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心俱乐部》读后感锦集
《寂寞的心俱乐部》是一本由亦舒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3.8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寂寞的心俱乐部》精选点评:
●索然无味。算是老土又故作姿态的一个故事。
●平庸无聊,为写而写。
●想做个作家 谈几场恋爱
●一生最好的日子永远是现在
●泛泛而谈
●没有什么深刻的故事,只有平平淡淡的故事,最好的地方是读的时候,心静下来,细细品读
●自得其乐,爱己而后爱人
●居然读出了点浪漫味道。
●匆匆~
●一个人的自得其乐~
《寂寞的心俱乐部》读后感(一):不安的心
都市繁华落幕,萧条尽上,人人为生活奔走。为生活正在或即将到来的拮据不安,为伴侣离去不安,为生活中各种不如意不安,与其说寂寞,不如说难以安心。即使身在漩涡之中,仍可消费别人的故事,消遣别人的情绪。女作家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还要为生计为别人谋划,别人把这个邮箱当做发泄的平台,在其中匿名发泄不良情绪,越是经济萧条,大众内心越积压愤懑,越发为这种平台提供发展沃土。仓廪实而知礼节,无衣无食,面皮都可不要,枉论读书知史。但越是在此时也会越见真心。
《寂寞的心俱乐部》读后感(二):书摘
。来了,一定是这个三部曲:先是趾高气扬,老子爱怎样就怎样,翻脸不认人,另结新欢;然后,环境不如前,又思回头,苦苦哀求,子女当盾牌。 。最有本事的人,不是拿到好牌的人,而是知道几时离开牌桌的人。 。有钱的唯一好处是你不必再担心钱。 。结婚这件事,一有犹疑,即应取消。即使是买卖婚姻,如有踌躇,亦不是好买卖,将来必定后悔。 。学习是一种乐趣,有用无用,倒数其次。 。胖人多数和善,大抵是因为可以尽情大吃,故心情开朗。 。接近大自然,会对生命减少恐惧。 。人家叫你走,高高兴兴也是走,怨气冲天也是走,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不如恭敬从命,欣然引退,免得惹人憎厌。 。写作人只会纸上谈兵,忽而恋爱,忽而绝症,一下子又分手,不然就团圆,你懂什么叫生活?凭想象满纸胡言。
《寂寞的心俱乐部》读后感(三):寂寞的心俱乐部——人生本是一场体面,以自爱自立为本
亦舒笔下的女主她们多数要不就是家境好,要不就是突然继承了一笔遗产,笔下的女主,大多是专业人士,见多识广,所知甚多,又极聪慧玲珑心,太聪明清醒的人是不容易快乐的,所以每本书的女主都是寂寞的文艺女青年。
《寂寞的心俱乐部》女主岑诺芹在经济萧条时接受了出版社与陌生人主持”寂寞的心俱乐部”专栏,文艺女青年也免不了为五斗米折腰,老式的信箱节目在萧条的经济中竟然也受欢迎了,跟之前的信箱主持一样,来信内容无一不就是男女感情、家庭矛盾等,但因解答信箱言语犀利、理性、毒辣、潇洒、新奇而受读者欢迎。
“文笔,这件事请帮我做主,我未婚怀孕,对方不愿负责。” “文笔,我结婚二十年,丈夫现有外遇。”
“我同时爱上甲乙两人,并且有亲密关系。”
“她一直用我的钱,但是一颗心并不属于我。”
“我遇到了七年前的旧情人,感觉仍然在。”
“我爱他,但我始终认为,男方应有能力担起所有家庭开支。”
而她回复:
“你那么享受蹉跎,何必问我。”
“不舍得离婚,不必多言。”
“真羡慕你有办法可以同时爱两个人,难怪来信公诸天下。”
“你要她的心来干什么?血淋淋,别太贪心。”
“找男人付钱的功夫,要十六七岁开始锻炼,你已经二十八岁,太迟了,实际点好,一人一半吧。”
回复的如此犀利、毒辣,只不过是让大家在生活中活得更理性而已。一个人要维持自我,任性潇洒,与众不同,必然需要物质来维系。女子在社会中本是弱体,女人一穷,不要说面皮,即便是感情都会显得粗糙,一粗糙就更难看了。生活中的我们别一头扎进忧伤里,无法自拔,生活经验告诉我,所有令我们伤神的事,都不是忧伤可以解决的,要么你收拾心情,迎难而上,要么干脆别理它,会过去的。人生本是一场体面,以自爱自立为本。其实生活在香港社会中的师太,早已体会到。
《寂寞的心俱乐部》读后感(四):我的孤独力量
寂寞是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个词的时候,我总是想起一部电影一个画面一句台词。
《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安迪被关禁闭暗无天日三个月,人家问他,你怎么能忍受得住?安迪回答:有莫扎特陪着我。
当时并没有十分的触动,直到自己经历了无数个难熬的夜晚和白昼,终于明白,学会一个人和自己相处,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是多么简单又多么不简单的事情。
享受一个人的状态,充实并怡然自得,不至于六神无主方寸大乱浑浑噩噩或者恣意纵欲成日喝酒麻醉自己,是一种自律。
记得康德曾说,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自律使我们活得更高级,也正是自律,使我们获得更自由的人生。
他的推理是这样的,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行动,为什么不是?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但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不是被欲望主宰,而是自我主宰。
而我的认为是,这种自我主宰叫单方面选择孤独。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自己都独自走在街上,独自待在家里,渐渐地陷入一种鲜有交流的状态,所有这些都出自于我们想要对生活和生存保留自己的见解。我们似乎在观看,在吸收,但直到最后,我们都是孤独的。
准确的说,我们生而孤独,永远孤独。
孤独是自己永久的一部分。
不去否定孤独,觉得它应该是被摆脱的。吸纳到它的力量,自己也会有力量。
孤独也叫力量。
因为孤独,岑诺芹与李中孚在漆黑的山洞里躲雨,彼此在雷电交加的恶劣环境下熟络起来,一起瑟缩。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因为获得了力量,岑诺芹走出山洞,继续寻觅。
有趣的是,一颗寂寞的心叫岑诺芹,另一颗寂寞的心叫列文思。
“你终于来了。”
“是,过千山涉万水,终于来了。”
命运让他们相遇,但也仅仅是相遇。
“还喜欢吗?”
“比我梦境还美。”
“那么,一日你想起此情此景,你也会想起我。”
相爱即正义,瞬间即永恒。看看星空,莫慌张。
耐不住寂寞的人生,最后都成了一则长篇小说,抑或是一则短篇故事,唯独我们,因为孤独,最后的最后,成为了一部人生作品集。
岑诺芹是,列文思也是。
希望我们,希望我们不是。
《寂寞的心俱乐部》读后感(五):寂寞之心
故事起因是岑诺芹受邀请写一个专栏,专栏名为“寂寞的心俱乐部”。岑诺芹是名作家,但受经济萧条的影响,不得不写起了这个专栏。
这是一个爱情问题信箱,两名作者一起回答读者问题,都用了笔名,一个叫文思,一个叫文笔。岑诺芹分得了“文笔”这个笔名,但她与“文思”从没有见过。
第一封来信便是——
亲爱的俱乐部主持人,我已经结婚十年,有两个孩子,一个九岁,另一个三岁,家境还算过得去,雇着两名慵人做家务,可是上次到温哥华度假,看到朋友家花园洋房占地一亩,又有泳池,非常羡慕,回来后怂恿丈夫移民,他却反对,我便闷闷不乐……
岑诺芹简直不敢相信,还有这么智障的来信,用笔大力批下:"虚荣!贪心!"
而文笔则相反,文思冷静地谆谆善诱:"这位读者,夫妻贵乎互相体谅,他不是不想移民,给你与孩子们更好的生活,也许,暂时尚未有能力……"
岑诺芹认为“文思”是乡下来的老太太。
俱乐部的来信,真是数目繁多:
——"文笔,我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女子,她从来不在白天出现,我们只在黑夜见面,她把我带到她家裒去,啊,真是?个说不出奇妙的地方,没有窗、没有钟,只有音乐、美食,以及好酒,我遭到迷惑,不知怎么办好,请指教。"
——"文思与文笔两位,我立志做一个作家,请指点赐教。"
——"文笔小姐,人生真是悲哀,学堂出来,努力工作,转瞬已经三十,我不是典型爱情小说读者,也不属伤春悲秋之人,可是期待中的爱情、幸运、快乐全无出现,日出日落,生活只似例行公事……"
……
为了这浮名浮利,都市生活,真有形形色色的疑问。
文笔与文思在报纸这一方天地之上,争论不休,慢慢两人间成为朋友,原来“文思”住在加拿大。
几百年前苏东坡有名句——浮名浮利,虚苦劳神。想不到过了几百年之后,科技先进,内里却还是一样:舍不得,丢不掉。
岑诺芹也有自己的“舍不得”,李中孚向岑诺芹求婚。
岑诺芹向“文思”求助,谎称自己表妹被人求婚。
文思这样答她:"什么时候结婚最适当?同生日蛋糕上插几枝腊烛一样,纯属私人意愿,通常来说,二十岁太小,三十岁至四十岁头脑比较清醒,处事较有智能,一般人觉得十分适合,而结婚这件事,一有犹疑,即应取销,即使是卖买婚姻,如有踌躇,亦不是好卖买,将来必定后悔。"
如此坦诚,叫诺芹吃惊。
“可是,他对她很好……”
“好是不足够的,尽责的家务助理也对东家很好。”
quot;他也极之体贴,事事尊她为大。"
quot;一只金毛寻回犬也可以做到。"
真真是亦舒的笔调,有一种冷静到极致的锋芒。
在这字里行间,岑诺芹发现“文思”原来并不是女子,她决定去加拿大看她,他们一见如故,一起去原始森林中探险。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是似没头没尾。
他们在原始森林中,岑诺芹力邀请文思跟她一同回去,但文思笑而不答。
全书最后一句——“紫蓝色苍穹上挂着银盘似初升的月亮,一只斑点猫头鹰鸣一声飞过船桅”。
这描述,竞与张爱玲《多少恨》的最后一句相辉映——“窗外有许多房屋与屋脊。隔着那灰灰的,嗡嗡的,蠢蠢动着的人海,仿佛有一只船在天涯叫着,凄清的一两声。”
写作人向来会纸上谈兵,忽尔恋爱,忽尔绝症,一下子又分手,不然就团圆。这样一个尾声,是乎没有团圆,没有结束。可是生活原本就有说不尽的委屈,这世上那有完美的人生与故事。
不得不说,小说有一次调侃到金庸。
岑诺芹不愿意写这个庸俗名字的专栏是,编辑劝她——“诺芹,今日被人捧上天际的大师也不过靠江南七怪、桃谷六仙起家,你镇静些好不好”。
真是属于亦舒式的幽默,不动生色,却让你在不知还觉之间翘起嘴角。
后而来,她不愿意再写专栏,一心想写长篇,编辑又说:"福尔摩斯的创造主河南道尔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历史小说作家,而非市场通俗的侦探小说作音,他写侦探小说写得非常勉强,一直想把福尔摩斯置于死地!好腾出时间来写历史小说,你们写作人的心真奇怪。"
“切记不断创作,切勿痴心以为读者会呆等大作在十年后面世。”
“我上个月才自纽约回来,书店大减价,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才卖三元九毛九,岑小姐,比你的爱情故事廉价得多”。
一本故事,到底卖不了多少钱,可是奇怪得很,那么多人的竞相当作家。
金庸与倪匡都说:写作靠天份,后天的努力勤奋没有太大帮忙。
那么,什么谓之天份?
他们分别笑答:有天份的文字一看就喜欢。
这样说来,很多人都入错了行,才华论叫人气馁。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青年憧憬做作家?可能那是极端表现自我的一个行业吧。
亦舒的每本书,总有一个金句。
最后,本文金句——最有本事的人,不是拿到好牌的人,而是知道几时离开牌桌的人。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