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n in the Game读后感100字
《Skin in the Game》是一本由Nassim Nicholas Taleb著作,Random House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GBP 21.5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kin in the Game》精选点评:
●塔勒布的书当然是好的啦
●作为nassim的脑残粉 连夜翻完了他的最新作。书里没有脱离他的关于黑天鹅 不对称风险的基本思想 风险承担和利益回报要在一个个体 不然它必然是在screw others 书里还指名道姓的怼了n个诺奖得主 也算作者言行合一的skin in the game了
●年度最佳
●He puts his skin in it. I put in my soul.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塔勒布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者,他以前写过《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和《反脆弱》三本书,讲的都是在这个 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应该怎么面对风险。这本新书和前面三本书一脉相承。塔勒布的说法是他这四本书,每一本都是前一本的一根肋骨变成的。 这本书说的是风险的对称性。
●精英日课笔记:塔勒布真的男人,价值观是如果你不利益攸关你就不会真的考虑解决问题,要利益攸关也要避免风险
●这才是NNT思维架构的底层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少说做不到的废话,自己做生意。
●遍历
●还是系统理论,不承担责任的人不需要担心事情的后果,没什么新东西,作者的点子大都很有意思,但是书写得却都很乱
《Skin in the Game》读后感(一):Taleb's Probability Game
如果你读过Taleb, 会发现这还是一如既往的Taleb. Taleb核心是如何用概率论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现象。
这本书侧重讲非对称性,一个非对称性典型的例子是,假如只有5%的消费者坚持只卖清真食品,剩下95%的消费者虽然不喜欢清真食品但是并不拒绝。如果清真食品的制作成本并没有高到离谱的情况下,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清真食品会占领超市的货架以至于改变社会习惯。这种非对称性可以解释为什么某教是人类文明的毒瘤。
另外一个非对称性的例子是,假如风险和收益没有对称性,或者说Skin in the game, 那么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银行系统或者华尔街,赚了钱是自己的,亏了钱联邦政府来填窟窿。Skin in the game可以推广到博弈论中的代理人困境, 当代理人的自身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不一致时,会产生错误的决策。
本书的写作质量比Taleb其他的作品(比如Fooled By Randomness), 文笔十分Loose, 而且毫无必要为了喷人而喷人的地方太多,好在没有十分影响整体的阅读体验。
《Skin in the Game》读后感(二):Taleb自己就并不Skin in the game - 观点有趣,论证欠缺
这本书的观点还挺有趣的,简单概括起来:
- 如果一个人不需要对他的观点负责,不会受到切肤之痛的惩罚,不要相信他的观点和行动。比如在学术界,用同行评审来决定论文的好坏,而不是论文的实际结果来评定论文的好坏,没有反馈机制,都是不可信的。
- 在游戏中收益会不平均分配,但是如果和个体承受的风险相对应,那就是公平的。比如创业者因为承担了更多风险,就有更多收益。比起直接继承上一辈财富的富二代,就会收到更多尊敬。
这里有趣的是,套用Taleb自己的观点,他并没有足够的经历去支持讲透他的论据,因为他自己没有skin in the game。我们看Taleb自己的个人经历,之前是做交易员,后来做教授。他所工作的都是相对精英扁平的组织架构,既没有创过业,也没有在大型机构或政府里工作过。
一方面,Taleb在讲到自己从事过的行业,比如交易员和学术工作时,还是能够举出很生动的例子。比如在论证自由的代价时,他说到最好的推销员和最好的交易员都可以暴脾气,因为他们能够创造利润。但是他们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创造利润,如果他们亏钱了,就会被解雇。
另一方面,Taleb在讲到其他领域的例子时,就非常晦涩难懂,引经据典。比如引用汉谟拉比法典里的一条法律来说明,人要对结果负责,但是没有解释这条法律的起源和执行难度,让人很难和现实联系起来。而他对于创业者和大公司的高管有着比较简单的划分,比如创业者就是skin in the game的,大公司高管就是skin不在game的,创业者承担更多风险就应该拿到更多的奖励。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更加复杂的,比如有的创业者会玩金融骗局或夸大产品的功能,转嫁产品的风险。
整体来看,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可以打开一些新思路。但是论据有点弱,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吸收。
《Skin in the Game》读后感(三):美国愤青教你识别大骗子
说Taleb是美国愤青,并无褒/贬之意,只是看这本书,他呆谁骂谁,从Steven Pinker到Susan Sontag,而且满口的Fuck/Asshole,看的时候我就想: 有钱就是爽啊,想骂谁就骂谁,甚至都不鸟读者是否喜欢这种风格。我个人喜欢这种风格的原因:只有这样,作者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真实想法,而不是为了讨好读者写些垃圾。当然,使用这种风格不代表他实际表达的东西就不是垃圾。
总体来说,他提的这个观点Skin in the game对我还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说到底,这个道理本身并不多么深奥,我估计很多人跟我开始一样,觉得作者为了这么个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东西划拉了200多页是不是有点硬凑书?耐着性子读完,我发现不在于这个道理的深浅,问题在于日常的实际生活中,我没意识到这原则的广泛适用性,从国家政策的制定,到个人投资的抉择,都可以应用这个原则来判别对方是骗子还是风险承担者。那些一边号召大家武力夺回XX,一边把自己孩子老婆移到国外的,就是Taleb抨击的典型大骗子。公募基金为啥收益这么差?管理人自己的钱/收益跟基金收益没关系啊。真信中医的粉丝,应该身体力行去看中医啊。
作者并延伸讨论由于没有Skin in the game导致的系统的脆弱,融入了演化的观点,也是相当有启发性的。
当然,我觉得这书还是有些地方有点啰嗦/无关主旨,比如动不动没来由地把Steven Pinker拉出来骂几句,也并未给出很硬的逻辑/数据去认真驳斥Pinker,感觉Taleb是真讨厌Pinker啊。不过我感觉作者嘲讽Susan Sontag还算合题:Sontag那么反对市场,诚实的做法本来就应该是不要接受市场带来的产品/服务。
另:Taleb在这本书里很多地方有点双标。比如前面强调要简洁,说什么复杂的方案都是伪专家的忽悠。回头批判转基因时,又强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说实话我没读明白他反对黄金大米之类的具体理由,感觉跟孟山都杠上了。
《Skin in the Game》读后感(四):Where are the lions? Review of Skin In The Game
最近在读Skin In The Game,其中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很深刻。
Taleb说自己去南非旅行,花了很长时间和别的旅客一起找狮子,但是找了半天只见到一大堆别的、很无聊的动物:熊、长颈鹿、大象、斑马。他花了好多时间才发现了一只狮子,然后才焕然大悟,原来自己也把那些因为从书本上、电视上的夸张记录而显得数量很多的动物当成在自然界里真的存在很多的动物了。
事实上,和所有的动物比起来,狮子(或者捕食性动物predators)是非常非常少的。
Taleb说:“But of the thousands of animals that I spotted cumulatively, the image of the lion in a state of majestic calm dominates my memory."Taleb以此为例解释了国际事务大部分时间是合作,战争和冲突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比我们想象的要小的多。但因为学者扎堆喜欢记录战争,和平时期显得无聊,才让人们误以为战争非常频繁。
而让我印象深刻却不是这一点,而是Taleb对狮子那种冷静的印象深刻。他在别处章节也提到:现代去健身房的人花很多时间做些无用的器械,而大草原里的狮子则大多数时间在休息、少数时间在捕猎。让人不禁猜想Taleb可能是将自己(以及别的Antifragile的实干者)看作了自然界中的狮子——数量很少、常匍匐在暗处,却杀伤力是最强的。
我个人经验观察来看,像Taleb这样的人——如果人群真的能套用丛林法则的话,从数量上可能永远只会占人群中的极少部分,这可能如Taleb自己所说是某种自然的arrangement。剩下的人,叫他们普通也好,脆弱或者boring animals也好,才是占大多数的。如果真是如此,Taleb似乎也没必要吐槽那些不如他的人了,只要做好他的狮子的角色就好了,剩下的人用种种手段装饰自己而愈发彰显了他们的愚蠢的行为,可能只是某种智商+能力的局限导致的。或许Taleb的批判重点可以更多放在社会的机制上,而不是个人上。
而私以为Taleb的书虽然对别人的吐槽都有理有据,但似乎提出建设性建议的部分却很少(读完不免有点丧气病和戾气),目前我只读到Taleb让大家尽可能多的去创业,然而这似乎又是一个悖论,你该怎么通过一本书、一篇文章说服更多的食草动物去创业呢(据我看到的学者对他的书的回复,似乎很多学者是根本没读懂他在说什么的)?
《Skin in the Game》读后感(五):永远有趣的Taleb
我对Nassim Taleb的崇拜,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一方面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能理会他的一些见解,但另一方面随着他自己的成功,他的傲慢也越来越明显。即使如此,抛去Taleb的攻击性和自己的逻辑问题(详见文末P.S.),他说道的很多地方依然让人有杨过听觉远时有人点破自己隐隐悟到的道理时的感受。
这本书从本质上是过去Taleb自己很多想法的延伸,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点之一是他通过探讨利益不一致问题,延伸到了一些更为本质的问题,如知行的问题。本质上知和行是两个领域,常有交际但泾渭分明。一些逻辑和道理上成立的事情,在现实的规律和局限性面前不堪一击。Taleb强调的是尊重现实结果,也就是“行”,而不是“知”本身的逻辑。从这个角度来讲,“知”范畴唯一重要的就是其对“行”范畴在现实结果所能产生的影响。我个人对这一点的感悟主要来自于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以融投管退为例,读万卷书虽然有益,但本质上对事情如何运作的帮助远不如自己实操一年半载强。
当然,任何Taleb的作品,有趣的都不止是一个点。看此书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看Taleb这样的明白人和其他明白人。仅和最近读的印象较深的几本书对比印证,可以看出Taleb本人的道德观是古典主义的,所以推崇的是西塞罗推崇的美德,而这个美德是从自身向外逐步扩大的,和《大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伸颇为相似。Taleb说的“先活下来”的策略和对Extremistan的注意又和Munger关于不要亏本金和对lollapalooza effect的重视很相似。
当然,Taleb本人的理论虽然自成体系,但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如果真的完全尊重现实,那么Taleb对于行的推崇显然也只是理论上的以及在实际中行不通的,因为被他所鄙夷的完全在“知”的世界里混饭吃的人不但很多,而且很多还都混得很好。这种“知”本身已经是“行”的一部分。由于天生技能不同,有些人是靠他人赏识吃饭(知),有些是自己自力更生(行),大家只是偏好才能不同,选择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同,并无高下之分。
抛开Taleb的道德体系不言,仅从纯功利的角度来说,那么Robert Robin这种可以转让风险的人无疑是最霸气的。这种人知道“知行”的区别,只是选择用这种智慧来无风险套利,并且可以随意混淆两者之间的界限来为我所用。次一等的人是Taleb这种,“知行”两者都擅长,但无法为了利益随心所欲者。普通人来说,能做到“知行”两者有一个擅长,已经很可以了。比较可怕的是“知行”都不擅长,无论选择哪一项无法在自己的游戏规则里获胜,比如一个只动嘴的人其实本身智商有限,或一个自认为行动力强的人其实动起手来还不如动嘴的。但可怕的是,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参与的是哪个游戏,以及游戏到底是什么规则。
.S.:亚马逊的书评中往往有几个深度远超于所谓知识分子,这本书亚马逊得分最高的负面评论就值得一读。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