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写在基因里的食谱——关于饮食、基因与文化的思考读后感100字

时间: 2021-02-24 17:07:47  热度: 430℃ 

点击全文阅读

《写在基因里的食谱——关于饮食、基因与文化的思考》是一本由纳卜汉著作,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在基因里的食谱——关于饮食、基因与文化的思考》精选点评:

●和食物的关系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啊

●从石器时代一直到全球化的今天,从巴厘岛到墨西哥,通过历史/当下的对比研究,阐述基因和文化、环境适应之间的互动性,倡导回归传统的饮食习惯,抨击饮食健康的所谓全球标准。但是由于例子大多是相对封闭环境中历史清晰的族群,所以借来思考复杂的多族群交融、混合生计方式时会显得解释力不够。#终于知道啥是营养人类学了#反正看到批评那些“肉食至上,碳水化合物辣鸡”的“野兽派”我就很开心#

●食品和基因的内部联系挺重要……

●介于晦涩与通俗之间。

●从《圆桌派》听陈晓卿老师推荐过来,确实是一本饮食与文化的科普著作。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文科生,内容里大量的生物学、医学专属名词让我眼花缭乱,读不懂而且感觉枯燥。但是大致的意思还是能够明白,人种的不同、地域的不同,这些都刻在基因里,导致饮食习惯非常不同。譬如有人吃辣如喝水,有人吃辣就得胃病。作为外行,读这本书,有些惊喜与激动,因为发掘了很多有趣的常识,而且基因改造可以治愈很多疾病。但是作为像译者这样的内行人士,更多的是恐惧和焦虑,基因改造可以改变生命的一切,推动进化,那么基因改造如果被滥用或错用,对人类是否会有致命性打击?一切都有待研究。

●饮食真是一件复杂的事啊

●1.抛开个体差异谈健康饮食全都是耍流氓;2.某种程度上讲,贫穷、土味和欠发达在保护着我们的健康;3.对殖民和霸权有了另一个层面的认知,破坏自然环境,禁止传统作物种植,大量输入垃圾食品,不出几代,一样是亡国灭种。

●在关注科学系的营养健康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看一看祖先流传下来的自然饮食习惯,有些东西可能只是科学尚未解释的

●蛮有趣的,几个case写得非常具体又层层深入,而且非常有本地关怀。(但为什么东亚作为最早的农耕民族却没有乙醛脱氢酶呢???百思不得其解)

●翻译欠佳

《写在基因里的食谱——关于饮食、基因与文化的思考》读后感(一):你是谁,该吃啥

本书讨论了基因、食物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探讨了一些由基因导致的遗传易感性疾病的深层历史因素,即不仅仅是基因突变,而是历史上的环境适应。

不同种族文化的传统食谱使得各种族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得以生存繁衍。传统食谱是历经上万年留存下来的结晶,也是食物与基因、文化磨合出来的成果。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与物质上的交流为各种族带来了新的食物,然而当地人们的基因无法适应快速改变的食谱,导致了某些遗传易感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不同种族的传统食谱对不同种族人们的影响与作用,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写在基因里的食谱——关于饮食、基因与文化的思考》读后感(二):传统食谱给我们的启迪

本书是一本实例众多,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营养学科普读物:

通过阅读你会了解到墨西哥、爪哇人、印第安人、地中海、远古人的饮食特点以及有关糖尿病、辣椒、橄榄油、奶粉的轶事,对现代人的影响和受到的启发。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同的人群因地制宜的形成不同的饮食习惯,当地传统食谱可能看上去容易引起健康问题,但是由于当地人的耐受力和食物结构的相互影响,可能不会引发疾病。而当地的没有的食品,可能对健康产生大的伤害;

现代社会变迁加快,人们的身体对很多现代食品还没有适应,而先祖饮食由于生态的改变,甚至动植物本身都进化了,因此很难复制,所以不应相信所谓的传统食谱。

人与人的基因都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没有万能食谱;

《写在基因里的食谱——关于饮食、基因与文化的思考》读后感(三):《写在基因里的食谱》三句话

1、当我们在某个特别 的地方居住一段足够长的时间,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就会被各种特殊食物选择、环境压力以及疾病因素所不断重塑。

2、99%的相同意味着在我们的dna序列上,每1000个核苷酸中就有一个是不同的。人类基因组中含有三十多亿个核苷酸,也就是说大约有3000万个核苷酸在不同的个体间存在差异。一个核苷酸的变化就可能改变基因的表达,影响下游蛋白质或者酶的功能。

3、人类在遗传层面对疟疾这样的疾病以及蚕豆这样的食物的适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尺度里——一千年或者数千年一一得以实现。我猜想修补某个基因(比如G6PD)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取决于疾病或者某种特殊物质对于人类生命的威胁程度。

对这本书有更多想探讨的,可以扫码加我微信。

《写在基因里的食谱——关于饮食、基因与文化的思考》读后感(四):舌尖上的基因

味道经常是一种不可靠的体验。味觉是混合了生物学、社会文化和个人体验的暧昧概念。经常会显得神秘而有趣,有时候又会带来痛苦或抑郁的感受。就演化而言,对味道的感受存在的时间似乎甚至早于性爱。也就是说人类坠入口腹之欲早于坠入爱河了,所以,让《写在基因里的食谱》来给我们科普一下,不要在爱情还没有来的时候,我们把美味给丢失了。吃到健康美味的食物一直以来就是困扰人类的问题,当我们要吃的健康的时候,我们被快餐文化带来的食品所淹没。传统认知里没有生命力的食物是无法维持人体健康的,可是要探索一条健康的食谱,势必要回到过去,那些个养育了我们爷爷奶奶的食物才是我们无比熟悉的食物,因为那些食物已经深刻的融入了我们的基因,这就是为何儿时的味道总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在很长一段追溯祖先们的饮食旅途中,作者跨越了五大洲做了不同原住民实地考察和研究,记录和回顾当地的人的食谱。为我们自己可以去回顾自我家族的关于基因和饮食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些方式方法,还对我们重新把目光投向链接食物、基因与习俗的纽带上有一个新的认知。对于文学家来说就是灵魂的记录,普鲁斯特的玛德琳小饼干是味道理想的载体,茶水里冒出来的蒸汽,会带着蛋糕里挥发的香气化合物,通过鼻后抵达嗅觉受体所在的嗅觉上的皮中,然后穿透他的基因直逼他的灵魂,让他写下了通过味道唤起大量记忆和情感的不朽文字。

《写在基因里的食谱——关于饮食、基因与文化的思考》读后感(五):来自祖先的基因、饮食习惯与健康

新年读完了第一本书,《写在基因里的食谱》,作者Gary Paul Nabhan是一名研究自然、饮食和传统文化的教授,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还写过一本书《香料漂流记》。

与其说是一本科普书,不如说是这一本科学推理小说,又有很多新的观点和启发,所以有必要简单写一个读后分析。全书的结论:人类基因起源于东非大裂谷的“露西”,然而经过几万年的分化,不同地域的人类出现了巨大分歧。这是基因与环境和食物双向作用的结果。因此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应归因于日常背离了自己基因适合的膳食类型,盲目求助于某一膳食或基因治疗无异于缘木求鱼。

为了得到这一结论,作者踏上了食物寻根之旅:从美国印第安人聚居地起航,一路走访了爪哇岛、巴厘岛、撒丁岛、克里特岛、墨西哥、夏威夷岛,在这些相对封闭的地区开展调查和干预,引用了140篇文献,做出许多精彩的推理。

第一章介绍了欧洲的高油饮食和酒精饮料传入美洲后,如何毁掉了印第安人的健康。其中有两段推理很精彩:

1.人类对于乳制品中乳糖的耐受程度,源于远祖的生活方式。狩猎部落的人因食物来源不稳定,需要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乳糖不耐受有助于婴儿提早产生母乳抵触,有利于母亲尽早回到正常的生活秩序。而游牧部落通常食物来源较为稳定,长期摄入乳制品有利于孩子获取充足的营养,耐受乳糖成了前提。对于乳糖的耐受是基因突变与环境和食物相适应的进化结果。

由此我想到,之前看到过说中国人很大比例上有乳糖不耐受现象,这是蚀刻在基因里的,包括我,身为一个重度乳制品爱好者,悲剧的是一喝纯牛奶就胀肚子。而有一个理论说通过坚持饮用牛奶,促进婴儿时期还好用的乳糖酶恢复活力,我现在有些怀疑。不过我倒是相信通过多少代人坚持不懈喝牛奶,几百上千年后的后代应该耐受乳糖了。

2.人类对于酒精的适应性,同样源于远祖的生活方式。饱受痢疾(粪口传播途径的细菌性传染病)侵害的人群,为了避免不洁净水源偶尔饮用谷物发酵饮料,从而激活和保留了体内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遗传至今,就是“能喝”。而狩猎游牧部落没有这份能动性,遗传至今,对酒精的敏感度更高。

这一段里我对他的推理存有疑问。现象是印第安人、东亚人比起欧洲人,酒精耐受程度低的比例要高很多,结论是农耕文明早期更有机会接触酒精。然而中国人绝对是很早进入农耕文明的人群。难道说明现在的中国人是几千年中原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杀伐征战迁移融合的结果,而且草原民族的基因占据了优势?

第二章提到很多人推崇的“远古饮食”,也就是要探求到“线粒体夏娃”时期,人类文明刚亮起曙光时候的饮食。最终作者通过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数据证明了“远古饮食”的不可行。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一结论,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完成,发现地球上所有人的基因高达99.9%是一致的。我也曾经诧异于这千分之一的不同竟然造就了这么多种肤色、毛发、瞳仁、体型。然而作者提供了一个数字:99.9%相同,并不意味着差异很小,而是意味着每1000个核苷酸就有1个不同,人的基因组有30亿以上核苷酸,这意味着有300万个核苷酸的差异。每1个核苷酸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基因表达,带来下游蛋白质、酶的变化,因此这个0.1%的区别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那份“线粒体夏娃”的饮食,显然是不靠谱的。

第三章又是一则科学推理。撒丁岛居民因为吃蚕豆而出现长期贫血,原因是蚕豆中的糖苷类物质代谢产生的强氧化物质会导致镰刀型红细胞溶血。那么为什么这里的居民很多都是镰刀型红细胞呢?原来撒丁岛地区历史上长期受到按蚊传播的疟疾侵害,镰刀型红细胞显然有助于避免疟原虫的侵袭,提高疟疾爆发时的存活率。经过几千年尺度的自然选择,体现出人类对疾病和饮食的应答。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一直吃,大量吃蚕豆呢?答案是:这里除了蚕豆没别的可吃!

第四章,终于写到一个我听说过的词汇:地中海膳食。这仿佛是健康膳食的典范。然而通过作者的描述我发现,最典型最传统的地中海膳食就是——各种用橄榄油!据说每个克里特人一年要吃掉31公斤橄榄油。克里特岛山民摄入的脂肪总量是美国人的3倍,然而美国人的冠心病死亡率比克里特岛民高40倍!不是说高脂膳食不好的吗?然而经过一通分析发现,克里特岛居民饮食与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是基因带来的吸收超大剂量橄榄油的能力,而地中海膳食也并不仅限于橄榄油,还包括当地居民食谱中的各种野菜、昆虫,以及生活习惯中虔诚的斋戒。一些欧美人通过不严格的地中海膳食,也确实收获了一定程度的健康。所以如果想要借鉴地中海饮食,不要停留在换用橄榄油烹调,还要试着接受富含抗氧化成分的各种野菜,最好还有每年断断续续180多天的斋戒(类似于轻断食)。

第五章对于动物不吃而很多人类喜欢的辣味进行了分析。辣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辣椒素对皮肤感受器带来的灼烧样刺激。我第一次见到两个名词:supertaster(超级味觉者)和nontaster(味觉迟钝者),原来人类味蕾对于味道和刺激的感受,是基因带来的差异。包括对于各种香料接受和厌恶程度,现在流行的“吃香菜星人”和“讨厌香菜星人”,并不是人的“矫情”,而是几千年基因演化的结果。

本章的一个科学推理是辣椒种子的传播:因为哺乳动物强大的消化能力,辣椒种子无法完整通过消化道被带到新的地点。而鸟类消化道短,又没有辣味刺激的感受器,天然成了辣椒种子的传播者。因此辣椒会辣的原因是:让小鸟来为我守护,让无关的人走开。至于人类对辣味的偏好,则源自辣椒作为调味料有杀菌和保存食物的功能,证据便是热带地区人类更多食用辣椒,而寒带地区人类几乎不能吃辣。

第六章介绍了移民的健康受到新环境的影响,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FDA关于补充叶酸的一场营养政策博弈。只要增加叶酸摄入量就能显著降低MTHFR(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缺乏带来的血栓与心力衰竭的风险,然而是先开展MTHFR基因多态性筛查,然后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叶酸补充,还是直接在饮食中添加叶酸以保证整个人群都能足量摄入呢?医学工作者认为显然前一种方法能产生更大的卫生经济学价值,节省心脏病医疗开支,每年花费21亿美元;而后一种方法每年要花费55亿美元,但同时能够降低胎儿先天神经管缺陷——比如脊柱裂——的风险。最终是胎儿脊柱裂影响了博弈,最终FD决定采取全民补充叶酸的策略,要求全美销售的谷物中添加叶酸,达到人均每天摄入100微克叶酸的目标。只用了5年时间,MTHFR缺乏人群就通过摄入足够叶酸将自己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到与普通人群相似的程度,政策成功!

针对叶酸的补充,也有人提出了通过基因修饰使日常使用的谷物中叶酸含量增加,然而对此技术假设的现实答案是:你并不需要期待来自孟山都(转基因作物种子公司)的奇迹,你需要的只是多吃些本地绿叶蔬菜而已。

第七章继续关注于墨西哥沙漠地区居民的糖尿病问题,并提出了一个“缓释食物”的概念,也就是沙漠地区原住民传统食物中,因为有黏液而带有缓慢释放水分能力的仙人掌等沙漠植物。作者引用资料并设计实验,验证了短期食用“缓释食物”并坚持每天户外锻炼,能够带来体重明显减轻和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的成果。结论就是,当传统文化将基因、饮食和运动这三者强有力地整合在一起,我们的身体健康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保证,这也就是我们的文化会被传承下来的原因。

第八章在夏威夷岛探索了传统“夏威夷饮食方案”,也就是以当地产芋头、甜土豆为基础的饮食,再次证明了传统饮食加适度运动锻炼,能够显著降低当地居民的血脂和血糖水平,带来体重减轻。

全书的最后,作者提到,科学本身并不能保证我们生活得更健康,每个人都应该静心内省,考察我们的家族历史,去获得关于食物、运动和疾病的直观认识,因为在这个多样化的星球上每一个健康幸福的生命身上都缠绕着连接食物、基因与习俗的纽带。

书中的科学推理很精彩,一些观点也很有启发,然而在我们本土如何推广应用仍然是个难题。毕竟目前成功的例子都是在一些地理相对封闭,人群相对单一的地域,而中国这么广袤的大地,几千年文明交融的历史,恐怕已很难追寻到自己祖先到底来自哪种文明。也许通过现在流行的基因检测能够判断?这就触及我的知识盲区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去了解。但我想,无论如何,中国最传统的饮食中,恐怕是不包含精制米面、白糖等现如今常见常吃的食物。

原本读书笔记还做了一个详细的脑图,想着做完之后分享一下,然而最后脑残手抽点了一个不保存,全都没了!

END

最后,想要引用一段话:

在传统医学中,一致公认的严重疾病,并且是每个人都应该想办法去避免的疾病只有一种,那就是狂妄自大。那些企图肆意践踏自然规则,并且以为自己能够超脱自然规律之外的人便是典型的“狂妄症”患者。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