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要假装
用绘画治愈自己的私人Mook
2020.3.7
|画画是我们的安全岛
|Hua hua shi wo men de an quan dao
。
大家好,我是林Caroline。
我最近一周除了照顾木子,就是在准备绘麟社的“一人画”。
把大家的问题打印出来一一罗列,装订成册。
翻阅大量的画册,选一个由简入难的选题,能和所有人画的有趣。
总在想,有没有一种办法,让“一人画”成为每个人的安全岛,嗯,是的,是一段自己的时间,那种自己和自己聊聊天,找到自己想去哪。
我觉得画画这件事,或者艺术审美这件事,不是训练出来的,是一种活法和氛围。
有天问辉先生,你没学过设计,但你做的东西一直不错,是因为什么?(这是我这个艺术专业的学生最好奇的。)
他说是因为小时候学小提琴,那时候就又了调动情绪的能力,仿佛所有运用自己情绪的工作,他都合适。但这种能力仿佛不光是小提琴训练的,还有父亲的影响。因为他父亲是古建筑设计师,还曾经在文工团吹黑管,从小家里就各种乐器不断,各种图纸挂在墙上,那种氛围就一直影响到了他上大学,自然而然就选了互联网设计。
绘画也是如此。
我很不喜欢“审美训练”这个词,审美本身应该是自身由内而外的追寻美的评判,它自然而然。不该被训练,否则匠气就这么来。
美本身就是自然的,就好像现在很多故障艺术,蒸汽波,80年代复古的追求,那都是人们情感的表达,而并不是故意的假装。
我恨假装。
所以太过规整的艺术课程只能学习到技法,却很难学到有独特审美的创作。
我想每个人需要的是通过绘画找到自己,而不是变成画画的机器。
创作它本身就是一种综合力,一种需要方法,但又要忘掉方法的理性和感性结合。这句话有点不说人话,但事实如此。
|
最近我每天都会和辉先生聊给木子画童话的事情。他想当个写故事的人,和朋友开了好几个故事线,有一条非常暗黑的,有一条非常暖的,而这条给木子的童话正好在中间,我姑且叫他暖暗黑。
我特别同意童话不要太单纯太白莲花,要等小孩子长大了回头看,还觉得没有被欺骗。
帮他的故事设定的反派男主角
他说他的三条线就是人生的三个阶段。
那条非常暖的,就好像童年时光,不需要动脑就可以快乐的哈哈笑。
那条非常暗黑的,就好像13、4岁的叛逆年代,眼睛里都是阴谋诡计和仁义道德的Mix。
而给木子的,是现在,是那些快乐里的些许折磨,是幻想里的未知黑暗,是还有出路的封闭世界。
男人,总对女儿比老婆好。
我们每天讨论给木子世界的时候,问到最多的就是,这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吗,是不是又被现实渲染过的假装,是不是又在玩文字游戏,是不是真诚,是不是太过故意,是不是又傻白甜...
装作很有审美的写东西,画东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灾难。
但人人又都需要经历和跨过,慢慢才能把真实的自己展现,这个过程几乎存在于我们的每天。
|
所以我想“一人画”就不弄成那种多少节课的东西,应该是一种订阅。
即每个人订阅自己和绘画的时光。
而内容不光是绘画,而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是绘画的前前后后,是我日常的所思所想所读,是我和辉先生的争论探讨,是普通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也许是一个社员小伙伴的采访,也许是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探讨,也许是一次直播,也许还是关于艺术的评价文章。不固定形式,我们一起把绘画和艺术融进生活,每个人都是实践者。
不说做作的话,真实体验。
而在这个不断相处,共同阅读,绘画的过程里,每个人都变成自己的样子,没有定势,没有标准,只有每个人的自我成就。
我一直认为好的教育课程不是一定之规的复制,而是触发参与者的思考和想象。(我甚至觉得不应该叫同学,而是参与者,我们共同成就)
一百人在一起,每周一起探讨和阅读,有时间就画两笔,没时间就去忙别的,在合适的时候回来充充能,又想到了一些新点子,又有力量面对有点那啥的生活,这是艺术能带给我们每个人切实的价值。
就好像人生的休止符,也是我一直在绘画教程上探索的。
以前我做的不好,但现在我会继续努力。
把“一人画”,做成独一无二的地方。
(肯定独一无二,因为只有这里有我和辉嘛=。=)
以上。
- 林Caroline
《一人画》
绘麟社的绘画社群
灯下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
2020年三月十五开始更新
现优惠价格 199 / Year
原价格 365 / Year
|
绘麟社有几千人的平静发呆读书群
欢迎加这个微信入群
hu
|
“ 我们还可以这样认真的平静生活 ”
-林Caroline & 相辉先生-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