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木生日光下》经典影评有感

时间: 2020-08-30 07:59:36  热度: 285℃ 

点击全文阅读

《木生日光下》是一部由比朱·达莫达兰执导,剧情主演的一部印度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木生日光下》影评(一):Tree under the sun

Tree under the sun

从某个地方来 到某个地方去 鸟儿飞往哪就往哪去。从候鸟 支流 小岛到小羊 果园 山岭。两次搬迁 一次是自然之灾 一次是人心之恶。

在社会构建落后的印度,影片平述着矛盾冲突,间奏四季的更迭,以上帝视角俯瞰三个主角。父亲这个角色入木三分,顺从社会阶层的命运,隐忍带着一家人讨生活,生活如此不易,仍温情地叫着儿子宝贝 亲爱的,噩梦惊醒 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睡在身边的妻儿是否无恙。

印象很深的一幕,一家人刚到果园 在阳光下捡起掉落在地上的苹果 在衣服上擦拭一下 不约而同啃上一口 相视一笑 幸福好像就这么简单。

一家三口在自然力量和社会阶层面前努力生存,如同木生日光下,倔强地生存。

主角梦境中多次出现的黄色门的意象可能是代表着家的意思,不断寻求着心灵的家园。

《木生日光下》影评(二):木生日光下

2019.06.16#SIFF2019#黄色大门应该是对家的隐喻。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小主人公划着独木舟慢慢驶入画面,回头望去,大门被烧毁,象征着雨季小岛被淹没失去家园;第二次小主人公骨折后躺着休息,梦中抱着小羊,途经一片绿荫后看见家乡的小伙伴坐在门后瀑布边的石头上,象征着对家的思念;结尾前一家人被地主扫地出门,抱着行李,小主人公回头望见那扇大门,转头对父母说我们要有自己的房子,象征着对重建家园的期冀。影片画面缓缓铺陈,故事情节连贯,看似波澜不惊却有很大的张力,主人公一家是贱民,从头到尾他们都没有姓氏,充分体现出底层民众不被尊重、被践踏的一面。影片中爸爸说他们就像候鸟,从一个地方来,最终要到另一个地方去,但到达终点的过程注定漂泊。那么,离开地主家后他们是继续漂泊还是建设自己的家园呢?结果不得而知,但我相信他们的生活会好起来,因为木!生!日光下!阳光雨露,终会树木成林,浇灌出一片家园。

《木生日光下》影评(三):当洪水淹没大地、人类驱逐我们,鸟儿飞向哪,我们就去那儿

距离在上影节看完《木生日光下》已经过去十天了,可是仍然时时想念。

就像所有的艺术电影,看的时候睡得很好。这部片子的催眠功力恐怕堪比那些喜用长镜头大师的影片。

锡兰在电影节论坛时说,近年来比较喜欢的新片就是一部这次的参赛片。同样喜欢长镜头、同样静默无声(早期锡兰)、同样描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以为就是这部。最后颁奖结果却大跌眼镜,私以为索然无趣的《梦之城堡》一口气拿了三项大奖。不过《木生》好歹也拿了个艺术贡献奖。嗯,参赛片里没有比《木生》更适合拿这个奖了。

电影节期间驻扎皇冠假日酒店的时候,经常能遇到该片导演,一个看起来黑黑瘦瘦老实本分唯唯诺诺的小个子印度男性,在热闹喧哗觥筹交错的酒店显得无所适从。“艺术使人谦卑”,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吧。(导演还试图去看《春潮》,结果因为座位已满,被拦在了外面)。

世人总着眼于繁华与热闹、金钱与名望。对当今观众来说,悲惨与贫穷毫无吸引力。你看国内都市商业片,夜店似乎是会经常出现的场合(《大人物》《铤而走险》《解救吾先生》《药神》),但现实中有多少人经常光临夜店club呢?

一个非主流国家穷人的故事就更没什么吸引力了。更何况,这是在电影产业比中国还发达的印度;更何况,对于贫穷,导演不带有任何猎奇窥视的态度(可以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对比)。《木生》的镜头是充满神性的关怀和歌颂,且不带有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清高与审视。

这份神性来自主人公一个个超自然的梦境,这些具有预见性的梦里总会出现一扇黄色的门框,代表主人公们对家的向往;这份神性来自主人公在煤气灯光映四壁里充满诗意的对话;这份神性来自旷远的音乐搭配喜马拉雅的山、水、和水汽。

镜头时而俯瞰平静的洪水水道,时而环顾充满水汽的绵延山脉,时而注视野玫瑰缠绕土房子,时而又在开满五颜六色鲜花的山坡中慢慢拉远。

这份在前商业社会的个体苦难,有点像印度版《恋恋风尘》《悲情城市》,只是相比于侯,《木生》对于自然的凝视更为长久与静默,剧情进一步被弱化,弱到有点像风光纪录片。

虽然主人公的苦难之一来自自然(大雪、洪水),但创作者依然敬爱着自然。相比之下,社会构建的问题(种姓、阶级)才是创作者真正要批判的。

不知在电影体系颇为发达的印度,这样“无聊”的艺术片创作者有多大的空间。说起来,还是要感谢上影节,给这样非主流国家非主流创作者以肯定。看到好莱坞报道者上影节报道的专题,借助上影节,离这个世界更远的人们有一丝丝注意到它的机会。

我们身处上海这钢筋水泥森林时,《当我们谈论树的时候》让我们意识到,好莱坞每年生产上百部作品,苏丹却长时间内几乎没有自己的电影导演;《木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熟悉比利弗山庄五光十色的撕逼生活,习惯在印度电影里看到唱歌跳舞,印度“贱民”阶级的生活却完全陌生。电影延长生命,这句话真是没错了,无论厚度还是宽度。

最后祝贺导演拿奖。

《木生日光下》影评(四):追求爱与希望,艰难的日子终将过去

IFF主创场,很荣幸导演制片和男主演都来了,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直接接触到印度电影人。从阿米尔·汗开始,印度电影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似乎看“印度神片”也成为中国观众的新消遣方式。但是这一部,真的出乎我意料之外!

这部片子和传统的宝莱坞电影风格迥异,没有又唱又跳的情节,如果不是看演员对白,很难想象这是一部印度片。 抛开故事主线,这完全是一部印度风光片。不仅反映了这一家三口的故事从印度西南的喀拉拉小岛到了北方的西姆拉(《三傻大闹宝莱坞》查图尔那里第一次知道这个地名)。然而在看上去美丽的风光下,却隐藏着如果气候那样的社会不平等……这就是故事主线的本身,一部类似于纪录片式的情节。 起初由于天灾,一家三口的屋子被海浪倾翻,船只也都支离破碎流离失所,然而由于他们的身份无法确认,也同样拿不到官方的救济。男主角还因为误会被送进监狱,受到百般折磨。走投无路之下,一家三口远走西姆拉。在影片出现的黄色的门,它是命运之门,却又似乎是一扇看不到希望的门。 在西姆拉的生活同样也是惨淡的。他们不得不接受低廉的薪水,还要担心随时有新的廉价工人出现。这里也几乎与世隔绝,连去个商店也十分困难;冬天,男主角由于严寒加上不断地劳累,肺里咳出了血;地主欠一家人两个月的收入却始终不敢吭声;男孩断了腿,没有办法寻医,随便找了个大夫救治,换来的可能是男孩的终生残疾等等…… 但幸运的是,一家三口始终没有分开,共同相依生活着。在刚来的时候,男孩子捡起了地上的苹果,擦了擦之后共同分享的幸福感;此外,男孩子无意中捡到的羊也给了这个家庭一丝温暖;在男孩找羊迷路的时候,男女主角走进未知的森林深处寻找他。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活着的希望。 最后,地主找到了更便宜的工人,强行将他们赶走是本片的高潮部分,是一段精彩的长镜头。在收拾完他们的行李之后,男孩子还想把羊抱走,但被地主制止,为此还发生了大的冲突。这时候,因为印度的种姓问题,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严重冲击终于爆发。男主角火上心头,冲进屋子,拿起猎枪对准了地主,这也暗示着印度需要克服种族的芥蒂。 最后,那扇门又出现了,同时出现了一句台词:“爸爸我们以后要有自己的房子,这样就没有人能把我们赶走了”,象征着这些印度社会的底层人们,需要在这个社会中得到更多的包容,让每一个人能够拥有平等的环境,在爱与希望中成长,整个印度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其实,他们想要的很简单,如同画面中纯洁的自然风光一样,本没有贵贱之分,只不过是我们这个社会,刻意把它搞复杂化、搞污浊化了(这个台词也让一些影迷想到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