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改造大脑》的读后感大全
《锻炼改造大脑》是一本由【美】温蒂• 铃木(Wendy Suzuki) / 比利• 菲茨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90 元,页数:2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锻炼改造大脑》精选点评:
●枯燥的系统知识结合作者的自身经历变得通俗易懂,让人觉得不会太过枯燥无味,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与其说读这本书,不如说比较欣赏作者这个人,纯粹就一“励志姐”,从学霸到研究大脑的工作,再到后来减肥、找男朋友约会(人际关系改善)、健身、冥想,每一步改变都很积极,所以这本书写出来也不会费多大力气,没啥理论数据。
●写作方式很好,换成一种自传或者小说的名字可能会更吸引读者。看来我该恢复锻炼了,也该恢复冥想了。
●是本轻松易读的书,听女科学家恋爱故事的同时学习了脑科学知识。里面所说的“饮食调定点”很有意思,大致意思是说,你的身体需要多少热量或食物,要通过习惯让大脑知道,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你吃够固定量的食物,大脑就会告诉你,饱了!
●Spark: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exercise and the brain 偏重理论介绍, 而本书更多实用方法
●运动链接身体与大脑。作者把生活体验和知识链接在一起,很生动。尤其喜欢作者生活经历,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在当下。 “享受你所拥有的,寻找可告诉你接下来要去往何方的迹象,一路上你都会得到帮助。"
●在喊了近十年减肥之后,我终于通过这本书找到了减肥的动力。2018.7.23起开始锻炼,为了我的身材和大脑
●握手科学家,我有潜力变这样自言自语
●作为一个神经性博士,干货不少,但是作者杂糅了30%左右的个人情感经历。人脑可塑性有多大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锻炼和冥想可以塑造一个更强的大脑
●无甚收获。
《锻炼改造大脑》读后感(一):Mark了那么多健身视频,为什么只有这本书让我真的动了起来
首先汇报一下战果:
3个月,从95斤变成85斤。见效不是很快,效果也不是很显著,不过跟之前的无数次无功而返比起来,结果还是很欣慰的。
所以这本书究竟特别在哪儿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在于代入感超强。作为一个又忙、又懒、又宅的人,那些所谓健身大师即便再厉害、所用的方法再有效,都跟我是两个世界。而这本书的作者自己就是一个理工宅女,从小埋头学习不懂社交,长大又埋头学术没空恋爱。读她的故事,感觉像是找到了同类,那么既然作者能坚持下来,我当然也没问题。
而且作者是一个正经的神经科学教授,根据正经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写出来的结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她不是教你怎么减肥,而是告诉你锻炼对身体和大脑都有好处,能让你从身体到心灵都焕然一新。这种看上去特别鸡汤的内容,偏偏有着充实的实验结果作为支撑,极大地提高了可信度,跟那些号称“7天减肚子”之类的健身视频所带来的激励是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的。
另外,书里提的方法都不是什么惊天大改变,4分钟快速健脑什么的,不会让我这种又忙、又懒、又宅的人感到难于登天,稍微努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
投入不大,产出还很美妙,榜样又对口,来源又可靠,还有什么理由不尝试一下呢?
《锻炼改造大脑》读后感(二):4分钟改造大脑
说实话真的很不喜欢一个女人啰里啰嗦说一大堆她的个人经历,也许她真的很牛吧,所以觉得经历是最好的文笔。
我只是看到4分钟改造大脑才眼前一亮。运动改造大脑,道理我懂啊,就是懒,不想运动啊,今天陆陆续续专注工作2小时后,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一直喊着要锻炼却仍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想起锻炼需要30分钟左右我就没了兴致。
她以身试法,给了几条干货
我自己调整一下,早晨起来工作都要吃两个鱼油,工作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快速做饭,化妆,整理房间这些事情都能有很好的减压作用,和儿子疯狂4分钟玩一会~做一些4分钟的简单运动!
《锻炼改造大脑》读后感(三):大脑和身体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更新
这是一本非常诚恳和让人快乐的书。但大家赚钱都很忙碌嘛,从时间成本说,也可以不必看。
tips:
1.锻炼带给人的益处:始终聚焦于当下,毕竟剧烈运动时真的不可能忧思未来。
2.什么是记忆的神奇药丸?重复、联系、情绪、新奇
3.跑步激活了大脑中的内啡肽分泌系统
4.锻炼中被大声说出的自我肯定语有助于缓冲压力以及与消极反馈相关的思维反刍
5.锻炼会促进成人的海马神经发生。
海马不仅是记忆的重要脑区,而且对压力非常敏感。重度抑郁症患者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海马比正常人小。但锻炼能通过减轻压力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并改善认知。这两种功能通过相同机制实现:成年海马神经发生。
6、心得:有句话说,我不是为保持健康所以去跑步,我是为了跑步所以保持健康。
不亲身体会过的人不明白这话的内容。
一个典型例子是,自律如果有诺贝尔奖那一定能拿奖的村上春树因为想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开始不知不觉嗜烟,身体状况糟糕,所以不得不跑步。但开始跑步的人怎么还可能继续酗烟?他只会觉得吸烟这件荒唐的事情太影响跑步的温馨愉悦和爽感了。
这也是跑步和健身的人的最真实体会。啊啊啊我不能再喝酒吃辣喝咖啡熬夜了,这些古怪坏习惯冒出在我跑步的路上真的是太讨厌了啊。
7、跑者对身体的更新最有体会。
其实心灵和大脑也一样。
附一段克里希那穆提的话:“超脱意味着摆脱污浊,保持纯洁,祛除一切传统、教条和观念,超越其他言论的影响。这样的心灵不会去寻求什么,因为它没有可寻求的东西。这样的心灵是自由的、彻底宁静的,没有欲求,也不为外界所动。”
但这不意味它是静止的。恰恰相反,它一直在变化。日日跑,日日新。
8、什么最损害大脑?
压力。长期压力。
压力的主要来源?人际关系。 而且我们往往极严重低估负面人际关系的影响。当你不知道它对你和周围人有多大影响时,它的破坏性最大。
压力会杀死海马中的脑细胞,从而使海马体积变小。
但,研究证实,童年承受过不可预知的长期压力,有助于个体缓解在以后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压力免疫”。研究者认为,人体承受压力以形成抗压机制,存在一个关键期。因此,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承受适度的压力,是成年后形成强大复原力的关键。
9、“我更加清晰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能让我快乐的目标上。这种改变使得我拒绝别人更容易了。无论对方的要求多么合理,只要不符合我的快乐和轨道,我就会说不。说不而不感到内疚的能力,消除了我生活中的大量压力。”
10、大脑的终极法宝:奖赏系统。
快乐来自给予、创造、表达、自我。找到让你恢复活力和愉悦的事情,从食物和性,到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疯魔”的事情。
《锻炼改造大脑》读后感(四):对抗衰老,从现在开始。
读完神经科学家温蒂·铃木(Wendy Suzuki)与比利·菲茨帕特里克(Bille Fitzpatrick)合著《锻炼改造大脑》一书,脑中浮现出一个词语:“用进退废”,这大概是对此书内容最简洁的归纳。当然,进和退都是指的身体机能,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身体机能和精神面貌会远好于常人,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尽管我们不知道其中复杂的变化。温蒂向读者介绍了锻炼与大脑的互动过程,大脑由此产生的的变化及给身体带来的诸多益处。通过她的实证研究,确定锻炼可以让人聪明明、更快乐、更具创造力,不管是力量训练、有氧锻炼还是其他的锻炼方式,同时还肯定了冥想的作用,其带给大脑的改变不亚于物理锻炼方式。遗憾的是,书中对锻炼的具体内容介绍不多,感兴趣可以读《明年更年轻》一书,作者亨利·洛奇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书中详细介绍了锻炼的方式。所以,无论你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或者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亦或是年纪更大的人,从现在开始坚持锻炼吧,条件允许的话请个私人教练,也许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对抗衰老,从现在开始。
锻炼改造大脑7.2【美】温蒂• 铃木(Wendy Suzuki) 比利• 菲茨帕特里克(Billie Fitzpatrick) / 2017 / 浙江人民出版社明年更年轻:运动赋能篇7.5[美] 克里斯·克劳利 亨利·洛奇 / 2018 /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锻炼改造大脑》读后感(五):锻炼:不可思议的力量
《锻炼塑造大脑》的作者是温蒂•铃木,就是日本“铃木汽车”那个“铃木”。作者是第三代日裔美国人,她祖父在1910年,也就是日本移民潮期间,来到美国,并在美国西海岸建立了当时最大的日语学校。温蒂•铃木是一名脑神经科学家,三十多岁的时候,她就成为了纽约大学的终身教授。
《锻炼塑造大脑》这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人生经历,从加州那个热爱百老汇的小女孩,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求学,在法国留学,最后成为终身教授,组建自己的实验室。第二部分是作者将神经科学运用到自己身上,由此带来巨大的变化。作者提供的建议和见解,不仅是基于她的个人经历,同时也基于过去以及现在所有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书中介绍了很多神经学知识,实验,案例以及发现
简单的说,《锻炼改造大脑》是作者结合脑神经学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实现改变人生的一本书。
在开始了解这本书前,首先让我们来听听几个关于大脑的说法。
第一个说法这样说的,人类的大脑只开发10%。比如吕克•贝松导演的电影《超体》就是基于这个认知。斯嘉丽•约翰逊饰演女主角露西,她的脑潜能被开发到100%,变得无所不知,甚至能用脑电波隔空传物。然而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对的,在进行日常认知工作的时候,我们使用了整个大脑。大脑的不同分区掌管着不同功能,所有的脑区相互连接,如同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网络。
第二个说法在20世纪广为流传。支持这个说法的人认为,人类从幼年到成年这一阶段,大脑会快速发育,尤其是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但是,在成年之后,大脑就会停止生长发育。中年之后,人的大脑就如同身体其他的器官一样,慢慢衰老。
这种说法同样也是错误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在小白鼠身上做了实验。相比于生活在枯燥的环境里,只有少量同伴,没有玩具的小白鼠,那些生活在迷你“迪士尼乐园”的小白鼠,它们的大脑体积更大,大脑的树突会延长,能够接受和加工更多的信息。不仅如此,生活在迷你“迪士尼乐园”的小白鼠大脑中的突触连接和脑血管也会更多。这意味着,它们的大脑能够获得更多的氧气和营养。因此,生活在迷你“迪士尼乐园”的小白鼠变得更加聪明。
大脑可塑性同样在人类的身上得到了验证。这里要介绍的是在伦敦出租车司机身上进行的实验。伦敦出租车司机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司机。他们出名的原因得益于伦敦复杂的路况,伦敦大约有两万5千多条街道,数以千计的标志性建筑和名胜古迹,连智能导航仪到了这里也要失灵。研究发现,伦敦出租车司机大脑重点海马体比普通人更大,海马体负责形成长时记忆和空间记忆。有人可能会问,会不会是本身那些记忆力较强的人才能通过测试成为伦敦出租车司机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英国伦敦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对此进行了一次实验。伦敦大学的学者找了一批想要通过出租车测试的人,而且这些人拥有相同大小的海马体。之后,对他们进行同样的培训和考试。结果发现,那些通过考试的人拥有更大的海马体。也就是说,记住了足够多的信息的人,海马体确实增大了。这就是大脑可塑性的证明。
从上面几个实验,我们看到了,成年人能够重塑大脑。我们知道,大脑是目前人类已知最精密的组织,它控制着人类的基本生存技能,如行走,吃饭,说话,打篮球,思考等等。
大脑可以指挥身体的行动,身体的行为能影响大脑吗?再想想这本书的名字《锻炼重塑大脑》,通过身体锻炼真的能够影响大脑的发育吗?
17世纪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身体和灵魂是完全不同的部分。比如笛卡尔就认为灵魂和肉体是完全不同的物质。他认为,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分别创造了灵魂和肉体。灵魂存在于大脑的松果体中,而肉体只是一架机器。这种理论认为,大脑可以指挥身体进行各种日常行动,如行走,思考,交流协作,但是身体却无法影响大脑。
但是现代的各种科学实验已经证明,这种流传于17世纪的说法是不合理性的。我们都知道吊桥效应。这个吊桥效应的实验内容是这样的,加拿大温哥华有座卡皮诺拉吊桥由两条粗麻绳和木板组成,桥高230英尺,也就是70米,大约20层楼高,在这座简陋高耸的桥上走过去让人惊心动魄,两腿发软。心理学家阿瑟•阿伦的研究小组的实验内容如下,他们安排一位漂亮的女士在这座桥上等待18到35岁之间,没有女性同伴陪同的男性,并邀请那些男性做一个调查问卷。问卷结束后,这位漂亮的女士会留下自己的手机号。事后,大约有50%的人拨打了这位美女的电话并向她告白,他们认为这位女性是他们的真命天女。随后,他们又在一条小溪上的高3米左右的桥上做这个实验,而只有12%的人给这位漂亮的女士打电话告白。
当人居于危险的情境中时,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形成相应的紧张情绪,这与陷入爱河时的情感变动有相似之处。可以说,这是身体的生理反应影响大脑的最好实验。
哈佛社会心理学家艾米•卡迪认为人的行为和肢体动作,可以影响大脑。她让一些人摆出具有威慑力的姿态,比如上半身往后靠在椅背上,双脚伸在桌子上,就是奥巴马的标志性动作,或者双手放在桌上,往前伸,摆出老板或者面试官的惯用动作,持续一分钟。随后对这些人进行检测,他们身体睾酮水平会升高,血流里的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会降低。被试者的权力感增强,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也增强。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用阿司匹林和头疼病人做了一个“安慰剂”实验。他们把头疼病人分了两组,一组给病人真的阿司匹林,另一组给了他们长得跟阿司匹林一样,但是没有实际成分的小白片,然后告诉病人这是阿司匹林。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呢?那组吃了没有任何止痛效果的小白片的病人,同样觉得自己的头痛得到了减轻。这和吃阿司匹林的病人的效果是相同的。
上面的几个实验显示,大脑和身体是连接的,思想能够影响身体,同样身体行动(如增加或减少运动)也能影响大脑和思想。
经过各种科学实验,作者发现,锻炼能提升大脑的记忆力,抗压能力,降低成瘾可能,提升创造力。
这本书里说到,单单是锻炼就能增加大脑种新神经元的数量,提高新神经元的存活率,并让这些神经元更快成长为可以发挥功能的成熟脑细胞。另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锻炼能够让整个大脑生长出新血管,提升大脑学习和处理信息能力。此外,锻炼还能提高大脑中5-羟色胺、去加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内啡肽的水平,降低压力,改善情绪。同时,锻炼也改善了海马体的功能,促进海马体中的神经发生,也就是形成新的脑细胞,它们比旧的脑细胞更容易兴奋,能够改善我们的记忆编码能力或者形成新的长时记忆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提升大脑的记忆功能。
还记得刚刚提到的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实验吗?参加培训,努力记住足够多的考试内容,并且成功通过考试的人,他们的海马体比参加培训之前,有明显的增加。
也就是说,你的大脑会不断对你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作出反应,互动越多样话,越复杂,大脑的神经连接就会越多;你的生活环境和体验越缺乏刺激,大脑产生的神经连接就会越少。当你学习的非常努力,你的大脑就会痛疼,因为大脑所有的轴突和树突都在生长,都在努力建立新连接。这和长个子有相同之处。青春期的时候,很多人的身高一个劲往上窜。有的时候甚至晚上睡觉都疼膝盖疼,这是身体发育的例子。
你还记得小时候,数学老师宣布要进行“突击测试”吗?你是什么样的表现?心跳加速,手上开始冒汗,甚至有些颤抖?这是你身体的应激系统在起作用。这时身体分泌了肾上腺素,能帮助你更好的回忆起之前学到的知识。
当你在野外遭到老虎袭击时,你的心率,呼吸频率增加,瞳孔放大,以便更好看清楚老虎,更多的血液运载着葡萄糖流向重要的肌肉群,以便你随时逃跑。而其他用不到的系统则会关闭,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肾功能系统。简单点说,就是遭遇老虎攻击时,你没时间拉屎,撒尿或者排卵。
但是,人体的应激系统没办法区分短期压力和长期压力,也就说,它不知道面对老虎袭击和每月面临业绩考核的压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当人们处于长期压力下,应激系统就会一直处于激活的情况下。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心率偏高,血压偏高,血糖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血流较少。导致的结果就是,心脏病、糖尿病和胃溃疡的发生率提高,还会导致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碍和女性的月经失调。
可怕的是,长期的压力对大脑也有消极反应。人在压力的环境下,肾上腺会分泌皮质醇。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细胞对皮质醇非常敏感。短时间内暴露在皮质醇中,海马体细胞功能会得到改善,记忆力会变好。这就是刚刚说的“突击测试”中,你的记忆力会提升。但是海马细胞长期暴露在皮质醇下,会损害脑细胞,加快脑细胞的老化。简单的说,会影响人的记忆水平和学习能力,人变得健忘。
造成心理压力的情景通常有4种特点,一是你觉得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比如面试中,你无法控制面试官对你的评价,你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录用你。第二种是,几乎没有任何反馈或预见性的信息,比如你给甲方写的广告软文,你完全不知道是否符合他们的写作方向。第三种是,当你没有任何排解压力的方式,压力会在心中堆积,直到最后的大爆发。第四种是,感觉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你知道会在截稿前,提交你的作品。但是你不相信自己能完成书稿。
而解决这些压力的方法也隐藏在其中,比如当你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尽量找到自己能掌控的部分,比如在面试中,放缓语速,多微笑。当你缺乏反馈信息,不知道自己的前进方向是否正确,可以多与对方沟通,获得及时反馈。即便他们不认可你现在的方向,你也能及时调整。第三种情况是,增加排解压力的途径,求助朋友,心理医师,或者找到你的业余爱好。
第四种,是增加锻炼和冥想,能够帮人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而且正如各种调查所显示的,外伤性脑损伤患者,比如那些遭遇车祸的人,在参加日常锻炼之后,他们在抑郁和疲劳指标上的得分降低了,在积极情感和生活质量上的得分提高了。
锻炼怎么样应对压力呢?锻炼不仅通过提高多巴胺,5-羟色胺,去肾上腺素和内啡肽的水平来改善情绪,还可以刺激成年个体的神经发生来达到这一效果。多巴胺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如兴奋和开心,与上瘾行为也有关系。比如购物卡看到商场推出的减价大促销的商标时,会感到莫名的兴奋。稍后会提到锻炼如何解决成瘾问题。5-羟色胺能够刺激海马体的神经发生,增强记忆力,改善情绪。低水平的肾上腺素能够让人保持心情平和,而内啡肽是一种大脑自我制造的类似吗啡的物质,它能加深记忆,并且能够调整不良情绪。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跑步痛苦,而有些人坚持长跑,十几公里二十公里都不在话下。这难道真的是因为那些能坚持长跑的人有更强的意志力吗?事实真相并非如此,坚持长跑的人觉得,长跑让人感到愉悦,跑完后内心充满宁静和快乐,这种感觉无与伦比。
而同样坚持去健身房锻炼的人也并非是有着钢铁般意志力的人。他们在每次锻炼后,都能感到压力减少,注意力更加集中,办事效率变高,同时也收获了好心情。所以,如果几天没锻炼,身体就会发出抗议,人也会觉得烦闷急躁,这被称为是“健康成瘾”,也就是说,渴望那些对身心有益的事情。“健康成瘾”能够保证人们长期而自觉的坚持锻炼。
除了“健康成瘾”之外,我们更常听说的是对毒品,吸烟上瘾。成瘾的机制是怎么回事?锻炼能否缓解这些负面的上瘾行为? 以对毒品可卡因的成瘾机制为例,当人在摄取可卡因后,可卡因直接作用于产生多巴胺的脑区伏隔核,阻碍正常的多巴胺再吸收,导致了多巴胺的浓度比正常情况多很多,让人产生无与伦比的快感。这种快感比性高潮时感受的快感要高出2—10倍左右。而到了第二个阶段,大脑对同样浓度的多巴胺已经不再敏感,需要使用更多的可卡因,才能获得同样的快感。成瘾者摄入 可卡因越来越多,但是快感却越来越少。
那如何如何对抗成瘾机制?如何戒毒呢?一般的戒毒过程可谓惨烈无比。很多人不知道民国少帅张学良年轻时,曾经对毒品上瘾。有资料显示,张学良不到20分钟就要注射一次吗啡,而且用量很大,甚至有资料称,他曾经在一天之内注射吗啡400支之多。后来在杜月笙等人的劝说下,张学良下定决心戒毒。他求助于当时德国名医米勒,米勒医生接管了张学良卫队和亲随的指挥权,并赶走张学良的私人医生。将张学良捆在床上,听任他哭号求救而不予理睬。
而美国纽约的成瘾治疗机构“奥德赛之家”则是通过长跑来为成员戒毒。“奥德赛之家”的执行总裁,首席运营官约翰•塔沃拉齐之前是一位药物成瘾者,他将自己战胜药物成瘾的功劳归功于跑马拉松。有证据显示,锻炼会敢于成瘾的关键阶段,可以作为替代行为。
此外,针对动物的研究证明了,锻炼可以降低成瘾的可能性。可以在跑轮和摄入兴奋药之间做出选择的小白鼠,比那些没有机会使用跑轮的小白鼠,会更少的使用兴奋药。这说明锻炼可以作为药物的有效替代品。
很多人不会有机会接触毒品,自然也不会毒品上瘾。但是很多人会遇到另一种成瘾,也就是对糖上瘾。糖在各种碳酸饮料,奶茶,巧克力以及面包甜点中含量让人瞠目结舌。研究者让小白鼠在浓缩糖水和高计量的可卡因中做出选择,小白是其实更多的会选择浓缩糖水,而不是可卡因。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哺乳动物是在低糖的环境中进化而来,因此对高浓度的糖更加敏感。
锻炼同样能提升创造力。在开始讨论有关创造力的神经科学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三个有关创造力的谬误。
第一个谬误认为,创造力等于右脑。网络上流传这这样的说法,人分为左脑型人和右脑型人,左脑型人的特点是冷静,镇定,善于分析。而右脑型人则是天马行空的联想,具有非凡的创造力。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只有同时较多使用双侧大脑的人,才更具有创造力。
第二个谬误认为,只有特定的人才具有长造型思维,例如爱迪生或者斯蒂芬•乔布斯。其实,创造性思维只是日常常规思维的一种变体。例如灯泡并不是爱迪生发明的,在爱迪生之前已经有灯泡的存在,只不过这种灯泡的照明时间太短。爱迪生的贡献在于,他尝试了6000多种灯丝材料,最终发现碳丝比较好用,让灯泡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实惠。
第三个谬误认为所有富有创意的观点都是新颖的。实际上,大多数富有创造力的观点都是以之前存在的理念为基础的。比如史蒂芬•乔布斯和个人电脑。乔布斯并没有发明个人电脑的任何组成部分,发明者是施乐公司,乔布斯做的仅仅是完善这种技术,并且以适合家庭市场的方式进行包装。
破除这些关于创造力的谬误和偏见,也许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创造力变得乐观一些。
2014年,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了散步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斯坦福的研究者们对在室内跑步机上行走的被试者,在户外散步的散步者,和在室内坐着的被试者进行相互比较,看看他们在发散性思维测试中的表现。结果证明,无论是在室内跑步机上行走,还是在户外散步的被试者,他们中有81%的人提高了在发散性思维测试的成绩。在另一个类似的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100%的在户外散步的被试者提出至少一种高质量的类比方法,而坐在室内的被试者中只有50%能做到。
除了散步之外,以新的方式处理日常事务同样能提升你的创造力。作者提供了以下四个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是,重新布置你的办公桌,或者是墙上的异议书评,或者尝试改变处理任务的顺序,可以从那些不那么紧张的任务开始。让这种新的活动给你或任务处理的顺序形成一种新的神经模式。
二是,与伴侣进行一次新型的约会,比如不是去你们最细化的餐厅,二是一起参加美术、唱歌或参加互动式的戏剧或者舞蹈表演。
三是,尝试你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菜式,比如做波斯菜,泰国菜或者俄罗斯菜,尝试新的烹饪方法,进行新的风味组合。
四是,为你经常使用重复使用的物品找出新的用途,比如便利贴或银行卡。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方法部分。到底如何锻炼,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作者认为,有氧运动比拉伸训练或抗阻训练效果更好。跑步,游泳,球类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目前没有研究表明,一天之中的哪个时间段的运动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作者个人推荐在早上运动,这可以提升体内有益的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和内啡肽的水平,为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如果能够在固定的时间段,坚持锻炼,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推荐了一种Intensati,翻译为“有意锻炼”的锻炼方法。这种锻炼方法需要教练的指导,比如一边交替着左右出拳,一边大声说“现在我很强壮”,或者轮流用手打上勾拳时,大喊“我现在充满激情”。这看起来很傻,甚至有些羞耻,但对提升锻炼水平,改善情绪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大声说出的这些自我肯定语,比如“我现在很强壮”“我现在充满力量”,当人们开始思考并相信它们时,它们就会变得更加强而有力。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积极的自我肯定语能够显著改善高自尊者的情绪。虽然研究者并不清楚,与自我肯定语相关的大脑以及神经化学物质的改变,但是行为证据明确地显示,积极的自我肯定语能够改善情绪。
如果没有教练指导你练习“有意锻炼”,你可以在运动的时候,与自己交流。比如在跑步或游泳的时候,告诉自己“我现在充满力量”。即便是在心里默念“我现在充满力量”,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关于如何养成锻炼的习惯,作者认为只要坚持锻炼,感受到锻炼带给自己切实的好处之后,就能养成习惯。对于平常工作比较繁忙的人来说,在上班的时候,带上耳机听音乐,并爬6到8层楼梯,之后可以坐电梯到办公室。这短短4分钟的时间,就能提升你的注意力,改善情绪,降低压力。
总之,刚开始不要给自己设定坚持每天锻炼30分钟的目标。因为习惯还不够强大,很容易被各种突发意外打乱。一旦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就容易灰心丧气,甚至破罐破摔,就此放弃锻炼目标。作者在培养自己养成每天练习冥想的习惯时,在被人的监督下,坚持30天之内,每天练习20分钟。但是30天一结束,没人监督时,她就立马放弃了这个习惯。之后,她要求自己每天练习30秒冥想。对,仅仅是30秒。这完全是不可能失败的目标。所以,如果你想养成按时锻炼的习惯,可以先从每天4分钟的爬楼梯开始。慢慢可以增加到10分钟,20分钟,一旦感受到锻炼带来的切实好处,再继续坚持下去就不再是难事了。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