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央视点赞的00后高校女团,才突然听懂周杰伦9年前的一句预言
416女团又一次被弹幕点燃了。
站元宵晚会上,夜幕华灯,5个姑娘以古装亮相,用婉转悠扬的戏腔,唱起《探窗》熟悉的曲调。
“她唱着他乡遇故知,一步一句是相思。”
大批熟悉的网友,激动地在弹幕刷起她们的名字。
她们并非是年轻人追逐的偶像歌手。
她们是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京剧专业的学生,却依靠戏腔演唱频频登上热搜。
央视网和人民日报都为她们点赞。
她们扮上戏装,穿着旗袍或汉服,甚至还有cosplay。
唱念做打,手起手落,姿态万千。
有人甜美清脆,有人空灵悠长。
青衣的庄重、花旦的灵动、老旦的沉稳。
每人代表京剧中的一种唱腔,将这首歌曲重新演绎。
一人一句,行云流水,衔接得恰到完美。
一开口,就把如《赤伶》《探窗》等古风歌曲背后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
可随着她们的爆红,质疑的声音也出现了。
她们演唱的戏腔歌曲和传统曲艺,还是有着明显差别。
于是,“篡改京剧”“毁国粹”的骂名扣在了5个女孩的头上……
01
专业学习京剧的5个女孩,当然知道戏腔歌曲与传统戏曲的差别。
但,如若不能将戏曲的艺术形式和当前的时代文化进行融合探索,那么国粹的传承发扬,就是一纸空谈。
令人心酸的《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
2018年,全国共有登记在册的京剧、昆曲类演出机构145个,从业人员8076人。
当年京剧国内演出共3.1万场,纯市场化票房收入却只有4.5亿元。
平均单场演出的票房仅为1.45万元。
全国京剧从业者们努力了一年,可能还抵不上一部中型投资电影的票房。
更别提戏曲演员们的收入了。
就连京剧名角王佩瑜都说:
“很多人说我上节目是为了自己火。可如果我再不站出来努力推广京剧的话,可能我自己也没饭了。”
就这样,老祖宗几百年传下来的国粹,竟如同过气的顶流。
还有太多传统文化,也陷入了相似的境地。
如同郭德纲曾感慨:“我爱相声,我怕它完了。”
京剧大师梅兰芳晚年总结说:
“我的戏,是逐渐改成功的,它们不存在最后的定本,因为艺术永无止境,我不断地演,就会继续地改。”
没有创新探索,何来传承一说?
5个女孩,也太明白这其中的困境,更想用自己的力量,一点点改变这现状。
即便现在也才20来岁,但自幼学习京剧的她们,已有十余年的戏龄。
为了让更多人愿意关注、了解戏曲,她们开始用戏腔翻唱古风歌曲。
选的曲目,歌词故事都与戏曲有关。
从小揣摩戏中情的她们,唱着这些讲述梨园悲欢离合的歌曲,一开口,就演绎得恰到好处。
比如《探窗》,曲中的女主人公,原型就取自戏曲角色秦香莲:一位进京寻觅丈夫的女人。
几个姑娘为词所动,共同将秦香莲的相思与绝望演绎得淋漓尽致。
每期视频里,她们都会标注戏腔并非京剧,强调两者的区别。
女团中的老旦女孩边婧婷,也总会强调:
“我们是在守正的前提下,创新。”
她们希望的,是通过对戏腔的演绎,带动年轻人去听戏曲,去听京剧。
不少年轻人,甚至孩子,因为她们爱上了戏曲。
那些从时光深处走来的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势必需要被注入新的生命力。
才能在当下与未来,继续熠熠生辉。
02
正是因为有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我们才在流行文化肆虐的当下,难得地看到了一场完全由传统戏曲节目组成的晚会。
前天元宵佳节,B站的《上元千灯会》造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梦。
在这个美妙的梦里,古城中燃起万千华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升起。
身穿古装的人们,在长街摆起上元灯市。
国家一级昆曲演员,唱起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的流行歌曲《小小》。
背后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展现绝美“冰嬉”,仿佛一场美妙的邂逅。
京剧、昆曲、豫剧、秦腔、越剧……13个小小的萌娃浓墨重彩,好似“同光十三小绝”。
梨园创城,生生不息。
不同时代的经典,在同一个时空共生共荣。
正是找回了被时间所遗忘的传统、所遗失的仪式感。
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现代文明的活力,共同沉淀在了这个梦境之中。
最让我触动的,在后面。
逛灯会的莲宝和灯灵儿,在景珩的带领下,来到了百戏班。
那是莲宝第一次见到扮上戏装的角儿们:
《定军山》里的黄忠,《锁麟囊》里的薛湘灵,《打龙袍》里的陈琳,《春秋笔》里的张恩,《将相和》里的廉颇。
戏台拉开,演员粉墨登场。
黄忠用拖刀计,斩杀了夏侯渊,夺取了定军山。
因的,是一个“智”字。
薛湘灵宅心仁厚,将装满珠宝的锁麟囊赠与贫苦的女孩。
赞的,是一个“仁”字。
陈琳冒死护住太子,又将狸猫换太子的实情,告诉了仁宗,舍身维护了正义。
取的,是一个“义”字。
张恩立下誓言,情愿替主赴死,后来说到做到。
为的,是一个“信”字。
廉颇身背荆杖,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睦,共同辅佐朝政。
表的,是一个“礼”字。
“生旦合仁智,末丑信义多。大净承古礼,千载扬清波。”
戏台落幕,人群散去,可那戏里的故事,余味绵长。
我之所以被触动,是突然明白,为什么历经200多年,各朝各代,戏曲这种传统文化,也始终无法被掩盖光辉。
说书唱戏劝人方,那古书里的悲欢离合,戏台上的唱念做打,不只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深的浪漫。
何尝,不也是我们恪守了几千年的道义和美德。
03
为什么会有一场这么传统的晚会?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热衷国风了。
平日里,他们是穿着正装出入写字楼的白领,到了周末,可能就是某个汉服文化节的常客。
他们喜欢在网红店各种打卡,却也常种草博物馆上新、文创盲盒开箱。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用不那么“严肃”的方式,品味着国粹之美。
一位名叫@老八捌 的B站UP主,穿汉服出了圈。
明朝竖领大襟制式,唐朝中晚期的发型,加上机械美女的妆容。
这大唐盛景与大明风华的合体穿越,在现代,与科技文明相遇。
她说,自己是脑洞很大的国风爱好者。
汉服机械姬,是她独有的灵感创作。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在她的刻画下,有了科技与柔美的碰撞。
东方戏曲,也能披上金属感的神秘意境。
若非她,谁能想到东西方、传统与现代,还能这样融合。
古风,竟然还能这样时尚。
一个叫唐彬的小伙子,是资深古琴爱好者,也是位UP主。
他和身边同样年轻的朋友,深爱古琴、古风,又喜欢尝试新鲜、好玩的东西。
于是,他们自己策划、改编,穿上古装,奏上古琴,开始拍摄国风视频。
淡黄色的背景下,一群穿着古代服装的人优雅地演奏中国传统乐器。
唐代胡曲、宋代雅乐……短短几分钟的视频结合了传统和现代,起承转合,天籁之音。
一首《长安十二时辰》的插曲,他们一起复原了唐代的服饰造型。
几人坐在中间翩翩演奏乐器,宛如一幅会动的古画。
于他们来说,传统乐器不仅是爱好,更是一份坚持的事业。
“中国有太多好东西,不该丢失。
找回原本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慢慢传承下去,是年轻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还有个名叫彭静旋的湖南90后UP主,是法国第三大学音乐学院的研究生。
那年,她走在巴黎街头,忽见一个乐队,正在路边演奏。
一名手风琴手,一名萨克斯手,外加一名主唱。
四周围满了观看表演的人,有个老太太甚至自发为他们伴舞。
那一刻,彭静旋动容地想:
如果这是中国乐器那该多好啊。
第二年,彭静旋就将她学了18年的古筝带去了法国。
从那时起,巴黎街头,总有位一袭汉服的女孩,头戴古钗,抚着古筝。
一曲《青城山下白素贞》,高山流水,余音绕梁。
一首《我和我的祖国》,虽没有合唱的磅礴,但悠扬连绵的旋律,拨动着异乡客的心弦。
每当彭静旋的琴声响起,很多听不懂中文的国外友人,都会忍不住驻足。
上前询问:这是什么乐器?
彭静旋便会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中国古筝。”
她还制作了一些古筝宣传小册子,放在显眼的位置,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古筝的历史知识。
这就是如今的年轻的一代。
他们,比我们想象中更热爱、更愿意去传承传统文化。
讲述国宝前世今生故事的《国家宝藏》,连播3季,均被打出9分以上好评;
《只此青绿》《水下洛神赋》,成了当下最火的舞蹈;
明朝的掐丝珐琅,成了绘在手机壳上的时尚纹样……
就拿这届冬奥会,无数人关注的花样滑冰说吧。
我们都知道金博洋、羽生结弦,可你知道这项优雅与力量的运动背后,也传承着中国从宋代就起源的冰嬉游戏吗?
老祖宗流传几百年的文化,带给我们的,是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历史始终欢迎着新的书写者。
没有人比这一代年轻人更明白:
用新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传统文化,热爱它,从事它,让它不再岌岌可危,才是延续它艺术生命的最好方式。
而我们每个普通人,也都是局中人。
正如2012年,周杰伦在颁奖典礼上说出的那句:华流才是最diao的。
在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只是坐在路边鼓掌的那个人,也是挺身而出扛起传承的那个人。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顶流。
-END-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