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钨舅舅读后感1000字

时间: 2020-08-09 05:50:22  热度: 267℃ 

点击全文阅读

《钨舅舅》是一本由奥利弗·萨克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钨舅舅》精选点评:

●因为现实的悲剧的结局,加一星。

●总是有读者吧,口味很怪

●萨克斯医生是每个立志毕生关心自己心灵的人的偶像,他从热爱矿石和化学反应的自闭害羞小孩,最终成长为一名人本主义的脑神经科医生,各种奇异人生的记录者,只是出于对科学的纯粹的各种有爱。本书的另一个看点是:较普遍的犹太精英的家庭介绍和成长史。

●翻译细节有不少错误

●休憩219th,一个家学渊源,自身又聪明且求知欲旺盛的少年的成长史,一切都从舅舅拿出的一小片钨条开始,他狂热的爱着化学,终于成为了一名神经科大夫。我原本认为这是一本绝好的轻度科普书籍和重度心灵成长史,可以拿给孩子看,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与实践精神,但我越往后读越汗流浃背,有关排除万难弄来氰化钾,浴缸里养大章鱼以及搞来放射性元素摩挲把玩等桥段让我决定还是把此书留给自己读,不给娃看也不做推荐,小男孩七八岁已然神嫌鬼厌,不知疲倦上天入地,要是再学了萨克斯的泼天胆量,虽然极有可能就此养成超强的动手能力与求真务实的理想三观,做爹妈的却只怕要短寿了,真是世间安得双全法啊啧啧

●初中看的吧?很有趣的科普

●非常优秀的科普书,重温化学知识,重燃对科学的好奇和兴趣。

●看着本书的时候感觉很奇妙,作者对自己犹太家庭生活的描述,让我感觉无比熟悉,好像自己某一世就过着这样的生活——对科学、艺术的热爱,一大帮关系亲密、互帮互助的、有知识有品位的亲戚,为信仰奉献而非对物质的追求、对穿制服警察的恐怖(纳粹)……

●美好的一家

●还不错~

《钨舅舅》读后感(一):钨舅舅

我作为一个学化学的人,但是毕业后干了和化学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工作,所以基本上大学四年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很开心让我发现这本书,随着作者童年的回忆,我的那些已经沉睡了好几年的记忆也被渐渐唤醒。不禁感叹为什么我就没有作者小时候的好奇心呢,也羡慕作者能有不断启发指引他的家人。作者能把化学知识通过实验一一展现,让你也和他一起对那些奇妙的化学属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不禁联想如果自己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或是老师,或是家人,会不会学习就变得不再那么枯燥。还有这不是一本单纯的科普类读物,而是以作者成长经历为时间轴,也让你能顺便了解战争前后的欧洲,和高智商的大家族的人文趣事。值得推荐。

《钨舅舅》读后感(二):这是一本看完了以后想买实体放书柜里存着等红豆上中学的时候再拿出来给她看的书

《钨舅舅:少年萨克斯的化学爱恋》

这是一本看完了以后想买实体放书柜里存着等红豆上中学的时候再拿出来给她看的书。

作者是有名的神经心理学作家萨克斯医生,我也是买了套装一本本地看的,这本跟疾病、科普都无关,是作者的童年回忆,意外的好看。

文笔好、角度好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里面到处都是一个少年对知识满到溢出来的爱,乐此不疲的探索,无穷无尽的好奇心,百折不挠的尝试,看得我羡慕死了,合上kindle转去淘宝买了一块科学课展示用钨块,也是很神奇的示爱方式了。

少年萨克斯的化学之恋没有开花结果,他后来当了医生,成了作家,但是这种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在追求知识过程中得到的支持,父母支持他在家里做化学实验,除了无数次危险,但依然可以继续,这让我很是感慨。

知识的获取是要冒点小险的,它一定让学习更有魅力了。但现在的小孩子,知识变得触手可得,探索与冒险不复存在,学习的魅力也打了折扣了吧。

《钨舅舅》读后感(三):我是一枚化学女

化学之于我,很重要。

除去我们家大部分亲戚都是学化学出身的,除去我最爱的妈妈一辈子从事化学分析工作,我总是能嗅出她身上淡淡的化学试剂的味道。

单从我第一次接触化学起,被那些炫目的焰色反应,被那些华丽丽的结晶吸引,就注定了我与化学不解的缘分。

后来我的大学,是学药物。

所有的药物,都以各种各样的化学为基础科目。

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作为一名化学女,我具备了理科学生清晰的逻辑思维,却不乏文科学子细腻敏感的内心。

买这本《钨舅舅》,源自职业的倦怠期。

很可惜,我毕业之后并没有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亦远离了那些万变不离其宗的化学式,那些加减相当的化学方程式,那些沉默非常的惰性元素……

人,作为最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混合体,实在是复杂非常。

累了,判断一件事情的结果,远不像完成一个化学反应一样,酸碱平衡,和谐非常。

这时候,我忽然想起,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化学特质,是不是远离它太久了?

于是,跟化学谈一场恋爱,亦是一次放松的机会。

《钨舅舅》读后感(四):卡文迪许被萨克斯医生疑为自闭症的一段

摘自书中132-133页

当卡文迪许将氧气与氢气放在一起研究的时候,他第一次观察到了这两种气体混合、爆炸会生成水,并用燃素理论解释了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拉瓦锡听说卡文迪许所做的研究,重复了这一实验,结果他更加准确地解释了实验结果,并声称这是他自己的发现,他并没有将卡文迪许的发现公布于众。卡文迪许对此无动于衷,他对名誉不在乎,实际上,他对人世间的一切或人类的情感都不在乎。

1851年,他的传记作家乔治·威尔逊写道:“他没有爱,也没有恨,不抱任何希望也不畏惧什么,更不会盲目崇拜。他将自己与别人隔离开来。并且很显然,他也不信奉上帝,他对信仰不感兴趣。在他眼里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也没有让他充满热情去做的事,他没有崇拜的英雄,自己也无骑士般的传奇。他更不知卑贱为何物。他只喜欢纯粹的才智,讨厌一切的幻想、想象、感情,甚至对信心都嗤之以鼻。在阅读其记录时,我发现,他用聪颖的大脑思考、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洞察一切,用灵巧的双手做实验或者作记录。他的大脑里好像有一台计算器;他的眼睛是观察万物的而不是用来流眼泪的;他的双手是用来操作仪器的,从未因为情感波动而发抖,也未曾因为高兴、感恩或者是绝望而鼓掌,也不会因为失望而扼腕;他的心脏只是一个让血液循环的器官。……卡文迪许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盛气凌人的方式远离其他人,拒绝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伙伴。他感觉自己与其他人之间有鸿沟,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其他人都不能逾越这个鸿沟,去和对方握握手或者问个好。他在人群之中感到孤独,这使他不爱参加他们的聚会,拒绝和他们碰面。他这样做其实是有自知之明,而非自以为清高。他好像是一位聋哑人,坐在众人之外。旁边有人围成一个圈在听着音乐,与人辩论,但他完全无法分享他们的言语,人家对他表示欢迎,他也没有感觉。因此,他也很聪明地与别人分开并于世界说了再见,带着自己的承诺做起了一位科学隐士,还像古时的僧侣一样,一个人住一间房。”

我和作者一样,看了他的经历都被深深打动了。第二段活脱了也在写我。

《钨舅舅》读后感(五):关于《钨舅舅》的媒体评论

吴国盛(北京大学教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家):

《钨舅舅》是一本别开生面的科普著作。它讲的是科学,但浪漫、感人,充满激情和魅力。

《时代》周刊:如果你认为镓或铱不能感动你,这本绝妙的书能够改变你的想法。

《纽约时报》:本书有如罕见的宝石,风格清新、愉悦,言无不尽,同时显现出一个坚毅的心灵,好得教人难以释手。

《纽约客》:在这本回忆录中,萨克斯尽力展示了科学之美。

《今日新闻》:本书是至真、至性写出来的,真挚感人。描述一个小小心灵的成长历程,追寻物质世界的秩序与美。

《西雅图时报》:萨克斯呈现的心灵,像钨一样刚毅,如水银般流转,也和金一样宝贵。

《出版家周刊》:这本书是萨克斯少年生活的精彩素描,他的生活,他的心灵成长,都以一种趣味十足的方式呈现。我们可以看到他多难的童年如何从科学中寻找到力量,从此变得坚强。

《图书馆杂志》:在萨克斯的回忆录中,他写下了他醉心于化学的童年。童年的萨克斯对于化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得到家人的巨大鼓励,尤其是钨舅舅。这本书不仅仅是化学知识,更是战火中成长的童年回忆录。

《学校图书馆杂志》:在对他人一番意味深长的探索之后,萨克斯这次转而走进自己内心,揭示他在战火中动荡的童年时期,如何对科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书单》:这是一个男孩的童年故事,同时也是一部精彩而独特的化学史。

《科克斯书评》:萨克斯用艺术的充满激情的回忆、温和优雅的语言,指引读者用巨大的热情去发现化学的浪漫。在萨克斯的笔下,科学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独立报》:一本光彩夺目、令人无比兴奋的书籍。

《每日电讯》:这是一本充满激情的童年回忆录,关于知识的接受,很少有这样丰富而诚实的描述。

《星期日电讯报》:成长经历与化学知识的完美结合让主题极其引人注目。

《自然》杂志:将个人传记与化学知识合为一体,让人忍不住翻到最后一页,这是多年来最有趣的科学书。《观察家》:这本回忆录是萨克斯取得成就的背景,也是他成就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