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名校之间的相爱相杀竟然比大片还精彩!
本文共3362个字
阅读时间4分钟
上个月中旬,发生了一件很暖心的事情:全国各大高校携自己学校的“校花”为武汉大学的樱花加油。
这让我们看到了各大高校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情谊,大灾当前,所有学校都是团结一心的。
然而,这些个高校们可是日常性互怼,习惯性相爱相杀,他们的斗争史,足以串联成一部宫斗剧。
而且不仅是国内高校,就连国外名校亦是如此。
国内组
日常惯性互黑的两霸主:清华VS北大
说起清北的恩恩怨怨,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逢招生季,必定互怼上热搜。为了守护自家学校的妹子,可以“仗节死义”,简直是“可敬可叹”。
北大戏称清华为“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清华也毫不示弱,以“中关村应用文理学院”来回敬隔壁邻居。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互黑”成了两所名校学子的“必备技能”,你嘲笑我宿舍没有空调,我戏谑你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这样的吵嚷中间,甚至还有很多好笑的段子。
比如之前某北大学生写了个“夜袭清华”的经历。没过多久,就有清华学生写了一篇“夜袭北大未遂”来回应这篇文章。
该文只有寥寥数字:
“看了隔壁同学写的一篇‘夜袭清华’的游记,突然想去夜袭北大。可我转念一想,天气闷热不好好在宿舍里吹空调,反而跑出去骑车,岂不是头被门夹了!于是未遂……”
不过就算再怎么互黑,也不能影响清北两校的深厚友谊。
北大120周年校庆之时,清华就特意发文,恭贺北大生日快乐。
里面细数了两校所共同经历的种种过往,比如清北与南开携手共创的西南联大的经历,又比如两校先哲共同提倡的“自由之思想”。
所谓相爱相杀,大抵就是如此了。
蛋饺(旦交)组合:复旦大学VS上海交大
说到既生瑜何生亮的名校,复旦和上海交大怎么能没有姓名呢。
复旦大学的快递柜上,曾经出现过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复旦大学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乘坐地铁10号线至交通大学站。”
没多久,上海交大就收到一张复旦的回击:“上海交大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有多近?1:10万地图仅3.5厘米。”
同在上海的这两个冤家可是从未轻易“饶过对方”。
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五湖四海的各大名校都发来了贺电,就连远山远水的剑桥都特意送来祝贺,唯独“旦旦”依旧傲娇,不曾向交大说一声“生快”。
于是便有了交大学子对旦旦的呼喊:“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但再怎么“吵”也挡不住他们之间的“浓浓爱意”。
2015年的七夕节,交大发了一条微博,并@了复旦,然而第二年情人节前夕,交大再次转发了这条微博。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遇上了)
此事一出,很多粉丝都在下面做出了评论。甚至还有一个“粉丝”专程为两校画了一幅漫画。
虽然复旦并没有回复?
激烈的生源抢夺战:
四川大学VS电子科技大学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省不容比“我”强的985。
川大和电子科技大学这两所四川之光,为了抢夺生源也是拼了老命了。
在这场争夺赛中,电子科大的女生数量成了最大的弱点和最大的“嘲点”。
川大稳住自己男女比例均衡这个优势,以此为“饵”引准大学生们“上钩”。
电子科大当然也不甘示弱,可确实在此方面“实力”不足,于是他们的画风是这样的。
不过两所学校还是会时不时在官微上秀秀恩爱啥的。
国际组
一条桥引起的“撕X”:哈佛 VS 麻省理工
国内的学校再怎么斗,也没有麻省理工(MIT)与哈佛的“戏”来得精彩。
哈佛与麻省理工同在波士顿剑桥镇,两所学校就隔着一条河的距离。
本来嘛,两所名校挨在一起就容易产生一些摩擦,但这些摩擦中最好笑的,还属“哈佛桥之争”。
哈佛桥是麻省理工的同学前往波士顿通勤的必经之路,而且距离上也是麻省理工的人要近得多。
如此一来他们就很不爽了,“凭什么我们每天经过的地方要叫哈佛桥”。
于是,愤愤不平的麻省理工同学就将这件事情闹上了法庭,要让法官将这条桥改名为“MIT桥”,法官当然是无视了他们这个“幼稚”的申请。
结果,1909年,哈佛桥因不安全而需要重建,蛰伏多年的MIT同学觉得终于找到了“收复主权”的机会。
1958年的某天,MIT的一名叫做Smoot的学生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哈佛桥上,他们说是要测量哈佛桥的长度,用Smoot的身长来测!以此来宣誓他们对哈佛桥的主权。
每10个Smoot长度MIT的学生就用油漆做一次标记,最终,他们测出哈佛桥有364.4个Smoot长度。
直到如今,那些标记还在,MIT的学生每年都会提着油漆去修补一下这些记号,目的就是让这些属于MIT的记号一直鲜艳如新。
不过,麻省理工同学的付出还是有回报的,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这座桥终于又被称为“MIT桥”。
别看人家表面上斗得凶,其实这两所学校可是建立了深度合作的。
双方不仅课程资源共享,还能学分互认,甚至曾经还联合投资了6000万美金,打造在线联合授课系统。
互怼的同时又携手共进,吸引了全世界的学生慕名前往。
最长情的告白是百年死磕:牛津VS剑桥
说起名校,怎么能少得了英国这两所历史悠久的学府呢!
其实说起来,牛津算是剑桥的母亲。
但别看两者关系这么近,互斗起来可是毫不手软。
1829年开始的“泰晤士河划船比赛”可算作是两个学校的必争之地。
哪方输了第二年就会向对方“下战书”,无论天气再怎么恶劣,都无法阻挡牛津和剑桥的决斗之心。
于是这么多年来,除了一、二战时期,这项比赛从未停止过。
就连校徽也能引发两个学校的战争。
牛津和剑桥的校徽上都有一本书,不同的是,牛津的那本书是翻开的,而剑桥的是合上的。
牛津借此怼剑桥,“你看你们根本不用功,只是那本书装门面而已”。
剑桥则回击道,“是你们读书太慢,我们都已经读完了,你们还在学。“
虽然双方死磕了百年,但这可能就是他们对对方最长情的告白。
两所学府表面上争得厉害,但谁都知道,剑桥与牛津一直都很尊重对方。
就像小说家哈维尔·马里亚斯所说:
“对世界上其他任何大学毕业生都不由自主地表现出蔑视态度的牛津人,唯独对剑桥人表现得特别尊敬,那种尊敬, 似乎意味着唯独有与他们同样独特的人们相伴,才让他们感到舒服。”
我们早就见惯了莘莘学子为争入名校而斗得“头破血流”的场景,而今名校之间的“相爱相杀”,“明争暗斗”却更是让人觉得“叹为观止”。
想不到汇聚最顶尖的头脑的名校,也有如此可爱的一面。
那些争斗中的趣致之处,或让人捧腹大笑,或让人啧啧称奇,细细看来,竟俨然有一种“大片儿”的感觉。
然而,他们之间的这种相爱相杀,依依不饶,也是名校惺惺相惜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每一所学校都在这样的互动中,变得越发有活力,越发有竞争力。
福利时间
— THE END —
长按识别上方,关注【RSS精选】
好文推荐:
致敬医生!这几部纪录片越看越想哭!
史上最牛的催眠大师,上万人排队两年听他敲“碗”!
野味该不该吃?这道送命题古人已经替我们回答了…...
没了董卿的诗词大会,依然是我最爱追的综艺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部日剧说出了世界对女性最大的恶意!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