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 第三季》经典影评有感
《局部 第三季》是一部由谢梦茜执导,陈丹青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局部 第三季》影评(一):“NO !除了达芬奇还有我”
局部 第三季 | 脱口秀/中国大陆 “NO !除了达芬奇还有我” 似乎游离于主流之外 讲的大多是大众视野之外的画家与作品 「看理想系列中最精良最值得深思的节目」 广受好评的背后 是陈丹青先生对美术史的通透与豁达分享 送给不懂画的我们的惊喜 推荐指数:⭐⭐⭐⭐⭐️ 谢梦茜执导 陈丹青嘉宾
《局部 第三季》影评(二):这季蛮“硬”的,我觉得要比前两季看起来“远”一些。
复杂的欧洲史,沉闷的中世纪,这季要求观众更沉得住气。用做新闻的话来说,和观众的接近感差一些。但换句话说,这和大多数人缺少美育、艺术教育有关。不做一个乏味的中年人,做一个永葆好奇心的人,那就先看点文艺复兴美术史的书,再看这一季吧。个人建议。
下一季能去大英博物馆或者卢浮宫吗?艺术史里的世界史,似乎更能接近不那么“艺术”的大众。
《局部 第三季》影评(三):?
《局部》第三季,“伟大的工匠——意大利文艺复兴湿壁画”,由看理想主讲人,画家陈丹青主讲,继续跟随他的语言,洞察与审美深度寻访意大利数十座教堂、修道院,实地拍摄文艺复兴早期的湿壁画工匠创作,揭示文艺复兴的另外一面。《局部》第三季,“伟大的工匠——意大利文艺复兴湿壁画”,由看理想主讲人,画家陈丹青主讲,继续跟随他的语言,洞察与审美深度寻访意大利数十座教堂、修道院,实地拍摄文艺复兴早期的湿壁画工匠创作,揭示文艺复兴的另外一面。
《局部 第三季》影评(四):艺术不是进步链
艺术不是进步链。终有一天我们要承认,审美是被塑造的,我们的眼光可能浅薄而过时。正如为何世人皆知蒙娜丽莎的微笑,却不一定关注过身边社区里的涂鸦
魏晋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与遥远意大利教堂里的无名工匠,曾共享过一种绘画的高光时刻,没有拘束的画笔,生动有趣,也不知道未来的,也不在意未来的人如何看如何评价。
《局部 第三季》影评(五):满墙的绘画张力扑面而来
世人眼里,意大利可能是欧洲最具艺术气质的国家,艺术已经渗透到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 被人津津乐道的建筑,绘画和雕塑,常常就隐藏在外表平凡的教堂里或某个露天广场上,不经意间就会擦肩而过。
从这点来说意大利人是被天使眷顾的,他们千百年来浸润在艺术照耀中,身上仿佛印着光芒,平常人眉梢眼角的灵动如空气般常见,整个意大利都温润如阳光下的原野,让人时不时有种想放飞自己的冲动。
慕名而来的普通人,如果没有对艺术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或者说对美有个基本的理解,迷失和震撼也许会是最大的收获,这样充满无知遗憾的旅程,茫然在美面前的咫尺天涯感,令人灵魂低声哭泣。
这期局部关于湿壁画的信息量不算大,主要是美术史盲点令人痛苦。
陈丹青老师的常识对小编来说几乎都是需要翻查典故的知识点,暂时只能做到让眼球有点记忆。
小编真切地边看边忘,似乎这期视频也被剪辑得不是很连贯。
正盯着视频竖着耳朵了解契马布埃与乔托师徒二人生平,镜头突的一转去了别处,而别处也是知识盲区
《局部 第三季》影评(六):去意大利,拜访“文艺复兴”的远亲们
啊啊啊啊啊啊!!!说实话,能让一个个不知从何而来、不知去往何处以及不知如何是好的现代人大开眼界的《局部》配得上这样的惊叹、惊奇和惊讶!事实上,我们眼前这些高贵而羞涩的湿壁画,也着实令我们这些自满而傲娇的艺术爱好者无知、尴尬和语塞。
在如今这个蜂拥蚁聚人人哄抢话语权的时代,那些无人问津的无名氏们又在诉说着怎样冷清而又动人的故事呢?老天有眼。幸而有陈丹青这样的探路者,抑或观察人。而第三季也只有一个目的:去意大利,拜访文艺复兴的远亲们。于是,他像介绍木心那样介绍这些埋没在沙尘之中的明星,他像谈论木心那样谈论这些绽露而又归隐的文明,他像迷恋木心那样迷恋他们的憔悴、忧愁和伤感。他不惜动用自己严谨与虔诚的私心,勾引把玩现代技术的现代人一帧一帧地亲吻这些不被时间毁灭的艺术家。
于是我们听见,成百上千的面孔在银幕上窃窃私语:米兔,米兔。抑或是他们,面向成百上千的观众叫道:听着,除了他、他、他,还有我、我、我。哎呀可不嘛,这些围坐在宏伟的历史庙堂里,形态各异的亲戚们都像木心那样精致而优雅,朴拙而灵妙。真是大有我们的魏晋风度呀。
《局部 第三季》影评(七):局部的前世今生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还有,好的绘画不但容纳时间,而且创造时间。它为时间所拥有,但一直跟着时间走,可以容纳不同的时段。绘画不会说不会动,但绘画更长久。”——局部2⃣️
感觉第三季在绘画、音乐、影像方面配合更紧密。片头全景、钟声响起、喧闹街头过后,缓缓响起的宗教音乐(破耳朵听不出什么暂认同羽管键)和丹青老师的独白“还有我还有我”让人肃然起敬。局部3⃣️来了!
“《局部》自15年开播,不知是多少人的秘密花园。第三季更是每一帧都让人心动。特别的是,这次片尾是些小小的花絮的拼接,让人感动。
老师在乡间林荫小路骑着车抬着手机摄像,老人在阳台和孩子玩着皮球,拍摄团队扛着器材走进教堂…人们好平凡,生活好平凡,而异想天开的人层出不穷,创造出那些不凡而久久流传的艺术,那些fantasy,人们在教堂穹顶之下显得渺小。
每集短短的二十多分钟,也许不能离绘画的技巧和伟大的名字更近一点,却可以离日常那些看不懂的浮夸和琐碎稍远一点。”
四年三季,老师和节目组真是很伟大了。从第一季陈丹青老师一人坐于“小黑屋”的沙发上,手里拿着画册抑或是文稿,讲着各地各时期的名画。常以“你们知道了吗?”结尾。到第二季片头回响在大都会的巴洛克音乐《四季》,“好,局部第二季开始了!”开始带我们去没去过的地方,看没看过的画,领略古今中外名画的前世今生。
局部的魅力,看理想的价值,不是简单的上课,不是知识贩卖器,是对历史的重温与探索,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守望。
《局部 第三季》影评(八):往前走,但不要忘记过去
原来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期间,不仅是文艺复兴的黄金年代,还是欧洲瘟疫蔓延不止的时代。
最惨的时候消失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无力抵抗的死亡面前,欧洲人辗转求生,宗教信仰担当了精神避难所的重任。
与此同时,在交织着恐惧不安迷茫等种种情绪的疫情中,在教会和赞助群体的关照下,艺术家用作品再现了希望仁慈,温暖光亮以及一定会到来的安宁生活。
原来人类的苦难如此相似,我们经历过的一切,前人都已经经历过。
回想遍布意大利各个空间和教堂的湿壁画,艺术家用想象和记忆,以及经历留给世人思考的供给,往事不可追,往前走,但不要忘记过去。
视频里的壁画总是若有若无弥漫着一股悠悠怅然的凝望,冷漠的薄情,以及令人莫名伤感的遗憾,让人不由自主安静下来,下意识去回忆和思考。
很久以前当小编站在佛罗伦萨,罗马教堂里仰望周遭的作品时,那种不间断默默的忧伤也许来源于此。
遇见好的事物常常会有后知后觉的可能,当时只道是寻常。
多年以后不知怎么触动尘封已久的回忆,往事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扑面而来,引发新的思考和情绪。
艰难时刻需要人性的思考,和爱的力量。
伟大的艺术作品,就这样看着我们,一次次点亮来时路,归途,以及未来。
《局部 第三季》影评(九):局部笔记S03E04:墙上的圣徒——马索利诺和马萨乔
乔托破局,马萨乔开局。
乔托与马萨乔之间的过渡:乔托画派。
布法马可《死亡的胜利》即属乔托画派。
佩鲁吉诺、弗朗切斯卡、曼特尼亚、波提切利、吉兰达约、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均为马萨乔伟大的学生。
马萨乔没有逃过二十七岁定律。
马萨乔的代表作是佛罗伦萨布兰卡契礼拜堂的“圣彼得”系列。
马索利诺比马萨乔大十七岁,代表作是德国不来梅艺术馆的蛋清画《圣母与圣子》。
马索利诺用色明艳,有仙气与童话感,钟爱哥特式的拉长造型。
马萨乔造型严谨、简朴,刻意树立佛罗伦萨画派的人文气息,注重写实,发掘人物内涵。
史笔厉害,轻轻一勾,一个人永垂青史,另一个人没了。
马索利诺的《圣凯瑟琳生平组图》在罗马圣克莱门特教堂。
马索利诺的《天使报喜图》在罗马圣克莱门特教堂一间礼拜堂入口。
(丹青老师非常重视对一幅画的第一印象)
文艺复兴的曙光据说来自乔托,马索利诺的这道门好比十五世纪的清早晨。
据说,马索利诺是十四世纪第一代描绘裸体的画家。
鲁迅说过,米开朗琪罗的壁画实际上是连环画。
为什么马索利诺一画屠夫就会才华横溢?两百年后卡拉瓦乔也爱画杀人。
画家刻画表情,有点像作家使用形容词。在薄伽丘、拉伯雷、乔叟、塞万提斯那里,在中国先秦小说和唐宋传奇中,很少使用形容词。到了小说语言日趋复杂的十九世纪,托尔斯泰认为,无可企及的简洁语言只能在民间传说中找到。要论刻画表情,十九世纪的沙龙画家最能干,可是对比古人的元气和真气,那只是过度使用的形容词。
乔托好比虎头虎脑的娃娃;马萨乔长成十九岁壮汉,未来将无所不能;马索利诺半大不小,青涩而性感,好像刚满十七岁。诸位一定见过十七岁少年那股子千金难买的英气吧。
豆列:局部笔记
《局部 第三季》影评(十):有生皆苦,一点点甜头足以
局部第三季的第五集,说的是意大利锡耶纳城,有一个五百年的,墙上尽是美丽辉煌大壁画和雕刻的阶梯医院,这所医院病床与壁画同在,镜头所到之处真的就是近乎小编心目中天堂的呈现,看在眼里,胸口涌动很强的被照顾,安慰,眷恋的温柔。
会在心里产生一种隐约的释然,就让一切随缘吧,生命流逝,你我留在这里,沐浴在神的爱怜里,也许遗憾就没那么多了。
那个年代的人,相信神的存在,相信爱是神的旨意,是乍泄的春光,能抵抗世俗的艰难。
普通人生病时,大抵只能在俗世里忍耐和保持沉默;小人物的苦难,在历史中不过面目模糊的廖廖数笔。
你会发现,不同的国家和社会,都会陷入相似的困境。意大利病人的苦恼,我们也倍感熟悉。
而那个年代的艺术家知道如何用远方和高处的美与爱来抚慰病人身心。
丹青老师在视频里说希望自己可以生一场小病,躺在阶梯医院里仰望头顶和眼前的大壁画,切身感受下艺术的抚慰。 这让小编想起了一些模糊的情绪,和人间烟火相连接的,传世的艺术作品总是有力量源源不断触及人的灵魂,也许当年在壁画下众多的病人中只有几个人偶尔感受到了抚慰,暂时脱离了病痛无休止地折磨,毕竟遥远的歌声无法切实解决现实中身体的苦楚。 只是,只是小编愿意相信这些作品是有力量的,此生能拥有过这种信任和接受的情绪,是艺术赋予的恩德。 在意大利,小编常常被这样的作品五雷轰顶般刺激,整个人飘飘荡荡的,沐浴在阳光下那种内心说不出的喜悦,永难忘。
艺术家做创作,颠倒众生,总是可以拐弯抹角表达心底最深,最难割舍的心意,在哪里都能把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和考量,通过深邃婉转又无法被忽视的方式,用作品传遍世界的角落。
疾病是人类如影随形的朋友和敌人,壁画里的神话故事,或者是人间幻象,无时无刻传递着时光凛冽,若白驹过隙的世界里,也许岁月慌乱,你我还可以绵绵相守互望。
很多人,都将从我们的生活里退场,无论留没留意,愿不愿意。
然而,在这里,你并不孤单,神的慈爱就在墙上,明明白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今时今日的世界,不知道有没有希望能感受到来自几个世纪前远方的慈爱,温暖到被疫病困扰的我们。
有生皆苦,一点点甜头足以。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