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论幸福》读后感精选
《罗素论幸福》是一本由[英]伯特兰·罗素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素论幸福》读后感(一):我们该如何追求幸福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傅聪推荐了一本书——罗素的《幸福之路》,希望儿子能多一个向导,来应对人生的暴风雨。而这出版近100年的好书流传至今,有了今天的这版《罗素论幸福》。在物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人们并没有因为物资的富足而感到幸福,反而滋生出很多的欲望和无聊,不仅让众人陷入“什么是幸福?该如何获得幸福”的困惑中,罗素先生说: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根治日常不幸!
《罗素论幸福》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不幸福的成因与幸福的成因。在前面九章罗素谈论了陷溺、工作竞争、无聊孤独、精神疲劳、被迫害妄想、格格不入等心理因素对幸福和快乐的影响,并一针见血地指出,“错误的世界观、伦理观或是生活习惯破坏了人们对事物与生俱来的热情和兴致,而这些事物正是人类和动物赖以得到幸福的源泉”。
在后面八章中罗素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职业生涯、个人爱好等方面谈论了关于幸福的见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获得幸福的方法。罗素虽然是哲学家、数学家,但在书中,他并没有搬出什么理论和模型,也没有提出很高深甚至玄乎的理论,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比如在讲到嫉妒的时候,罗素提出:不必要的谦卑,和嫉妒大有关系。因为一个对自己不满意的人,会容易产生嫉妒心。并进而建议家长要把孩子们培养成自认为出色,对自己生活自满的人,以免因为嫉妒而去破坏比他们优秀或者美丽的人。这对于当下的家庭教育也不失为“金玉良言”!
罗素在《罗素论幸福》并没有对幸福下明确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借由他的方法去寻找我们的幸福之路!
《罗素论幸福》读后感(二):在《罗素论幸福》中,探寻幸福的真谛
在我们身边永远不缺乏这样一类人——他们有足够的收入保证吃住,他们身体健康,没有经历过重大的灾祸,也不曾遭遇什么过大的挫折。可他们天天愁眉苦脸,总是觉得自己很不幸福。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什么有些人明明过得还可以,却始终感觉不到幸福?
如果这个问题让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看到,想来他会结合着自己的生平遭际与思想理念,为我们讲上一通人生幸福哲学。而他的这些关于人生哲学的理论,便在《罗素论幸福》一书中得到了集中地体现。
罗素本人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游历广泛,曾见过众多的世界名人,比如列宁;拿过诺贝尔文学奖,但他也遭遇过两次牢狱之灾以及四次婚姻。这人生经历可谓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如此丰富的人生阅历,便刺激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人生哲学的总结性文字。《罗素论幸福》就是他写给我们的生活哲学。
在这本书中,他用数学家的理性思维和哲学家的严密逻辑,对于现代人的不幸福进行了根源上的探讨,并揭示出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增强幸福感。这些条分缕析的深刻剖析,以及充满智慧见地的诚恳建议,让我们瞬间感觉到原来哲学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趣,它与我们的现实人生竟是如此地密切相关。
罗素从现代人遭遇的日常问题入手,比如职业倦怠、被迫害妄想症、强烈的嫉妒心理等。通俗平易的语言,更是打通了哲学与现实的壁垒。
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妨把本书的基本构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个部分则是解决问题、对治问题。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大多数不幸绝非源自于物质生活,而在于自己的内心。但关键在于,我们本人难以洞察到内心存在的问题,即便我们能够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灵问题,却也会因为缺少有效可行的方法而继续沉陷在痛苦之中。而《罗素论幸福》一书不啻为一剂药剂,治愈我们心灵的沉疴。
如果说,通过罗素的这本书,我们看到了哲学具有的“疗愈心灵,治愈灵魂”的作用。那么,我们经由本书深入探索罗素的人生哲学,便会收获更多灵性上的成长。若要根治日常的不快乐、不幸福,我们就应该向内心探索,而不是把目光停留在外部事物上。比如,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用这些来点缀日常生活,因为人的兴趣越广泛,获得的幸福便越多。再比如, 如果我们处于职业的倦怠期,那么就让自己的工作内容变得有趣,或者是在工作中赋予一定的意义。
说到底,罗素幸福哲学的核心便在于,我们要通过调整外部世界与内部心灵之间的关系,以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因为绝大多数不幸,往往就在于心灵的失衡。《罗素论幸福》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并非是那些知识渊博之人,而是你我这样想过好小日子的平凡者。
《罗素论幸福》读后感(三):《罗素论幸福》:我开始学会从日常生活寻找幸福了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快乐的根源,这是必须的。直到今天,我看了罗素论幸福这一本书,我觉得我的最初目的也是准确的。生活嘛,总是要感觉到幸福的存在。 人为什么会感觉到不幸福呢?为什么生活要禁止快乐?我不能理解。有人说夜晚去酒吧里蹦迪的人,都会被酒精给麻醉,然后才会得到快乐。这是源于个人错误的世界观和认识观,这也是属于自我沉溺的表现。那些以各种形式追求自我麻醉的人,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尤其有一位至亲,就是喜欢用酒精来麻醉自己,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以至于不想追求任何形式的满足只想短暂性的忘却,然后就变成了享乐狂。可能他只是想忘掉一切或者通过麻醉自己让生活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糕。又或许现在这个现代都市人都面临一种特殊的无聊。因为它们脱离了大地的生灵因此就变得燥热灰暗。就像沙漠中的朝圣。对于这样的人,我觉得首先要让他相信,幸福是渴求的。所以我也该好好给我念叨给我二哥听了。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好的意义是在于很根本的对现代人存在的一些不幸福的根源进行了解剖,然后了解日常问题的基本情况再进行配方,进行了治愈。同时也揭露了一些现代人打工行业的一些共性问题,例如职业厌倦、嫉妒、被迫害妄想症等。我觉得不幸福的最根本体现就是“累”。现代人太忙碌了。身体的劳累,信息的繁忙,多重角色的扮演,尤其是现在信息化的世界,微信已经成为很普遍的基本办公工具,刷视频,朋友圈等等,特别容易造成紧张的精神状态。总是在迷失网络的世界当中,但凡一断网,整个世界都找不到精神乐趣了吧,为什么不能通过阅读一本书来获得精神获取呢?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更是一片死亡沙漠。一旦进入了一片新环境,无论你是愿意不愿意,始终要学着在新的领域里去进行建立熟人关系网,就感觉对于一些事有社交困难的人来说,就很艰难,心累。时间的推移,转眼间来到了职场生活上,面对的不仅是生活的迷茫,还有一种不确定性的被开除,被淘汰的风险,还有一些同事之间的一些事情,心累便来了。 凡是有问题的存在,那必定有解决的办法。①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睡眠质量真的太重要了,白天的烦恼决不能停留在夜晚的自我修复当中,要牢记这一点。(但是我真的做不到,感觉晚上的时间完全属于真正的自己的,那是神圣的自由)②用罗素的话来说,不管是不是情愿,不管有没有选择,大多数现代人过着耗损神经的生活,他们总是疲倦不堪,若无精神相伴,简直不知道快乐是什么。不要在不必要的事情消耗太多的精神精力,那样会搅乱晚上的睡眠质量。其实道理都懂的,至于能不能顺利进入睡眠,那是另外一回事。 幸福的秘诀实在太多了了,我来说的话,甜品的注入,为奢侈品买单,按照自己想做的去做,对自己喜欢的爱好进行投资,可以阅读,然后思考,有能交心的好朋友,有很爱很爱我的家人,还有去很多很多好玩的地方。何为不幸?那便是思考了太多。 幸福的人,乐观的生活。自由的爱,官方的关切。那么便是幸福的人。
参差多态乃是生活本源
《罗素论幸福》读后感(四):《罗素论幸福》,根治日常不幸
“我想我能够转向和动物一起生活,它们是这样安详自足,
我站着观察了它们很久很久。
它们不为处境着急叫苦,
它们不会夜里睡不着觉为自己的罪过哭眼抹泪,
它们不谈论对上帝的职责而叫我头疼,
没有一个不知足,没有一个精神错乱的占有狂,
没有一个向另一个下跪,也不向千年的祖宗下跪,
整个地球上没有谁高高在上或郁郁寡欢。
——沃尔特·惠特曼”
在这个物质富足的社会,我们的幸福似乎越来越难以寻觅。还记得小时候,一个简单的插卡游戏机能够带来一下午的快乐,一部香港武打片能够翻来覆去看上很多遍,童年时吃过的某种食物,成年时再吃的时候,再也找不回记忆中的那种快乐。
尤其当成年后步入工作岗位,更觉得人生似乎已经一眼望到了头,每日的睁眼不过是为了日复一日枯燥且无聊的生存,同事间的友谊也不过是为了掩盖竞争的残酷,最亲密的人可能也会背叛你,永远不知道意外会在何时降临......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相信一些人可能思想更为复杂,更为悲观,对这个世界更加的失望、怀有敌意,因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明明拥有富足的生活却还是抑郁、想死,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不胜枚举。 我也属于这个消极大军中的一员,于是某日看到这本《罗素论幸福》才会想毫不犹豫的翻开,相信大师总比相信那些心灵鸡汤要好的多,在以前,我对于鸡汤的态度一直都是排斥的,那些作家总是说着一些花言巧语,让你热血沸腾,仿佛整个世界已踩在脚下,当合上书的时候,才发现一些方法、例证在生活中并不会总是灵验,毕竟幸福可能会有同一种理由,不幸却是各式各样的......
对于罗素最初的印象,还是高中老师在PPT中展示的罗素的中文笔记,当时觉得非常神奇,一位外国人,竟然能写出比一些中国人都优美的汉字属实让人羡慕,后来才知他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数学、哲学、逻辑学,通晓多国语言。某日刷到了一个“罗素对未来人类忠告”之类的短视频更是深感知识的伟大、智慧的伟大。
作为一位数学家、逻辑学家写出来的事关“幸福”的书,似乎更具说服力,毕竟经过严密逻辑和哲学得出来的答案,要比用故事讲出的道理要可信的多。
原著分为两部分:不幸福的原因、幸福的原因。该书发表于1930年,却丝毫感觉不到其落伍、过时,用严密逻辑推理出来的道理无疑更具说服力。
书中的各个部分从人类各种各样的情绪、处境出发,比如嫉妒、猜疑、负罪感、工作、爱情、家庭等等,立足于资本主义时代,作者游历各国的丰富眼界和对人类的观察、渊博而庞杂的知识被运用在分析幸福中,在千变万化的历史长河中找到了许多亘古不变的道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人类变得多么复杂,人类身上的动物性、社会性却是难以改变的,因此过去的烦恼同样对应于现代,过去的方法自然也适用于现代。
书中,罗素并没有给出我们理想中的解决之道,却对各种各样的情绪、各种各样的处境进行了一一分析,简而言之,我们不能沉湎于过去,不能任缺点肆意发展,不能只在乎一些蝇头小利而丧失了对于未来、对于整个人类的关怀。
正如罗素自己在书中所说,“本书不是写给知识渊博的人,也不是写给只想讨论实际问题的人。书中没有深刻的哲理,也没有深奥的知识。我只是把一些源自常识的观点拼凑在一起。我向读者建议的方法,都已被我的体验和观察所证实,每次遵循它行事,我都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