父亲的爱,花五年时间来写他留下的课题。刘子毅20多年研究撰写新宁铁路的史料书稿,也如陈宜禧修铁路一样执着。当刘怀宇写完终篇,回顾之时,就明白了父亲为何要写这段历史,父亲也曾经遭遇过这些痛,他也想为了自己深爱的祖国尽一份力,让更多的国人知道,还有这么一群人,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远道苍苍》读后感(三):微信 17岁穷小子赴美国逆袭成企业家,陈宜禧用一生书写执着与民族精神
读完《远道苍苍》,内心久久难以平复。无法想象在那个年代,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能够漂洋过海,并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远道苍苍》是一部写给父辈们的书,也是一部人物传记。它讲述的是清朝时期,有一部分 中国人为了讨生活,不得不远渡重洋去美国谋生。在美国的土地上,他们中有人经历种种苦难后依旧执着,依旧能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着想的故事。
01
故事的主人公陈宜禧就是其中的一个。《远道苍苍》一书中,用陈宜禧远渡重洋的故事,为我们道尽了他一生的无奈,也把他执着与人性中光辉的一部分展现出来。从17岁的穷小子,到华侨企业家,他一生的无奈与执着跃然纸上。
陈宜禧出生在清朝道光年间,从小他就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孩沐芳。只是可惜,因为经济因素,再加马上要去美国淘金,陈宜禧只得娶了不要聘礼,脸上有快胎记的丑媳妇。相爱之人不能在一起,陈宜禧是有着无奈与不得已的。
可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多想,喜事刚办完,陈宜禧就踏上了去美国的路。去之前内心充满了期待的他,在去之后期待一切都破灭。刚去美国,就遇上地震,跟同去的同乡走散,还差点被人利用当“猪仔”被卖了。
命运的转折在他遇到白人伊丽莎白开始,陈宜禧被伊丽莎白所救,伊丽莎白是一位善良又有着正义感的白人母亲。
看到陈宜禧满身狼狈向她求救,她毫不犹豫地留下了他。那时的陈宜禧语言不通,却用尽全力去描述自己的困境,伊丽莎白似懂非懂,把他带回家并雇佣了他。
伊丽莎白的丈夫皮特对这位远道而来的黄皮肤人并不喜欢,甚至有些嫌弃他。不过,陈宜禧在主人家认真打工,在一次用草药救下皮特的儿子后,皮特对他的态度有了很大改观。
而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次小转折,伊丽莎白和丈夫皮特都要给他加工资,可陈宜禧却拒绝了。他的要求只有两个:第一个是教他学英文,第二个是每个星期让他在家中做一次中国饭。这两个要求让伊丽莎白再次对这个年轻打工仔刮目相看。
从此,伊丽莎白的家里有了中国菜的饭菜香,附近的人都开始羡慕她请了一个中国厨师。
而在伊丽莎白家里,陈宜禧一次偶然帮忙整理皮特的工作室,也开启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段历程。伊丽莎白的丈夫皮特是一位工程师,他有自己的工作室。
陈宜禧主动帮皮特整理工作室,皮特开始让他帮忙画一些简单的设计图。在这过程中,皮特就发现了陈宜禧的有这方面的天赋,他的设计图在起初就画得像模像样。为此,陈宜禧成为了皮特的助手,五年的时间里,陈宜禧不再是伊丽莎白雇佣的劳工,相反,他开始在设计工程这门技术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这个机会,也为他后来承包建设美国西部铁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02
事业上迎来进展的他,爱情也迎来了改变。青梅竹马的沐芳,因为不满相亲认识的张县令儿子,于是决心不再嫁。沐芳在陈宜禧走后,心似乎也跟着走了。父亲章叔懂得女儿的倔强与她的心事,在那个年代,女孩一旦决定终身不嫁,又有着喜欢的人时,是可能要接受酷刑的。
章叔抓住了陈宜禧五年后回家的机会,让女儿沐芳跟着陈宜禧去了美国。曾经在现实面前无奈选择结婚的陈宜禧,对于沐芳,他是有愧疚的。如今沐芳来美国,她的身份是中医药师,两个人在经历了一番磨难后终于在一起。
曾经的无奈与心酸,身处美国西雅图后的重重磨难,让两个人重新走到了一起。看到这里,虽然说也会替陈宜禧的老婆感到悲哀,可说到底在那个年底,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也是一种悲哀。
陈宜禧17岁时娶老婆,后来回家后养母又偷偷给他娶了另一个,如今终于可以跟心爱的人在一起。而且是在经历磨难后在一起,这种感受与他曾经娶老婆时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
在那个年代,出门在外的打工人,如若不成家,似乎是一种不孝。可如若成家,或许耽误的是一个女子的一生。陈宜禧的前两个老婆似乎都是如此,可现实往往让人无奈。
沐芳是幸运的那个,在西雅图的日子,沐芳一直跟在他身后支持陈宜禧,她为他生孩子。陈宜禧也靠着他的努力,承包下了美国的西部铁路的建设。在那里,他早已把自己与铁路连在一起,他喜欢建设。
从打工仔到企业家,承担起修建铁路的工程,陈宜禧的一生起起伏伏。在陈宜禧承包下西雅图铁路时,沐芳一直在他身后支持他。而他也为美国的西部建设以及中国劳工的命运在抗争,直到西雅图发生那次大暴动,沐芳不幸致残。陈宜禧才下定决心,回到自己的国家,他想要修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铁路。
爱情和事业,历经挫折,辗转40年的国外生活,更替的既是一个人的成长,更是一个时代下的变迁历程。陈宜禧在暴乱后,决心要回中国,在中国,他依靠自己的才华与智慧建造了新宁铁路,并成为了一代人尊崇的榜样与企业家。
03
《远道苍苍》一书中,作家刘子毅与刘怀宇父女用他们细腻的笔触,把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内心和人物所经历的场景,描述得惊心动魄与触人心弦。
刘怀宇作为作家也是作为刘子毅的女儿,因为父亲的突然故去,因此承接了书稿未完成的部分。《远道苍苍》上下两部的气势与细腻,看完后依旧让人回味。
小说穿透时代,映射出一段历史,一个民族,更衬托出一代人的努力与执着。他们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在刘子毅与刘怀宇父女的笔下,显得格外充满力量。
文学评论家贺邵俊曾这样评论:刘怀宇和刘子毅以其典雅端庄的文字再现了这位华人英雄的本色,他们把虔诚的民族情感和开放的世界胸怀贯穿在叙述之中,宛如修建起了一条从美国通往中国的精神铁路。
抛开文字背后的力量,我们更是看到了一群中国人为了自己命运,不断努力与抗争,不断成就自我的故事。
历史的车轮一直在转,可有些印迹永远也磨灭不了,那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个人物带给我们的震撼,更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力量与启迪。
《远道苍苍》读后感(四):《远道苍苍》:一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民族奋斗史诗
“到了潭江,火车停下来。车轮没有动,外面的景物却开始慢慢地移动了。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上一段最美丽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驶上了轮船,就停留在船上,让轮船载着它慢慢地渡过江去。”这是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机器的诗》里的一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新宁铁路首创轮船载火车渡江的奇观。
如今80岁左右的江门人,大抵都乘坐过或看见过当年盛极一时的新宁铁路火车。从台山开来的列车,经司前、大泽到会城,然后沿江会路进入江门市区。今日的江门华侨中学,就是当年的江门火车站。新宁铁路的终止站,今天仍屹立在甘化厂职工宿舍区内。这是一个时代的辉煌记忆,它承载了无数华人华侨的报国梦和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责任感,为当时的人们和清末民初的混乱时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正如史料记载,新宁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由华侨集资、设计、建造和经营的侨资铁路,它改变了台山交通闭塞的状况,曾对台山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到零部件,大到轨道、火车无不蕴藏着侨胞的桑梓情怀,凝聚了其创办者——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伟人”的爱国华侨陈宜禧的毕生心血。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受当时争回路权运动的影响,同时迫切希望改善家乡交通不便的现状的美国华侨陈宜禧在经历了西雅图多次暴力排华事件后,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心的感召,一改之前回乡开办德和织造公司的初衷,毅然开办宁阳铁路公司,修筑新宁铁路,并提出“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的强有力号召。为筹集资金,花甲之年的陈宜禧自备旅费辗转香港,美国三藩市、西雅图,加拿大温哥华、维多利亚等地进行演说,凭借出色的口才、自身的威望以及拳拳爱国爱乡情,赢得了广大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陈宜禧事必躬亲,跋山涉水,利用当初在加州北部淘金小镇的白人铁路工程师家里做工,主人送他读夜校期间所学到的测量勘探知识和多年来在西雅图承包铁路工程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每天周而复始、风尘仆仆奔波于现场,实地进行调查和勘测。
然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关于这段真实的史实却鲜少留下文字记载,尤其与陈宜禧本人有关的生平记载更是凤毛麟角。长篇小说《远道苍苍》的出版,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洋洋洒洒的24万字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清末爱国华侨、民族实业家陈宜禧先生背井离乡赴美打拼的艰辛往事,以及在功成名就后,依然不曾磨灭拳拳爱国之心,为了实现对心爱的女人的承诺,为了造福一方百姓,在花甲之年毅然踏上回国的征途,立志修建第一条由中国人自主投资设计的民营铁路的感人故事……
台山陈宜禧纪念亭1860年,咸丰十年九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带着后来成为慈安太后的皇后钮祜禄氏和成为慈禧太后的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以及一班亲信,仓促之间逃亡热河,留下恭亲王奕䜣与侵略者斡旋求和,这就是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次年,咸丰帝身死,6岁的载淳即位,其生母叶赫那拉氏联合奕䜣发动宫廷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的势力,从此摇身一变成为了手握实权的慈禧太后,从此使中国倒退半个世纪之久。这是小说《远道苍苍》的宏观历史背景。
小说中,作者以悠扬的笔调、悲悯的视角描绘了清末民初广东籍华人实业家陈宜禧的传奇一生。1861年,时年17岁的广东新宁县(今台山市)朗美村人氏陈宜禧,在村中有钱的金山伯道叔爷和养父母的安排下,娶了比他大八岁、因脸上有块青色胎记而一直嫁不出去的大户人家嫡长女秋兰。在此之前,他与隔壁以行医为生的章叔之女、艳若桃李的沐芳青梅竹马,彼此间早已暗生情愫。奈何家境贫寒,不敢高攀。
在道叔爷的提携下,去金山“捞金”的日子迫在眉睫,养父母希望他能留下一儿半女以慰藉余生。面对对他恩重如山的养父母的殷殷期盼,他只能违背自己的良心,接受了这桩无奈的包办婚姻。一个多月后,随同族的金山伯和与他同岁且同一天娶亲的明叔(也是他的连襟),一同登上去往异国的轮渡。那个时代的美国,即便距离中国万里之遥,却始终吸引着无数心怀淘金梦的中国人前赴后继。那么,等待寒门子弟陈宜禧及其同乡的命运会是什么?
1925年,时年八十一岁的陈宜禧与其铜像合影在经历了噩梦般的长途轮渡后,陈宜禧甫一踏上美国的土地就与同乡阿发被拐卖,与道叔爷和明叔失散。幸运的是,他被一当地很有声望的洋人主妇伊丽莎白解救,从此在这个淘金小镇安顿下来,为好心的伊丽莎白和皮特夫妇及其三个孩子服务长达五年之久。在这期间,虽然他时时要面对当地白人动辄对华人冠以“中国佬”的蔑称以及不同程度的诸般伤害,甚至因熊孩子的恶作剧被剪掉了清朝男人视为生命般的辫子,但他依然勤劳、善良、好学、任劳任怨、不耻下问,种种精神感动了主人夫妇,女主人会定期教他英文和阅读,这就为他日后在西雅图扎根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男主人甚至在对他改观后,手把手教给他铁路方面的测量勘探技术,并在此后与他们夫妇和孩子保持了终生的友谊。虽然此时的他并不可能预见,这一项在当时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学到的实用技术后来会让他终生获益……
就在他得知沐芳悔婚做了“自梳女”,认命地顺从了养父母的安排,再添了一房妾室后,命运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此时的他终于从章叔口中得知当年未将沐芳婚配于他的真相,并一纸留书,将沐芳托付给他一同带到美国后从此云游四方。也正是章叔的这一举动,从此彻底改变了陈宜禧和沐芳的一生,为了心爱的女人,即便没有合法在一起的名分,他也会倾尽余生所有来照顾她,守护她。关于他们之间的故事,在峰回路转的契机出现后,又会有着怎样的进展?
尽管在西雅图创业初期异常艰难,当地人虽接受过沐芳的神奇针灸术和传统中医医术的有效治疗,但在那个未开化的愚昧时代,针灸治疗对许多人而言无疑就是赤裸裸的巫术,而沐芳在不少白人眼中也与西方猎巫运动时期被公审后烧死的巫女无异。虽有好心的道叔爷与明辨是非、坚持正义的伯克法官等人的善意照拂,但却始终无法遏制以裁缝遗孀玛丽为首的白人对他们的恶毒攻击甚至人身伤害,这些底层白人在陈宜禧和他的同乡们对西雅图的基础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后,无情地抛弃了他们。
陈宜禧故居时局艰难,在玛丽的煽动下,这些日复一日挣扎在贫困线的底层白人忘了当地华人曾经给予他们的天大恩惠,在一次排华暴动中,他与沐芳经营多年的产业被毁于一旦,沐芳的身体更是受到了极大创伤,从此留下残疾。此时的沐芳无比深刻地怀念祖国,怀念父亲,怀念朗美村,正是她的决心才坚定了陈宜禧原本犹豫不决的心。他要带她回家,他要用自己的所学和所有,亲手为她,为所有华人同胞修建一条回家的铁路……
回到家乡去,以一个华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为家乡父老修一条铁路,沐芳将来也可以沿着这条自己修建的路回家。正是回家的路支撑着陈宜禧,在结束了长达四十余年的旅美华侨生涯后,毅然踏上了回乡的路。他提出修筑新宁铁路的计划,得到了县人的支持,年近六旬的他出任总办,在经历种种筹款的艰辛和打通各级关系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廿一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对该奏折作出批示:“依议,钦此。”准予新宁铁路先行立案。从此中国人迎来了第一条由华侨集资修建的民营铁路,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伟大壮举。尽管今天这条铁路早已不复存在,但它却见证着一个时代的辉煌历史和百年前华侨的“中国梦”,承担着传承华侨爱国、拼搏精神的文化使命。
时至今日,当和谐号经过江湛铁路台山站时,以原新宁铁路宁城站为原型设计而成的台山站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昔日的新宁铁路,承载着华侨和乡亲的现代化梦想,在中国大地上呼啸而过,终究不免毁于战火的命运。陈宜禧曾有过将其北连佛山、西延阳江、南拓到铜鼓开辟商港的宏伟设想,最终也只能永远湮灭在为数不多的史料记载中。“沧海茫茫,鱼跃大洋,吾之心路,乡庄僻壤……”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铁路虽灭,但是以陈宜禧为代表的侨乡人凝结成的铁路魂将永远活在华人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