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 2022-09-15 01:05:07  热度: 273℃ 

点击全文阅读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是一本由[日]川岛蓉子著作,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精选点评:

●书名无力吐槽。。但是是本好书!

●学习

●有一些翻译问题。总体值得看。

●哈?这不是很基础的comment sense么,翻译还有错呀,为啥这么高分。

●1. 商业地产小白学习了,内容上很多关于零售以及人货场的思考值得总结。2. 整本都是采访实录,联想到以前自己做新闻采访作业的情景,本书如此多尬聊以及提问者被打脸的桥段,提问者还能继续下去也蛮厉害的…

●废话很多,能把其精炼成一万字以内最好。

●总的来说有不少有价值的思路,但采访这种形式,稍稍有一点效率不高,需自己仔细留意有用的信息。

●挺不错很受用,讲的更多的是”经营“吧。设计只是个单词,你说它大就大,你说它小就小,站的位置不同看东西的角度自然不一样,这就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解世界一个道理嘛~开篇被茑屋书店居然是为了银龄世代走出来而做的设计震惊了,以及日本真的是一个特别会自省的民族~

●设计出什么样的产品才会有人喜欢,很棒的书!

●这本书的对谈对象都是经营者和创作者,涉及到的都是大型企业和超出时代的愿景。其实不仅仅是对企业,作为个体来说,将设计的理念置于自身,真正在意的是什么?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果去实现?如何管理自我?…都是同等重要的。当身处一个稳定的环境后就容易被同化,不敢冒险,正如对谈中所提到的,“尝试新事物才是真正的奢侈”,就此看来,多了解过去探索事物本质继而去感受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就显得格外重要,希望能保持这种紧张感生活成长。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读后感(一):别做烂广告!中国的互联网广告人急需一剂猛药

作为一个互联网广告人,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是更多时间闭门造车拍脑袋想点子的人,这本书真是开阔视野。巧的是,刚刚从东京旅行归来,期间特别到达了茑屋书店,也留意了日本的广告,所以这本书读来更有感触。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远远好于我们,已经做到八十分了,但他们还在积极反思日本的创意,本书从甲方(社长角度)和乙方(设计师角度)来审视设计的含义和未来。相形见绌,中国近年来互联网广告虽看起来精彩纷呈,但其实有价值的或者说触动用户的想法寥寥无几。

入行之前我希望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对社会是有价值的,至少不仅是buzz和垃圾,但实操起来难度很大,处于利益处于文化处于老板的拍板。总的来说,除了视野、胸怀(情怀)的狭隘之外,甚至连思考的方向都并不明晰。我不觉得大家是不自知的,都知道,但都在混饭吃。

所以,无论如何,广告从业者,或者对设计心怀敬意的朋友,这本书值得一看。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读后感(二):想要在市场上幸存,设计至关重要

经营既是设计,公司的价值在于设计,一个公司没有设计,就只能停滞不前。那么,什么是好的设计,怎么样才能设计出让企业脱颖而出的策略,在这本书中六位日本一流企业社长的访谈记录中,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答案。

文中提到的洋马案例发人深省,一个从事机械生产起家的公司,一个生产拖拉机的企业如何打造成一个高端品牌?它是怎么在欧美国家跻身成一个奢侈品牌?这些案例的经验都在现实生活中的设计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佐藤先生提到在设计品牌战略上不可忽视的员工意见和支持,对于品牌的再构建,设计的再构建密不可分。

简而言之,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公司的实施性战略和品牌性战略之前,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选准市场定位,确定品牌战略、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开发速度 、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营造优良的设计开发环境。

就像本书作者川岛蓉子所言,关于本书的阅读对象不仅是经营者和商业人士,同样的对于创业者,学生党等广泛的人群都能阅读。开卷有益,对学习设计的朋友大有裨益!!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读后感(三):设计思维是什么?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了。

设计,在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论是服装搭配、房间装潢,还是商品、网站页面,设计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平常夸一个东西好看,也会用设计这个词:“设计感十足!”

那么,到底什么是设计?什么样的设计才会有人买?

这本书就是来告诉你答案的。作者采访了6个日本成功人士,包括三个商业领袖和三个设计师,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践行“设计思维”的正确姿势是怎样的。

简单摘录几条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观点。

1、从商业领袖角度看,设计甚至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

当采访人问日本CCC株式会社社长增田宗昭先生是否对于经营来说,设计是必须的。增田先生将“设计”推向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不仅必须,经营就是设计。公司的价值就在于设计。”

2、设计是超越广告的层次

采访人川岛在问到佐藤“为什么从广告转向商品设计和经营战略了呢?”,佐藤回答:“我不是在做广告的过程中参与企业的品牌塑造,而是因为更想做品牌塑造的工作,才从广告代理点辞职,创立了SAMURAI。”而当问到”从广告踏入商品设计的领域,感觉如何?“佐藤说:“我想做的,不是广告,而是设计。我想参与到更上层的阶段去,参与商品制造,超越广告的层次。”

另外这位设计师对于设计的观点也跟增田先生一样,他认为“设计直接联系着经营的本质。”

暑假也看了一本讲战略营销方面的书《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写的很有趣,也很发人深省。那本书讲到的战略营销公司华与华的方法=战略咨询+产品开发+广告,在某种程度跟《老板,这个设计没人买!》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如果你想拥有设计思维,不妨读一读。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读后感(四):老板,这样废话好多哟~!

这是一本与众多设计大师聊废话的书,没想到冲着去学习设计理念的我,看到了一大堆废话。虽然都是有名的设计大师,但其实说半天都没有把设计交互与用户串联在一起,这明显就是在耍流氓。

在书的前面部分,也有讲到比较实在的东西,但后面就废话实在太多了。好似就是每个设计大师聊的观点里都会出来一些值得设计师思考的东西,但这样的东西真的值得去写成一本书么?为何不直接用简单的一万字写成一篇关于有名设计师见谈录呢?这样省时也容易让读者理解设计大师给出的设计建议。

在几部分比较有用的在此摘录。

增田说:

社长的工作是“经营”,而营造“时尚”是设计部门的工作,社长做不来的。

我觉得这句话十分的对,很多管理部门非要去管一线设计和实施部门做的细节,仿佛要在专业上有点指导,才能体现他无所不能的工作能力。但作为社长,是运作一个项目或者一家公司的,只要总体进程和方向是正确的,他的职责就已经完成得很好了,没必要什么都去邀功。

增田还说:

苹果公司如果没有“苹果专卖店”,而只是生产电脑、批发销售,我想也不可能成为今天这样的品牌。

很明显,一家公司的产品再好,营销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设计产品不是纯粹的设计而已,一定要从消费者的思路以及营销策略考虑设计本身。

川岛提问:

现在的日本人不思考了吗?

虽然我不知道日本人思不思考,但现在的中国人肯定是思考在降低。以前受教育的人少,所以大家没有思考这种概念,从来不会考虑人活着的意义,现在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知道这个世界之大,世界与自我的意义,自我存在的意义,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思考的。但我们才刚开始想要学着去思考。就有一些产品开始阻挠思考,他们是抖音、网剧、网游。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根本没时间去沉淀自我思考的成果。

增田说:

因为手机和网络,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两倍。

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体验延长,只会对少部分人促成积极作用,更多人只是一味的去内耗自我精力而已。一倍和两倍或者更多倍,都没有太多意义。

增田先生说:

设计就是顾客寻求的一切价值。

我觉得讲得非常对,如果商品只是商品,没有考虑店铺装修,购买时的感受以及相关服务。那就不应该叫做用心的设计。

好像除了增田先生说的话还有点用,其他都不知道所云。

《老板,这种设计没人买!》读后感(五):比起设计师,更像给管理层的一本书

作为一名在出版社做设计的美工,最开始对本书抱有“里面应该会有好看的日本设计吧”这样的期待,阅读之后,发现书中所探讨的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指平面设计,而是更为广阔的设计,比如对公司发展的设计、对世界前景的设计。读到这里,我觉得本书好像并不适合我(毕竟我只是个小美工),但作者说“生活中的设计正变得越来越没有美感”“精彩的设计、优雅的设计、时尚的设计,不复诞生”让我十分的惊讶,在全世界都以设计闻名的日本,居然有人觉得他们的设计越来越没有品位,并且“问题在于‘缺乏有品位的老板’”,这又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本书邀请的六位知名人士,是企业家同时也是艺术家,谈论的内容从艺术设计到经济和科学,坦白说有些部分我不是很能理解,但是还是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书中涉及许多我在工作时也会遇到的问题,读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事情从别的部门或者管理层看来是这样的,有一些理解了平时觉得很枯燥又没有原因的工作。

“美丽之普通。能让‘普通’变成‘积极’的设计”。

“‘新颖’未必代表美观,也未必代表实用。拘泥的应该是‘美观’、‘实用’,而不是‘新颖’”。

作为一名设计师,平时听到最多的要求就是“新颖”、“特别”,要和目前市场上同类的产品有差距,要在第一时刻抓住客户的眼球,将这些要求放到首位,而将部分“美丽”、“适合”的设计打入了“过时”的冷宫。在书中看到类似这样的观点时,与其说是遇到同道中人的激动,不如说是原来也有人这样坚持着的感动。在平时的工作中听到“太普通了”这样的评价,基本等于是被否定了,“普通”变成了一个贬义的词汇,而我们所谓的“新颖”是否也只是一种短暂的“奇特”,在文化和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还会有纯粹的“新”吗?

“商业不是一次定胜负,面向未来,长久存续”。

“非常直白的理论。但是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

书中讲到这里,是在说要坚持走访第一线来培养工作上的某种直觉,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少人能坚持而不懈怠。这让我想起之前上理财类课程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分享的一个观点。巴菲特每天6:45起床,会连续阅读5份报纸,9:00前走进办公室,每天有80%左右的时间用于阅读(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资料,老师课上所说的关于股神的习惯我没有记录)。很多人在面对他人的成就的时候,往往将这份成功的大部分归结于天分,但这些成功人士光靠这样自律的作息和持续几十年的学习习惯就足以打败大部分的人,不需要天分来加持。我在工作中认识一位插画家,最开始的时候他还在大型网游公司上班,只有晚上的时间给我们画图,一天可能才睡五六个小时,周末也没有休息。我在和他合作的时候,常常想如果是我,这样连轴转的工作我是没法坚持下来的。大概大半年之后我听他说起准备要辞职成为自由职业人了(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这样工作了很久),开始计划要和女朋友求婚和未来工作室的布置,认识到现在有两三年了,如今要约他的稿子也越来越困难,因为他的档期一直很满。

“就是要计划商品流通的模式,向批发商给出提案”。

“商品流通了,生意自然也就做大了”。

刚进入出版业的时候,以为编辑就是像考试的时候做改错题,看看语句通顺,查查字形字义,却没想到一个编辑要兼顾一本书从最初的内容设计到签约作者到成品印刷,甚至是最后的销售手段。脑中不由得会有“我只是个编辑啊,怎么连卖书都要我做”这种想法,书中说到“自己卖的商品,必定要从顾客手上流到最终消费者手上”,编辑不是靠做书来盈利,而是靠这本书的销量来盈利,编辑印刷出一本书就甩手走开,只在最后销量不好的时候来抱怨几声,可能不仅会失去读者,连销售方都会失去吧。

本书还有很多,在设计师看来很解气,在领导者看来很大逆不道的观点,没有一一列举,毕竟每一个人看到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一本谈话式的著作,看的时候比较轻松,随时停下随时也能再接上,日式简笔漫画风的简单封面,没想到里面的内容却如此扎实,是高手间的对话呀。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