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读后感10篇
《个性化》是一本由苏萌 / 柏林森 / 周涛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12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个性化》读后感(一):没有想象的好
因为作者有周涛,所以比较关注。
去书店看了一下,介绍的东西比较全面,什么都介绍了一下,不感觉比较浅显。
应该是不是针对推荐算法技术人员的书籍,适合科普。
本来想买,但是阅读一下之后,觉得没有购买的冲动,就算了。
《个性化》读后感(二):内容阐述不够深入
阅读完全书,基本上就围绕几个论点展开,每个章节基本都在阐述那几个观点,但显然,讨论的不够深入,缺乏思考,价值也不太大,基本上读过一遍就不愿意在读,书中的实例也相对较少,对于个性化的技术更是少的可怜,对于不了解这项技术的人,意义真的不大……
《个性化》读后感(三):已有的与个性化相关的商业模式的清单
这本书介绍了截止到作者写书的时候(早于出版日期2012年1月)已有的与个性化相关的商业模式的清单,比较多,又细分分为电子商务、网络团购、促销、超市、新闻、广告、搜索引擎、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求职招聘、约会、音乐电影等类别。可以作为手册翻翻。
个人不认同本书标题,商业要追求利润,只有在有利润的场景中,个性化才会成为可能。非个性化的商业模式还将大量存在。
《个性化》读后感(四):个性化是目的,推荐是手段
不错的科普书!个性化无处不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个性化要做就要做彻底。推荐不等同于个性化,推荐是达到个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个性化也只是推荐的目的之一。目的和手段之间,各种权衡和利弊...。看完全书后,一个感觉就是,需要把个性化这一目的与推荐这一手段区分开来,进行更深入层次的思考。
全书万变不离其宗地主要围绕UserCF和ItemCF对推荐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未来可能应用,进行了科普性的描述,对于扩展思路和视野,很有帮助,对技术细节,还是需要根据情况去查看更专业的文档了。
《个性化》读后感(五):快餐书,但内容比普通博客还淡
首先这本书涉及面是挺广的,但基本上没什么深度,扫完以后不会留下太多印象。
作为一本书籍,对涉及内容不做详细描述,和观点的深度论述,那基本上没啥意义了,完全对不起价格。
相比, 5年前的《长尾理论》更有阅读价值。
另外还看到一些阐述很不专业(一时忘了在哪,懒得找了),作为技术类描述文字,这更不应该出现
从最后的技术介绍看,只介绍了公司所用的技术,和传统的,其他的高端办法一笔带过。
综上所述,这本书不适合有相关技术经验的或是欲深入研究推荐技术的人士看,但非常适合有项目和基金申请的人看,有不少文字可以借鉴和摘抄。
《个性化》读后感(六):可以不读
为什么说这本书很差呢?这是一本没有重点,流水账的书,里面写了很多数据挖掘,个性推荐等场景,最后甚至说了一些算法。
不过,
场景虽然列举的不少,也很贴切,但是不吸引人,不像一个故事,平淡无味,这点和《爆发》这本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算法也说了一些,但是都是皮毛,没有深入,这也难怪,任何一个算法都是解决特定场景和特定问题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不深也就好理解了。
总之,这本书对于初涉及大数据的人来说,可以拿来启蒙(因为没有故事性,希望他们能看下去),对于已经有类似经验的人来说,不看也罢。
这次没有读书笔记了,因为没什么可写的。。。
《个性化》读后感(七):个性化,需求的本质
上午刚读完《长尾理论》,其中所言的利基市场就是个性化市场,随着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的渠道的高速发展,我们所步入了长尾市场,这也是个性化的市场。而这本书的标题就是《个性化,商业未来》。
书中从电子商务、网络团购、定价和促销、超市、新闻、广告、搜索引擎、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微博、招聘、约会、音乐和电影等行业分别介绍了个性化的特征。诚然,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自己区别于他人的需求,即个性化需求。因此,理论上市场需要为每个人的个性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这也是长尾的推动力量之一,尽可能多的产品种类。推而广之,所有的产品(包括虚拟的产品)和服务都需要体现出个性化来,无论是颜色还是款式。
本书所言的给个性化更多地站在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个性化,而不是长尾理论中所给出的经济学高度。可是说这个个性化是狭义的。书中附录了集中实现信息推荐个性化技术的方法:关联规则、协同过滤。可以说这两本书一本是宏观上的经济学;另一本是微观上的信息呈现方式。一个偏重于理论,一个注重于实践。对于我们理解这个今天的这个市场趋势有很大的帮助。
个性化,消费者需求的本质!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