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流感读后感1000字
《致命流感》是一本由[美] 杰瑞米·布朗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0-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命流感》读后感(一):关于《致命流感:百年治疗史》的读后感
一句话概括:从欧美医生角度,有关流感的一次全面答疑解惑,从1918至今。(当然更远一点的也有提到,比如说放血治疗这种
说实话,看书里描写的美国对流感物资的储备,我对最近微博上一些有关“美国对于新冠肺炎医疗物资储备不足”的新闻比较存疑...
可以造成大流行病的病毒,与其说它攻击的是人类的免疫系统,不如说它们攻击的是人类社会、政治和文化系统中的弱点。
疫苗是个好东西,虽然打了可能也没什么卵用,但是不打是真的很自私,特别如果您本来就是易感人群。所以我特别讨厌那些义正严辞不给自己孩子打疫苗的家长,你他妈知不知道因为您失智,别人可能会因此失去自己的亲人!
《致命流感》读后感(二):百年以前的场景重现,仿佛一部穿越剧
原文出版在2018年,正值1918年流感大爆发100年后。书中不断提到下一次大规模流行疾病离我们不再遥远,腔调中透露着无奈。下一场瘟疫好比可预见却无法躲避的威胁,我在明敌在暗的危机。
中文版本出版时间是2020年3月。还没有拿到实体书之前,已经迫不及待的搜索到了电子书。历史果然在重新上演。本书中对于病理的介绍简单易懂(虽然我也没完全记住)。更有趣的是,作者多角度描绘了大流感下的社会情况,包括大致流感的致病的趋势形成、对于致病原因的猜想、实验发现、治疗方法的尝试、各种流言蜚语和每个国家不同的反应模式。
例如,国家都会有医用物资储备,就像粮仓一样,而西方国家都是私人公司运营并会从中获利。美国政府会大量囤流感疫苗,以应对每年的流行病。而英国则把这一预算放到最低。流感病毒年年变换。疫苗猜中致病病毒从而发挥效力的成功几率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50%命中率。而在这一半的概率中,流感疫苗宣称的降低死亡率和细菌性肺炎发病及舒缓发病症状的作用,又只在儿童和老年人身上有效。美国将“有效”作为大量囤积疫苗的关键决策指标。然而每年上百亿美元的药品投入却无法弥补因为年轻人、中年等壮年劳动力染病而损失的劳动力。流行病爆发期间的经济减缓、刺激投资支出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重大经济成本下,美国仍坚持,不丢下一个人。英国政府则显得冷血一些。既然疫苗无法达到节约社会成本的目的,就不会大规模推广。乃至于整个社会对于疫苗的态度与美国有着180度的转变:流感季节在家休息,便可痊愈。
回看过去的经历,禁不住联想到现在正在发生的各国的反应,以及民众的反应。可以发现1.民众指责、医疗物资暂时短缺(我想着是供应链产生的时间延迟),是全球现象。2.愚蠢的流言也会不因高度经济发展或高教育程度or所谓的民众素质而广泛流传(美国:喝漂白水可以预防covid19以及远离亚洲人就可以不得病....excuse me?)(ps. 1918年美国在防治疫情时,曾张贴 “不要随地吐痰”的警示语,表明随地吐痰可算是人类共同的文明,只是不同经历轨迹塑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3.各国政府反应机制第一要义都是稳定民众,无论各自用什么样的手段。毕竟恐慌是自己吓死自己的最快途径。
...这本书还描述了许多有意思的现象,恰如其时的出现了在中文市场上。希望他对缓解恐惧,和安抚愤怒的民众有所帮助。
《致命流感》读后感(三):流感真的可怕吗?
流感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有时候它会折磨人好几天,几天之后人们会重现活力。但是个别情况下,它却是致命的。比如SARS、埃博拉、甲流H1N1,以及如今正在面对的新冠肺炎,都是致命性的超级流感。
在写与本书相关的内容之前,我想先简单地说说自己离超级流感最接近的一次。2009年9月,全新的大学生活让人满怀憧憬。不巧的是,甲型H1N1流感 的到来,扰乱了平静的校园和美好的生活。 更不巧的是同寝室的5位舍友中,有3人出现了发热症状。在其中一人还被列为疑似病例的凌晨晚上,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残存”的我们仨,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要被带走隔离。一人一屋,每天有人送饭,有时候会躺在床上瞎想:其他人怎么样了?他们到底有没有事?每天都会有人发烧隔离,中午给我们送饭的同学,下午就搬到了隔壁房间隔离。一周之后,我们解除隔离,我们仨始终没有发热状况。6个人终于团聚,跑到饭店里胡吃海塞,大有劫后余生之慨。
其实流感是个很普遍的病症,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症状很轻微,所以对它的重视程度不高。人类与流感斗争长达数百年。在这个漫长的斗争过程中,人们采用了各种能想到的办法,比如放血、服泻药、吸煤气。这些做法在现代人看来是荒诞可笑的,但当时的人却深信不疑。当人们只关注怎么样治病时,却忽视了疾病的自限性,它是可以自愈的。所以,詹姆斯·亨里克的观点是:
治疗方案应该给患者带来希望,根据患者的症状来确定,因人而异。这句话值得每所医学院的每位医学生牢记。等一等,看一看会发生什么,针对病人的症状用药,看看病人的个人档案,考虑病人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流感的起因是病毒。但是怎么样根治流感让人束手无策。1918年的大流感从美国军营爆发,政府的不重视,人民的漠视,流感迅速席卷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在这次流感中失去生命。自此,科学家们为了探寻真相展开了漫长的研究。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研究致病病毒,不惜以自己为实验对象。几十年后,科学家历尽艰险,终于从阿拉斯加冻土层的遗体上找到了致病病毒。
1918年的流感病毒由不同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作用。一些部分能使病毒进入肺细胞;其他部分则使被劫持的细胞能够复制病毒,随后释放,让它感染更多的受害者。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病毒就会具有致命性。人们找到了1918年大流感的成因,但是之后的流感我们就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解决它吗?答案是否定的。狡猾的病毒一直在升级变异。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致病因素和提前预防。人们希望通过建立数据库以分析他爆发的时间对象,但是并不可靠。随后的科研中,人们发现湿度、阳光和温度似乎都在发挥作用,但所有该领域的工作者都知道,还有更多因素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在治疗疾病方面,国家的战略物资储备尤为重要,达菲作为官方认可的有效药品被大量购置。但是很多人对达菲的疗效始终存在疑惑。经过检验,达菲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副作用同样明显。面对药物的不可靠性,人们是否可以提前预防呢?疫苗的作用被逐渐重视,但和达菲一样,疫苗的可靠性也遭到了质疑,但它可以缓解人们的焦虑。一款切实有效的疫苗仍在研发中心。
在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出现前,流感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除了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对于国家的商业经济也造成了巨大影响。老年人数量的降低意味着领取的退休福利的减少,这对退休基金管理人员来说 是一个福音。青壮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往往会更仅有的劳动者带来更好的待遇。说客大量出现,一些说客借机中饱私囊、花天酒地。另一些则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游说国家机构和医疗单位加大预防力度。
虽然我们认清了流感的起因,面对流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但要彻底地消灭它,目前来看仍然困难。正如作者所言:
当我们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病毒的行为时,它就会逃出我们的掌控并出乎我们的预料。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病毒比人类更为狡猾。人类的智力什么时候能超过流感病毒的创造力?我想,短期内不会。本书涉及大量生物学、医学知识,对于不甚了解的我来说阅读过程中充满着阻碍,好在没有半途而废,但书中也普及了很多流感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大家不妨一试。
《致命流感》读后感(四):下一场类似1918年大流行性疾病,我们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了吗?
《致命流感:百年治疗史》 [美]杰里米•布朗 著 2020年3月由方寸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我们做好了迎接下一场类似1918年大流行性疾病的准备了吗?
大多数专家认为,下一次疫情的暴发只是个时间问题。奥特姆的故事有助于把我对未来的思考集中在三件事上:我们对病毒的认知、对病毒的应对措施以及我们对下一次疫情所做的准备。
首先,在抗击流感的斗争中,我们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知道了流感的起因。1918年,当数以百万计的人卧病在床、奄奄一息的时候,我们对几乎造成世界末日的罪魁祸首一无所知。它可能是细菌,可能是我们呼吸的空气,或许是因为缺少阳光,或许是与天体排列同样神秘的事物。在一个世纪之内,我们发现了病毒的存在,根据其结构和作用对它们进行分类、跟踪,了解其传播和变异的方式,甚至拍下了很多照片。在北极,我们挖出了1918年的携带流感病毒的尸体,然后在实验室里把病毒拼凑起来,我们破译了它的基因组成,并在一片争议声中,将其复活。但是,如果我们无法根除流感,那么始于19世纪中叶、以抗生素和疫苗的发明为代表的医学革命就无法完成。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应对病毒的方式。我们的战斗储备中最重要的新工具在对付病毒方面也无济于事。这些工具包括用于治疗流感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抗生素、重症监护病房、肺病患者必须使用的呼吸机,以及了解急诊护理和传染病来龙去脉的专家。1918年的流感病毒摧毁了许多城市,使城市经济几乎陷入瘫痪。当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等待病人康复或死亡的时候进行言语安慰。江湖医术越来越多,甚至像放血术这样的主流疗法也更有可能让病人死亡,而不是治愈病人。如今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但是我们仍然缺乏一种有效抗击流感病毒的药物。人们目前只能通过抗病毒药物来应对。然而,往好了说,这些药物的效果有一定的争议性;往坏了说,这些药物根本没什么效果。我们迫切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彻底摧毁病毒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着。
但我们依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流感,我们能够做出反应,但仍然缺少应对措施,缺少我们真正需要的一种药物。1918年,我们采取了应对措施。我们没有做好准备。今天,我们更善于防患于未然。每个州都制订了应对流感大流行的计划。这些计划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获取疫苗、协调医院在学校体育馆和疗养院设立辅助治疗场所,等等。就联邦政府层面而言,国家战略储备中心储存了数百万剂流感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在2017年更新了《流感大流行计划》,长达50多页。“大流行性流感不是理论上的威胁;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反复发生的威胁。”该计划的前言中写道,“即便如此,我们也不知道下一次大流行性疾病何时会暴发,也不知道它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每年的流感疫苗是人们做好疫情预防准备的一个关键要素,但它的有效性几乎不会超过50%。尽管人们一致认为高危人群应该接种疫苗。但我们仍然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迫使政府制定其他决策,比如健康的成年人是否应接受常规疫苗的接种等。获得必要的证据需要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但囤积那些价值可疑的疫苗和药物的成本却微乎其微。
我们目前的预备方案是假定会出现另一场与1918年大流行性疾病规模相似的疫情。许多专家担心这场疫情比其他潜在的健康危机带来的影响更大。那么,在过去的100年内,1918年的悲剧为什么没有重演呢?在现代医学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因为过去的创伤以及对未来的焦虑,而担心一种极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对待这个问题,人们持有两种态度:悲观主义态度和乐观主义态度。对悲观主义者来说,下一次流感疫情貌似是致命的、不可避免的。新闻媒体充斥着悲观主义者,因为悲观主义容易制造头条新闻。从杂志到有线新闻,再到我读过的几乎每一本有关流感的书,都明显流露出一种担忧:大流行性疾病不可避免。以下是悲观主义者可能站住脚的几个主要原因:
专家提出了警告。他们了解流感,并一直致力于研究流感病毒。我们应该重视专家的话,因为他们对待流感是认真的。
1918年的大流行性疾病以及1957年和1968年的流感疫情,证实了致命流感浪潮的发生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我们完全有理由假设,过去的疫情在未来真的会重演。
最近还出现了其他流行性疾病,比如“非典”、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这些病毒使我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了一定的认知。
这些疾病不分国界。流感也没有国界。自1918年至今,国际旅行业获得飞速发展。过去,从美国到英国需要在海上航行5天时间。今天,同样的行程,乘飞机只需要6个小时。我们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穿梭,我们携带的病毒也是如此。
尽管我们对流感了解甚多,但仍有许多亟待探索的知识。例如,我们不知道为什么1918年的病毒偏爱年轻人,或者为什么它对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只是一种轻微的疾病,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致命疾病。如果不了解病毒的这些特征,我们就无法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家禽数量迅速增加。虽然与家禽相比,禽流感在野鸭和野鹅身上更为常见,但我们饲养和消费的绝大多数禽类更有可能传播禽流感。再加上国际旅行的因素,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
流感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传播。1918年,共同住在拥挤不堪的房子或公寓里的家庭成员很快就感染了这种病毒。
今天,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很多居民依然生活在拥挤的住房里。美国也不能幸免,大约有300万美国人生活在拥挤的环境中。在纽约,将近9%的家庭1——超过28万个家庭——居住环境过度拥挤。在美国,即使你住宽敞的房子或公寓,也可能每天早上都要和几十个人一起乘坐地铁或公交车去上班或上学。
以上这些因素表明,大流行性疾病无法避免。但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我们不妨给乐观主义者一个机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1918年的灾难不会重演。随着时间的推移,重疾或大流行性疾病的致命性越来越低。2009年暴发的猪流感疫情表明,我们可能高估了它的严重程度。关于疾病的严重性,过去、将来都会出现很多的炒作。
每年都有人死于流感,但过量死亡(excess deaths)的人数——尤其是因为特别令人讨厌的流感病毒致死的人数——并没有增加。这种现象可能与我们自己的干预措施关系不大,但与病毒本身的进化压力脱不了干系。病毒容易传播。强效的病毒能迅速夺去宿主的生命或使其卧床休息,之后病毒就不大容易传播了。从流感病毒的角度来看,繁殖和传播的最佳对策是使患者免于患上严重的疾病。新感染的患者继续与健康的人打交道。这样,病毒通过咳嗽和打喷嚏进入新宿主的机会大大增加。在这方面,进化理论站在我们这一边。在气候温和的时候,病毒繁殖的机会大增。温和型病毒不会导致一场大流行性疾病的暴发。
人们认为1918年流感大流行性疾病非常罕见,还有一个原因是,某些条件必须完全巧合,病毒才会产生致命性。病毒必须从鸟类身上传播到猪宿主身上,然后再传给人类。这需要一组特定的基因交换和基因突变。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病毒就不会产生如此强的致命性。病毒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传播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拥挤不堪的军营和军舰、工人们工作的工厂、群众居住的廉价公寓都提供了这些条件。
今天,导致大多数人死亡的细菌感染问题已经被抗生素解决。权衡这些证据后,我不确定自己究竟该加入哪一方。我是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者?各方都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对我来说,各方似乎都言之有理。流感大流行没有暴发的年份是乐观主义者继续保持乐观的一个原因——不过,如果是悲观主义者,在这种情况下,会觉得我们是在侥幸地活着。
当然,我们听到悲观消息的可能性更大。悲观主义者的声音更响亮。卫生官员都是根据最坏的情况来提出建议。互联网和有线电视上的新闻报道,总是使用恐吓战术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制造恐慌会让人产生焦虑。不要依据你的消息来源寻找关于流感的良好预测。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类似于2009年流感季那样的疫情,也不必惊讶,因为2009年流感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速度被过分夸大了。
乐观主义者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美国人尤其乐观。他们喜欢阅读关于幸福的书,喜欢远离麻烦和过去的消极情绪。但是疾病有自己的历史,如果我们不研究过去,就很容易身处险境。1918年确实具有暴发流感大流行的条件。从那时起,其中的一些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样真实的是,某些新的以及无法预见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的暴发。
悲观主义者总是抱怨过去;乐观主义者总是期待着别样的未来;现实主义者生活在当下,他们观察事实,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修正。当谈到流感时,我会加入现实主义阵营。我相信,我们可以反思人类遭遇流感大流行的经历,利用现有的知识、采取切实的行动以防患于未然。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考虑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会涉及医学、科学或政策。相反,它涉及的是我们的集体记忆。为什么我们不去做更多的工作来承认流感的历史演变?悲观主义者可能会沉溺于过去;而乐观主义者往往会忘掉过去;现实主义者利用对过去的认识来了解现在和未来。
由于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这项研究中,所以我得出了一个现实的结论:在将1918年的大流行性疾病留置于我们的集体记忆中这个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纪念1918年流感大流行一百周年,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但这只是很小的一步。改变我们对疾病所持有的警惕性,需要整个社会能够理解疾病的影响,了解疾病在过去带来的后果以及现在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当然,研究经费有助于改变这种结果。但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大学实验室和学术研讨会之外对其进行广泛的讨论和理解。
我们纪念战争,但其他极具破坏性的事件也应留置于我们的集体记忆中。我希望在美国首都建造一座1918年流感大流行纪念碑,以纪念我们遭受的损失、反思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并提醒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这个世纪是灾难、自然灾害、世界大战、疾病以及冲突不断的世纪,也是一个大规模扩张、融合、全球影响、技术突破和取得医疗成功的世纪。流感大流行说明了这两个问题。人们的身体处于危险之中,而大脑仍停留在舒适区。这是人类的失败,也是人类的胜利。也许到1918年流感大流行纪念碑建成的时候,我们也在庆祝人类找到了治愈流感的方法。
《致命流感》读后感(五):从水银、放血、毒气到疫苗、达菲:流感百年治疗史
“根据预计的免疫接种规模,在接种流感疫苗的两天内,大约2300人会中风,7000人会心脏病发作。“为什么?”他问道,“因为这是根据统计学得出的数字,不管人们有没有接种流感疫苗。””
01
—
作者做过急诊医生,也做过流感相关的科研。全书回顾100年来人类对流感的认识与防治手段,有故事,也有故事背后的科学原理,算是非常不错的流感科普读物。
英文版是2018年出的,比较新。作者是美国人,书中的资料信息也以美国人的为主。
1918年大流感在全球导致数千万人死亡,美国死亡67.5万。当时主流医学界的治疗方法有灌肠疗法、水银疗法、树皮疗法、放血疗法、毒气疗法等。当然也有理性的医生主张医生给病人的疗法需要有证据支持。
上世纪30年代人类研发出了流感疫苗。但是疫苗的有效率最多50%。日本的一项疫苗接种政策证明,给学龄前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流感死亡率。
美国一位卫生局官员指出:根据预计的免疫接种规模,在接种流感疫苗的两天内,大约2300人会中风,7000人会心脏病发作。“为什么?”他问道,“因为这是根据统计学得出的数字,不管人们有没有接种流感疫苗。”。同样,在接种流感疫苗后的一周内,另有9000人会患肺炎,其中900人将死亡。这些肯定会在接种流感疫苗后发生,原因并非是流感疫苗。
美国一直有人认为流感疫苗可以导致格林巴利综合症,但是40年来的数据表明接种人群的格林巴利综合症发病率是下降的。
基因测序技术发展起来后,科学家们在瑞典北极圈内和伦敦皇家医院的标本库中发现了1918年流感者的组织,提取出了1918年的流感病毒。
1957年流感在全球夺去了200万人的生命。1968年“香港流感”又一次流行,这个流感病毒至今没有消失,还可以引发流感。
流感的精确预测目前还看不到希望,谷歌的流感趋势不够准确,谷歌在2015年关闭了这个项目,其他预测方法目前也没经得起考验。
美国为预防流感,储备了大量达菲,但是实际上流感疫苗基本对达菲已经抗药了,达菲也不能降低流感病人住院或患肺炎的风险。
书中披露美国急诊医生对待大部分疑似流感病人的态度:不验血、不拍胸片,不开药,回家喝鸡汤。
书中还有一个冷知识:煤气中毒不严重的时候,症状很像流感,急诊科医生需要注意。
总体评价4星,不错。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02
—
前言 奥特姆的故事
1:2014年秋天,在感染流感之后的第9个月,奥特姆重返工作岗位。她的医疗费用将近200万美元,但幸运的是,她有完善的医疗保险,个人只需要支付18美元。#94
2: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我还有个更朴实的愿望:治愈流感。我们常会不经意地把流感当成一次严重的感冒,但是在美国,每年会有3.6万~5万人因流感而丧生。#108
3:流感疫苗的保护力也有限。在运气比较好的年份里,疫苗保护的有效率只有50%,而2018年这个有效率的数字更低。疫苗只对大约三分之一的接种者有效。#125
03
—
1 灌肠、放血和威士忌:治疗流感
4:灌肠疗法、水银疗法、树皮疗法、放血疗法等,都是一些你想不到且让你恶心反胃的【治疗流感的】方法。值得庆幸的是,你不是出生在20世纪初。今天,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会给你用这些方法。但是就在100年前,它们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方法。#161
5:许多人在【1918年】流感大流行期间可能因服用了超高剂量的阿司匹林而不是因为流感本身而丧生。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但是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健康的年轻人死去——这一人群在今天看来是很少会被严重的流感感染的。#209
6:当【1918年】流感恶魔在英国西南部沿海小镇咆哮而过时,法尔茅斯的村民们并没有把他们生病的孩子送去医院,而是带到了当地的煤气厂去吸煤气。家长们认为让孩子接触有毒气体可以减轻他们的症状。#263
7:我在急救中心诊治过数以百计的流感病人,许多人还处在发病早期,甚至有些人的症状还不明显,而我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回家,并送上我妈妈常对我说的嘱咐:多喝鸡汤。#323
8:那么,医生是如何知道病人是否感染了流感呢?我不得不承认,即使经历了5年的医学院教育、4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和几千个小时的看诊,我们在急救中心的大多数医生也只是凭直觉判断。#343
9:如果病人没有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身亡,那么一氧化碳会引起酷似流感的症状。流感高发期是在秋冬两季——此时人们会用加热器和火炉,一氧化碳中毒常常被误诊为流感。#345
10:【针对疑似流感病人的】验血通常不是必要的,胸部X光检查也只会让病人受到不必要的辐射。有的病人可能来到急救中心时流感症状没那么重,却希望医生能够给他做血液和X射线检测。事实上,没有必要将这些检查视作一理所当然的常规操作。#370
04
—
2 流感:病毒的前世今生
3 来势汹汹: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
11:但是1918年的这些日本志愿者的勇气更加引人瞩目。他们周围的流行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夺去患者的生命,并且没有已知的原因或治愈方法。然而,52名医生和护士同意接种从那些感染者身上提取的材料。他们准备做出最后的牺牲。他们的勇敢和无私令人难以置信。#1011
4 “我会死吗?”: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
12:根据预计的免疫接种规模,在接种流感疫苗的两天内,大约2300人会中风,7000人会心脏病发作。“为什么?”他问道,“因为这是根据统计学得出的数字,不管人们有没有接种流感疫苗。”#1218
13:尽管进行了40多年的分析和争论,但目前尚不清楚格林-巴利综合征与猪流感疫苗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在军队中,近200万人接受了双倍剂量的流感疫苗,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却出现下降。#1256
14:使情况更为复杂的是,在推特和其他社交媒体上暴发了另一种病毒。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错误信息和恐惧的传播速度首次超出了病毒的传播速度。关于流感的推文有近300万条,并且拥有自己的话题标签[34]:“#猪流感#”。#1310
05
—
5 复活1918年的流感病毒
15:与此同时,72岁的约翰·哈尔丁回到了阿拉斯加,再次【对死于1918年大流感的遗体】进行挖掘。布雷维格传教区村里的长老们不仅允许他挖掘尸体,而且还找了4个年轻人来帮助他。他们用镐和铲子挖掘,最终挖到了7英尺的深度。#1540
16:1998年8月,陶本伯格宣布了约翰·哈尔丁第二次探险的成功。此时,柯斯蒂·邓肯和她的团队正前往斯瓦尔巴(Svalbard)和朗伊尔宾镇(Longyeavbyen)。#1548
17:成立于1740年的伦敦皇家医院,其悠久的历史确实足以证明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在此接受过治疗。通过尸检档案的搜索,他们发现了两个保存的肺组织标本,以及这些标本所属患者的临床记录和迄今为止一直缺失的临床环境。#1560
06
—
6 数据、直觉和其他战争武器
18:统计和预测流感活动的难度巨大。谷歌流感趋势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而现已解散的流感预测市场也并未提供独到见解。来自诊所和实验室的数据不完整,有时具有误导性。#1882
7 你的晚间流感预报
19:我已经在急诊科工作了多年,但医院从未对自身的人员配置或药物供应模式作出任何改变,以应对非常严重的流感疫情。医院很少采取这些措施,因为它们要么非常昂贵,要么不切实际,或两者兼而有之。#2161
20:我们准确预测流感疫情的高峰和低谷的能力似乎正在提高,但要实现每日流感预报的梦想仍然遥不可及。#2177
07
—
8 物资储备中的漏洞:达菲和尚未发现的治疗方法
21:在美国各地有一些没有名称的巨大仓库。它们之所以存在,部分原因是我们不想重蹈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覆辙。仓库里存放的是我们对抗另一场全球流感大流行所需要的武器。#2275
22:与未服用达菲的儿童相比,服用达菲的儿童发生呕吐的概率是他们的两倍。药品包装上都标明了这句话,事实上,达菲经常会使患者出现一些正在试图缓解的症状,而且最多只能使患者遭受的流感痛苦缩短一天。#2344
23:最致命的发现是,达菲并没有降低患者住院或患肺炎的风险,而降低患者住院或患肺炎的风险正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将达菲纳入其战略储备的原因。#2477
24:在1918年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一个世纪,我们仍然没有对抗流感的万能药。我们仍然采用不完美的治疗方法,通过储备像达菲这样的药物以寻求安心,只是为了以防万一。#2543
08
—
9 寻找流感疫苗
25:一种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方法是为完全不同的人群接种疫苗:学龄儿童。这种想法在日本的一项自然实验中得到了充分证明。#2715
26:“我们不能拿国民的健康冒险,”你可能还记得他【福特总统】曾这样表示,“过度反应要好于反应不足。”这便是美国医疗服务中一条最重要原则。我们随时准备采取更多行动,尝试最新的药物或外科手术,因为我们不想冒险。#2802
09
—
10 有关流感的商业活动
27:另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在母体内接触【1918大流感】病毒的人,到60岁时患心脏病的概率要比其他人高出20%。流感大流行以人们无法预料到的方式持续影响了人类几十年。#2926
28:如果把这些因素以及更多方面的情况考虑在内,美国暴发严重流感的估计成本在200亿到250亿美元之间。这与洛杉矶全面停电两周造成的经济损失大致相当。#3020
29:“9·11”恐怖袭击发生后,航班急剧减少,很长一段时间内,乘坐飞机旅行的人数不断减少。那一年,流感病毒的高峰期比平常晚了两周。#3025
30:我希望在美国首都建造一座1918年流感大流行纪念碑,以纪念我们遭受的损失、反思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并提醒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3209
全文完
相关链接:
《病毒星球》《猎药师》等科技类好书19.5本
近年读了1065本书,挑出33本5星好书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
2019年读过评过的293本书
本号127个书单1127篇书评的索引(截至2019年12月31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