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锦集

时间: 2020-03-13 06:13:29  热度: 253℃ 

点击全文阅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一本由[美]卡森·麦卡勒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4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是孤独的猎手》精选点评:

●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孤独 永远只能是自己的

●孤独也是一种自由吧

●直到“上帝”死去了,一切都未曾被传达;倾诉的,化为另一种虚无;而别人的孤独,从未被理解。

●孤独来源于自身还是社会?压抑我们、禁锢我们的,是不自由的内心,还是无法挣脱的社会氛围?可以改变吗?孤独该如何直面?我们该信仰什么、反对什么?我们的问题很多,我们始终迷惘。23岁能写出如此作品确实是天才,人物描摹方面确实还可以再集中一些,但已能构建包容各色人群的文字世界,并能揭出黑人社群和底层白人生活及精神状态,值得肯定。PS:这部书名是我认为仅次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好名字!

●五十周年?⊙_⊙

●直到“上帝”死去了,一切都未曾被传达;倾诉的,化为另一种虚无;而别人的孤独,从未被理解。

●零乱,涣散,无味。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一):评《心是孤独的猎手》

看了前半部分,的确感到弥漫着一股深深的“孤独”的感觉,记得几个角色,一个叫辛格的哑巴,一个叫米克的小女孩儿,一个失意的赤色的男人,一个叫科普兰的黑人医生……这一群人在一个小镇,甚至就在一个小酒馆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节奏很慢,好像情节也很散,好像也没什么剧烈的戏剧冲突。

一直到全书的大概40%篇幅,小女孩儿的弟弟拿猎枪误伤了另外一个小男孩儿,故事才算是稍微起了一些波澜。

看到后面米克和她的小男朋友的爱情故事,还是很温馨的,特别是骑单车在野外旅游的约会。

科普兰一直在为黑人的权利奋斗,一直在鼓舞和唤醒他的黑人伙伴们。

原来这本书之前的题目叫做《哑巴》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二):永恒的孤独

我刚刚拿到这本书是在炎热的8月份,可笑的是原本只是拿来看看的小说,却成为了这一阶段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恰好大学毕业,考上特岗教师的工作,却因为自己觉得特岗的条件不好进而放弃,考市里的教师招聘却在最后一步功亏一篑,毕业季的自己一事无成,确实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身边的朋友或是亲友开导就能消退的,因为孤独只有你自己知道,别人是不会懂你的。 就如同小镇上的其他人向辛格讲述自己的孤独一样,他们只是向辛格倾诉出来自己的孤独,可辛格真正的懂他们的孤独吗?懂他们内心的诉求吗?并不懂,因为辛格的内心也是孤独的,尤其是他失去了自己的倾诉对象——安东尼之后,他更是孤独的人,因为他甚至已经无人可以倾诉了。 小镇里的人们把辛格当做是上帝,可笑的是辛格只是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救赎的聋哑人,他只是一个可怜人,可笑的是其他人却需要从可怜人那里得到慰藉,得到安慰,其实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罢了,那些刻骨铭心的孤独感是不会消退的,因为只有孤独是永恒的。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热闹的闹市中你却往往会觉得孤独,会觉得自己与这闹市格格不入,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因为没有人懂你,真正能懂自己的也只有自己罢了。 而我们能做的不是被这种孤独所吞噬,而是要去战胜孤独,战胜短暂的迷茫,从孤独和失意中走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被这孤独所打败。因为这些因素都是此消彼长的,当你能够直面孤独时,才是你足够强大的时候。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三):“生命是摄入、滋养和产出”

不知道是不是有点翻译的问题,本来期许挺高的。虽然当中掺杂的种族歧视问题,以及贯穿全文的自由和平等思考的确让人想不到是出自一个23岁的女孩之手……但是由于是个长篇,感觉比较冗长,并且人物太多,所以最后出来感觉注意力被分散了很多,并且有很多戛然而止的地方,在我看来总觉得有尚未完成的成果。

其中孤独的问题并没有很大的感受,只是看到辛格(在所有邻居面前都堪称完美,他们依赖他、喜欢他、仰慕他)跟自己的老友诉说着邻居们的话太多时,还挺惊讶的。或许他的孤独就在于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个好的倾听者,然而却没有人倾听他,因为他是哑巴,不能说话,让人理所当然遗忘他的倾诉本能。

读的时候只是觉得很奇怪,辛格对于老朋友的想念过于满溢,后来看到说是同性恋题材。后知后觉。

读到一半就以为米克和辛格或那个青梅竹马会发生什么后来,结果也都是蜻蜓点水,让我觉得总有缺失之感。

不否认有令人认可的地方,比如透露出来的老练效果,(反种族歧视、呼唤平等一自由的成熟性)以及对于米克、比夫、辛格的一些心理描写,的确细致,但个人觉得不够精致。(不知是不是译者的问题)

用的来说,情节不够精彩,文笔也欠些火候,读完以后印象并不会很深刻,余味也不浓,唯一爱的是书中那句话,尤其吸睛,“生命只是摄入、滋养和产出。”

甚妙。

但是读了那么厚一本书,相比之下获得的还是挺少,可能我拙笨吧。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四):愿每个孤独的灵魂都能够找到最好的归宿

在写这篇小文字之前,写过关于孤独的读后感。孤独大多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灰暗的、破败的、消极的,更多人的本能是渴望其他人陪伴,我们的文化中也比较多的把孤独当成贬义的,有时候又把孤独推向更黑暗的方向。

有很多孤独的人,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日常接触的人有限,我们习惯于把身边有限的例子当成全部。《心是孤独的猎手》这本书,也给读者描述了一种孤独的形状。书中的主人公辛格是一个生活在美国南方小镇的哑巴,他的好友安东尼帕罗斯被送进精神病院后,他就陷入一种越来越孤独的生活状态了,即使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有了涟漪,他还是越来越孤独。

在外人看来,辛格的生活可能算是过的去,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也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租住的房屋,看起来他应该还可以,但是孤独这个情绪是不会分辨穷富的。一个人感觉孤独,可能有很多原因,文化教育的原因,生活经历的原因,情感经历等等。

辛格和安东尼帕罗斯在一起生活,可能还有其他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抛开已有主流文化告诉大家的什么是爱,怎么爱,爱就是一个灵魂爱上另外一个灵魂。安东尼帕罗斯被送进精神病院的那一刻,辛格精神的稳定器就丢失了。

孤独的外在表现有很多种。辛格的孤独是心理和身体双重的,武侠小说中孤独求败也有孤独,孤独求败的武学造诣太深了也让他感受到孤独,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也是孤独的。很难形容什么样的人,生么样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才是不孤独的,并且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孤独这种感觉又是很主观并不好察觉的,可能我们自己觉得自己很孤独,但是其他人觉得我们还很好,或者我们自己觉得很好但是外人看我们很孤独。

可能不同的人对周遭事物、对自己心理感受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吧。也或许大多数人会经历一段必须要自己忍耐的日子,这些日子有可能历练我们的心性,让我们更加从容的面对未来,也有可能会让黑暗彻底吞噬我们。没有办法轻易的说孤独好或者不好,正如每个个体感受外界与内心的能力不同,希望正在遭遇孤独困境的读友,能够找回爱,能够用爱指引自己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五):草稿

这部小说阅读起来,充满着某种的忧郁,有种悲伤的气氛蕴含在图书之中,不仅仅来自于哑巴幸格,全书中孕育着某种的忧伤。

小说的故事性并不太强,动人的场面就是黑人鳏夫科普兰医生在圣诞节所举办的派对活动上慷慨激昂的讲话,述说着黑人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这让读者兴奋起来,感觉科普兰医生会不会组织黑人为寻求真理公平而反抗资本家的剥削,而进行相应的抗议活动。之后,科普兰医生和流浪汉杰克的对话,针对贫穷的话题所展开的深度对话,更是让期待抗议的心情不断高涨。只是,没有了后文,这让读者有些疑惑。

对于调节情绪而不可或缺的小女孩米克,使得阅读中有了那么些温情。其有暗自喜欢她的人,也有米克心目中想念的对象,不过实际行动的确是和哈利相聚在一起。男女两人独自骑车远行至偏避的湖水边,在湖中戏耍,为寻求爱恋甚至大胆的脱去各自的衣物。好期待,两人间会发生些什么?

小说里,作者刻画了几位主要人物,哑巴幸格深爱着自己的伙伴安东尼帕罗斯,却不能常常相见,只能默默的思恋。每次去精神病院探望时,幸格就有无穷的话语与之交流,兴奋之情溢于脸上,恨不得就这样长期陪伴在他的身边。小镇中的居民也喜欢和幸格相聚在一起,和他交流信息,将自己的苦闷和幸格言语,希望化解自己的痛苦。他在小镇人的眼里是个神秘、和蔼、温文尔雅、善解人意的绅士,谁都信任他向他倾诉苦衷,谁都把他当朋友,直至幸格的自杀发生,众人还不知是因为啥原因导致的,谁都不了解他,不知道他内心的孤独,只能默默地送上一程。

在哑巴自杀前,偶遇到其他几位哑巴,于是他兴奋地上前交流,在得到礼貌的答复之后,因环境不同交流只得中断,看到这儿,感觉到幸格还是向往着能结交到新的好友,以排解心中的苦梦。自己的好友安东尼帕罗斯因病去世,世上于是再无可关心之人,有报道说他们是一对同性恋,是么?虽然身边来和他交往的人很多,然而非同行之人,达不到好友的程度,自己的苦闷得不到完全的释放,长期的孤独,这或是他离开人间的主要原因。

咖啡屋的主人比夫,关心和资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则和自己的妻子不和,直至妻子离世,方有了独自的生存空间。不过,这种情形又发生了变化,回到曾经的家中,没有女人的家显得愈来愈缺乏温馨的气氛,孤独开始陪伴在自己的怀抱,比夫也只能看着咖啡馆的众人发呆,或者关注着美丽的女客,或者记忆起曾经的往事。

流浪汉似的人物杰克,则四处闲逛,还以为其会寻求真理的理解,而爆发出强烈的能量,却整日里陷入在酒水之中,昏昏然而得不到解脱。直到黑人和白人在他的工作地点发生争斗,却偷偷地跑里现场,甚至是逃出小镇。如此面对困难,不求动主化解难题,却摆出躲避的姿态,换个地方又能干些什么呢?

作者试图采用多个视角入手,从各种人物的角度书写“孤独的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来展现出多个不同的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阅读卡森的小说,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也许其中就有我们内心中一直存在的,却又不愿承认和面对的、那种直逼内心世界的孤独和绝望。

这部小说,或许是作者辛森的生活写照,其29岁就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写作。也想到了墨西哥的画家弗里达在18岁遭遇车祸后,有过自杀,生命中充满了痛苦。生活的不幸都诞生到女人的身上,不过两人都在各自的领域留下了杰出的作品。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