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读后感1000字
《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是一本由梁清散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读后感(一):刻意的奇观,晚清时候的上海滩
这是在新星的星书坊组织的欣赏读书会打卡成功得来的书。。每天在群内晒今天度过的书,连续三十天,组织者送书一本。书是出版社新书,随机得。
这本书是新新日报社系列得第二本书了,第一本没读过,不影响这本书得阅读,只关联了一点点,主角应该是延续得,记者梁启,侠者谭四以及荒江小姐。
作者塑造的人物乏善可陈,不喜欢他的笔调,有些油滑气,对话想当然,人物形象化奇观化,有些刻意和用力过猛。
但是作者笔下作为背景的晚清时代的上海滩倒是刻奇得可读,特别是起步之时的上海,鱼龙混杂,各显神通,他着意描写得是想以科学实业救国的几位归国留学生,这个视角非常新鲜。也算完成任务。看他主角的命名应该是有意为之,在书里彰显晚清时候仁人志士的拳拳报国之心。
这书是蒸汽朋克的上海滩,各路人等皆有亮相,作者心意可嘉,只是完成度一般。这书有谋杀有命案有诡计也有权势交织,不到最后作者揭底我是没猜出。
也许是为了影视化,动作戏很多。而且看样子系列还在继续。哪天第三本可能就出来了,者作者还是刻意期待一下。不知道他下本想玩什么。
《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读后感(二):哎呀,有些可惜了
是因为看了作者《沉默的永和轮》、《厨房里的海派少女》,所以一口气买了另外三本实体书。先看的就是这本。怎么说呢,当然看的是开心的,但是总觉得这本书可惜了。首先,这本书从叙事上来说,与其说是悬疑,不如说是武侠的写法。当然这不是问题。可是它的主题故事是有大bug的。谷、曾、钟、范、康五个人以“周华明”为共同假身份成立净社,并试图改造上海,最后在稀奇和耳朵赵的叛变下,净社尾大不掉,脱离控制,因此钟以自己的死,将“疑点”引向净社。成为牺牲者。造成了一场风波和“调查”。而净社等此时忙碌的事情是康脑托路的底栖,那本属于谷的东西,被康藏在了南洋公学。
所以问题来了,首先,钟的死、谷的死,其实到老也没有认真调查,没有提到过尸体状况,没有尸体的去向,没有交代葬礼等等。就算主角不查,巡捕房也会查的,然而完全没有这条线。当然这也可以忍,最大的bug是,五个那么优秀的人尾大不掉、难以处理的净社,居然最后通过谭四、雨果和一拳辰的一场打解决了!解决了!然后说小bug,钟的计划是不成立的,真到这种他和朋友认为难以控制的情况,他死了把疑点引向净社又能如何?观众是谁?或者是主持公道的会是谁?根本看不到一个几率比较大的、因为他的死会立即开始调查和剿灭行动的实施方啊!另外净社为啥要杀谷?谷对荒江和梁启说的话真的是求助?为何向他们求助?
再就是各个调查步骤以及人物的叙事作用太牵强。梁启查到净社是偶遇傻山前偷锅炉到净社,问题是偷锅炉干嘛?这条线丢了。康失踪后的行踪和失踪的原因交代不明。玉兰公馆莫名其妙,而且提供的信息与辰、李珏几乎重合,荒江也没有什么作用,只有身边的天泽后来救了雨果。寂寥客也都是巧合,而且这个巧合无所谓,那也应该提前铺,也就是从第一章就该提到寂寥客。
更不舒服的是梁启的行动线。他不是侦探没有私人恩怨,却一定要调查。当然作为记者是和侦探差不多的职业,可是这里面作为记者的职业需要推动他调查的动力也不足。
还有反派,你不晓得他是为了地契还是为了什么,与它反噬的五人组的关系也是莫名其妙。地下铁路等的作用和地契的关系也是交代不明。
还有世界观的设定,也就是“影子幼童”。这个设定简直是……首先,这个设定在魔豆暗影中本来应该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可是没有。其次,这个设定应该主要在《机械崛起》(我现在在读)里起作用,但问题是,这个设定bug太多啊!影子幼童要绝顶聪明,要挺过船上的遭遇,挺过去美国后没有费用的生活、还要保守住秘密,那么素质要比本体幼童高多少?!其次,本体幼童是有公开名单的的,在网络不发达的过去,在搞些影子幼童确实可以解决名单上的人死了的问题,但是,一两个影子幼童没问题,几十个点话,人家也有家人和朋友啊,都能闭嘴吗?而且一旦出现代替现象(比如康是被代替过的,但是这个线索也没有发酵),被代替者的父母就算过了十几年,总不至于忍不住自己的孩子吧!最可怕的是,如果待遇如此之差,影子幼童本身为何愿意闭嘴接受这个待遇?如果待遇一样强,只是影子幼童接受随时要替代对方的命运,那可以理解。就像杀手和保镖,我知道我会送死,可是我待遇好啊。实在是不太懂。
然而为了这个晚清蒸汽朋克还是愉快看完。目前看《机械崛起》,希望这本更好吧555
《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读后感(三):东方魔都,以小窥大
(沿用短评的3.5评分,补上一篇短评说不下的东西)
大部分科幻小说的受众着眼点在于未来,而《新新新日报馆》则带领读者回到过去。——特别献上的“东方魔都”,光绪三十四年的上海!
相较于大众熟悉的历史节点,故事中的时间线与现实世界稍有错位,但租界仍如同霉斑般在黄浦江畔不断扩张。在蒸汽技术疯狂发展,东西方文明猛烈碰撞的新兴世界,上海展现出一派火热的怪奇光景:上有风格各异的高楼广厦,下有暗流涌动的地下交通网络,无数的奇闻轶事如同小龙卷风在这片土地上渐次腾起。城市的生命力亦为报纸带去了无限可能,在名为“望平街”街巷里就挤满了大大小的报馆,但在报馆街侧面的小巷里,则有一间“新新日报馆”。
用文中的描述来说,在这个万事推崇一个“新”字的时代,“新新日报馆” 报馆给自己弄了两个“新”字,显得格外努力。
承接前作《新新日报馆》,主人公仍是报人梁启,与此同时,一场中外瞩目的人机赛船大赛正拉开帷幕,一方是,曾凭借高超的划船技术征服老外,进入只对英美人开放的划船俱乐部的资深选手钟天文,而另一边则是南洋公学研发的机械赛船。
这场比赛令钟天文赚足了风头,就当所有报馆都在争相起草当日稿件时,梁启却意外得知刚刚还风管无限的事件主角,竟离奇身亡!作为报人,无论是出于职业习惯还是个人好奇心,他都想挖出事件原委……
1908年初,蒸汽朋克下的大上海,展现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本中丰富甚至说庞杂的细节至少可以稍稍展现作家本人爬文献的志趣。什么旧时电话成为“德律风”啦,现在的上海康定路旧称康脑脱路啦,咖啡叫磕肥等等,还有净社、妓馆、公学的奇怪规矩,构成了广阔而生动的江湖画卷。而社会变局自然也滋生出一套复杂生态,无处不在的机械装置,蒸汽力量的放大,虚虚实实叠在一起,带来了身处历史又偏于历史的奇妙错位感。
或许是不满足于在这奇异世界旁观,主角梁启总是铤而走险,读者也经由这位挖掘真相的报人,一窥青帮、租界、公学的侧面,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轰动的死亡,却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为免剧透,涉及案件的部分不谈,《新新新日报馆》其实鲜有直接描写清政府腐朽无能和西方文明的寸寸入侵,但这段背景却并未就此隐身。如果说蒸汽朋克构建出一条半神半武的虚路,是美感和奇景的来源,吸引看官的花架子,那真实历史的便是其中暗藏的实路,不可缺少,且别具力度,使这个追求科技、追求刺激、追求变化的1908年,还保留一丝分寸和克制。惊奇之余,故事还安插了许多喜闻乐见的桥段,例如女说书人妙卿的段子、少女作家荒江与妙卿的情谊等等,都如糖粒似的点缀了这段乱世。哦对了,还有雨果,不是维克多·雨果,而是雨果·根斯巴克(科幻小说“雨果奖”以他的名字命名),书中他是凡尔纳的书迷,正效仿《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情节进行环球旅行。
不过嘛,充分的细节在带来真实感的同时,倒显得文本臃肿,仿佛自带读者无法拒绝的超链接,凡有展示社会风情的机会,必定不会放过。
若是和我一样对史料八卦不感兴趣,便要不断跳过、跳过、跳过,以此来寻找主线剧情啦。
另外,虽然《新新新日报》建议分类是科幻,但我从中竟看出了武侠感……一方面是青帮之流,口头上标榜是文明帮会,实则仍行茶阵等江湖规矩来维护身份地位,此类人大多也依靠拳脚功夫傍身,另一边嘛,则是钢铁巨兽和洋枪洋炮了。科技与武侠并存的世界,免不了“你有科学,我有奇功!”的场面出现,其中有一情节便是如此:净社的二头目耳朵赵,败于精通机械的侠士谭四之手时,谭四表示,赵老板啊赵老板,在下有枪你又不是不知道,有枪为什么还要用刀剑?
既有规则在科技的冲击下摇摇欲坠,西风东渐,世风异化,一代人被狠狠击碎黯淡离场,一代人在时代中崛起,建立新的次序。而作为“新新日报馆”该系列读者的老朋友,谭四身份复杂,他武功高强且乐于钻研机械,并对科学探索感兴趣,看似玩世不恭,实则重情重义,不得不说从此角色身上,体会到了武侠精神的一丝延续……书中“神功与科学”的较量,并非展现的是畏惧科学、礼乐崩坏的状态,更像以此种方式延续下来。
或许在如此历史背景中,现实往往不遂人愿,再远大的理想,到头来都难免被现实击倒,目标再坚定的同伴也可能分崩离析,读来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激烈与失落并存,而正因如此,那些愿意舍生取义、坚守道路的人,反而无比珍贵吧。故事以钟天文的死开始,亦由他的死结束,这则令新新日报馆报纸销量大涨的离奇案件,既是传奇的谢幕,或许也是变革的开端。(END)
《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读后感(四):晚清·蒸汽朋克·侦探·小说
本文作者 / Sailingfan(科幻爱好者,“星云科幻评论”成员)
1908年的上海,戊戌变法早已宣告失败,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尚未开始。租界将城市分成看似独立却又紧密关联的一块一块,大清国的年号和西洋历法并存,辫子长衫马褂与金发西装擦肩而过。来自全世界的人们涌入这片长江尽头的小小三角洲,新技术和新思想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这便是《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中的世界。
几年前的《新新日报馆:机械崛起》中,作者梁清散打开了一个“晚清蒸汽朋克”的世界入口。超越时代的机械技术与电力萌芽,飘摇的家国命运与志向各异的反抗者们,名不见经传的记者和爱好机械的侠士,共同组成了光绪末年光怪陆离的上海。新作《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沿用了前作的世界观和部分人物,继续探索刚刚揭开一角的“晚清蒸汽朋克”世界。
故事从一桩离奇的死亡凶案开始,一点点延伸到上海滩错综复杂的地下社会。读者跟着主角梁启的视角,遍寻这座诺大城市中不引人注意的边边角角,在阴暗潮湿的资料室中翻阅,抽丝剥茧般还原当年的真相。
这类考据式的侦探故事大约是作者的强项,至今笔者还能记得当时看作者另一短篇《济南的风筝》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没有智商或者武力超群的侦探,只有一个因为想要得知真相而孜孜不倦的小人物,却因为详实的信息铺垫,能在最终揭示时带来极为愉快的阅读体验。
这样的写法其实是很考验作者知识储备的。而作为晚清和民国时期科幻史的研究者,作者显然有着足够的资本。在作者笔下,真实的历史事件与虚构的世界巧妙融合在一起。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和他们身后不为人知的影子;盘踞水上的华人帮派与洋人买办间的地契纠纷;怀揣理想的归国学子和亦真亦幻的地下世界。这一切构筑起一幅真假难辨的画卷,为故事注入真实的肌理。
除了这些大背景,作者还在文中留了不少让科幻迷会心一笑的梗。比如,晚清第一位科幻小说作者,身份成谜的“荒江钓叟”,在文中是个大家出身的天才少女;而大名鼎鼎的科幻元老雨果·根斯巴克,还是个循着凡尔纳的故事环游全球的迷弟。
另一方面,小说在技术上的设定也颇为大胆有趣。传统的蒸汽朋克是一类重要的科幻分支,可以看作某种技术层面的或然历史。即在某一个时间点,技术并未像我们现在这般沿着电力—电子的方向发展,而是顺着蒸汽与机械的路径滚滚向前。
不过在这个故事里,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实并没有确定,更像是处于一种混沌的萌芽状态。粗陋的潜水艇驶过河面,河底则沉睡着巨大的差分机;隐秘的地下城灯火通明,蒸汽列车的硫磺味久久不散,电力驱动的机甲初现雏形。所有的新发现与可能性如杂草般肆意生长,正像这个时期的上海,充满着混沌带来的生机与不确定。
比起厚重的历史味儿和有趣的科技设定,文中的人物有些像动漫或者游戏的人设,给每个人物一个强烈的特征,比如武功高强、天才、好看等等,然后让他或她出现在故事中合适的地方。如文中的辰正与荒江,一个是“武功高强的无证警察”,一个是“出身高贵的天才大小姐”。
不过于我来说,这篇文的主角其实并非这些人物,而是晚清时期的上海滩。在蒸汽机日以继夜的轰鸣与电气灯照亮的夜晚中,这座处在时代夹缝里的城市,承载着诸多介于真实与幻想间的期望,也承载着生活在其中无数小人物的命运。在这片充满混沌与希望的土地,他们努力追逐着时代的脚步,追逐着属于自己的小生活。
可惜,“归国四杰”振兴上海的梦想,最终变成了帮派混战的垫脚石,华丽的地下铁通往的不是光明未来,而是更加混乱的时局。在通篇颇轻松幽默的文风下,这样“历史性”的结局也实在让人唏嘘。
或许这是历史早已写好的答案。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