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黑洞战争读后感锦集

时间: 2021-08-16 18:25:56  热度: 224℃ 

点击全文阅读

《黑洞战争》是一本由(美)伦纳德·萨斯坎德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4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洞战争》精选点评:

●这书确实非常好,可我有还是看到一半就阵亡了,你想想,连量子物理都在三分之一处,让我怎么办!

●其实不妨多一些公式的,嘿嘿。

●额…………比较简单的黑洞科普,主要是在讲霍金辐射和信息是否丢失方面的东西

●所谓战争指与霍金在“黑洞里的信息是否消失”问题上的争论,作者认为通过他提出的黑洞互补性原理及全息原理已经赢得了战争,但霍金及其他一些相对论专家可能并不同意。总体来说,作者善于类比,讲解通俗易懂,风格也较轻松幽默,内容多个人经历,是不错的科普书。

●听了得到《每天听本书》,李小刚解读,有一些收获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黑洞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里的一种天体。人类认识到黑洞可能存在已经有两个多世纪的时间了,它是物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黑洞战争的来龙去脉:三位理论物理学家,包括本书作者萨斯坎德,霍金,还有特霍夫特三个人围绕着黑洞的性质,从1981年开始进行了一场辩论,可以说一直持续至今。战争的焦点只有一个,即落入黑洞的信息跑到哪去了。霍金认为这些信息永远地消失了,而另外两人却觉得信息不可能凭空消失。黑洞战争给物理学研究带来的影响:比如说全息理论、弦论这些有可能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的理论,都是随着黑洞战争逐渐发展的。人类有可能最终凭借着对于黑洞的研究,实现物理学两个支柱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融合。

●pdf 080801

●补/三位理论物理学家,包括本书的作者萨斯坎德,霍金,还有特霍夫特三个人围绕着黑洞的性质,从1981年开始进行了一场辩论,可以说一直持续至今。战争的焦点只有一个,就是落入黑洞的信息跑到哪去了。霍金认为这些信息永远地消失了,而另外两人却觉得,信息不可能凭空消失。在地球这个小尺度上永远无法真正认知宇宙的大尺度。

●我觉得这个作者太了不起了,理论的对错不敢评论,但这么深奥的东西,居然能让我这个小白一直看完,并且还记住了一点,真是为科普干了件大好事!

●富有启发性,对黑洞信息问题、弦论图像有非常清晰的描述

《黑洞战争》读后感(一):非常有意思~

书中明显流露出教主那种放荡不羁的性格以及他对霍金的热爱。

和他的讲课的风格差不多,作者用老奶奶都能听的懂的语言介绍黑洞,信息佯谬以及量子引力学发展的方方面面。

此外,读完这本书,觉得霍金真的很厉害!

《黑洞战争》读后感(二):你是深刻的人吗?来挑战下这个!

相对论击碎了世界的“同时性”,量子力学重塑了自然的“因果律”,而有关黑洞的论战甚至颠覆了所有事物的“客观真实性”!!哲学与科学的大厦正岌岌可危,一些有关宇宙本质的疑惑久久困扰着人类最聪明的大脑……

《黑洞战争》读后感(三):烂书

科普内容没多少,尽是些流水账式个人经历,这种烂书居然那么高分,打高分是没看过科普书吗?和霍金的书比起来简直就是垃圾,80%的章节可以跳过和科普相关的也就一点内容,原本以为整书都在描述黑洞结果大部分内容作者都在瞎逼逼,尤其是雅哈在剑桥这一章节写的什么吊玩意儿?凑字数?还要卖20多,怪不得没啥人读,这种烂书给一星都是在抬举他

《黑洞战争》读后感(四):这书是suskind写的啊!

据说suskind论文里面从来都不会超过五个公式的……

不知道该咋说了,这种意识流选手

木看过这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洞战争》读后感(五):享受智商被虐的快乐

很久没读到这么燃的科普读物了。内容非常硬,如果没有基本的科普阅读基础怕是很难读懂,连我这种喜欢读硬物理的选手到了最后有关弦理论的部分也犹如阅读天书。书中信息量超大,萨斯坎德作为世界级物理学家,对科学的洞见显然不是一般的科普作者能比得了的。

我一直认为真正优秀的科普读物不应该为了销量而去忽略那些复杂且不为大众所理解的东西,不是会讲段子就算成功。一个真正的物理学家笔法再好,也不如职业写手叙述方式来得好玩易懂,特别是对大部分没有什么科学素养的人来说,阅读界面友好很重要,但是,科学的本质却是一项需要动用大量脑力的活动,需要读者投入更大的精力去理解消化,感受智力上的碾压和挫败,才能最终获得那种拍案叫绝的畅快感。如果我们只去看科学最热闹的、酷炫的、容易理解的浮光外衣,而略去了那些看上去复杂、枯燥、不性感的内核,那无异于买椟还珠和叶公好龙。而恰恰是那些内核,承载了物理学最美最迷人的魅力,只是它不那么容易被人领略而已。

从上述意义上讲,《黑洞战争》是一本高级科普。它不去讨好读者,也许你未必能读懂它,但它却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精神,一种思考的方法,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以及一种科学品位,一种人文观念。

开场白结束,下面梳理一下本书内容。

黑洞战争围绕着一个关键问题展开:信息落入黑洞到底会不会丢失。根据量子力学的幺正性,某个物质于时刻t在全空间找到粒子的总概率等于1,信息必然遵循守恒定律,如果某件事情所有的概率加在一起不是1,那世界就乱套了,根本没法计算。但是霍金却指出,当一个黑洞辐射蒸发殆尽时,黑洞吞入的物质信息也跟着消失,这就彻底违反了信息守恒定律。

那这一悖论该如何解决呢?根据黑洞无毛定理,黑洞的熵应该为零。可是其他物质是有熵的,当它们掉入黑洞时,熵就从宇宙中消失了,这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个叫贝肯斯坦的科学家认为,黑洞必须具有熵。它的熵藏在哪里呢?贝肯斯坦通过计算发现,黑洞的熵和黑洞的表面积成正比。黑洞的表面积就是黑洞视界的面积,也就是说,黑洞的熵和视界面积成正比。视界面积就反映了黑洞熵的增加。

熵是信息的孪生概念,熵能度量信息,而熵和黑洞的视界面积成正比,那么也就是说,信息和视界面积成正比。经过计算,不管黑洞原来的尺寸大小是多少,当加入1比特信息时,任何黑洞的视界面积都恰好会增大1个普朗克面积。普朗克面积是物理面积的最小单位,大约是10的负70次平方米。这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关系,1比特信息对应着1普朗克面积。也就是说,隐藏在黑洞中信息的总和等于黑洞视界的面积总和。或者更简洁地说:信息等于面积。

这是现代物理学中最惊人、最奇特的发现之一:即可以存放在一定空间区域中的最大信息量,等于区域的表面积,而不是区域的体积。这说明,二维平面是可以储存全部三维信息的,也就是全息图。全息图是用全景照相机将物体记录在全息胶片上构成的图。全息胶片显示的不是图像,而是杂乱无章的像素点阵,这是三维信息被分解后的二维形式。当激光照射到胶片上时,光线发生散射和重组,在空间中重构出一个自由漂浮的真实的三维图像。

萨斯坎德认为,掉进黑洞的信息并不会消失,因为它们全部储存在了黑洞表面的视界上,那么这样一来,黑洞辐射出的粒子就将获取这些储存在黑洞表面的信息,并且将其带走。所以信息在黑洞消失时不会丧失,而是会重新回到宇宙空间。这就拯救了信息守恒定律,也保住了量子力学的根基。

他将这种观点从黑洞延伸到了整个宇宙,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就叫《世界是一幅全息图》,指出尽管宇宙看起来具体而真实,但其实它只是一幅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息图像想象一下,宇宙被一个巨大的球面包裹,全宇宙的信息都被编码并储存在这个巨大的球面上。我们眼中的三维世界,这个充满了星系、山川、海洋、城市和人类的宇宙,其实是一幅全息图,我们生活在这幅全息图里,周围的一切都只是宇宙边缘二维平面的投影。世界万物全都是幻觉,是储存在宇宙边缘的信息投射到我们世界的假象。正是全息理论加上一些列复杂的弦理论原理和数学计算,最终证明了霍金是错的。

以上是一个大概的脉络,实际内容要复杂得多,尤其是还包含了大量的关于互补性原理和弦理论的解释,观点过于惊为天人,看得火花四溅,但我又无法准确地概述,只能意会。书中也看到了一群科学天才如凡人一样的抓耳挠腮,彷佛再一次看到了霍金所说的遥远的相似性。

膝盖献给追求真与美的科学家。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