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拳怪招》影评精选
《笑拳怪招》是一部由成龙执导,成龙 / 田俊 / 李昆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作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笑拳怪招》精选点评:
●成龙真是拼命 挂在树上练功和最后大战的很多镜头我都替他疼。 虽然最后的笑拳怪招设定的比较牵强不合理 但是还是被房事龙这拼命做功夫电影而感动一下下。 开头有两个镜头是地上俯拍成龙摔几个草包。 很好的实验 但是效果真的很烂 画面都扭曲了。 30年时间 电影技术进步了好多。
●无论是现在的新警察故事还是早期的武打片,龙叔确实在每部电影里都耗尽心血,用自己扎实的功夫基础和卖力的演技凸显确实出他的实力派功底,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龙叔挥洒过多少汗和泪付诸在电影事业上,虽然80年代初港式武打片并不风靡,但龙叔逆流而上自编自导自演出了这么优秀的一部电影实难可贵
●年轻时代的成龙真的算是有料有底子,现在混成这样确实是名至实归。
●"趁你病要你命"原来这句话是来自于这里,拳拳到肉的打斗今天来看也十分精彩,1979年啊,导演成龙,一身肌肉,这么拼命的表演,让人敬佩
●★★☆ 笑点就是成龙打架,可那些笑点现今看来是雷多笑少,扮女人很好笑吗?这可是1979年的票房冠军啊,成龙大哥。
●早期作品,喜怒哀乐拳。
●动作设计得真棒,镜头转承启合交代得也真清楚。连续十几二十分钟的打斗戏也不让人腻烦。喜怒哀乐这种降敌人SIN值的拳法思路挺超前,将BOSS碎蛋而死也是够了。任天化待人谦和,问路若孔子问津;心胸广阔,兴龙三袭而三让;求贤若渴,追杀反动分子时还不忘劝说其弃暗投明……可以说是功夫片里素质最高的反派之一了。
●《蛇形刁手》和《醉拳》是成龙大哥艺术的新起点,《笑拳怪招》才是成龙迈向生命自由的第一步。
●当年香港的票房冠军,成龙的动作设计与喜剧天赋大放异彩的第一部。故事较简单,弟子修炼报师仇;但动作设计「极为精彩」,在我已看过的功夫片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成龙和爷爷的斗棍,板凳战和筷子戏,还有以一敌三空手对长柄刀,难度和流畅度都非常高,拍戏时没出意外简直是奇迹,其努力与用心可见一斑
●79年票房冠军。打戏过多
《笑拳怪招》影评(一):5738:笑拳怪招
此时成龙已由“醉拳”出名,不过“醉拳”是罗维外借给吴思远拍摄的,成龙的人生还牢牢的控制在罗维手中。罗维是个旧派人物,对演员呼来唤去视同私物,权力欲很大,早几年给成龙拍摄的几个电影都不卖座,看到成龙在别人的手下红起来了,更不想放手。成龙岂是池中物,也自抬身价,于是这部成龙自导自演有点模仿“醉拳”的“笑拳怪招”出世了。
剧情和传统武打片如出一辙,仇恨练功报仇三部曲,加入了一些滑稽打斗的场面,这是成龙和其他人不同之处,也是他的招牌模式。只不过这还是早期,所以动作设计和剧情方面比较简陋。比如那个喜怒哀乐拳看起来非常愚蠢。虽然如此,但经此一变,票房大卖,电影也成为罗维公司最卖座的一部电影。这是成龙在罗维公司的尾声,此后,成龙被嘉禾公司高价挖走,成就了嘉禾,打败了老对手邵氏,也诞生了成龙灿烂人生。
说起来罗维也是伯乐,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三代功夫巨星都是罗维挖掘的,但没有一个在他手下大红,终是为他人做嫁衣。与李修贤周星驰这一对很是相似,都是能识人而不能用人。
《笑拳怪招》影评(二):国人之惰
若干年后,美国出了一部让国人震惊的动画片《功夫熊猫》,极其诧异为什么美国人偷中国人的创意还获得了中国人的一致褒扬。成龙和师傅抢肉吃的片段,成龙使出的笑拳怪招,哪一样不是被美国人给偷了去,我却只能说人家偷的好,为了抢中国的这块大蛋糕,人家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动作,场景,语言,神态,哪一个不是像极了中国。赚你的钱还让你觉得舒服,那小小的民族自豪感在国人说着“嘿,老外学的可真像”的喊声中彰显出来。
都说日本是习惯抄袭的民族,那美国呢。抄袭这个词还是显示了我们国人的那种清高,更说明了我们没有产业,商业的意识。说白了,你不会抄。我们的观念被束缚了,被极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束缚了。
其实我们根本不用抄,因为我们自己的文化都没有整理清楚,这又让我们暴漏了另外一个缺点——懒。我们太懒了,不光行动懒惰,思想也锈住了。就像是我们家有一个很大很大的仓库,里面有着各种奇珍异宝,却都放在那里束之高阁。而老外呢,家里就那么两三件家伙事,却总拿出来亮亮,玩出了新花样。那天看《晃眼》上有介绍中国古代文人的家居设计充满诗意而又经济适用。中国古代人的聪明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那怎么到我们现在都变笨了呢。
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是光保护就行了的,得拿出来用啊,说白了,得赚钱。说这话估计又得挨板砖了,可是,文化体制改革了这么久,中国很多问题就出在这,自己懒惰就算了,别人想搞活艺术就有很多专家学者出来批评。厅堂版《牡丹亭》收益4000多万,就有人批评这是用艺术来赚钱,于丹在北大被清高的北大学生轰下了台,于丹这几年为国学的普及也通俗化作出的贡献是你们可以随便斥责的吗。学术知识的普及是一个大的课题,在很多欧美国家,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文化一直阳春白雪,只在小小的学术圈子里流行,而广大老百姓一听就昏昏欲睡,这样的文化只能越来越乏味,无趣。
讲了这么些有用没用的,还是希望中国的文化产业能够发展的繁荣。
《笑拳怪招》影评(三):崎岖的成功之路。
关于小楼成名之前的影片拍摄时序和一些相关事件,趁我还没忘的时候记下来。判断依据有他的书《成龙自述》,他的一些采访和纪录片,还有影片本身。
1974年初,由于李小龙前一年的意外去世,香港功夫片市场严重缩水,很多人都面临失业,小楼的日子也很不好过,没有办法,他去了澳大利亚,回到父母的身边。心情沮丧的闲置了半年之后,不甘心的回到香港。
小楼出师后正式入电影行不久已经是龙虎武师了,十七岁开始当武术指导,也是香港电影史上最年轻的武术指导。但业内残酷的竞争,离开半年意味着重新开始,前些年他那么努力建立起来的声誉已经荡然无存。出于无奈他向洪金宝求助。师兄给他介绍的工作是在吴宇森首次执导的影片中担任角色。按照小楼自述中的回忆,《少林门》是在1974年下半年或年末拍摄的。但现有的资料显示《少林门》是1976年公映的。不知道是资料有误,还是拍摄后期制作或发行有什么耽误。
期间的一些工作也没能改变他什么。
1975年一月,小楼应邀参加好友秦祥林和萧芳芳的婚礼,在席间临时充当维护秩序的治安员。陈自强对他的表现印象深刻,说他把会场维护得井井有条,而且指挥娴熟。这已经是第二次给陈自强留下深刻印象了,第一次是李小龙拍《精武门》的时候,小楼自告奋勇的给铃木先生当替身,出色完成特技演出的那回。
1975年二月,农历新年期间,小楼欠了赌债,片场春节不开工,他无力偿还债务也面临挨饿。他的初恋女友主动借给他给一笔钱渡过难关。随后他第二次去了澳大利亚,决心放弃电影理想。
说起来他所谓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呢?看看那些同行,例如梁小龙、王龙威、任世官、田俊,人家没有太多的怨言,就是做武师,做配角反派,挣钱糊口。就算黄仁植、黄正利功夫了得又怎么样呢。到1975年,小楼早就已经是武术指导了,如果就这么混下去,多年以后当个导演也不成问题,就算一直是武术指导也是个不错的工作。但他既然觉得这不是出路,那他的理想一定很远大。这时候还谈不上什么理想具体如何辉煌,仅仅是一种莫名的人生目标。但有一点在他心里是一定的,要么就名声大噪,要么就销声匿迹。这个时候,他选择了销声匿迹。
再次垂头丧气的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已经年过花甲,他不想成为父母的累赘,更不想依靠父母生活。他打算重新选择生活方向。先是去读书,我想他一定很想把书念成,因为电影事业的落败让他太沮丧了,需要用另一种方式去证明天生我材必有用。但这条路根本行不通,他无法忍受闷在教室里一动不动的学习。
退一步,去工地当建筑工。带着他的工头儿叫Jack,为了方便称呼随口就叫小楼Jackie,他自己也觉得挺合适,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在戏校十年,苦练唱念做打,到了片场拼命工作,使劲儿学习各种电影拍摄技巧,到头来只是为了在澳大利亚搬砖?这个有志青年无力面对自己的失败,尤其是之前不遗余力的付出努力和争取机会的情况下。虽然工地的工作很累,可夜里他还是因为心事重重辗转反侧。所以就去找了第二份工。白天到工地搬砖,晚上到餐馆打杂。除了忙碌的工作和不得不的睡眠,他不想考虑别的。他用繁忙麻木自己,好逃避心理上的痛苦。
我想人生最悲痛的莫过于绝望的否定自己。在纪录片《龙的深处》中,摄制组还采访了小楼当年在澳大利亚打工的餐馆,一些员工还在,说小楼当年是多么受女孩子欢迎,说他是多么开心多么幽默。但只有他清楚自己是个痛苦的两面派,人前笑,背后愁。这种日子持续了近一年。
小楼的爸爸看到儿子如今的表现感到挺高兴,他妈妈则认为不对劲儿。我觉着小楼的爸爸并不是看不出儿子很痛苦,而是用一个男子汉的标准去看待他。以前的事过去就过去了,抬起头重新开始。妈妈是从他的身心角度考虑的,她知道儿子的志向和能力,重打鼓另开张就不如顺水推舟。她鼓励小楼回到香港,再一次去争取成功,虽然非常舍不得儿子离开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陈自强发来了一封电报,邀请小楼加入罗维的公司,担任影片的主演。因为早在1971年失败的前车之鉴,小楼的语气半推半就,可心里却跃跃欲试。以此为契机,他再一次反港,开始新一轮的拼搏。
这次返港的具体时间我一直没弄清楚,大体应该是1976年上半年。小楼见到了老板罗维,罗维对待小楼的姿态与对待成天混迹片场的那些同是戏校毕业的武师们没有任何区别,选择小楼作为他公司力推的明星,只是因为陈自强的推荐。在他看来电影这个东西,只要他愿意,经他手任何人都能成为明星。然后就开始了包装计划。罗维仔细看了看小楼,说需要整整牙,还需要给眼睛做做双眼皮手术。小楼有点怕,手术?罗维非常不屑地说,对于你们这些成天以跳楼为职业的人来讲,一个小小的双眼皮儿手术算得了什么!之后讨论了半天,最后的艺名定为成龙。
1976年《新精武门》,虽然之前定下包装计划,可双眼皮还没做,牙也没整。可见罗维公司,或者说当年的香港电影公司运作速度是一刻不停不带商量的。小楼对走李小龙的老路非常没信心,罗维却信誓旦旦,果然市场反应非常不好。开拍前由于武术指导临时出事故不能上任,小楼毛遂自荐也是顺理成章的担任了此项职务。从此之后,在他不邀请别人的情况下,他的影片都是自己做武术指导了。
1976年《少林木人巷》,罗维对《新精武门》的票房非常不满,决定下一部影片让一个叫陈志华的新手担任导演。由于陈志华也在学习电影中,和小楼一拍即合,他们讨论着如何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小楼又不敢冒进发挥,因为深知罗维的保守路线一旦被他们冲破,罗老板发起脾气来后果不堪设想,只得老老实实的。票房不理想,但小楼的表现引起了一些专业人士的关注。
1976年《风雨双流星》,古龙编剧。小楼终于剌完了双眼皮。与王羽在同一个剧组工作,其实拍摄期间他们除了工作上的交集,私下并无来往。但日后王羽作为黑白两道的调停人搭救了小楼。
1977年初在韩国拍摄《剑花烟雨江南》,古龙编剧。天气非常寒冷。罗维导演时指示小楼要尽量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但小楼根本不知道故事讲些什么,为什么要表现出悲伤?这部影片最后的对决,是小楼趁罗维睡觉的时候进行导演的,他认为效果挺出色。可说实话,在韩国昌德宫的园林里拍摄,最后都打到人家坟头和翁仲上去了,像什么话嘛!如果没有什么别的情况,小楼和徐枫的友谊始于此部影片的拍摄。算起来早在1969年徐枫拍《侠女》的时候就和小楼见过了,只不过那时候小楼是个死龙套。
1977年末或者1978年初,还是在韩国拍摄了《蛇鹤八步》。罗维依旧保守,但稍微放宽了一点小楼自由创作的限度,陈志华担任导演。在这种条件下,小楼尽可能的建立自己的风格。用现在的眼光看这部影片中的动作场面不觉得有啥,但和同时期的影片相比,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一对二,一对三,一人对战多人,场景道具的配合,严谨性、发散性和日后的小楼不能比,但风格鲜明,因此他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和赞赏。这时候他才刚刚24岁。但此前的经验表明,只要小楼施展喜剧天赋,罗维就大发雷霆。他义无反顾的认为经过刻意操作,成龙可以变成第二个沉默傲慢的李小龙。其实除了罗维,谁都不相信这能成功。
1978年《一招半式闯江湖》。经过陈自强的疏通调解,罗维做出了相应的让步,让陈志华担任导演,拍一部喜剧,而且他把片名都已经定好了,叫《一招半式闯江湖》。他的意思是要提供一个机会证明小楼是自作聪明的妄想狂,他自己是多么的英明正确。那么“一招半式闯江湖”这句话也无非是罗维以影界巨擘的姿态讽刺小楼这个江湖小兵的。可小楼和陈志华却因为得到创作机会心潮雀跃。他俩就像学生完成命题作文一样,对“一招半式闯江湖”这句话展开无尽的联想和创意。拍摄完毕期待着上映之后观众会有怎样的反应,一定不错!但罗维检阅成片的时候愠怒得脸色铁青,反问这是喜剧吗?勒令工作人员把这部电影的胶片束之高阁,不得作发行准备。直到小楼成名之后,罗维才把这部影片拿出来公映,票房很好。但1978年罗维还不知道或者说不承认自己是错的。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故事情节很扯,尽管三十多年过去了,还是会因为一两个古灵精怪的创意而笑一下的。
1978年《飞渡卷云山》,古龙编剧。罗维虽然非常生气,却没有停下拍摄计划。拍摄过程中罗维拒绝和小楼交流,总是通过副制片人递话。小楼并不清楚是什么让罗维如此生气,多年后才意识到也许是因为他和陈志华没有遵循罗维这个长者、前辈、干爹、影界巨擘的指示,冒犯了他老人家倚老卖老的尊严。这是香港首部采用3D效果制作的影片。罗维在创意匮乏的情形下,竟然采用了《星球大战》的主题曲当作该片的背景音乐。影片中小楼的角色气质,有点像他多年后影片中的飞鹰,嘻嘻哈哈逍遥的自得其乐。我却想象不出来,镜头外他面对罗维那张怒容会是怎样的不自在。
1978年《拳精》。就在《飞渡卷云山》拍摄结束的时候,罗维已经让人准备好了《拳精》的剧本,他要让小楼明白真正的喜剧是什么,而且要证明他罗大导演拍喜剧也是行家里手。不得不说小楼的喜剧天赋异于常人,就算是这部影片中那么恶俗的情节,也被他表演得很可爱。但是恶俗就是恶俗,他自己也不喜欢,例如在水田里捉青蛙和鳝鱼,随后揣进裤裆里;冲着五个精灵撒尿。可能还有和女演员之间不正经的台词。恶俗的情节,通过小楼的表演好像能净化很多,但其余演员就没有这个能耐,使恶俗变本加厉不堪入目。罗维想证明自己的机会也落空了,发行商从这个时期开始拒绝接收小楼主演的影片。小楼逐渐成为了票房毒药。
1978年《蛇形刁手》。对眼下糟糕的局势罗维非常生气,他把责任推到小楼和陈自强身上。罗维公司的资金也捉襟见肘,他面临经济危机。恰逢此时,台湾的吴思远公司打来了一个电话,希望可以租借小楼一段时间为他们公司所用,当然会支付相应的报酬。罗维同意了,一是为了缓解一下资金紧张的问题,二是想让小楼在他眼前消失一段时间,省得天天嚷着要创作自由让他心烦。小楼得到这个消息当然是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兴奋。
租用小楼是袁和平的主意,在此几年前他们俩一同工作过,所以彼此都有了解。吴思远对小楼说:“我认为你的潜力很大。”小楼笑笑:“是啊,我知道。”——他这句回复真让人欣赏!那么有自信和自知。还是那句老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袁和平对小楼很有信心,所以他要求担任导演一职。小楼对同是校友的大师兄的称赞倍感喜悦。吴思远告诉他,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所以尽你所能去创作吧。得到了信任和真正的创作自由,小楼有点手舞足蹈了。他开闸泄洪一般说了自己多年来累积在心中对拍摄的各种想法。
这样《蛇形刁手》就诞生了。小楼使尽浑身解数去创作影片中所需要的各种动作和招式。下工之后就缠着袁和平,问明天拍什么,怎么拍。他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并没有遵循相关拳法的原始套路,而是为了视觉观赏性,再结合小楼在戏校里所掌握的技巧做了空前的创新。
票房超乎想象的好,这使得小楼和袁和平的信心倍增。
1978年《醉拳》,袁和平导演。把黄飞鸿塑造成一个调皮捣蛋、练功偷懒的少年形象在当时确实太具有颠覆性了。在此之前的香港功夫片中的主角,绝大多数都是背负着血海深仇的愤怒青年,他们非常自律的苦练武功,最后报仇雪恨。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就拿小楼他们这些在戏校长大的孩子来说,每个人都想趁师傅不留神的时候偷偷懒,因为长期练功实在太枯燥也实在太苦了。在人们心中一惯是中年英雄形象的黄飞鸿,把其少年形象塑造成投机取巧顽皮懒散的样子,从某种心理层面上,更加具有说服力。这能带给身为普通人的观众一种励志的信心,不再单纯仰望着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们的快意恩仇。这样处理角色更加亲切,可以与观众产生互动的感情,增加感染力。
和《蛇形刁手》的处理方式一样,小楼和袁和平在动作设计上进一步的发挥。主创还是小楼。醉拳是不可考的,就算他们听说过真有这种拳法,也未必见过,而醉八仙是根本没有的。所有的,仅仅是一点零星的不成体系的口诀。比如在1976年《少林木人巷》中一个喜欢喝酒的和尚,练过几下醉拳,而小楼担任的角色还认真学习了一段时间。但这些不过是一个引子,一些参考。他们的创作时间有限,拍摄档期紧张,没时间做考据工作,小楼就开始了自创醉八仙。效果当然是非常理想的。
《醉拳》的上映比《蛇形刁手》的反响还要好,经过十年的努力,小楼终于成功了。这个一直睡地板,吃路边摊的年轻人,从这时候起走在路上开始被人认出,索要签名,开始了明星生涯。
1978年《龙拳》,古龙编剧。到吴思远公司三个月后,就在小楼为自己的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罗维发出了让他回公司的信号,他不得不扫兴的收拾行装返回香港。这部影片的拍摄时间可能是分两次进行的,一部分在小楼去吴思远的公司之前,一部分在他回来之后。但更大的可能是小楼回罗维公司之后拍的。在拍《醉拳》最后部分的时候,小楼因为一个腾空落地的动作,右眼眶被地面刮了一个大口子,在《龙拳》这部影片的开始部分,他脸上的伤还没有恢复,一直瘀肿。(影片的摄影师有问题,或者是罗维的问题?既然右脸瘀肿得没法看,还不尽量拍摄左脸,避开伤势。)
在韩国拍摄《龙拳》期间,罗维想再次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想更加明确主人的身份,对小楼发号施令,让他俯首称臣亦步亦趋。经过市场的检验,小楼知道自己的能力,他明白罗维这一举动是错的。如果按照罗维的意愿行事,那《蛇形刁手》和《醉拳》的成功就会变成过往烟云,与其这样让罗维毁了自己,还不如息影,所以他试图罢演离开剧组。在罗维太太许丽华的委婉恳求下,小楼留了下来。
与此同时,嘉禾公司派人给小楼送来了一张100万港币的支票,要挖墙角。由于小楼和罗维合同在身,也拜罗维为干爹,从法律和道义上小楼不得背叛。数学不及格的小楼得知支票上的数字是100万的时候倒吸了一口冷气,但此前他已经告知了陈自强,罗维以干爹的身份让他把钱还给嘉禾,他乖乖还回去,但对罗维提出一个条件:给他创作自由!罗维同意了。
1979年《笑拳怪招》。小楼终于名正言顺的得到了创作自由,担任影片的导演、武术指导和编剧,也染指了部分摄影指导的工作。由于是首次执导,预算资金很低。虽然制作成本低廉,画面粗糙,小楼的创作发挥却让影片具有市场号召力,上映后获得了544万的票房成绩。票房的成功让罗维欣喜异常,然而他并没有正视小楼的才华,仅仅是施些小恩小惠打法小楼,并且打算和小楼签一份更大更长远的合同,意图绑定小楼和罗维公司的关系。陈自强不顾和罗维正面冲突,尽力为小楼争取应得的权益,罗维大为恼火,提醒陈自强身为罗维公司的总经理不要胳膊肘往外拐,陈自强不予理睬。小楼单纯的认为罗维不会把自己怎么样,其次他知道陈自强的处境也非常困难,不想陈自强为了自己而失业。在罗维的示意下,小楼在没有具体条款的空白合同上签了字,以求息事宁人。
买断人才的激战正式拉开了帷幕。陈自强私下分别与邵氏、嘉禾谈判,把买断小楼的价格一炒再炒。价格虽然诱人,小楼却没有背叛罗维的理由。罗维却按耐不住,出示私自更改的合同,以示要挟。原合同上写明小楼要为罗维公司盈利10万港币之后可以解约。而罗维利用前些时候小楼签字的空白合同,把原来的10万改成了1000万。陈自强一气之下主动辞职,罗维同时也把他炒了。由于罗维有背道德的行为,小楼决心离开,但眼下合同在罗维手上,他和陈自强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就在此时,罗维公司的合同经理飘然而至,为小楼提供了有力证据,出手相助的原因是小楼曾借钱给他为女儿治病。
然后小楼以470万的身价去了嘉禾。当然,罗维的事情还没完,他心有不甘的买通黑社会四处骚扰小楼。小楼本不打算告知陈自强和嘉禾上层,但怕事有牵连,如果他们不能形成统一战线同仇敌忾,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小楼当时正如火如荼在拍摄《师弟出马》,迫于威胁,他不得不白天制作《师弟出马》,晚上被押着去给黑社会拍片,做出适当的配合姿态尽量给陈自强和嘉禾上层争取扭转局势的时间。昼夜不停忙碌了一周的小楼几乎没有合眼,终于等来了陈自强的消息。他被通知尽快制作完《师弟出马》后去美国嘉禾的分公司发展,黑白两道的事宜,王羽已经答应出面调停。
在纷乱不安中小楼结束了罗维时代,迎来了嘉禾时代。
在罗维公司,罗老板一个劲儿压制小楼,虽然身心都不舒服,我看也并非是坏事。毕竟年轻气盛,想法多,不成熟,总是难得机会去发挥。在受压制的过程中打磨掉了很多毛躁的东西,渐渐稳重起来。
到1977年,就一般标准的动作设计,小楼已经做得很好了。饱满又疏密得当,而且慢慢摸索归纳了很多动作,例如各类摔法。多人对战的场面基于没有真正变革前的模式已经驾轻就熟。从1978年开始,他明显强调了节奏感。问题在于一旦强调节奏感,有些动作的速度必须加快。可见他做动作指导,对动作演员的要求也就更细致了。
通过这么多次的练习,小楼逐渐成长。跳槽到嘉禾,虽说《师弟出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相对一个年纪只有26岁的年轻作者来说,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表现了。所以罗维时期的折磨也真是小楼经验资本的积累时期。
写完了其实不知道放到哪里好,想着《笑拳怪招》是小楼罗维时代的结束(虽然还有个半阴半阳的《笑拳怪招2》,但已经不算小楼正式的作品了),而且这部影片的主创权是他先用市场反馈的成功和意图罢工,外加100万港币换来的,珍贵异常,所以就放在这里以示纪念吧。
我观察的重点仅仅是想了解小楼崎岖的成功之路。我只是个普通观众,所得到的内幕信息有限,如果有误,请知情者给予指正,不胜感激。
《笑拳怪招》影评(四):与李小龙斗殴,和成龙交恶,昔日影坛大哥走向没落,终凄冷离世
罗维,曾经炙手可热的香港大导演。
当他起高楼宴宾客时,
他不会想到曾经黄金搭档的好兄弟李小龙未来会与他势不两立,
更不会想到多年后他一手发掘的成龙,也会与他恩断义绝,连他的葬礼都没去参加。
一
1971年,年轻气盛的李小龙,在美国碰壁之后,一气之下打包行李回到香港。
与邵氏谈合作不成,转而他跟当时刚刚起步的嘉禾以1.5万美元片酬签下了两部电影的合约。其中一部就是令其名声大振的《唐山大兄》。
同年《唐山大兄》在泰国开拍,导演是吴家骧,可拍到一半,他跟李小龙合不来,干脆甩下剧组离开了。
未拍完的电影,眼看停滞一天就是钱,嘉禾只好找罗维救场。
后来《唐山大兄》上映拿下了320万港元,刷新了香港电影票房纪录,罗维厥功至伟。
于是罗维和李小龙有了第二次合作——《精武门》,
《精武门》上映拿下443万港元票房,又刷新了香港电影票房纪录。
但这次没保持多久,就被李小龙自编自导的《猛龙过江》,以531万港元票房超越。
这部电影也证明了没有罗维,李小龙一样行。
李小龙之所以自导自演,没有选择与罗维合作,也是因为当时他与罗维早已因拍片积怨已久“闹翻了”。
甚至他们间还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李罗斗殴事件”,愤怒的李小龙曾提刀到罗维家楼下叫嚣要取罗维小命,吓得罗维赶紧报警。
这件事被媒体争相报道,还给李小龙起了“狂龙”的外号。
昆汀在《好莱坞往事》里塑造那样的李小龙形象,也不是没有根据。
罗维与昔日的好兄弟李小龙分道扬镳,追其两人矛盾的由来,主要在于三点。
一:创作理念不同,不用细说,你拿罗维掌舵的陈真和李小龙塑造的唐龙来对比,就能看出优劣;
二:对镜头表现手法产生的分歧,李小龙喜欢实打实的功夫,我能做到什么,就拍什么,不要替身,也不要弹簧床(那时候还没有威也),可罗维不听他的;
三:罗维想以成就了李小龙的恩师自居,李小龙最恨的就是这一点。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离世,一个功夫时代也随之而去。
可两个人类似的这种恩怨与矛盾,后来又延续到了成龙身上……
二
1976年,与刚起步时的艰辛不同,此时的嘉禾已羽翼丰满。
人才上许冠文、黄枫和郑昌和加盟嘉禾,昔日的嘉禾导演一哥罗维已不在一家独大。
罗维感情不顺,与老婆刘亮华离婚,刘亮华却跟邹文怀好上了,致使自尊心极强的罗维每次见到老板都感觉头顶发绿,滋味不好受。
于是他咬咬牙,干脆离开嘉禾,自立门户创立了罗维影业。
而此时的22岁的成龙还叫元龙,因出道不顺,干脆暂时放弃了演绎事业,在澳洲打工,成为了一名快乐的厨子。
他与罗维的因缘皆因陈自强的引荐。
成立完公司,自然要打开门面,为此罗维想以自己昔日的经典《精武门》为第一炮,筹拍续集《新精武门》扬起罗维影业的大旗。
他找到了昔日女主苗可秀继续出演,却在选男主角时犯了愁,陈自强便向罗维推荐了元龙。
元龙被陈自强引荐给罗维,自然大喜过望,飞回香港见到罗维就跪倒,认做了义父。
罗维看了元龙的身手,也很满意,于是给他起了一个新艺名,就叫“成龙”,意思简单直接,就是“成为第二个李小龙”。
于是元龙就成了《新精武门》男主角。
可现实是残酷的,走李小龙的老路成龙是撑不起来的。
《新精武门》电影上映后只撑了一周便被下架了,票房也只有50万港元,连给演员们发工资都不太够。
但罗维仍然信心十足,还是让成龙主演,又拍了《少林木人巷》。
这片就是成龙电影里的一朵奇葩,怎么说呢?片中成龙干脆成了一位聋哑人士
对此,皮哥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细想起来,可能是因为编剧嫌写对白太累了吧,反正这是一部功夫片,剧本用个括弧里面写个“打”字就行……
可观众不买账,这片比《新精武门》扑得还惨,只捞了47万元港元。
痛定思痛,罗维将失败归结为剧本不行,于是接下来他一发狠,跟古龙买下三部小说的版权,开拍《风雨双流星》、《剑花烟雨江南》和《飞渡卷云山》三部电影。
但正如古龙的眼光,身高170cm,小眼睛单眼皮,眉宇间一点剑气都没有的成龙拍不了武侠片。
《风雨双流星》里他让成龙演反派,王羽做主演,片子出来连在香港上映都没有;
《剑花烟雨江南》仅收29万;
下血本打造的3D武侠片《飞渡卷云山》,也只捞到77万港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成龙也跟公司的陈志华拍了两部电影,《蛇鹤八步》和《一招半式闯江湖》。
因为没跟着罗维,成龙也放开了,在电影中加入了一些杂耍动作,也有用到身边的道具,可以算是成龙式武打的雏形。
但《蛇鹤八步》的故事俗套,观众还是不买账;《一招半式闯江湖》罗维看了说:什么东西?给我收起来,这事也对成龙打击很大。
《飞渡卷云山》之后,罗维连棺材本都输了,穷得发不出工资,自然也无戏可拍。
此时吴思远和袁和平看了成龙的几部片,觉得这小子不错,就跟罗维借。
罗维正愁给成龙发工资的事呢,当即就答应了,吴思远花了5万块钱,用成龙拍了《蛇形刁手》,电影上映后却火了,狂挣了271万票房。
这样证明成龙不是不好用,关键要看怎么用。
接着吴思远又向罗维再借一次,要拍《醉拳》,罗维这回当然不肯了。
于是吴思远找来台湾的片商林荣丰一起去与罗维谈判,承诺只要罗维肯放人,后面罗维影业的几部电影的台湾发行权他都一起买下。
碍于利益,成龙又被借出拍了《醉拳》,电影上映后鲸吞676万港元票房,超越《蛇形刁手》排到1978年年度票房榜第二,让成龙一举成名。
手中的鸟养大了,就意味着它要飞走了,罗维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但他面对香港各家电影公司对成龙的虎视眈眈,所做的应对措施却极其脑残。
他一方面频繁让成龙出来面对媒体,说一些向自己表忠心的话;一方面却仍对成龙抠门得要死,每部片不管挣多少钱,只给成龙几万块钱片酬,兼每月3000块钱工资。
这期间成龙跟着罗维又拍了《拳精》和《龙拳》,票房都很卖座,但成龙却没拿到多少片酬。
此时的成龙还是个老实人,面对各种诱惑,还能顶得住。
一次何冠昌一口气给他100万,并承诺只要他愿意跳槽,跟罗维签的合同,那违约金都不用担心。成龙傻傻的提着钱去给罗维看,罗维叫他还回去,他也就还了。
不过这回,成龙争取到了自己编剧和执导电影的权力,不久他就把整个剧组带到台湾,拍了《笑拳怪招》。
电影上映后,在香港狂收票房545万,是当年本土电影最高,年度票房榜上也只低于当年的米高梅爆款《铁金刚勇破太空城》(786万港元)。
成龙再次证明了自己,此时他已经羽翼丰满,是时候离开罗维了。
成龙作为罗维手中的摇钱树,罗维自然不肯轻易放手,他要逼成龙跟他签一份长约,好在公司的总经理陈自强也是成龙的经纪人,他站在成龙的立场为其说话,最后签了一张空白日期的合同。
罗维老猫烧须,原本合同上有成龙“必须为公司盈利超过10万港元方可解约”的字样,他大笔一挥在“10”后面加了两个“0”,变成“1000万”。
这事后来被陈自强发现,也让他找到了把柄,私自修改合同会令合同作废。
身处商海多年的罗维不会不懂,陈自强愿意证明合同被改动过,也有证据,与成龙打官司的话只会输。
成龙与陈自强
罗维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成龙和陈自强双双转投嘉禾。
但他这人手段恶劣,明的不行就玩阴的,甚至借助黑恶势力,要给成龙好看。
好在后来王羽从中调停,这两人的闹剧才告一段落,但从此两人交恶。
因此直到今天,成龙对罗维这个义父也很少谈起。
娱乐圈的恩恩怨怨错综复杂,归结起来也无非是利益关系。
在利益面前,什么提携之恩,什么再造之德,谁也说不清。
罗维人生的落幕
此后成龙稳扎稳打,趁着火的趋势,平步青云,直至巨星。
而罗维,却事业一落在落,最终陪光了家底,晚年凄凉,究其他失败的原因在于两点。
一:性格上过分自信乃至自大。
他很难包容别人的意见,也很难站在别人的立场看事情,能与好兄弟李小龙“斗殴”决裂,让义子成龙与其恩断义绝,是他不知道审时度势,太看重自己过去得功绩,而忽略了别人的成长。
二:在事业上,没有创新意识。
罗维一辈子都在跟风,他执导的电影超过50部,其中多数都是跟风作品。
《千刀万里追》不是火吗,他拍《飞渡卷云山》;
《倩女幽魂》捧红王祖贤,他就找王祖贤拍个《追日》;
《黄飞鸿》也不错,弄不到李连杰,他就找赵长军,拍个《一刀倾城》。
最疯狂的时候,《星球大战》的主题曲听着不错也拿来用,管你什么版权,用了再说!
正是成也跟风,败也跟风,到了晚年,他就是让这爱跟风的毛病害惨了,把自己最后的棺材本也赔了进去。
1996年罗维因心脏衰竭,在香港离世。
此次这位叱咤影坛的大佬的故事也就此落幕。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