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盗匪情缘》观后感摘抄

时间: 2020-10-02 11:52:49  热度: 219℃ 

点击全文阅读

《盗匪情缘》是一部由拉斯·斯潘·奥尔森执导,加斯帕·克里斯滕森 / Peter Gantzler / 尼古拉·雷·卡斯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作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盗匪情缘》精选点评:

●看了这部电影,心情好多。在我国,他们甚至吃狗,但没人在乎。只要你自己觉得是对的,那就去做。终究,傻逼进天堂。

●谁能告诉我,这部电影跟中国人吃狗有毛关系?

●差点被片名骗了系列

●还以为是一部纪录片,结果***是一个惊喜啊!我也想有一双撒旦的眼睛

●文化真是多元啊、不敢苟同

●牛了个逼

●好玩的电影·

●鸡巴啊……

●弟弟击昏了银行劫匪,后来自忖也许做错了,就找暴力狂哥哥帮忙,然后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把劫匪救出来以后才发现打上门的女人劫匪妹妹,而且她拿着65000逍遥自在去了。弟弟杀了一整个乐队以后貌似凶性毕露,接着干掉了女朋友。然后结尾尽然是天使和恶魔,天堂和地狱的抉择。北欧电影也蛮有意思的。

●没预想中的好......

《盗匪情缘》观后感(一):在丹麦他们很猛

这片子给人一种很傻很乌龙的感觉。原本觉得有很多bug可以写,但是最后竟然天使都出来了,那也无从可说了,其实还真不清楚,片首的“本片由真实人事件改编”,到底哪个情节是真实的。

片中多次出现弟弟对哥哥说“你疯了么?”。我第一反应就是到底谁疯了!抢银行本身就已经很傻逼了,但至少也许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后面又劫狱!还在被劫者毫无知情的情况下?请问哪里的监狱会让一群人在监狱外面徘徊蹲点那么久?汉娜为什么又半路跑回来拿电视机?她是专门回来送死的么?

北欧的电影很多时候你都会发现,不能用常理来理解事情,在他们的片中,中国是一个传说中的世界,遥不可及。当然他们的世界在我们中国人眼中,也是无法理解的!

《盗匪情缘》观后感(二):个人备忘

一帮战斗力爆表的楞逼!

弟弟棒球拍打晕劫匪,事后却被劫匪的“妻子”上门问罪,深感内疚的他决定抢钱送给劫匪的妻子。 弟弟去找哥哥求助,哥哥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抢完钱后弟弟依旧内疚,决定帮劫匪越狱,再次向哥哥求助,哥哥又帮助了他。

可怜的VUK,先是开车被撞的骨折,然后是被C4炸的一脸坑加失聪,最后被流弹爆头。

哥哥带弟弟去找吉他手复仇,弟弟失手将整个乐队全部干掉。

妻子来拿电视机,弟弟将她分尸,尸体一半在客厅,一半在厨房。

唯老板(也就是哥哥)之命是从的两厨子,劫运钞车、安装C4、处理尸体,还挺全能的。

黑帮来为VUK复仇,酒吧大战,枪战很刺激。

影片结尾还玩了一把结构,在影片全程不时插入的酒吧里打牌的三人讲述的故事居然是和哥俩干的一系列缺逼事同步进行的。

只要自己认为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那这件事就是正确的,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样可以上天堂。

《盗匪情缘》观后感(三):不纠结即是天堂

经常看影评,从中深受启发,也长了很多见识,可看了这部电影的影评总觉得差点什么,心中感到有点堵,第一次有写点什么的冲动。

中文名字很怪,也许是翻译者的幽默,《盗匪情怀》倒是很贴切。 这是一部荒诞剧,在最疯狂的社会都不可能发生的,既然是荒诞剧就不能纠结“狗”上了,跟中国也是半点关系都没有,没有道德的批判,没有法律的制裁,没有社会的制约,这是对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无奈的宣泄,对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妥协的嘲讽,对人们理想与现实在心中不停纠结的揭露。弟弟循规蹈矩,莫名受到女朋友的指责,制止了劫匪,却因为劫匪妹妹的一番话而感到内心不安,好心送钱包却挨了一顿揍。弟弟迷惑了,分不清对和错。哥哥爱家人,爱朋友,无所畏惧,心思单一,或者说他是导演心目中理想“人”的代表,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且深信自己所做是对的,他从不纠结,不彷徨,不会回头,更不会妥协,他像一支发射的箭,一直向前,向前,向前。。。。。。弟弟最终明白了,他告诉哥哥,早就该杀他的女朋友,他做了,没有犹豫,没有自责,最后带着笑容死去,进入了理想主义的天堂。

现实世界里我们要对自己,对家人,对党,对国,对法律,对道德,对朋友,对。。。。。。负责。就像一张网,把我们束缚其中,我们不再有自我,不再思考,我们有设定好的行为方式,甚至思考方式,就像程序一样。可我们毕竟是人,毕竟会思考,可现实给我们闪转腾挪的空间有限,无奈就会痛苦,接着就会麻痹。反抗需要很大的勇气,需要撕裂现实的网,更需要撕裂内心纠结的网。

做你所想,信你所做,不纠结,就是天堂。也许这就是电影的主题吧。

《盗匪情缘》观后感(四):在丹麦杀人者也能上天堂!

“在中国他们吃狗!”这是一个让丹麦人惊骇的事实,然而这句话对于中国人来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

狗只是食物的一部分而已,吃狗的只是一部分人,但不吃的人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尽管近年来不少吃其他肉吃得饱饱的人,也跑到大街上到处阻截,防止好这一口的人吃狗。不过将其视为珍馐美味的还是继续吃,觉得它恶心的还是不吃。狗从来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据什么重要的地位,相反它倒是个骂人或者贬损人的词语。

不过让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观众惊异的却是,丹麦人竟然拍了这么一部影片。善意包括在血腥之中,而杀戮的目的却是为了爱;杀人的人上了天堂,而被杀的人却因小罪而堕入地狱。天使与魔鬼在打赌,杀人者之父是天使的好友,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片,明快的节奏好看的故事让人笑翻的情节之外,却有着残忍与恶毒;这也是一部颠覆性的影片,它搞混淆了观众对于善与恶的判断,它强调着一个原则,规则都是人定的,哪有什么天生或者命定的道德律?吃狗你不必惊异,那只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杀人能否上天堂,你也不必思考,那由天使说了算。

一桩小事留下无数具尸体,自己最后也丧了命。而这一切,其实都源于一个银行职员的好意。如果问阿维德他后不后悔,也许他还真的答不上来。他有颗金子般的心,却有着最愚蠢的判断。

与同居的女友矛盾重重,女友已搬走了一切东西,只留下一间空房予他;在工作上因为贷款之事,被顾客破口大骂。阿维德的人生真是灰暗到家。这还不够,早上刚上班,正在与同事寒暄着球拍之事,就遇到歹徒抢劫银行。不知哪根筋动,他拿起球拍,顺手将歹徒击昏在地。他成为英雄,而烦恼也由此而起。

他可怜的怜悯之心将事情搞得不可收场。一个冒充的妻子,一句打劫是为了弄钱生下试管婴儿,让阿维德心中顿生歉疚之心,于是千方百计地想抢劫自己银行的运钞车,给抢劫犯的“妻子”做补偿。于是本片另一最有光彩的人物也出场了,他们策划着抢劫。一方面似乎在做着好事,谁在其中也没有多大的利益,纯粹属于帮忙,另一方面却在此过程中暴力而血腥,杀人无数。生活往往就是这么吊诡。

哈罗德是阿维德的哥哥,兄弟俩从外貌看相差甚远,哈罗德一看就是个匪徒,目前在经营着一家他赢来的餐馆。他恨自己的父亲,却对兄弟两肋插刀。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两个字:暴力。干脆利落,绝不留情。经常是手起枪落,直接将人击毙,不过,他却能容忍弟弟的婆婆妈妈。像他这样在黑道上混的人,他的道德底线当然就是实力为王。不过在他出场之时,电影中总是响起宗教感浓厚的音乐,让其有着一种圣洁而崇高的感觉,与其行为形成巨大的反差。

最后他为弟弟而死,死时虽悲愤亦很欣慰,毕竟他也上了天堂。当然不是因为他杀人多,而是因为他所讨厌的父亲,给天使有交托。而下地狱的都是什么人呢?另外一帮黑社会,来自乱七八糟的国家,显然都是非法移民,他们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其次是两个被乱枪击倒的银行职员,他们都是阿维德的同事,只是到酒吧来吃午餐而遭遇枪战丧生。他们下地狱的理由呢?男的因为是个同性恋,在打劫时居然跪在劫匪面前哭了;女的因为曾经与同事通奸,当然也是十恶不赦。

究竟谁能上天堂?就如同问在中国吃狗是否犯罪一样,是个伪问题。吃狗只是中国人的习惯,至少在中国是无所谓对错,那么杀人者能否上天堂,也真不是什么了不得之事,更何况他们的目的如此的纯正,抢劫就是为了助人,只是迫不得已而杀人。有人吃狗是因为习俗的关系,可以得到原谅,那么为了高尚的理由杀人,或者是在做高尚之事时失手杀人,为何就不能被原谅呢?

在影片中,导演以有趣的细节好看的故事,颠覆着你的价值观。虽然电影有着搞笑的成分,而且例证举得也太极端,直接拿着杀人当游戏,拿着宗教开玩笑,有点异端邪说的味道。不过电影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确也值得人们思考。是否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是否有着统一的道德标准?而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又是谁来制定的?是否有着内在的逻辑性或者实行的必然性?

电影中强调了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局部的标准必然得符合整体的标准,而小原则必须符合大原则,这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一个准则。我们可以尊重不同文化的习俗,也可以容忍个人的许多习惯,但必须在有着人类共同的认知情况下,去尊重与容忍。有的原则可以相容共处,而有的则就必须上特殊的一方放弃,而遵循共有的原则。吃狗可能会让世界上大多人在道德上无法接受,但毕竟无伤大雅;而杀人就不行,无论你有任何理由。

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大致的标准,而标准本身就是妥协的结果。如果我们怀疑一切标准,觉得一切道德实际上只是区域或者时代文化的体现,实际上也就落入了相对主义的窠臼中。实际上在现代政治中,这样相对主义的实例还真不少。总是以民族或者文化的独特性,去抗拒普世价值,最后也必然会得出电影中的荒谬结论。

当然,这些话其实已经远离了电影的主题。这种东西实际上很难讨论出个子丑寅卯来。吃狗者能否上天堂还待定,然而杀人者是绝对上不了天堂的,无论你心地如何的良善,也不管你在天堂认识多少天使。否则,人类社会的大厦会顷刻崩塌。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