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1000字

时间: 2021-05-25 05:51:59  热度: 427℃ 

点击全文阅读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是一本由郭子鹰著作,78.00元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一):生之刻痕,活之灵感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其实是有非常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的。其实,作者大可以更放松地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以一种更加大胆的方式分享出来,而不是寄情于物,用二十四个与节气相连的陶器承载自己对生活的认知。

开篇作者便解释了为什么自己和妻子选择投入五年的时间选择了制作陶器。

占有型的人靠不断占有和支配来获得幸福感来对抗孤独枉死的恐惧;创造型必须不断创造或者改变什么才能获得快乐并心安理得。

说的多好,尽管其实人们不能被简单地分成两类,但是你总能在身边找到这两类人的影子。作者认为自己大概属于创造型的人,前半生有所游历,后半生有所创造,有所思考,有所产出。并且在做陶的过程中师古人,宗经典,惟精惟一。此心安处即吾乡,尽管是静默的泥,也有留下生之刻痕,活之灵感。

比如作者对立春之器——冰下鱼的描写就点名了自己的心意。一边毕恭毕敬地摹古,创造出规整、高洁的器具,一边试图在规矩方圆里融入自己“丛容、散淡、内敛简朴、顺眼舒心”的个人风格。最终发现,简素才见真功力。

当然,在制作过程中,作者也融入了现代的生活情趣。比如在冰下鱼的制作过程中,郭子鹰立意要为象征立春的春卷做好这个盘子,自然是要按照春卷的大小设计,然而制作的过程中,作者却不自然地想起了大面饼和蟠桃宴,可以说是思维发散而又回归到口腹之欲中了。

总而言之,这本书随便一翻,都能看到作者在经历了生活过后提炼出来的生活智慧。这在当下确实难能可贵,如果作者能够更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情趣和志向,更是再好不过了。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二):慢下来,静下来,沉下心来

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都在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效率,仿佛一慢下来,我们就输了,就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脚步了。伴随而来的是工作、生活压力渐增,焦躁不安的情绪见长。似乎人们在忙着生,忙着活,却忙到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我们时而抱怨都市生活的喧嚣,时而向往山水田园的宁静,然而乡居或者归隐的生活却只能在我们脑海当中闪现。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一书是旅行作家、摄影师郭子鹰沉淀十年的作品。书中列举了郭子鹰以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灵感,创造出的二十四件顺时应景的日用陶制器物。全书讲述了他学陶、制陶的历程,更是讲述他的修心的历程和他的人生态度。

我读这本书的那天恰逢小满节气,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天,刚好把前两日的炎热气息冲淡了一些。早晨我送孩子上学路上还在抱怨雨天车子多了起来,交通也拥堵了起来,好像我内心的焦躁是雨天带来似的。然而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听着滴滴哒哒的雨声,读着书中温润的文字,看着古朴端庄的陶艺图片,心不由得平静了下来,连窗外的车流声都变得柔和了许多。

我一直相信做陶能治病,特别是内心拧巴的病,比如焦虑、烦躁,想砸东西,想凑人,或者是百爪挠心、脑子里一团糨糊、心里一团乱麻······

我因焦虑影响睡眠有一段时间了,在我看来,药物的干预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关键在于内心,心静则“病”除。

必须坦白承认,我做陶的动机并非纯然纯粹,其中主要的“杂质”,就是减少或者摆脱手机这个祸害人的小东西。

郭子鹰制陶没有销售量和养家糊口的压力,是出于自身的爱好,这个动机本身就纯粹得令人羡慕。我无法像作者那样有制陶的契机和决心,也没有那么灵巧的手艺,但我应该可以专注和投入在自己喜欢的其他地方,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让自己不安的内心得以自愈。

值得一提的是,前两日我恰好看了一本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书。但此刻,面对这样一部平静的作品,我选择让自己的节奏跟着它慢了下来。

若你没平日也那么容易慢下来、静下来,不妨也试一试,先去书中感受作者那不一样的慢节奏吧。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三):借“陶”在时间里穿梭

在告诉发展的时代,我们忙碌,时刻奔波,如何找到自己呐?去街角,去原野,去乡间小路,远离闹市......说是这么说,但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比较生活还得靠这些凡杂,炊烟只是袅袅。

作者郭子鹰也在找寻这样一个答案,于是给自己定立目标,写下:尝试未试。每周一天。坚持一年。手工劳动。传统技术。和生活有关。和挣钱无关。和季节合拍。不发朋友圈。不逃离城市。不以手艺人自居,但是用手艺保持专注,探索自己动手能力的边界。

于是作者选择做陶艺品,至于结果,那肯定是有大大收获,所以有了这本《平淡如泥,静默如谜》。

作者书中内容关于二十四节气,并且为每个节气做了一个特定的节器。刚好打开此书阅读的这天是小满,不自觉突然想,原来时节还有点浪漫。

每一章,都是一个节气,有着特定的节器。作者在做陶中不断感悟人生,学会如何更好面对人生。只出重点“慢慢来”,不慌不忙,不骄不躁。制陶费时费力费钱,但又有什么关系自己开心就好,做陶能让自己开心,那就坚持,正如哈佛大学研究员马特实验结果表明:决定你的快乐程度的,是一个专注的大脑和你恰在的状态。

这些快乐,制陶可以,不妨试一试。

我们最多能背全24节气,知道有些节气要做什么,确是皮毛,不知习俗。原来雨水节气一主要习俗是女婿给岳父岳母送节,用红绳缠着一丈二尺长的藤椅,喻为“接寿”,带上“罐罐肉”上门拜访。惊蛰的风俗是“炒虫,焚香,打小人”。春分要放风筝,簪花喝酒,品尝野菜,竖蛋。清明除了上坟,还有踏春,荡秋千等一系列玩耍。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后雨量增加,牡丹盛开,正是赏雨景好时节。芒种女人送花神,男人青梅煮酒论英雄。小暑代表夏天的正式到来。霜降是火锅的季节.......

做陶就如人生一般,切勿操之过急,一口气要吞下个胖子,不要想着一下子就晶莹如玉,甚至要失败,从失败中得出经验,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

其中青瓷盖碗,要天、地、人和合圆融的“三才盖碗”,化时间花精力。就好比周杰伦《青花瓷》中唱到“天青色等烟雨”,“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制陶虽然不需要这般,但也是要天时地利人和。

生活是很难逃脱的,很多时候也是不需要躲避的,如果需要冷静一下下,可以学着在制陶中找到自己。不喜欢这个也可以,总会找到和自己合拍的。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四):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

相较于诸多“拥抱市场”的书,这是一本“别有怀抱”的书。

作者郭子鹰以细腻清俊的文字记录了“依时制器”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和心灵蜕变。

郭子鹰

与其说是“制器”,更像是“炼心”。

陶艺是他与内心对话的介质,而二十四节器则是内心世界的外显之物。在光影迁移和季节来去之间,顺应时节的流转,让生命越发丰盈起来。

清明 高足盘立秋 大盖碗冬至 八方盘

这是一本的“制作集”,每一件器具,从构想到实现,既有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绝望,也有密语破解的欢喜;这也是一本“心路集”,每一次制作过程,是跨越遥远时代的匠心碰撞,也是对自然的体悟,对本心的叩问……

在这个内卷成风的时代,我们只顾随着潮流向前奔跑,不敢停下片刻去思考生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因为从众最容易,停下来需要勇气。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看看这样的书,才需要偶尔“出轨”,就像呼吸一口雨后清新的空气,来振奋精神。生活也可以有另一种样子:听从心之所向,创造出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让每一天有每一天的意义,每一刻有每一刻的收获,夜深人静回想时内心充实而愉悦。

幸福不仅是远处模糊的目标,也在此时、此地。

就像此刻,我看着窗外,在初夏温暖而干燥的轻风下,月季的芽叶在光影斑驳中微微摇动,心生欢喜。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五):在静默的时光里,细数“二十四节器”的曼妙灵魂

自从世界上有了手机,这个小的东西简直像有魔法一样,把人们控制在方寸之间,除了睡觉,我们几乎是离不开它的。曾经有人预测,手机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病毒”。那么,你想没想过如何摆脱手机的控制吗?

有一个聪明人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制陶。用他的话说:“我做陶的动机并非纯然纯粹,其中主要的‘杂质’,就是减少或者摆脱手机这个祸害人的小东西。”

这个聪明的人是谁呢?他就是旅行作家郭子鹰。

摄影师出身的郭子鹰,曾经担任过《旅行家》杂志采访部编辑主任,还自助旅行过30多个国家及地区。他的个人旅行图文集《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曾经荣获“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年度好书”。

郭子鹰的聪明之处不仅是用制陶摆脱手机的“纠缠”,而且还别出心裁地把自己设计、制作的陶器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连系起来,每一个节气出品一款与之相匹配的器具,或杯、或盘、或碗、或瓶,每一件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关于这些制陶的经历,郭子鹰都把它们写在这本新书《平淡如泥,静默如谜》,在清新优雅的文字中,郭子鹰抒发着对生活的感悟、感动与感恩。同时,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二十四种虽不惊艳,却耐人寻味的“节器”。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自然规律的变化,创造出的历法体系中的一部分。从立春开始,经过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直到小寒、大寒,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殊的自然变化。

在郭子鹰制作的陶器中,他把每个节气的特点与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结合在一起,创作出立春之器:俎板盘、雨水之器:浅渍罐、惊蛰之器:行炉等等二十四种,近30件陶瓷作品。

在《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这本书中,二十四种作品都一一展现出来。每一件作品的诞生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都是与失败抗争的见证,都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因果奇缘。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不甘心,是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你一直挂念着的,最终一定能够找到,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如今,在这本《平淡如泥,静默如谜》中,我们即可以体验到文字带来的安静、从容,又能够领略到光与影创造出的唯美画面,同时也跟随郭子鹰的讲述,开始了一段“制陶人”的经历。原来,每一件器物都是深思熟虑后的意外所得,也是无数次推倒重来的匠心之作。“对能够坚持的人来说,时间从不辜负你”。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如此诗意的书名,再配上优美的文字和那些特立独行的器物,生活中的美好尽在其中。原来没有手机、电脑的参与,生活也能如此温暖,如此收获多多。原来,所谓的忙碌不是这个时代的错,而是我们,我们这些以忙碌为借口的现代人走入了误区。

还是让我们都像郭子鹰一样,做个聪明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静默时光。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六):与时光静止,与时光流动,这就是一种幸福

慢下来,真的可以吗?

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着,奔波着,在繁华的城市之中来回穿梭,有时停下脚步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总会感到迷茫,我究竟在忙碌什么?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从心底里问自己这是否就是我一直梦想着的生活,我到底得到了什么?

于是一场“对抗手机”的生活实验悄然而来。

在这个充满了喧嚣的世界,过度的焦虑与压力在无形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旅行家郭子鹰自《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后,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脱离网络信息化的生活实验。

尝所未试,每周一天,不玩手机,不碰电脑,坚持手工劳动,探索自己动手能力的边界。

每个人这一生中都会遇到许多的人,也会离开许多的人,经历得多了,心境自然也就开阔了,脚步自然也就会慢下来。

当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回头望时,那一路走过的繁华其实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真正想要得到的,或许早已得到,而我们没有得到的,还需要去努力争取。

一周一次,一年为限;二十四节气,一节一器;自己设计,自己动手;顺应天时,顺应内心。

我们不停地追求生活的极致完美,却在岁月的蹉跎中渐渐迷失着自己,随心随性早已成为过往的一个名词,就如恋爱中的试用期,过了就是过了。

所以郭子鹰与妻子决定让忙碌的生活慢下来,重新找回属于内心的静默时光,于是做陶器成为了他们五年来平淡生活的见证。

初看这本《平淡如泥,静默如谜》的时候,被作者的序言吸引,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渐渐变得麻木,感情冷淡,鲜少有事情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这是被时间渐渐磨平了青春的棱角,被生活湮没了激情。

做陶为什么?手工造物又为什么?我的答案是:为自己营造一个展现创造力、原创力的出口和舞台。

或许停下脚步,你想要的答案就在这停下的时光中。

郭子鹰与他的妻子在二十四个节气里,以自己闲散的方式躲开城市,在清脆、透明且易碎的季节感中融入自然,是制陶、琢磨、对弈并点亮生活的切身笔记。

或许我们真的该像作者一样,慢下来,让时间停留,放空自己,感悟人生,在二十四节气中顺时而动。

习惯了城市的喧嚣,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在高度精神压力下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到一个可以停歇的港口。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让我们看到了脱离信息化,创造出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取舍出顺应心灵长势的内心世界,于平淡之中找到了生活中新的意义。

在有限的生命中本就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单一的生活只会浪费有限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证基本生活质量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将现实生活这趟人生苦旅,变成一张自我满足的精神地图,在人生的画卷上填满各种色彩。

打开本书,在平淡里唤回初心,在静默中找到人生路上精彩的舞台。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七):把手弄脏

上次你把手弄脏是什么时候?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手被这个小方块大方块儿占据者。好像只要手里一没有东西摸,就感觉空落落的,有无聊感。如果一不小心空着手,就会立刻去搜索这个东西的存在。它完全是一个人为的第六器官。

当然正是因为这个方块,我们的注意力时间通通都被拿走了。好像在突然之间焦虑就会增长很多。我们被驯化很擅长当旁观者,看别人演戏。但又不甘心,于是指手画脚的去评论,甚至还会自己代入角色。于是乎,这个小小的方块就控制了我们。

当你醒来觉悟的时候,就会尝试着从这个方块中脱手而出。那么什么东西能够代替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有的人画画,有的人弹琴,有的人打球,而作者则是选择了陶艺。

作者郭子鹰,自由摄影师,旅行作家,孤独星球形象广告摄影师,曾任《旅行家》采访编辑部主任,首席摄影师等多种职位。

为什么选择制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把手沾满泥巴,然后就不能碰手机,那样就可以完全有理由说明不回复信息了。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那种焦虑转移到手上的泥巴,通过不断的混合、揉搓、拉胚、塑形,烧制过程中,体验纯然的心境和入定的状态,体验天人合一,无我的当下。

把手弄脏,离开网络,跟泥土对话,去找回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跟实物接触,观察思考对话甚至发泄。跟泥土切磋,去感触它的肌理,颜色,质感去理顺它的粒子细胞,然后通过这个整理的过程达到身心专注和自愈的过程。

作者把自己跟泥土的对话,用器物的方式做出来的,根据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日做一个,不用它来养家糊口,只是当做玩,放松和当跟自己链接的方法。很多人觉得虚空恐惧觉得要去外面找刺激,其实是内在的世界不充实。我们上网熬夜,很多时候是怕错过什么,其实那些事情跟你没有关系。

通过这样的玩泥巴,作者在一次次失败中找到自己的初心,在一次次惋惜中跟确定性告别,也在一次次眼高手低地打脸中,尝试调整而后接纳,放手,随其本性。当然也有灵机一动的反其道而行之收获的惊喜。他说“泥土卑微至极,一言不发,但它最能教会你低头认真,别偷懒,面对现实,别找借口。在别的事情上偷懒抄近路,可能会只会留下神鬼不知的模糊过往,但做陶这件事只要糊弄,铁定会留下硬邦邦的证据。”你看泥土就是这样真实朴素,如实照见你的内心。

把手弄脏,是很多人现在不敢做的。因为干净赏心悦目,弄脏讨人嫌弃。干净随处可去,弄脏了只能原地就位。人们往往教育小孩子这个脏,要远离,不能拿之类。好像对于脏这件事避之不及,好像如果灰尘一下子全部消失才好。不过,正是因为脏,才让我们对于一些体验的东西有切身地感触,才能让大脑记住这样的感觉。

“作品既是人本身”。我们就是那些陶土练手作歪歪斜斜又脆弱易碎,我们就是回头看上就会让人微笑的轻掷岁月是那些不绕弯地、硬闯挑战的时光所造就的作品。

慢下来停下来,重新审视这个初心。从被关注依赖症的社会畸形心理中解放出来,抛弃表演性人格和假装活着的状态,向内探索,找寻真正自己的热情,哪怕疫情不能出门,也能活的精彩,活的自在。

把手弄脏,做创造者,用主动代替被动,用谦卑代替浮躁,用内在充实代替外在占有,从而让自己回归做真正的自己。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八):慢下来,真的可以!

今日恰逢521又撞上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所谓幸福美满的寓意也不过如此。

小伙伴的仪式感

不过在这小满之日,西安的凌晨确有一份燥热,忽尔睡梦中突然惊醒,一看时间凌晨三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遂起身整理随手堆放之书籍,分门别类,一切皆安。 休息时刻,拿起案边这本《平淡,如泥,静默,如谜》品读,再抬头时已是午夜时分,惊呼,生活亦是如此,慢下来真的可以!

凌晨整理书

在本书中作者以二十四节气引入,随后引出了自己对于当下生活世界中的种种感慨,最终揭示他们离开手机的世界,醉心陶艺世界后种种生活现状以及在这种生活中带来的一些收获。以二十四节气为楔子,他们贴合节气倾心打造了“二十四节器”是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献礼,他们在静谧的时间推移中留下了对生活对未来最真挚的叩问。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制作陶艺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但是在《向往的生活》这档综艺中我们又能看到一些明星在制作时似乎又不是那么难,或许制作陶器的真实状态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陶能治病,而尤其空白的盘子,最吊人胃口。

就像开篇作者所说的 ,如果你感觉到焦躁不安,内心拧巴无比不妨就来制陶吧。当你开始放下周围的一切融入这个制陶的过程中时,当你双手沾满胚泥,慢慢的把这些泥土揉捏出一个想要的形状时你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陶醉和享受。而这份极佳的精神体验在手机的世界中是获取不了的,或许我们刷短视频其他社交app很开心,但那份开始更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享受。 其实,开始融入制陶这个氛围的人都会慢慢的爱上制陶这个行为,因为制陶的过程就像立春一样,随着一场春雨,一切都在悄然间慢慢的苏醒过来,世间万物恢复生机的时刻,陶器也经过烈火重生出炉以最纯粹的状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十四节气中,最爱的莫不过于秋分。因为秋分以后,就意味着真正的步入了收获的季节。秋分的节器是一套青瓷的盖碗,细看之下毫无特色,但其实在这一套之间,作者以天地间为名,恰恰不是揭示了这个节气时天地给予人们的馈赠嘛? 就像作者所感慨的那样制作盖碗看似容易,但对于泥土的要求却是特别高的,在制作的过程中报废了十几套。这个过程特别像我们播种农作物的过程,每一颗生根发芽结果的过程也是经过一层层难关的。秋分以后,又到了日夜等长的时日,收获过往的季节,喝一杯顶天立地的三炮台最合适不过。

以上图片来源:豆瓣友邻

慢下来的生活,或许平淡,或许静默,但是在这平淡的生活中,你的坚持从未辜负你,就像作者坚持许久的制陶一样,寒来暑往间他的作品俨然已经贴合了每一个节气,每一套陶瓷作品都美的让人心动……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九):《平淡如泥,静默如谜》:人生切忌过满,小满即可

文/吴呱呱

嗨,我是吴呱呱。

塞缪尔·厄尔曼里,有一句诗说过 :

“即便到了八十岁,如果一个人心灵的天线依然愿意接收那美好、愉悦、乐观、进取的电波,那么她将永远青春焕发!”

对此,我深表认同。

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逐渐的发觉:人生在世,拼的是心态。

一个人心态越好,生活状态就越好。

就像作家郭子鹰在《平淡如泥,静默如谜》一书中,所说的:

“再短小的瞬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吗?对于有限的,宝贵的人生点滴,我渴望将它们全部投入到一种有建设性的创造力之中,而绝非旁观一种无聊的作秀,一秒钟也不愿意。”

作家郭子鹰是一名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曾任《旅行家》杂志采访编辑部主任、首席摄影师,曾出版《最好的时光在路上》、《理想国度》、《云游未满,微笑向前》等书。

这本《平淡如泥,静默如谜》是作者根据古人在24个节气里,拥有的24款器皿,带领读者享受古人的生活。

01人生切忌过满,小满即可

刚好,这几天是小满。

这个节气可以说很符合我们国人的人生追求。

关于满,古人有很多话语。

譬如,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凡事过度则废。

在24节气中,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只有小满之后没有大满,而是芒种。

而在作者眼里小满盈满,不是志得意满,他还说:

“小满未满,所以欣欣向荣,这恰如人生,总需要一丝小小的期待、小小的进步,带来小小的满足,而人生也不求太满,因为小满即是圆满。”

所以呀,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在对世事的追求上,我们不如告诉自己努力过就好,结果随缘。

02夏至未至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话说:

“悄无声息骄阳照,不声不响夏至到,天天都是艳阳天,福星高照没有边,健康快乐永相连,卿卿我我爱情甜,清凉冰爽润心田,祝夏至快乐,清凉一夏。”

可以说,所有节气里,我最喜欢的是夏至。

夏至一到,白天就会变得长一点,我们可以穿着自己欣喜的裙子、衣裳,和最好的朋友,抑或是最为重要的人,一起去逛街约会,吃各种甜品冷饮。

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

“最难忘的记忆常常并非场景和光影,而是感觉。是那些有复杂感官共同形成的感性知觉。比如夏天雨后青草地的气味,碧空中回荡着的鸽哨和蝉鸣,味蕾上的西瓜汁和肯啃到最后一口时,碰到的微酸的瓜皮为摇动府上手柄上的触感和清风。”

不知道你是否有所察觉,夏天的味道,其实就是我们童年的味道,它记载着那些美好的又回不去的记忆。

合上手中这本《平淡如泥,静默如谜》后,发现每个节气,都可以给予我们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和哲理,就看你是如何去领悟。

非常喜欢作家朱德庸所说的:

“好不容易来一趟人间,一定要好好地努力,不管是工作、玩乐、吃喝,甚至是偷懒都要好好努力偷懒。”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在一年四季中24个节气里,获得感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我是吴呱呱,自由撰稿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多平台原创作者,我在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着。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为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读后感(十):平淡如泥,亦有热爱

热爱是什么? 热爱可以是午后泡一杯咖啡静静看书; 热爱可以是心血来潮的料理; 热爱可以是精心设计的一张照片; 热爱可以是许多 平凡的,不动声色的小事, 不表露于面, 亦不大张旗鼓, 静默且内心平静, 但是我就是知道, 时间和文字也会替我作证, 这便是热爱。 ——是颜色吖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疲惫不堪毫无风度,我们在人潮中失去方向,随大流般你追我赶,空洞且毫无目标,为了让时间不只是时间,开始寻找慢生活,或逃离城市,或外出旅游,或呆在家中,可是我们真的慢下来了吗?平淡岁月最能抚慰人心,我们追寻内心的平静总是会辅之以具体的事情。当我选择在午后读书的时候,在《平淡如泥,静默如谜》的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郭子鹰夫妇的热爱——制陶。

“尝所未试。 每周一天 坚持一年。 手工劳动。 传统技术。 和生活有关。 和挣钱无关。 和季节合拍。 不发朋友圈。 不逃离城市。”

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呢?首先是这本书的设计感很强,淡雅的封面总是能在午后的时光一眼击中我,当我拆掉塑封才了解到更多的细节。当我从外壳中小心翼翼抽出这本书,封面上印着“顺时”二字,顺应节气,顺从时间,顺和内心。除了封面设计,里面的插图也很棒,配合着陶艺品的图片去读作者的制陶过程,真的是一种神奇的阅读体验,陶器好像不仅仅是一件冰冷美丽的物件,而是有承载的艺术品。我想在之后的不经意瞬间我依旧可以想起其中的两三件,因为在制作这件陶艺品的文字记录中有触动我的事情。还有就是这本书的语言特别温柔且充满诗意,身为中文人,我真的太喜欢这种风格了,不是冷冰冰的介绍,每一个修辞都是绚丽而不浮华的。这种文字功底和写作方法是我非常喜欢也是一直追求的。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郭子鹰夫妇在制陶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有感悟,有挫折,但最大的还是收获。不仅收获了好看的陶艺品,最主要的是收获了“生活”,只属于两个人热爱的生活。我能从方方面面感受到他们的热爱,同时在读书的过程中也收获许多。

生活如陶泥,平淡生长,奇迹发光 生活不乏美好,只是我们不愿意去发现和创造。我们缺乏郭子鹰夫妇的坚持,而这种缺乏也是我们慢不下来的真正原因。我们选择诸多外在的条件去让自己获得慢节奏的生活,虽然慢节奏的生活是与我们的周围环境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内心平静。在制陶的这件事情上,因为有了坚持,有了挫折之后的不放弃,才有了偶然的惊喜。当一件成品摆在家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小物件,不经意的抬头看到都是一种治愈,因为这是一件有故事的陶器,而这里面的故事与我有关。

亲自熬煮的“鸡汤”最香甜 在这本书里,有许多心灵鸡汤式的感悟句子,其实在之前我很讨厌看这样的文章,直到现在当我自己写下文字我才明白过来,我们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我们并没有亲身体验。当作者认真做完一件陶艺品,写下自己的心得,这种实实在在的过程中得出来的总结,就像是费心费力熬煮的鸡汤,怎么可能不香甜营养呢?

坚持是一件很治愈的事情 我很佩服郭子鹰夫妇的一点不是制陶这件事,而是这样的过程,定了目标便风雨兼程一直坚持,即便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有过负面情绪,,也有许多的挫折反复,但都能在彼此的安慰中从头再来,时间悄悄前进,每一件陶艺品都顺时而生,从设计再到制作再到成品,每一段时间和每一个节气都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这样的坚持不仅收获了内心的平静,也治愈了我焦躁的内心,我想我会一直读书,一直写日记,一直写书评,坚持自己的热爱。

因为热爱,陶泥成为艺术品;因为热爱,记录成为书籍;因为热爱,时间不只是记录,生活也有了更多的颜色。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