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成为小说家读后感摘抄

时间: 2021-03-28 00:27:41  热度: 254℃ 

点击全文阅读

《成为小说家》是一本由约翰·加德纳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元,页数: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小说家》精选点评:

●很散 可用的干活不多 读完半读不懂的 有用点很少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标出了一些界限,给了你很清楚的定位。至于写的方法,要读到最后一章才知道。

●更多是一种精神激励

●读完豁然开朗!

●虽然具体的细节还是没弄清楚,但写下来永远是最重要的,留在脑子里的泡泡转眼就会破碎消散。 喜欢关于语言敏感度和故事第一性的部分。

●要方法没方法,要鸡汤没鸡汤。

●看不出什么……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别的,语言完全看不出美感……

●认真看完,好好研读

●翻阅了下,还是之前的繁体版更好

●加德纳以一个成熟小说家的阅历和眼光,写了关于写作的种种,包括判断一部好小说的标准(both读者和作者角度)、成为一个小说家的素质和心理准备,他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实操层面的技术问题:写作训练和出版,但是这些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指导意义微乎其微,因为很多问题他们甚至还没有机会能够碰到,这本满是金玉良言的书中,也没有他们直接拿来就能用的技巧,但是这本书对任何一个真心想创作好小说的人来说,都值得放在案头随时拿起来阅读。

《成为小说家》读后感(一):约翰•加德纳手把手教你《成为小说家》

在阅读人大出版的创意写作系列书之前,我也和大多数爱好写作的人有着同样的疑惑:写作可以教授吗?学习创意写作刻意像舞蹈家学习跳舞,工人学习技术,医生学习医术一样有方法套路吗?

带着同样的疑惑,在一个重度雾霾的清晨,我开始阅读了这本《成为小说家》。约翰•加德纳一定听过无数个像我一样,喜欢写作而又不知该怎样开始的新手的疑虑,在本书一开始他就开门见山的给了我一个定心丸,一个基于多年写作、阅读、教学、编辑以及与作家朋友们探讨的经验之谈:“写作初学者写得越多,发表得越多,他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熟练。”在书中他不仅会时不时地给初学者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去消除刚刚起步的小说家心中的担忧。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其实才是写作途中最难穿越的荒漠。那些恐惧悄悄的吞噬着初学者写作的信心。

与其说是对写作的恐惧,不如说是对面对内心阴暗面的恐惧更确切。一旦开始,文字、感情、故事••••••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失控,狂奔、倾泻、凌乱。而为了避免混乱,我扼杀了所有的开始。

每当下定决心写出内心深处的故事的时候,拖延症就开始发作——看书、浏览网页、聊天、打扫卫生••••••几乎所有可以用来转移注意力的事情都已经尝试过了,而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故事却在一次次逃避之后越发失控。

在失疯和压抑之间纠结的时候,看到约翰•加德纳在书中提到的模仿:“研究自己敬仰的作家,将他所有的话变成自己的看法,以此来学习”。便找来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开始重读,奇妙的是以前那些漂浮在字里行间的词语开始出现画面感,人物开始有了声音、表情甚至容貌。以前在梦里出现的画面也会突然闪现在脑海,在阅读间隙写出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呓语也不再困难。

在给出了一剂可以让初学者顺利进入写作状态的良方之后,约翰•加德纳也不忘叮嘱初学者:“当阅读其它作家的作品时,青年小说家不应该以文学专业学生的方式去读,而应该以小说家的方式去读。优秀的文学专业学生研究一部作品,是为了理解并欣赏它的含义,认识该作品与同时期其他作品的关系等。青年作家应该通过阅读来了解怎样达到各种效果,怎样完成各种事情,有时会思考他自己在相同情况下的所作所为,思考自己的处理方式是更好还是更糟以及其中的缘由。他读作品的方式应该像年轻建筑师看建筑物那样,像医学学生观察手术那样,既专心致志,又吹毛求疵;既希望从大师那里学到东西,有要警惕任何可能出现的错误。”

突破了最初的关隘之后,写、写、写,不断地写,成为初学者通往作家之路的另一个拦路虎,与此同时不断的书写也成为筛选入门者和专业作家的一道门槛。事实上在本书的最开始约翰•加德纳就告诫初学者:“创作一部小说需要耗费大把时间,至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的,而且精神上的压力和考验是作者难以忍受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者会不断自问:自己是否在自欺欺人,质疑为什么居然还有人写小说——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那些压根不存在的人物,去研究他们的希望、快乐和不幸。”由此而意志消沉,闷闷不乐,愤世嫉俗,以至于自我放逐。

对此他也给出了建议:“在感觉前景一片暗淡的情况下,作家需要的是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团体。”在团体中才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异类,是个孤独的漂泊无意的魂灵。在团体中,耳濡目染其他人是怎样创作的也有利于初学者进步。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团体中确认自己的存在,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被孤立的个体。对这个建议我感同身受,在加入人大创意写作群之前每次约到写作障碍的时候都会自惭形秽,以至于自怨自艾,但是写作的问题还是在那里。后来在群里听老师前辈分享一些经验之后,慢慢的就开始开窍了。

正如约翰•加德纳所言写作是一条长路漫漫,并且看不到结果的隧道。但是真正的小说家都不轻言放弃,如果“那些思虑再三之后,仍然笃信写作才是人类唯一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的疯子。”我愿意成为其中一员。

《成为小说家》读后感(二):《成为小说家》:与梦想成真也许就隔着这本书

“成为一个作家,从模仿开始”,这条箴言恐怕已不是秘密。可是,读过约翰•加德纳的《成为小说家》(孟庆玲、伊小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后,发现那是一条貌似“袒胸露背”的创作法则,其中隐含着深不见底的暗流。

书里举有一例:

“法国人的本德是富饶河谷的一部分,地处杰佛逊东南部,距其20英里远。这里群山环抱,地处偏远,至今还没有边界线,这里曾是……的伟大起源。”

约翰•加德纳说,那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著名小说《哈姆雷特》(中国内地译介过来改书名为《村子》)的著名开头。之所以著名,是因为“福克纳在其开头句中融入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对那些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南方人的人们非常重要,那就是住地以及所有体现历史、亲属关系和身份的东西”。要理解约翰•加德纳对福克纳这一著名开头,我们必须花一些功夫读或者回忆威廉•福克纳的的小说《哈姆雷特》也就是《村子》。小说以法国人湾的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弗莱姆斯诺普斯不择手段地从一个无名小卒成功转型为富有人士的发迹史。在弗莱姆斯诺普斯奋斗或者说钻营的过程中,巧取豪夺也好,利令智昏也罢,都出发自小说开端福克纳描述过得富饶的河谷,更与“群山环抱、地处偏远、至今没有边界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个开头,福克纳的《村子》几近不成立。

《村子》的这一著名的开头太摄人魂魄了,于是,一些初出茅庐的文学爱好者喜欢以此为蓝本,模仿成自己作品的开始。《成为小说家》的作者约翰•加德纳就曾经做过这件事,等到功成名就后加德纳拿青涩时的自己开涮,在《成为小说家》里“晒”出自己当年的模仿以导引出《成为小说家》的关键词。

“帕特南定居地所在之处地势低,土地褐黄,它是该国黄色高地的一部分,地处巴塔威亚南部,距其六英里远。”

几乎是惟妙惟肖的模仿!在断定自己的模仿左支右拙后,加德纳详尽解析了自己的模仿问题出在哪里。这种批改学生作业式的解剖,除了让《成为小说家》的作者能够感性地认识到作家梦得以实现应该从哪里开始讲究起来,更让《成为小说家》的主题显豁地呈现出来,那便是“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事物”。

对我,约翰•加德纳用《成为小说家》的二分之一强的篇幅阐述的这一观点,有醍醐灌顶的效果。是的,我想成为作家,且已经出版了3本书。但是,那3本书分别是书评、音乐评论和文化游记,不是小说。而我固执地认为,能出本1本甚至更多本小说的码字人,才能称得上作家,所以,这些年来,古今中外的小说我读到了难以计数,且偶或有这样的感叹:我生活中遇到的他或她完全可以成为1本精彩小说的男主角或女主角,我怎么就不能写出1本像样的小说?也曾尝试写过,如约翰•加德纳所说的,抓住1个自己特别喜欢的文本从模仿开始,可是,写着写着,就丧失了信心,继而,弃之如敝屣。

当时很惘然:问题出在哪里呢?

是《成为小说家》帮助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加德纳说:

前途无望的作家对事物的观察都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

所有模仿都欠缺我们想要在好作品中看到的东西,那就是作者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事物。

新手小说作者可以像前辈学习如何细致观察,但是他看到的一定是自己的时空所能看到的,就像在好的历史萧索中,即便是我们回到过去,带着自己独有的感觉(不一定更好,但是新的)去观察,所见也是一样的。

……

是呀,我以往的尝试,貌似在描摹自己经历过的生活、见识过的人和事,但面对自己所要模仿的文本,会不由自主地顺手牵羊文本作者的思考,而丢弃了自己所见而引发的所想。这样的人云亦云,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何以写成小说?

与梦想成真也许就隔着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成为小说家》,而在这本书最重要的章节“作家的本质”里,作者约翰•加德纳一直在强调成为小说家的前提,那便是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写自己看到的人和事。能够践行好这一章,执行起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四章的教诲“作家的培训与教育”“作家的出版和作家的生存”以及“信念的力量”,就顺理成章了。

顺便说一句,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为这本书写的序,漂亮至极。

《成为小说家》读后感(三):这本书,为什么被奉为圭臬

自去年接触创意写作书以来,一发不可收拾,买了多本创意写作的书,从未系统学习过写作的我,感到非常震撼:如此明晰的写作技法,如此详尽的写作分析,如此多彩的写作练习······于喜欢写作的我,简直就是饕餮大餐。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有一本书被众多名家奉为圭臬,竟没找到中文版。终于,在今年十月盼到了中文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为小说家》,带着刚出炉的馨香,摊开在我的桌上。待掩卷时,看到这么一句:《成为小说家》一书涵盖了约翰· 加德纳作为小说家和创意写作老师在其二十年来非凡生涯中所积累的智慧结晶。

我们当庆幸,英年早逝的加德纳为我们留下《成为小说家》一书。让我们翻开书来,看看如何成为小说家。

在第一章作家的本质中,重点指出了成为小说家要具有的特质,这些基本上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其实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加德纳在书中写道:如果一个人不能每天在写作上投入几个小时的话,这个人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

我们是否有工作要做?我们是否有家人要陪?我们是否渴望休闲?一天纷繁芜杂的事情缠绕着我们,我们愿意每天为此耗费几个小时吗?坚持不懈,面对渺茫的作家梦,我们做得到吗?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规划好自己的写作生涯吧。

找一个作家研修来学习,听起来很美好 ,且慢,我们来看看第二章作家的培训与教育。

在这一章,加德纳为我们剖析了好的研修班与拙劣的研修班,优秀的教师和一些不良的教学方式,以及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

虽然,“从心理抚慰的角度来说,即使是身处一个不怎么样的作家研修班也是强过个人孤军奋战”。但我们还是应当尽量找到一个好的研修班。究竟怎样才是好的研修班?

“作家并不能在嘲讽中成长”。在好的研修班不会出现允许或鼓励攻击性行为,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要通过询问沟通去了解,这样才能相互成长。

好的研修班教师不会强制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创作,“而是去帮助他们发现存在于学生所固有的标准中那些经受不住时间考验的内容”。

在好的研修班,有一套比较科学的优秀作品的标准,同时也会为学生留下独特创作的空间,教师会教授学生如何找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并换一种方法对其修正;会让学生关注情感的挖掘和掌握真实叙事的方法······

同时,加德纳在这一章告诉我们,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年轻作家至少应该涉猎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外语、历史、哲学、心理学、一门或几门自然科学以及美术等。朱老夫子曾言: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广泛、丰富的知识,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不亦说乎?

个人认为,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书被奉为圭臬的根本原因。第二章写了很多人想写而不敢写的,第三章写很多人想知道却无从知道的。

当你勤学苦炼,一日书成,不可能想着秘不宣人,一定会想着发表、出版。或许之前的你觉得只要书写好了,出版是水到渠成的事,那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书是怎么出版的。在第三章作品出版和作家生存里,加德纳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如何找到好的编辑,如何找到好的经纪人,如何让我们好的作品得以出版,并且——如何卖掉你的书。这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把这些秘密全部告诉我们后,还不忘告诫我们:大概千分之一的严肃作家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谋生。生存,似乎是每个人的必需,包括作家。诚然,只有生存的作家才能创作出作品,好的作品。那么,作家们要怎么才能生存?

在第四章的结尾,作者说:最后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小说家从来不轻言放弃。

放弃比坚持容易得多,在作家的路上,有太多的时候,孤寂、无助、无望、焦躁、失落、失败、疑虑······我给您的建议是:把这本书放在你写作的地方,当想要放弃的时候,再看看加德纳是怎么教我们的。

最后再啰嗦一句:序言是作者的学生,被誉为“美国的契诃夫”、“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雷蒙德 ·卡佛,很精彩的序言,也值得细读。

《成为小说家》读后感(四):我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是:成为一个小说家

文/祝小麦

一直以来我以为写作只是天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之前不了解创意写作,直到今年7月份的时候有幸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举办的创意写作培训班,才知道作家也是可以教出来的,至少我是诸多受益中的一位,其实一个作家是通过自己的思想成长起来的,没有什么规则或者技巧可寻,每个作家的写作能力不一样,很多还在初级阶段的文学爱好者,需要一个平台去产生写作的能力,通过创意写作学习和不断的练习克服写作障碍,从而对自己树立信心,规划写作生涯。

创意写作书系的目的也是为读者提供一把通往作家之路的钥匙,《成为小说家》的作者是约翰·加德纳,他是美国现代派作家,在学术领域很有建树,同时他也是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的老师,他一生创作了高达25本之多的畅销书,同时他还在很多大学讲授创意写作课程。这本书涵盖了作者二十年来非凡职业中积累的智慧成果,可以说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这绝对是一本巅峰之作。

我正在写一部关于婚恋的长篇小说,但是我在写作中遇到了障碍,与其说是遇到了障碍,其实是没有信心,我总是担心文字不够华丽精美,我总是担心语言乏味没有内涵,我总是担心写完了没有读者看,每天处在无奈与困惑中,一方面想继续写下去,但是中断了以后却不知从何处下笔,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质疑自己的能力,也许我根本就不是一个当小说家的料。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写点诗歌和散文吧。

我记得以前遇到过一个老前辈,他跟我说,一个真正的作家,是要从写小说开始的,把小说中的人物写活写到有灵魂,那么再写任何的作品都不是问题。他的话鼓舞了我,我开始动笔写小说,开始是小小说,后来试着写长篇,觉得蛮有意思的,因为人物的喜而喜,因为人物的悲而悲,真切地融入到小说里,写完的小说就像是自己孕育的孩子,眼看着点滴的成长,最后长大成人,最后欢喜愉悦。

读到了这本《成为小说家》,我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读完,觉得读起来挺舒服的,不枯燥不做作不牵强,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作者讲述了这本书写作的来龙去脉和写作意图,他在前言中说创作一部小说需要耗费大把时间,至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的,而且精神上的压力和考验是作者难以忍受的。他说了小说家应该有哪些合理的期待,不能有哪些期待,试图让人宽慰些,这不仅仅是一本小说创作谈,其实更是一本鼓励我们去创作的人,尤其是初学写作的我们。

这本书先从语言的敏感性说起,有一段这样话写到:他的句子节奏与他要表达的内容衔接得天衣无缝,随着故事的流淌奔涌而出,刻画沉闷呆板的人物时,语言也随之变得沉闷呆板,故事情节雷霆万钧时,语言也随之轰鸣。

很触动我的是,我总是关心小说里有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关心语言是不是出彩,我甚至去刻意地想如果我是读者会怎样,不会怎样。打开一本精彩的小说,只需要读到第一页的N个词,就会忘记自己读的是铅字还是栩栩如生的形象,这是我从前没有想到的,难怪作者说如果只是关注语言胜过故事情节的,是不可能创造出鲜活的生动形象。

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尤其是小说,吸引我们的不一定是序或者前言,而是小说的内容是否贴近现实。脱离现实的人,对现在缺乏正确认识的人,无法写出好的小说。读到一个故事,我就回想,原来我身边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感同身受,读者才容易接受,故事情节无趣或者幼稚也就不是一篇好小说,语言也就变得很乏味。

多提高自己的词汇能力,在读书的时候,记下读书笔记,留心语言、词汇、句子,读到好的文字想一想为什么好,为什么会是这种情节,为什么人物会变得生动形象鲜明,很多重要的细节可以借鉴,然后转化为自己的精华。

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对文字的细节和对等隐喻的观察都很精确,会在读者的脑海中营造出生动的形象,可以模仿大师,但毕竟不是一个理想的好办法。尽量让自己的眼界开阔,不局限于个人的眼光。书中写到最高级别的小说家如托尔斯泰等,他们对各种角色的观察和感受细致入微,甚至知道动物在想什么,不具备这种天赋的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培养的,通过训练和加强技能,让自己看到别人所看到的世界。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流泪了:“无论内心多么坚强,每一位作者都需要有人信任他,给他肩膀让他靠着流泪,并且珍惜他所看重的一切。”每一个喜爱写作的人,并不是因为写作能够给他带来金钱、名利、地位,只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热爱,就我个人而言,你骂我丑骂我胖骂我庸俗不堪,我都可以忍受,但是你绝对不能嘲笑和奚落和写作相关的一切,任何人要必须尊重劳动成果,每一个作者都需要周围人的支持和鼓励,这是至关重要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信念把一件事情坚持到底的,因为笔耕不辍,突然有一天发现你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在写小说的过程中,你可以穿越到两个世界里,从现实世界到你想象的世界,你也会觉得可以轻易地毫不费力地去塑造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个情节,最后就像电影回放一样来进行创作。

读到最后,我不确定这本书能不能够治疗我的写作障碍,但是我至少可以接受认可然后分析到底是哪个环节上出了错,也可以通过创意写作的培训得到一些帮助。

约翰·加德纳用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写作经验讲述了他创意写作的一生:“如果你在小说创作上存在困难,那么暂时去写短篇故事。通过创作短篇故事,我们能够从内心深处轻易发现并理解故事讲述的基本形式。

有了这本书,我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这必将成为写作的必备之书,要随时为我所用。

写作之前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应该把故事情节按照章节进行划分。

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了,不说了,我要继续写小说去了。

《成为小说家》读后感(五):《成为小说家》:收获的一种角度和共鸣,以及自信

写作者读书,读到的不应该是完全要照做的方法论,而是一种角度和一种思考。

1.擅长利用自己的独有视觉,理解自己的扭曲和古怪,并超然忘我地进行冷嘲热讽,让展示成为自发的表演艺术。

2.学会走出自我,从全人类或者非人类的角度来观察和感受事物。(哈,比如今天我是书架上的一本书,或者我是一颗鸟屎,这个感觉很有趣)

3.小说家应当为各色人等辩护,能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与他们感同身受,把他们最愚蠢的固执观念当作不言自明的事实。不应该有不理性的爱或恨根深蒂固。

4.理解不同于自己的人,而且要被这些人吸引;足够自信,不被差异影响;足够的热情和同情心,一视同仁,愿意重视不同于自己的人;充分的信念,相信人生善有善报,这样不仅可以容忍,还会赞美这个存在差异、冲突和对立的世界。(写作者是需要唱赞歌的吗?这个倒不一定。但是会唱赞歌,似乎能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5.具有精准感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的作者会更有优势,因为能够用具体的语言讲故事,而不是单薄抽象的语言。

6.小说作者的智慧包括好几种品质,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是不成熟或不文明的,比如:风趣、顽固以及暴力倾向,幼稚,带有口欲滞留或者肛门期滞留的显著倾向,记忆力超常或者形象记忆…(算了,这些有可能是辩护词,坏的别信好的相信,毕竟成为写作者,不能刻意去习得或者纵容自己刻意做一些事情。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作者写着一段挺不负责任的)

7.小说家对人的感受和行为、品味和习性、乐趣和痛苦也会越来越敏锐,有时甚至如超能力一般。

8.优秀的小说没有去迎合读者,只是试图让读者觉得满足和愉悦。不会使用多余的场景、角色、外形特征和技术手段,它有自己的设计。他带来特别的乐趣,类似于用欣赏、赞叹的目光观看演出时的那种。

9.主题是故事所讲的内容,是作家通过选择和组织材料传递的哲学和情感原则。

10.作品最重要的不是作者的哲学观点,而是人物的故事。(人物的故事,需要被讲述,所以还是对人物语言动作以及感觉的细化描述。而人物怎么“有趣”,能够被描述出来“不同”,就是“有趣”)

11.青年作家应该通过阅读来了解怎样达到各种效果,完成各种事情,有时候思考他自己在相同情况下的所作所为,思考自己的处理方式是更好的还是更糟的以及其中缘由。应当像年轻建筑师看建筑物那样,像一些学生观察手术那样,即专心致志又吹毛求疵,既希望从大师那里学到东西,又要警惕任何可能出现的错误。

12.成长中的作家会忧心自己在自欺欺人,在欺骗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对他们而言最难的就是克服这些焦虑。他必须找到方法,来抵御那些对自己自尊心的恶意或善意的打击。

13.当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受害者,不是行动的发出者而是接受者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悬念。(是在说小说想要有自然的悬念,需要主角主动一些吗?)优秀的小说中,并不容易看到中心人物的力量。(但是感觉举的例子,是在表达中心人物不一定会承认自己人性中的一些特质,往往是不好的那一方面)

真正的悬念源于道德的窘境以及勇于做决定并付诸行动,虚假的悬念来源于偶然、毫无疑义的一件接一件的破事。

14.明智的作家依靠人物和情节为他的故事增加分量,而不是依靠隐瞒信息的把戏。

15.如果年轻作家打算在作品中做到智力出众、情感深刻,那么他必须要分清楚愚蠢的想法和有趣的想法、琐碎的情绪和重要的情绪。

比如以性格和冲突开始的故事势必会比没这样写的故事更有趣。

16.在小说中,陌生感是唯一一个不能被编造的特性。要写出一部好的小说,就得要有一丝狂热,就得能时不时地用自己内在最黑暗、最原始,最精明的部分去进行创作,或者能时不时地关上门来使自己沉浸在对生活的思考中。

17.有了语言敏感性、眼光精准性以及故事讲述者的特殊智力测量后,或许作者最需要的就是走火入魔般的强迫症了。他严于律己,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心有不满,并竭尽所能去完善自我、改善世界。

18.在合适的条件下(既不舒适也不过分不适),内疚和耻辱使灵魂趋向于为成为作家的服务目标。

小说家们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在童年时期就学会了烦恼时求助于自己的幻想或是求助于小说以及某些作家的言辞慰藉,而不是向身边的人求助。

19.或许他起初只是一位写短篇小说的作家,大多数小说家都是这样的。但很快地他会发现无法施展手脚:他需要更多空间、更多人物、更多世界。因此,他写出来鸿篇巨作。

20.如果想成为小说家的年轻人不被任何事情所驱使、所鞭策,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说家。电视和电影吞噬、毁灭的才华和想象力远远超出想象。他们也需要真正小说家的创意,但是却只能以一种残缺的方式加以处理——用逐客令代替了思想。

21.没有人能确切知晓初学写作者是否具备成为小说家的素质,年轻作家必须利用现有证据进行自我决策:

语言表达的潜力;眼光精准,见解独到;具体表达的能力;

写作时把自己当作摄像机,去捕捉真正发生的画面。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想写,以及真的在写)

22.只有愚钝之人才会掩盖自己的困惑并且攻击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东西。

23.作家并不能在嘲讽中成长。

24.优秀小说作品的普遍标准:营造生动且具有延续性的场景、创作者慷慨大方、学识渊博以及情感丰富、用词优雅且精准并具有独创性。

25.个人风格是在不断进行抵触和模仿的过程中形成的。

26.艺术名家的作品不仅仅因为其忠于生活现实让我们印象深刻,更因为他们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非凡智慧以及艺术价值。

27.写作艺术比任何初学写作的人一开始所想象的都要困难得多,然而,任何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最终都掌握了写作艺术。

28.清楚写作障碍的最佳办法是多写多练。

29.对于写作方法错误而言,小说创作几乎没有所谓的方法错误之说。对于某位特定的作家来说,只是某种方法更为有效,而另一种方法效果差一些而已。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