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梦余说梦读后感100字

时间: 2020-03-13 06:15:11  热度: 282℃ 

点击全文阅读

《梦余说梦》是一本由黄爱玲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6.00元,页数:4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余说梦》精选点评:

●第一重欣喜是黄爱玲的文字,对电影意味的拿捏堪称精准;第二重欣喜是黄爱玲的见识,超越了影评与影论的窠臼;第三重欣喜是黄爱玲对电影的挚爱,不是人生感怀,也不是故作姿态,但通过她的文字看见了她的人。

●黄爱玲以她的文字,至少让我确证“影评”并非低人一等的文类。她将自己的才华禀赋、人格魅力和对电影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的热爱,各各融汇其中,将做梦甚或梦想的大部分年华都给予电影,吸纳、消化、批判,而后淬炼出你面前的这些释梦话语。

●我想我之所以这么喜欢这一本,大概是因为它更像杂文而不是评论吧,有感悟,但没有那么多言之凿凿的所谓观点,是浅的,留白的。

●套用作者在书里的自话:"电影本来就是等待的艺术——等就位,等情绪的配合,等导演的灵感,等阳光,等云…"省略下来的自然是:"等君入梦来,大家一起戏梦人生."对于如何评价这些梦呓,作者又说:"有情便是真,无情便是假."影评写的春风习习,难得这份从容不故作高深,请君入梦来吧!

●黄爱玲的影评文字优美,见解独到,不显摆不做作。看过的电影,再来看她的影评,会让你有意外收获。其中提到的很多电影没有看过,就解决了你以后片荒的尴尬。

●怎么说呢,这本书应该叫《关于看电影的私人回忆录》。如果有看过一些法国经典电影、中国老电影和港台片的话,当睡前读物挺合适。如果想学习写影评的话,这书真不合适。

●妈诶 好想读

●书店读完,情怀五星。编选篇目较之《戏缘》更繁杂琐碎,有几篇是特别好。倒是读雷竞璇的前言,不时透出指导黄的意思,读到最后甚至有些八股,与《据我所知》里的印象差距不小...若论学术出版物与文章,实在看不出雷有高出黄多少,也许是自己对黄文韵情趣的偏爱吧,也不知这么些年发生了什么,却还是隐隐应证着此前对雷文小肚之感。

●以身外身,做梦中梦。

●羡慕那些从小就遇到红气球的人,有时候就感觉,世界是他们的。他们遇到的是气球,我遇到的是炸弹。

《梦余说梦》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梦余说梦》读后感”

拿到新书总是想一口气读完,这本不行。它就是一份详细的观影指南,只有每一部片子你都看了,才能真正的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洒脱,惆怅,亦或者欢喜。所以说只有看过了,尝过了,才有那个兴致和同样看过的人讨论,慢慢看吧,够看两年了。羡慕生活经历丰富的人,去过那么多国家,会那么多语言,见过那么多的人和景,不像我,只有靠书靠影片来发现这个世界。

《梦余说梦》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梦与现实的交汇

作者是已故多年的影评人,这本我认为是写给影迷看的。因为里面对一些电影的小细节和情节的理解和描述唯有看过电影的影迷才能涌起共鸣。但同样这本书其实是门槛的,门槛在于你看过的电影其中仅仅用语言所传达的内容是有局限的,唯有看过这些电影才能够体会一些细节描绘的动人之处。同样,虽然你大部分电影没有看过,通过一些描述,你能够拾得几部心头之好,也是极好的。最后文章真诚和对生活的洞察,仿佛就像她的平生。

《梦余说梦》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光影之间

写影评是一件耗费心神的事情,当你回忆屏幕中人物寥寥的一天、一月、一年或者一生,涌动的情感一丝一缕缠绕着观影人。快乐的瞬间可以时常想起,寂寥的一生却不情愿再回忆。 作者平实的语言,整本书舒服的排版,午后阳光照落、夏天暴雨倾盆,可以和每一个让人轻松又愉快的瞬间完美融合。另外,这也是一本很不错的观影指南,书中大多是对上世纪的佳作的影感,跟着作者的记录,一篇一篇的读,一部接一部的看下去。你看他们的人生我们也经历了,多难得。

《梦余说梦》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影评的巅峰

看了这本书的前言才知道作者已经去世多年了,书的前几页是一些经典电影的照片,剧照。作者写的一些看电影的经历,联想起来妈妈给我讲的她那个时候看电影的故事,一个村的人围在一个大院子看一个黑白电视机里的电影,特别的热闹。还有舅舅给我讲的他那个时候去看电影,听见有人叫卖'胡辣汤五分钱一碗',一看兜里就三分钱,连碗胡辣汤都喝不起。看着作者写的她的经历,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自己听过的故事或者听过的经历。里面都是作者对一些电影的看法和看过后的感受体会。通过作者的这些描述也能感受到电影的跟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推荐,值得一读。

《梦余说梦》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梦中梦

中国电影100年纪念的时候,蔡琴唱了一首歌《给电影人的情书》,里面有两句歌词“以身外身,做梦中梦”。

这本随笔集,也很有点这个味道。

作者本身的观影经历,建筑在她庞大的看片量上,对影片的解读,显然是见仁见智,但是她文笔里良好的中文传统和女性的优雅纤细与敏感,是了解光影世界的另一个侧面。

从知识获取的角度,书中电影比起宏大的时代叙事,更偏重于人类温柔的情感和个体记忆。从这个角度说,也是一个了解电影的新片单。

这是一本写给电影很温柔的读本,繁华绮梦,均付书中。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