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是一本由[加] 艾丽丝·门罗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页数:3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精选点评:
●啥也不说了,天才!!!每一篇都这么精彩!!!短篇小说居然能这么出色到打破我的认知!!!
●《回答我是或不是》的结尾实在是太棒了,《西班牙女郎》中也有不少类似的描写。清醒的觉知,冷静的剖白,在优柔寡断的混沌故事中斩露出金属般的凌厉光泽。我真是对这种意味深长的锋芒感毫无抵抗力。
●门罗可真会如倾诉一般讲述。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我大概说不出来了。 当一次次对普鲁斯特无功而返时,或许能从读门罗的快感里找到些许慰藉。 太喜欢这本书里前半的短篇了,《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素材》《水上行走》《我是如何遇见我丈夫的》等几篇对婚姻情感的探索写的太好了,既,细腻又不失理性,后几篇的主题或偏于回忆性或畸形,或许是离我较远,难以产生共情,不太喜。
●剥离了广阔宏大的历史、政治或是社会背景,展露出了细节的、琐碎的、不逊色于宏观复杂程度的微观生活真相。
●我一直想告诉你的事,那些隐秘,复杂,无法对人谈起,甚至见不得光的内心起伏。看似平凡的日子里的波涛暗涌,幽微曲折,七情六欲,这才是人心。
●一个个的短篇小说组成,充满生活的味道。可能是我还未涉世经历生活,所以对小说的描写没有那么大的感触。关于爱情《我是如何遇见我的丈夫的》,自然而然地,女孩子还是不要先主动喜欢上,要先建立吸引力,wait,先可以像朋友一样正常交流,之后再等男孩子主动(我说的是如果有可能的话
●2/50 我读门罗总是要灰心的
●前三篇各一星,因为都有比较具体的故事情节,后面不知道是我的精力无法集中还是因为确实比较意识流,反正没有太多情节的短篇现在对我来说读起来就比较痛苦,需要花费的情感力太多了。
●这本我算了一下,至少读了八个半小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久。但是门罗的短篇集提供了另一种结集的可能,不同于《呐喊》、《彷徨》的象征、现实手法和思想并重的社会群像描写,不同于《都柏林人》、《米格尔街》、《台北人》的地方传记记叙,这是一种用文体捏出来的凝聚,“问题出在文体,文体是唯一的问题”,只有把握好,才能以极端个人风格展现的同时不显同质性,门罗创造的故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很正常,甚至过于平凡了,真要挑刺,也只有那一瞬间真会有飞机飞过吗?真会有非文学专业的人对《追忆逝水年华》爱不释手吗? 很喜欢《我是如何遇见我的丈夫的》、《行刑人》、《素材》和《西班牙女郎》 (因为那篇,我想起小时候拼着老妈要小裙子穿被打一顿的事
●好细腻啊,娓娓道来又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一):这挥散不去的虚无
彷佛漫天飞雪停滞的大森林,阳光露出了明媚的一角,空气凛冽。好干净的天空,天气好的不像话,然而,你在那,心里空无一人,这就是门罗给我的感觉,干净纯粹的虚无感,波澜不惊的,猝不及防的,隐隐作痛。
我从未踏入加拿大的地界,我从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想象,每当我看门罗的小说,那想象彷佛就加深了一层,各种样明亮的蓝色,美好的让人发酸,酸胀的眼睛,就那样落下泪来,不能自拔。
小说专注于女性,那些女性仿佛有自己的灵魂,也仿佛在生活中挣扎积极过,然而,这些灵魂终究不是强韧的灵魂,最后变成千篇一律的虚无。单调颜色的人生,如同漫长的冬天,只能靠着一点点绚烂的夏日回忆过活。
所以我热爱门罗,她真实,那虚无的刺痛,让我保持清醒。让我在这喧闹的世界中,拨开熙熙攘攘的表象,去看我的内心。女性尚未被世界接纳与承认,这条路,还需要走很久一段。这是我的清醒。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二):只要我们敞开心扉 爱总会找到我们
其中一篇 “How I Met My Husband” -- 我与丈夫的邂逅
写于1974年,讲述了女主人公 Edie 与其丈夫相识的经历。这段经历很奇妙。
Edie 邻居 Peebles 夫人家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客人 -- 帅气的飞行员 Chris, 恰巧 Edie 在 Peebles 夫人家。他们相遇了,Edie 悄悄试穿 Peeble 夫人的华丽服饰,Chris 称赞她很漂亮,这让 Edie 有些许难为情。
当天晚上,Edie 去找 Chris,希望他不要将白天的事告诉 Peebles 夫人。Chris 应许会保守秘密,Edie 感觉自己对 Chris 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Chris 就这样每天都如期而至,直到一天 Chris 的未婚妻 Alice (一个不算年轻也不算漂亮的女子) 出现,然而他们确确实实已经订婚了。那天晚上,Edie 透过百叶窗看见 Chris 和 Alice 乘车一同离去,归来时却相向而行,Edie 内心泛起涟漪。
第二天,Alice 和 Peebles 夫人去湖边游玩,Edie 做了一个蛋糕送给 Chris。Chris 坦言自己即将离去,他亲吻了 Edie,但很快清醒并及时克制住自己。临行时 Chris 承诺会写信给 Edie。
Alice 和 Peebles 夫人从湖边回来,Edie 只说 Chris 飞走了,架不住追问,Edie 只能承认与 Chris 有些亲密举动。对此 Alice 有些心烦意乱,Peebles 却洞悉出 Edie 与 Chris 的所谓亲密举动仅仅是一个吻而已。
Edie 每天都去查看信箱,期盼着 Chris 的来信,却次次落空,每每失望。终于她想通了,决定放弃。因为她不想执着苦等一个永无归期的人。可是就在她每天守候在邮筒旁边的时候,却给信差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他们一起约会,一段恋情这样展开,最终他们走到了一起,相爱结婚生子。
本书的主题在于告诉人们:爱情常是不期而至,就如同它亦常常不辞而别。你等的是那个人,却在过程中收获了这段幸福。
通过结尾的反转给予人们希望:即使路途坎坷崎岖,爱情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终点。If we are open, love can find us anywhere. 只要我们敞开心扉,爱总会找到我们。我们也会在爱中找到自己。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三):去往以马忤斯之路
《我一直想告诉你的事》出版于1974年,那一年,爱丽丝门罗43岁。43岁,一个不再年轻的年纪,但对于门罗的写作来说,才刚起步。
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水上行走》,在不长的篇幅里,门罗小说的特色尽显,那就是有关时间的秘密。
和一些凝聚于某个瞬间发力的美式短篇小说不同,门罗的特色在于将长篇里展现的内容能量压缩在短篇之中,这样的压缩反而激发了更大的能量。
《水上行走》这篇小说里的人物关系并不复杂,甚至没有亲缘关系(至多是邻居关系)。主角是一个寂寞孤独的老头,名叫拉菲德。故事甫一开篇,便是拉菲德的视角。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门罗在文中写——“他参加这些俱乐部并不是出于对社交生活的真实需求,而是预先抵御身上潜在的某种蛰居天性,如果放任这天性自由发展,他会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居人。”
如果不看作品年表,很容易误会这是门罗晚年的作品,因为她对主人公暮年视角的把握过于精准。老年人是怎样一种物种呢?他们犀利眸光穿透岁月,看清一切,深知大势已去,一方面艳羡年轻人,一方面又憎恨年轻人。他们渴望在人群中依然拥有位置,而不是拄着拐杖在一边旁观。
写小说,孩童视角和老人视角是一种讨巧,但这两种看似好写的视角实则最难精准把握,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老年人究竟在想什么?我们现在这幅躯体寄居了不同时期自己的灵魂,我们可以把不同时期的自己叫出来说说话吗?
书中的第二个出场人物是“尤金”,尤金是一个很有趣的年轻人。用拉菲德的话说,他觉得尤金有一个老灵魂,这个老灵魂让他刮目相看。
在海边时,拉菲德听到人议论,说尤金要在表演“水上行走”这项魔术,他立刻自信的否认,说尤金不可能做这种事(拉菲德是一个有些自负的老头,他不认同自己不相信的事情,也认为尤金不会做那种不靠谱年轻人恣意妄为的事)。
此篇小说的场景设置格外简单,其实只有海边、街道、房屋,三个场景,而公寓的设置,让拉菲德先生不得不与几个年轻人共处一屋。在得知尤金要表演“水上行走”后,拉菲德回家,去敲尤金的房门,这一段的描写,寥寥几笔,但格外精准——“他敲了敲尤金的房门,尤金的房间跟他的房间正对着,中间隔着大厅。尤金的声音很平静,但带着些警告意味‘进来’。”
这段描写很有趣,在拉菲德误以为自己和尤金关系不错时,其实尤金对自己的空间仍有一种领域感,尤金才是他生活的主人,而拉菲德至多只是一个访客而已。
在从尤金的房间离开到描写楼下另外三个年轻人时,有一个极其漂亮的转折段落——“他没留意过尤金冥想时的神情。沉醉。是不是理应如此?他被敬畏和恐慌所占据,赶紧躲到尽可能远的角落,就好像目击了别人的做爱现场。”
第一遍看时,我以为最后那个句子只是比喻句,看到后来才发现是一种提示。
拉菲德先生的楼下还住着三个年轻人,分别是卡拉、雷克斯和罗孚,这三个人和尤金截然不同。门罗写“他们就像是突然从泥土里冒出来的生物,只是已经将自己装备好了。毫无疑问,他们自己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很快,拉菲德先生目击了雷克斯和卡拉媾和的场面。在描写了拉菲德先生的回忆和感想时,其中又有一个门罗借拉菲德视角说的话——“是这一代人——如果真可以将他们概括为一代人的话,是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炫耀和张扬。为什么做所有的事情都要制造那么多的噪声,如此喧哗,如此躁动,他问。如果不大声嚷嚷恭维自己的话,他们甚至没法中出一个胡萝卜。”
之所以喜欢《水上行走》,实在是因为尤金其人过于迷人。小说里写——“尤金,这个通晓军事历史和神秘主义、深谙宇宙学和生物学的人,这个可以对印第安艺术(以及印第安人)或毒物学侃侃而谈的人,这个在拉菲德先生那个年代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知识竞赛发财的人(拉菲德先生曾经这么跟尤金说过,尤金大笑着回答,谢天谢地,这样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这个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化都可以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他有什么难言之隐?他的精神危机?他喷薄而出的知识?还是他的理解力出了问题?”
拉菲德先生好奇的是尤金为何要进行水上行走这项表演,他试图搞清楚尤金的目的所在,而尤金的回答非常的无解——“目的就是在水面上行走。”
在闲聊中,尤金形容自己做的事情是“去往以马忤斯之路”。这是一个圣经故事——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耶稣向两个门徒显现,但没有表露身分。他讲论自己所受的苦,并向他们解释圣经。他们忽然认出他便是耶稣,但他却消失了。
在聊天的最后,拉菲德终于撬开了尤金的嘴,发现一切不过是两个女人的玩笑,是她们随口一句话,让尤金选择了做水上行走的表演。对于这一切,拉菲德相当痛心疾首——“他被这个时代甩到了后面,却没有办法,而且一直没有办法判断他们到底是不是疯了。即使是尤金。最要紧的就是尤金。”
在拉菲德心中,尤金就像一个锚一样,能把他这艘垂垂老矣的大船停住,可当尤金也开始疯狂时,拉菲德先生的世界便开始天旋地转,一切离他远去。而雷克斯和卡拉在门上画奇怪符号,扔死鸟在屋子里的行为,都是一种雪上加霜。
小说接近中后部分时,讲述了拉菲德的一个梦境,梦中的少年用一把干草叉和一把铁铲把他父亲杀死在谷仓里,然后用同一把铁铲将母亲拍死在厨房。
小说的最后,尤金终于在众人期盼下,开始了水上行走,他甚至都没有准备特殊的服装,而依旧穿着象征着年轻元素的牛仔裤。显而易见,奇迹没有出现,尤金失败了。拉菲德先生安慰了尤金几句,然后再没有跟任何人说过,独自走开了。
拉菲德又在城里散步了一阵,接着回家去看尤金,可尤金消失了,仿佛不曾存在过,而拉菲德又想起了梦中的那个年轻人,年轻人杀死双亲后是不是就投河自尽了,真相已经无处追寻。
一切结束了,尤金不知去向,拉菲德怅然若失。故事的结尾因为其未知和开放性显得颇有余韵。实际上,究竟谁是尤金,谁是拉菲德,谁是那个淹死自己的年轻人,这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或许他们本身就是同一个人。
这大概是我看过所有门罗小说里最接近我自己喜欢风格的一篇,它有相当的诗意,又兼具魔幻氛围。而在诗意这件事上,门罗在采访中是这么说的——“我喜欢诗意,不过,你也知道,当写文章时,就得小心着点,不要让文章变成刻意的诗意,对诗意还得保持尖锐。这也是我现在喜欢的写作方式。我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我也不是很清楚,是不是这样的方式有点吓人?”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读后感(四):每个人都是自己作品的素材。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人作品的素材。
记得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里讲《国史大纲》时说到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不尽量多读些一个作者的作品,就不能对这个作者作出任何评价”。幸得我阅读的书籍总是追寻着喜欢作者的作品而去的。
尽管这本只是我读她作品的第二部,但在我心目中这部已经远超《逃离》太多。不是因为她能写出这样的故事,而是她用常见的故事,少见的主题、写出不少见的、但却是最难以启齿的、直达人性根部的私密。
在这些故事里,故事是让位于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各种场景下的微妙细节的。这本书你阅读的也不是13个故事,你阅读的是你自己、和你身处的这个世界及周围。所以,即便我笔墨再多,我想来是不会影响到你即便看完我写的再去看这本书的你的是视角和观点的。这个世界上的生物里,最具差异性的恐怕就是人类了。
艾丽丝·门罗《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
1.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
明明发现亲姐姐藏在隐秘处可能随时会用到的自杀药物,非但没有阻止或替换,反而是躲在暗地里每天观察药瓶是否还在或使用过,直至事情的发生。这其中的缘故,会经由这个故事告诉你,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
这事可能只能通过文字,再借由他人或自己的故事,于虚虚实实间将其表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谁有说出它们的勇气。哪怕你的对面是亲人、闺蜜、甚至自己,都难以开口承认。所以,这些很隐私很隐私的秘密,得需要时间这个机器来完成。
2.素材
短暂居住在他们家地下室两个月的女佣,成了她丈夫笔下的素材。听她向我们讲述她丈夫成为作家前和成为作家后的那些事时,深知这文字的力量,它应该不仅限作家才拥有这力量。她的作家丈夫叫雨果。
每个人都是自己作品的素材。
每个人也都有可能成为他人作品的素材。
3.我是如何遇见我的丈夫的
相信这个故事是这本书里最美的,也是每个读者都觉得,应该被写下来,并真的有在每个世界的角落里悄然发生着。
4.水上行走
拉菲德的朋友尤金,一个通晓军事历史和神秘主义、深谙宇宙学和生物学的人,向他周围的朋友在某个周日上午十点证明,他可以在水上行走。
我觉得,讲述这个故事的拉菲德本人,才是那个可以在水上行走的人。可以自如轻飘的行走于生活这座水上世界的人。生活的重量对于他而言,就如同他置身于水面上行走一般。这一切在故事的第一页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只是在故事结尾才知道那个是答案。与其把精力放在不可能的如永动机式的发明、或不切实际的冥想上,不如回到地面,回到实际的生活中。
5.对家人的宽容之心
对于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我们的家人,我们可以对他们抱有各种期望,甚至要求,但也要对他们在实现这些期望的漫长过程中的进度和表现,多一些宽容和接纳。给予他们中足够时间的宽容,给予他们中可能再多时间也无法实现其可能的接纳。比如正在长大的孩子、和正在老去的父母的我们的家人。
6.回答我是或不是
今敏的作品《千年女优》,一生的事业和生活都在为找寻那个偶然相见的缘分,纵然由始至终也不知道对方姓名,但他们有着只属于彼此的信物,一把钥匙。而她可能更多的爱的是自己追逐爱的这个过程。
这个故事里,只属于当事者双方信物的信件里,她要的是他给她的一个回答,是或不是。
7.一只被发现的船
只属于少数几个人的的疯狂童年经历,你有过吗?或多或少每个人都会有的吧,只是差别在疯狂的形式和程度而已。
8.行刑人
向他们行刑的,是那个时代的阶层悬殊,以及悬殊差距环境下孕育的不同种子。
9.马拉喀什
失去丈夫后的姐妹一起相伴,尽管性格相差甚远,但总能成为彼此的支点。两个孤独年轻人,一个还没有丈夫,一个妻子正在住院,尽管只是初次相识,也不妨碍制造一出难得的温存。
10.西班牙女郎
狗血的剧情都来自生活。制造这一出出狗血故事的编剧,无一例外的都是自己。到处可见的冷漠里,都藏着伤害和被伤害。极少数人是无辜的。包括你看见的正在遭遇的冷漠。
11.冬日寒风
青春期女孩子的自尊心、虚荣心、觉得摊上这么一个多病的母亲,不但要替代她做没完没了的家务,还使得自己在周围眼里失去骄傲和体面,这在成长期的孩子们正常的人性心理展露得那么露骨,但却是那么的真切。因为这才是一个青春期女孩正常的、无须粉饰和强加道德感的真实内心。和她自己体内也有着和母亲相同的满脑子的大胆计划、幻想、以及始终让自己思维流动的基因在延续那样的一样无法隐藏。
解脱于自己那个始终忙乱的家,总会想要到祖母这里住上几日,因为这里有着和家里完全不同的气氛和心情。来到这,和在家里的那个她是完全不同的另外的一个人,那种状态和节奏是一种舒缓。犹如现实和梦境的切换。
听她讲述祖母和姨祖母过去的那些故事,虽然在这些故事里还有很多被祖母们刻意隐藏和模糊的部分,但实在是美。我说它美,不是在于丰富的过去的故事,而在于子孙能亲口讲述得出自己祖辈们,在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和爱情,以及看得见这些故事后头的结果和结尾。
12.追思会
去参加妹妹十七岁儿子的追思会,以为可以帮上忙。但由始至终,没有在追思会上应该看到和体会到的悲伤。没有悲伤的姐姐,没有悲伤的姐夫,也没有悲伤的追思会。只有一场因为车祸发生后不得不办的追思聚会。
一切都是在以聚会的形式进行,包括她和姐夫对各自身处处境不满的疯狂或宣泄或报复。她不满是当下的处境,她来到这里看到的连假装都省略了的荒唐。他不满的是一直存在于生活中的、屈尊于自己妻子之下、但需要假装的压抑和荒唐。
姐姐不管对家人和一切所有的外人,都是一以贯之的状态和态度,在妹妹看来,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虽然正是依赖于此才得以进入完全现代化消费主义乃富有人士所拥有的阶层。而妹妹离异后靠微薄的收入只身居住在出租屋里,在姐姐看来,人生也是失败的。
13.渥太华峡谷
有时候乐观是为了对抗内心的恐惧。
有时候越躲避越不承认越难掩恐惧。
有时候关心的追问是恐惧会成为她。
(完)
如果我码下这些文字的出发点是要推荐一本书,那我只要写出这本书其中的一些故事就好,不用写下全部。但对于自己喜欢的故事,总忍不住笔墨会多一点。
一本书,一看开头你可能就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生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甚至自己还能决定它是喜剧还是悲剧。这句话来自于王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而这本书,超出了我在其它书里所看到的预期。每一个故事,几乎都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但每个故事都没有脱离第一个故事的标题“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的核心:最难以启齿的、直达人性根部的私密。他们间都是家人、兄弟姐妹、朋友...但他们在各自的心底里,对方都是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些,都是不会表露和被看见的。
每个人都是自己作品的素材。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人作品的素材。素材,既然取材于生活,就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故事的虚实难辨,但不难辨的是故事之内或之外的虚实。
还有,这13个故事里,这13个故事之内或外的对立面人性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事实结果走向,那就是遵从规则、顺应规则、无所谓自己是谁的人,其生活境况都是好过另外那群要活成自己的人的。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读后感(五):笔记。
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门罗作品)
艾丽丝·门罗
46个笔记
◆ 素材
gt;> 雨果认为整个世界都在跟他作对,地球上的人类居民,甚至所有的声响、令人分心的事物和日常生活中的扰攘混乱都在联合起来抵制他,它们充满恶意,居心叵测,恶魔般地试图阻挠和摧毁他,让他无法继续手里的工作。而我存在的目的就是横亘在他与这个世界之间,阻挡外部世界对他的侵扰,保证他的清静闲暇,我却未能尽职尽责,一半是天性驽钝使然,一半也是我自己故意为之。我并不相信他。我不明白有什么必要相信他。他无疑是聪明的,有才气的,随你怎么认为都可以,但我并不确信他会成为一名作家。我认为作家必备一种权威气度,但他身上显然是没有的。他总是神经兮兮,待人小气,过于自我卖弄。我笃信作家身上应该拥有沉静忧伤的气质和渊博深厚的学识。我笃信作家身上确实存在与常人不同的特质,他们应该是意志坚定,精力充沛,光芒四射的,几乎从不会让人望而却步。这些雨果一点也不具备。我原以为未来某一天他将会意识到这一点。此外,他就像个疯子,他的世界里奖赏与惩罚古怪离奇,遮掩着不让我知道。他坐在餐桌边,面色苍白,满是嫌恶;当我不得不进入卧室取东西时,他会突然停止打字,神情异常狂躁,身体紧张僵硬,再不就是在起居室里上蹿下跳追问我他到底是什么人(一头认为自己是只小羚羊的犀牛,做梦在跳战舞,误以为自己是领袖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接着十分饥渴地在我的脖子和咽喉处一通狂吻,发出贪婪的咕噜声。我毫不知晓他这些狂喜或暴怒情绪缘何产生,我的存在与他的情绪毫不相干。我不无醋意地调侃他:
“想象一下,我们的宝宝出生后,这房子着火了,宝宝和你的剧本都被大火吞没,你会去救哪一个出来?”
“两个都救。”
“如果你只能救一个呢?好吧,先不说宝宝。我,如果是我在那里,哦,不,假设我在这里快要淹死了,而你也在这里,但不能同时救出我和你的剧本……”
“你这是在故意为难我。”
“没错,我就是故意的。就是故意的。现在你恨我了吗?”
“是,我当然恨你。”然后我们便躺床上去了,嘻嘻哈哈,吵吵闹闹,佯装打斗,兴奋莫名。我们在一起度过的日子,我们婚姻生活中比较成功的部分,都是由这些游戏构成的。公交车上我们故意编造各种对话以惊吓其他乘客。一次我们在一个啤酒馆里闲坐,他严厉斥责:他在丛林里辛苦劳作努力养家时,我却弃一群孩子于不顾,径自出门跟其他男人约会。他恳求我要牢记身为一个妻子和一位母亲应当承担的责任。我冷冷地将一口烟吐到他的脸上。周围的旁观者无不眼神凌厉地看着我们,带着一副被满足的神情。走出啤酒馆,我们俩相视大笑,几乎直不起腰,最后不得不互相搀扶着靠在一面墙上。在床上,我们继续玩游戏,我扮演查泰莱夫人,他则是梅乐斯。
“那个流氓约翰·托马斯跑到哪里去了?”他用粗重的嗓音问道,“我到处找不到他!”
“真是万分抱歉,我想我肯定是一口将他吞下去了。”我回答,像个淑女那样。
gt;> 多蒂总觉得自己不期然就会遭遇不幸,对享受生活向来非常克制,因此她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不可能去对这不幸背后的缘由寻根究底的人。
gt;> 我在想,我应该告诉他,意识到我和他曾经共享、至今仍然共享很多记忆,于我是件多么奇特的事。在我只是些鸡零狗碎不成片断的记忆,对他却是成熟而合用的,是一种有回报的投资。
gt;> 他们都在努力掌控自己的世界。在与世界短兵相接时,遭遇所有事情,他们都要决定如何应对,采取什么态度,选择置之度外或为我所用。在那些有限的不稳定的方式中,他们体现了自我的权威。他们绝非无能为力之辈。或者绝不会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之辈。无论他们做出了什么安排,我都不能指责他们。
gt;> 盖布里埃尔入睡前到厨房闪了一下,看到我坐在那里,面前是一堆草稿纸和一支马克笔。也许他本来想跟我聊会儿天,邀请我喝杯咖啡或饮料,但跟往常一样,他尊重了我的不开心;尊重了我其实并非不开心,只是被这些草稿纸占据了心神并为其所苦,不堪其扰地伪装;他留下我独自煎熬,直至原谅,恢复。
◆ 我是如何遇见我的丈夫的
gt;> “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很快就要走了。”
“你要结婚了?”
“哈哈!你刚才说她们几点回来?”
“五点。”
“这样啊。到那时,我将从这里消失得无影无踪。飞机可比汽车能去的地方远多了。”他心不在焉地解开了包裹蛋糕的茶巾,吃了另一块蛋糕。
“你口渴了吧?”
“提桶里还有些水。”
“剩的水应该被晒热了。我可以从院子里给你提些水过来。还可以从冰箱里再拿些冰块。”
“不用了”,他说,“我不想要你走。我想好好地跟你说再见。”
他仔细地收好蛋糕,然后坐在我身边,开始吻我。那些细密的吻,多么温柔,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他的脸上满是柔情蜜意,他的亲吻如此美好愉悦,一一落在我的眼睑、脖子和耳朵上,然后我尽己所能地回吻他(此前我只是受人挑衅亲过一个男孩,然后就是自己用胳膊练习过亲吻,此外毫无经验),接着我们躺倒在小床上,身体贴在一起,轻柔和缓。他还做了些其他的事情,一些不错的事情,至少感觉上不错。帐篷里很温馨,青草的香气涌进来,阳光倾泻在帐篷上,暖暖的。他在我耳畔低语:“我绝对不会做任何伤害你的事。”他一度在我身上滚来滚去,我们的身体贴在一起猛烈摇晃起来,他突然轻声说:“噢,不可以!”然后他停止了动作,翻身下来,拿起了提桶,往自己的脖子和脸上扑了些水,同时将桶里剩下的一点儿水洒在我横陈的身体上。
“小姐,我们都得冷静一下。”
跟他告别时,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悲伤,因为他抬起我的下巴,跟我说:“我会给你写信的。我会告诉你我在哪里,也许你可以过来看我。你喜欢吗?喜欢?好,你只管等着信来。”从他身边离开,我由衷感到高兴,就好像他馈赠的礼物太多,堆得太高,我有些喘不过气;只有独自一人的时候,才能充分感受其中的快乐。
gt;> 如果存在两种女人,一种穷其一生都在空等虚度,另一种忙忙碌碌从不浪掷光阴在等候上,我当然知道我应该选择做哪一种。即使做第二种女人可能会错失一些东西而毫不自知,它却始终是更优的选择。
gt;> 当邮差在某个晚上打电话到皮布尔斯家里找我,约我出去时,我感到非常讶异。他说他想念我,问我是否愿意跟他一起去戈德里奇镇看一部很有名的电影,电影的名字我已经记不得了。我说愿意,然后我们在一起约会了两年,再之后他向我求了婚,订婚后的那一年多里,我一直在休整自己的心绪,再后来,我们顺利结婚了。他总是告诉孩子们当年我是如何每日守候在邮箱边不懈地追求他,自然我总是会大笑一阵,任由他杜撰。只要他们乐意,并为此感到开心,那么随便他们怎么想,我都是愿意的。
◆ 水上行走
gt;> 他所反对的,他跟尤金提起此事时这样说,是这一代人——如果真可以将他们概括为一代人的话,是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炫耀和张扬。为什么做所有的事情都要制造这么多的噪声,如此喧哗,如此躁动,他问。如果不大声嚷嚷恭维自己的话,他们甚至没法种出一个胡萝卜。
gt;> 他也许就只是突然想要一走了之,于是就走了
◆ 对家人的宽容之心
gt;> 我越回头去看这些事情,就越觉得它们不真实。当你在生活中经历这些时,它们只是你用来填补时间空白所不得不做的事情,你一直以为生活将会裂开一道缝隙,让你发现自己,然后你才会在真实的生活中真正发现自己。你也并没有特别希望生活为你裂开这道缝,毕竟你在自己舒适的小日子里如鱼得水,但你确实在隐隐地期盼它发生。然后你慢慢走向死亡,你的母亲慢慢走向死亡,而塑料椅子、塑料植物,以及人们去采购杂货的寻常生活将依然故我,你所拥有的这些生活已经尘埃落定,变成了记忆,去图书馆、回来时带着书和葡萄、乘巴士上山这样的事情,现在真想返回去重新体验和经历,但是上帝啊,仅是希望回到过去这样的想法,就足以让人心碎。
◆ 回答我是或不是
。
gt;> 多年后当我们再次遇到以前认识的某个人,我们会说这个人成熟了许多。不止你一人知道,其实大家都清楚,当时光流转,暮年降临,我们在一生的光阴里究竟都产生过哪些错觉和妄想。事后去嘲笑它们,或是声称成熟就是拥有自动洗衣机,就是不同意对方的政治主张时缄默以对,就是耽溺于生儿育女,就是购置旅行车,无疑都过于简单随意。结论轻浮草率,且不能涵盖全部事实,因为在我看来它遗漏了某些美好而动人的东西,这些东西存在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和对生命本身的温顺降服,存在于我们爱的局限之中。
。
gt;> 你说你爱上了我,我则回答我也爱上了你,但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很可能是我们在彼此身上瞥见了某些东西,这些东西我们俩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在你,是将它们放逐一边置之不理;在我,则根本就还没有发现其中究竟。
gt;> 我总是将你新近寄给我的信装在钱包里随身带着,这已成为我的习惯。当更新的信件到达我手里时,我会将它放入钱包,之前那封则同此前更早的信件一起,放在壁橱的一个小盒子里收藏。我喜欢在一些零碎的时间里从钱包里抽出信来阅读,比如在某个小咖啡馆里啜饮咖啡之时,或是在诊所等候牙医叫诊的时候。后来我便不再将信取出来看了,我开始厌倦,这些信总是折叠成狗耳形状,提醒我已经逝去了多少个星期、多少个月,而下一封信迟迟没有到来。但我任由它留在钱包中,没有将它放回小盒子里,我没有勇气。
现在,在上完课,与同事共进午餐,与学生见面,做任何需要我做的事情之后,我回到家,将这封信,这最后一封信,从钱包里取了出来,将它与所有其他的信放在一起,将盒子猛推进壁橱深处,永远封存。我是存心这么做的,这么做的时候,我几乎丝毫没有感觉到痛楚。在我脑海里,这一幕已经预演了很多遍。我喝了杯酒。生活还得继续。
每天下课回到家,看见门口的邮箱,说实话我感到了某种愉快的情绪升腾上来,因为不再怀有任何期待。整整两年时间,这个锡制邮箱一直是我生活的中心,现在它终于回归到无关紧要的位置,不再向我允诺任何事情,也不再维系任何情感,就像是一种恒久的痛苦终于离我而去,这让我如释重负。没人知道我失去了什么,没人知道我生命中的那一部分,他们只不过耳闻了一些小道消息。你到我这儿来的时候,我们没看见周围有什么人。于是我才能够继续生活,就好像我们之间那些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你也从来没有存在过
gt;> 爱情无论如何都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人们做出的一个选择。困难之处在于时机的判断,即究竟在何时做出这个选择,或是在何时它会变得不可逆转。
gt;> 我向生活缴械投降、变成如今这副模样已有一段时日了,其过程错综复杂,满是让人忧心忡忡的枝节。
- -
gt;> 我并不十分确定自己在想什么,却暗暗期待你能正确无误地理解我的心情。
gt;> 我爱你,因为你身上维系着那个过去的我,那个年轻时推着婴儿车走过校园小路、纯洁而无辜、没有任何错处的我。如果那时我心里为你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并能够将这火焰持续地燃烧到现在,那我所辜负的时光将会比预期少,少许多。我的生命就不会整体坍塌,破碎,如齑粉般消散在风中,渺然杳然,了无踪影。
实在是太伤心了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